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南黄海辐射沙洲西太阳沙海域钻孔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南黄海辐射沙洲枢纽区的西太阳沙海域钻孔岩芯很好地揭示了研究区全新世中晚期潮成沙脊沉积序列和晚更新世末期滨岸潮滩沉积序列.潮成沙脊在垂向上由两个基本的沉积相构成:出现在-5m水深以上的沙脊-浅潮下相以发育小型沙波交错层理、水平层理、块状层理和缺乏生物扰动为特点; 发育在水深 -5m以下的沙脊-深潮下相以出现脉状层理、波状层理和沙波交错层理组合为特点,具有丰富的生物扰动,并保存有风暴沉积.14C测年数据表明潮成沙脊是中全新世以后形成的,在辐射沙脊群形成之前,研究区经历了晚更新世的滨岸潮滩环境以及早全新世的海侵环境.烂沙洋靠西太阳沙一侧潮流通道目前已切入晚更新世滨岸潮滩相地层,潮道底部约8m厚的淤积层夹有强烈变形的滑塌堆积,可能与台风、风暴潮引起的骤然淤积有关,目前已被1992~2003年的海图资料证实.  相似文献   

2.
孢粉记录揭示的2万年以来若尔盖地区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刘光锈  王苏民 《冰川冻土》1995,17(2):132-137
若尔盖黑河牧场DC剖面的孢粉记录表明,末次冰期晚阶段若尔盖原高的气候表现为不稳定性,即冷暖变化频繁,其基本变化与全球一致,相对暖的阶段发生在20-18KaBP,16-15KaBP和13-11.2KaBP;相对冷的阶段在18-16KaBP,15-14KaBP和11.2-10.2KaBP。其中末次冰期最盛期发生于18-16KaBP;11.2-10.2KaBP的降温可对应于YoungerDryas事件。  相似文献   

3.
华北克拉通晚前寒武纪镁铁质岩墙群K—Ar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华北克拉通腹地山西地块内广泛发育大规模的晚前寒武纪镁铁质岩墙群。通过对晋北地区新平堡镁铁质岩墙群9个样品的K-Ar年龄等时线分析,这些岩墙可能形成于1430Ma。从山西各地所采集的64个镁铁质岩墙群样品的K-Ar表现年龄统计分析可见,华北克拉通腹地内广泛发育的镁铁质岩墙群主要形成于中元古代1000~1800Ma间,活动高峰期在1200~1600Ma。  相似文献   

4.
华北克拉通晚前寒武纪镁铁质岩墙群K-Ar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北克拉通腹地山西地块内广泛发育大规模的晚前寒武纪镁铁质岩墙群。通过对晋北地区新平堡镁铁质岩墙群9个样品的K-Ar年龄等时线分析,这些岩墙可能形成于1430Ma.从山西各地所采集的64个镁铁质岩墙群样品的K-Ar表观年龄统计分析可见,华北克拉通腹地内广泛发育的镁铁质岩墙群主要形成于中元古代1000~1800Ma间,活动高峰期在1200~1600Ma。  相似文献   

5.
江苏沿海辐射沙脊群在国内潮成沙体中较为罕见,有关辐射沙脊形成的动力机制已有定论,但对其形成时间和物质来源说法不一。运用长时间尺度动力地貌过程数学模型复演了辐射沙脊群形成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江苏岸外辐聚辐散的流场不依赖于局部海底地形而独立存在;不同初始地形下只要泥沙供给充足,经过150年左右潮流动力对地形不断塑造,辐射状"水道-沙脊"相间的地貌格局都能基本形成;辐射沙脊群是废黄河北归约150年后,随着废黄河水下三角洲不断被侵蚀,辐聚辐散的潮流对不同来源物质重新塑造的结果,是动力-泥沙-地形相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用50%置信区间这一简单方法可把突然绝灭和逐渐绝灭区分开来,如果化石记录是突然消失,那么可以预测绝灭层位的位置。Seymour镳菊石化石的分析表明,尽管这些化石记录在K-R界线之下10-50m的整个地层区间逐渐消失,但其消失方式在K-R界线处具突然群绝灭特征。  相似文献   

7.
多种同位素年代学方法综合研究表明,扬子克拉通北缘中段基底岩系后河群和西乡群变质地层的原岩形成时代并非早期推测或报道的新元古代.后河群斜长角闪岩原岩的形成时代应为古元古代,并有太古宙岩石存在的可能.后河群混合岩化变质作用发生于2141Ma.西乡群底部白勉峡组属古元古代,而中上部孙家河组为中元古代末期.普遍存在的700~800Ma的K-Ar和Rb-Sr年龄反映了区内于晋宁期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构造热事件  相似文献   

