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菏泽5.9级地震前后豫49井的水位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3年11月7日,山东省菏泽发生5.9级地震,距震中80公里的河南省豫49号水动态观测井,震前28天水位上升;震时,记录到地震波、水位固体潮明显畸变,水位急剧下降;震后水位逐渐恢复。 井孔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2.
菏泽地区是一个“重复地震区”。1937年8月1日发生7.0级地震和6(3/4)级地震,1948年5月发生了5.5级地震,1983年11月7日又发生了5.9级地震。这四次地震震中位置相互之间的距离均在10公里左右。对这样一个“重复地震区”的地壳厚度和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利用距菏泽震区100公里左右的梁山、嘉祥两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反射波震相和其它台站记录到的某些震相,得到本区地壳厚度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相似文献   

3.
1984年1月7日19时18分,在滦县发生了一次4.8级地震,这是近年来唐山地区最强的一次地震。震前,距震中约70公里的天津蓟县小辛庄山洞内的水平摆地倾斜仪记录到一种地脉动状的异常图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河北省邯郸市电磁波实验观测点为例,介绍了震前电磁波实验研究的观测装置和记录资料。通过对记录信息出现的时间及波形特征的初步分析讨论,认为震前电磁波信息的出现,同距震中100公里左右、M_s≥3.5级地震发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的震例总结,以及近年我国地震综合预报清理攻关研究的结果均认为,震前异常的主要展布范围依震级而异:7级地震以距震中400~500公里为界;6级左右地震约以距震中300公里为限;5级左右地震,则以距震中约200公里为限。因此,人们集中精力对上述范围内的种种地震前兆异常从各个方面进行了较详尽的研究,并得到一些普遍性和规律性的认识。这对地震前兆及地震预报研究无疑是极其宝贵的。但国内外的震例资料表明,震前异常往往分布在震中周围相当广阔的范围内;相比之下,对上述异常主要展布范围外(即远源区域)的地震前兆异常研究较少,目前所见有关报导亦甚少。本文试根据地下水氡含量的变化,着重于对远源区震兆异常进行讨论,以此作为对地震前兆异常研究的一点补充。  相似文献   

6.
1983年10月18日17点53分,在北纬30°29′,东经102°42′的宝兴北西发生4.2级地震。宝兴县的陇东、盐井公社震感强烈,但无破坏。震前在宝兴周围120公里范围内,根据国家地震局验收的三口井(图1):即小金县川—07井(距震中约70公里)、沪定县川—01井(距震中约90公里)、石棉县川—02井(距震中约120公里)的连续观测资料分析,除沪定川—01井因受大渡河河水影响无异常显示外,其余二口井均记录到震前明显异常变化,据此曾在震前5天的10月13日提出过较明确的三要素  相似文献   

7.
近区有震异常与无震异常的判别——前兆测量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溧阳地区1979年7月9日发生Ms 6.0级地震,震前有多种前兆变化;后于1981年3月及1982年3月相继发生了Ms 3.3及3.6级地震,距震中很近的溧阳台钻孔应力仪也记录到了明显的前兆异常。但溧阳台于1983年3月又记录到一次明显的异常,却无地震与其对应。这就出现了如何判别近区(数十公里范围内)有震异常与无震异常的问题。根据前兆实测资料,笔者拟对这个地震预报探索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作一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二年四月八日十七点三十三分曾在康定县沙德区发生了5.2级地震,震中位置北纬29.4度、东经101.8度。震中烈度为六度。震源深度15公里。沙德区有少数土石墙倒塌,部分房屋出现裂缝。由于震中地区人烟稀少,未造成人畜伤亡。震前有关单位对这次地震的三要素曾作过一定的短临预报。一、震前反应距震中约七十  相似文献   

9.
1987年12月22日罗布泊西北发生了5.7级地震,据新疆台网测定,参数如下: 发震时刻:08时16分36秒(北京时间); 震中位置:北纬41.1°,东经89.7°; 震级:M_S=5.7级(全国基准台网定) 地震震中位于库鲁克塔格山南麓的无人居住区。震后我局曾派出人员前往宏观调查,但因大雪封山,无法进入。据初步了解,乌鲁木齐、库尔勒、库米什,若羌县米兰等地不同程度有感,但无房屋破坏和人员伤亡。 该区地震活动监测能力较差,270公里范围内没有地震观测台站。震前没有记录到前震活动。主震发生后至28日,离震中280公里的库尔勒地震台共记录到M_S≤2.5级的余震9次,  相似文献   