8.
在南极半岛西摩岛上,一套海相碎屑沉积地层的一段未经固结的海绿石粉砂质砂层中,存在着与K-T边界有关的、且高于背景值40倍的铱异常。甲藻孢子为20 ̄30cm厚的K-T边界过渡层的生物地层鉴定提供了依据;在海绿石层中,没有保存钙质微化石。甲藻孢子还记录了K-T边界过渡层之上10cm处的早丹麦阶(K1^1)海侵事件,铱的高峰值出现在甲藻孢子过渡层的底部与涨潮层之下30cm处。白垩纪末,位于高纬度区(63  相似文献   

9.
山东胶北地体的前寒武纪地层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认为胶东群应当完全解体,大于2500Ma的地层为第一期绿岩,2500-2300Ma的地层为第二期绿岩,2300-1850Ma的地层主要为孔达岩系;蓬莱群的时代,在否定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仍沿用前人确定的震旦纪为宜。胶北地体前寒武纪地质构造基本格架是:以胶北群和齐山群组成的为质核为中心,粉子群围绕其四周分布呈“洋葱状”构造。  相似文献   

10.
岳亮  刘自亮 《沉积学报》2017,35(4):752-762
中国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前寒武纪沉积地层发育齐全、出露较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前寒武纪的沉积地层年代久远,缺少佐证的生物依据,对沉积环境的判断更多依赖于构造背景、地理环境、岩石类型和沉积构造等,导致前人研究有较多的争议。以华北克拉通南缘汝阳群兵马沟组为例,通过精细分析岩石特征、古水流和沉积相,结合相关地层的区域对比及古地貌的重建,解释了兵马沟组的沉积成因和环境转换。汝阳群沉积地层不整合覆盖在华北克拉通南缘太古宙变质结晶基底或古元古代熊耳群火山-沉积岩系之上,兵马沟组作为汝阳群底部的地层单元,受地形和断裂的明显控制,接受丰富的物源供给,发育了一套极具特色的“双层叠加”沉积地层,代表了从冲积扇沉积到砂砾质滨岸沉积的环境转变,作为华北克拉通南缘以海相为主控的沉积开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给出的滹沱群下亚群青石村组玄武岩Rb-Sr、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为2045.8±17和2369±30Ma(Z),角门石40Ar-39Ar坪年龄和最高视年龄为1364±19和1932±19Ma(1);中亚群河边村组玄武岩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图的投点呈完全离散状,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为2322±31Ma(2),角门石40Ar-39Ar坪年龄和最高视年龄为1360和1742±17Ma(1)。根据上述Rb-Sr、Sm-Nd数据与已知青石村组、河边村组单颗粒锆石U-Pb法确定的成岩年龄2450±10和2400±20Ma(2)的明显差别,40Ar-39Ar均揭示为较典型受扰动的年龄谱和较发育的透人性构造、晚期岩脉等地质证据,认为Rb-Sr、Sm-Nd是重设的同位素体系。  相似文献   

12.
1998年3月、7月、10月,在对上海潮滩进行连续采样和观测的基础上,用原子吸收法测试了70个沉积物中的Cu,Pb,Zn,Cd.Cr的含量。结果表明:(1)上海潮滩重金属含量有如下顺序:Zn〉Cu〉Cr〉Pb〉〉Cd。(2)从高潮滩到中低潮滩,重金属的含量递减。(3)不同的采样位置对重金属的含量有显著影响。(4)由于季节的变化,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变化的幅度也很大,就现有三个季度数据对东海农场进行统计  相似文献   

13.
认为胶东群应当完全解体,大于2500Ma的地层为第一期绿岩,2500-2300Ma的地层为第二期绿岩,2300-1850Ma的地层主要为孔达岩系;蓬菜群的时代,在否定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仍沿用前人确定的震旦纪为宜。胶北地体前寒武纪地质构造基本格架是:以胶北群和齐山群组成的变质核为中心,粉子山群围绕其四周分布呈“洋葱状”构造。  相似文献   