10.
英国科学杂志《自然》援引美国和日本科学家的话说,地球中心的深沉的隆隆声可预报地震。美国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和日本的千叶大学及东北大学的科学家们研究了1983年日本海发生的里氏7.7级地震的记录资料。他们发现,在该震发生前,地壳内断层周围的岩石中的应变量发生了缓慢的、周期性的变化。在震前和紧接震后的5个月期间,距震中90公里的一口井下的应变仪记录到约100次科学家们称之为“无震应变事件”。积累很长时间的应变的释放引起了突发性浅源地震。科学  相似文献   

11.
菏泽5.9级地震前徐州台观测到的应变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州市距1983年11月7日山东菏泽5.9级地震震中约200公里。地震前后徐州市周围四个山洞中有多套仪器投入观测,即测震仪,地磁仪以及八套倾斜仪、一套线应变仪、一台体应变仪。部分应变仪和倾斜仪记录到5.9级地震前的一些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松潘7.2级地震前后四川省水氡点的测值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研究,发现震前距该地震震中110公里范围以内的松潘川主寺和茂汶吉鱼寨两泉点的测值具有短期和临震异常,距该地震震中300公里以外的姑咱泉点测值具有区域性的临震突跳异常,康定泉点的测值具有区域性异常变化,并提出了松潘7.2级地震的水氡异常模型。文中还对上述四个泉点的地质构造背景和水文地质条件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1967年我国开始建立第一个地电阻率观测站以来,至今已有16年的历史。历经几次7级以上大地震,特别是唐山7.8级地震的实践,发现震前距震中一定范围内的台站,其地电阻率观测值都有不同程度的趋势异常变化。更有意义的是唐山震前10天之内还观测到大幅度的突变异常,且这种异常的台站集中分布在北东向沧东断裂带附近。松潘地震前武都地电台也记录到突变现象。另外,在某些中强地震前曾记录到短期趋势变化,然而是否存在临震突变异常还是悬案,而临震信息的研究是当前地震预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4.
1985年4月18日云南禄劝6.3级地震,距震中120公里渡口重力固体潮观测站记录到这次地震之前的重力异常变化,现叙述如下。一、观测条件渡口重力固体潮观测站位于东经101°44′,北纬26°30′,海拨高程1145米,绝对重力值为978.633伽,所处构造部位在安宁河断裂带南端,台站岩基为花岗岩片麻岩风化壳。  相似文献   

15.
以新疆2次5级左右地震为震例样本,选取震中附近石河子台、石场台和乌苏台记录的2013年8月以来的气枪震源信号数据,依据反射波震相,采用互相关检测技术等,研究2次5级左右地震前走时变化特征,得到如下研究结果:1根据单双层"3400走时表"速度模型,参考理论Pm P走时选取震相窗是可靠的;22次5级左右地震前3个台站记录的Pm P走时变化均出现4个月和2个月左右不同程度的低值异常过程,相对走时变化幅度约为0.1%~0.26%,距震中较近的石河子台、石场台的异常特征显著于较远的乌苏台;32次5级左右地震前走时异常变化时间和幅度均存在差异,这可能与震级和震中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6.
1980年12月16日,新疆青河县南发生了5.8级地震,富蕴台距震中120公里,倾斜仪记录资料反映了这次地震的中期趋势异常现象。文中分别给出了采用形态法、差分法、倾斜矢量模分析、回归分析、时序迭加法分析处理资料的结果。青河南5.8级地震前,地倾斜中期趋势异常开始出现的时间在震前1年,量级为10~(-5)。 地倾斜的变化是可以反映强震前的趋势异常的,文中方法判定此类异常直观明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1984年5月21日江苏省黄海海域发生了6.2级地震,距震中180公里的苏17井(镇江市郊)震前观测到了长达一年半左右的氡值趋势异常,相对变幅高达47%。本文比较充分地论证了其资料的可靠性,说明这一趋势异常不是干扰因素所致,可能反映了震前观测点附近含水受力岩体的应力—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陈沅俊  刘永铭 《地震》1992,(1):75-77
1989年4月16日5时,四川省巴塘发生M_s6.7级地震。距离震中约200公里的甘孜地震台,在震前观测到了较明显的地温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19.
1985年8月23日新疆乌恰县东南发生了Ms=7.4地震。位于震中东北方向、距震中约369公里的乌什台石英倾斜仪的记录资料在震前出现了约9个月时间的趋势异常。 乌什地震台台基岩性为石炭纪灰岩,观测室为地下室,进深7米,覆盖厚度约5米,两  相似文献   

20.
1978年5月19日、20日,在下关凤仪地区接连发生了两次中强地震,震级(M_s)分别为5.1级和5.0级,震中经纬度为:25.5N,100.°3E,宏观考察估计震源深度为5公里。伴随这次地震,距震中11公里的下关地震台的磁秤记录到一个明显的地磁异常变化,这样清楚的变化在近年来的地磁观测中还不多见。分析了现有的资料,未发现有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