14.
华北地台北部奥陶纪露头层序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研究以河北唐山、北京西山和河北曲阳剖面为重点,首次动用运用多学科的方法对华北地台北部奥陶纪露头层序地层进行综合研究。完善了研究程序,建立了层序地层划分对比标准和区内相分布格架。研究中将副层序直接用于野外分层;将副层序归纳为代表6种沉积相的21个模型;识别了三类层序界面,即SB1面、间断型SB2面和相转换型SB2面;进行地层多级沉积旋回或分,包括2个二级旋回,6-7个三级旋回(每个旋回时限约67Ma),22—26个四级旋回(每个旋回时限约15—18Ma)及155—185个五级旋回(每个旋回时限约021-026Ma);取得多项系统成果。区域相分布和相对海平面变化研究表明,区内奥陶纪台地环境的演变分为3个阶段:藻礁缓坡-台盆阶段,潮滩缓坡-台盆阶段和泻湖潮滩-缓坡阶段。3个沉积模式分别代表这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在对2005年广东珠江口-东平近海海域实测浅地层声学剖面资料进行地质解释的基础上,划分出八个地震相单元(亚单元),建立了调查区浅地层的沉积格架。对调查区内发育的沙脊、潮沟充填沉积体、浅海沙席和沙波等海底砂质地质体,以及埋藏潮流沙脊、大型充填潮沟和埋藏古河道等地质体的特征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对砂矿赋存条件、砂体厚度及物源供给等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关于滩相沉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滩或滩相是碳酸盐沉积中的重要类型,常见的有生物碎屑滩和鲕粒滩。滩一般包容了坝、脊、洲、丘等沉积体。在认识滩时应力求识别出它的具体产出环境(如沿岸沙坝、潮汐三角洲等)和产出状态(形态、大小、展布等)。从列举的现代和古代鲕粒沉积的典型实例中可以看出它们的复杂性,如鲕粒滩不仅发育在台地边缘,也发育于海岸地带,鲕 粒沉积不仅产出于沙坝,也产于潮汐三角洲、沙脊、沙席、潮坪、舄湖等。  相似文献   

17.
袁洁琼  丁旋  邹欣庆 《地学前缘》2020,27(6):276-288
对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12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有孔虫埋葬群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浮游有孔虫含量低,平均不到7%,其分布与外海潮流有关,底栖有孔虫以浅水广盐性属种为主。通过对研究区至少在3个样品中含量大于2%的59个底栖有孔虫属种的Q型因子分析,提取了3个底栖有孔虫组合,结合沉积物粒度特征、现代海洋环境要素,将研究区划分成3个环境分区:(1)辐射沙脊群主干沙脊及大型潮流通道区,对应Ammonia beccarii vars.-Nonion akitaense-Cribrononion frigidum组合。该区可再分为两个亚区:辐射沙脊群主干沙脊及大型潮流通道北部亚区,代表受低温沿岸流和潮流影响的强水动力近岸砂质沉积环境;辐射沙脊群南部长江口偏北部亚区,反映强潮流的河口、低盐缺氧环境,兼受外海悬浮泥沙的影响。(2)海州湾及废黄河口区,对应Ammonia compressiuscula-Spiroloculina laevigata-Elphidium advenum组合,代表粉砂、黏土质底质,和水深50 m以浅的浅海环境。(3)辐射沙脊南部近岸浅水区,对应Nonion anomalinoidea-Ammonia maruhasii-Ammonia pauciloculata组合,反映了粉砂及砂质底质的近岸浅水、低盐潮间带和潮下带环境。总之,辐射沙脊群海域底栖有孔虫种群的分布,不仅受海水温盐、水深影响显著,还与此区独特的水动力条件,即外海潮波与内陆河流的共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第四纪以来辽东湾滨岸沉积特征与沉积环境的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符文侠 《沉积学报》1989,7(1):127-134
本文根椐钻孔、孢粉、微体古生物和14C测年等分析资料.探讨了第四纪以来辽东湾滨岸沉积特征、沉积层序、沉积环境及大小凌河扇形地的形成和发育过程.在构造抬升的辽东湾东西两侧的低山丘陵区第四纪地层不发育;中部沉降的下辽河平原区堆积了巨厚的第四纪地层,成为辽宁地区第四系发育的中心.第四纪以来主要以陆相的河湖沉积环境为主,大小凌河扇形地的演变基本反映了该区沉积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敦煌地块变质岩系时代新认识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敦煌地块的中深变质系敦煌群,哟1/5万区调获得Sm-Nd等时线年龄值2935Ma,3487Ma,归属于太古界。北山南带的中深-浅变质岩系,经1/5万区调及1/20万区调修测,中深变质岩系中获得Sm-Nd等时线年龄值2949Ma,2956Ma,3237Ma及2059Ma,分别划归敦粕群和厘定为早元古代。在浅变质岩系中获得Sm-Nd等时线年龄值1622Ma,1624Ma及Baicalia等叠层石,归属  相似文献   

20.
根据伊利石K-Ar测年法研究,确定鄂尔多斯盆地存在两期与构造运动有关的成岩作用事件:即与早期燕山运动有关的侏罗纪(170—160Ma)和与晚期加里东运动有关的志留-泥盆纪(420-370Ma)成岩作用时代。为了揭示碎屑物质对K-Ar年龄的影响和伊利石成岩作用的机制,本文提出了一个通过观察K-Ar年龄随深度变化的趋势来进行判断的模式。在K-Ar年龄小于地层时代的条件下,K-Ar年龄与深度呈正相关,或者很相近的K-Ar年龄与深度变化无关均标志着没有或很少有碎屑物质的影响;同时,前者指示逐渐埋藏条件下的成岩作用,而后者则反映短暂的热事件引起的成岩作用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