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太古宙有无类现代的板块构造这一问题,首先探讨了太古宙的陆核以及绿岩带的形成,认为,在弧后盆地出现之前,太古宙地壳增生与演化的主要样式更可能是非板块的。依据华北五台绿岩带和遵化绿岩带的共同特点:(1)绿岩带都位于不同年龄的两个古陆核的结合部位;(2)绿岩带底部通常都有相当厚的陆源碎屑岩,在不整合面之下可见更老基底,向上可以与火山岩连续沉积;(3)绿岩带通常形成独立完整的复向斜盆地,提出了在古陆核结合部位由断陷盆地进一步发展为太古宙绿岩带的构造模式。认为该模式存在3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即太古宙早期古陆核形成和对接、在古陆核对接处形成断陷盆地以及在地幔柱活动影响下断陷盆地发展成为绿岩带。而这一模式作为太古宙弧后盆地开始发育之前的前板块时期大陆壳增生的主要样式仍有待更多实例的确证。  相似文献   

2.
经国务院批准,由地质矿产部地矿司、地质研究所、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和地质科学院外事处共五人组成的“地质矿产部绿岩带及其矿产考察组”,于1982年10月5日到28日到加拿大进行考察。考察组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加拿大太古宙绿岩带的地层层序、岩石组合及其有关的金、镍、铜锌、铁等有关矿产的地质特征和赋存规律。同时顺便考察世界著名的萨德伯里铜镍矿床。为进一步查清我国前寒武纪绿岩带和有关矿产及指导地质找矿提供一定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简叙辽东地区太古宙绿岩带地质背景,并结合太古宙绿岩带铁-铀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的阐述,提出太古宙绿岩带铀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的前寒武纪主期性。讨论太古宙富铀钾质花岗岩相关的太古宙残留体内构造-蚀变岩控制铀矿的观点:提出古韧性剪切-破碎断裂带、太古宙基底岩体顶上凸起带之凹洼中的"突触"与碱交代岩等三位一体的构造空间和构造-蚀变岩定位层间-不整合破裂带关联-碱交代热液型铀矿的成矿模式,并且太古宙绿岩带铁-铀型铀矿围岩蚀变清楚,铀成矿谱系反映为初贫后富-叠加再造成矿的矿物组合;以复杂-叠加、脉络清楚的太古宙绿岩带构造环境相关的铀矿聚集区为例,探讨太古宙绿岩带铀成矿作用的多期性。并认为太古宙绿岩带铁-铀型铀矿矿体埋藏深、隐伏性强、盲矿体多,潜在的找矿前景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4.
晚前寒武纪,在我国指约19亿至6亿年前,长达十多亿年的一段时间。它是地质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变阶段。在此期间,地球的气圈、水圈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生物界出现了真核生物;沉积作用、构造运动和成矿作用也都表现出与太古宙全然不同的巨大差别。例如,自晚前寒武纪起,在地球上不再产生绿岩带(除个别地区可能的“绿岩带”  相似文献   

5.
《元古宙地壳演化》一书由K.C.康迪主编,是1992年由Elsevier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元古宙地壳演化》(Protero。oiCCrustalEvolution)是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217项的最终研究成果。该计划项目主要研究了下列几方面问题:(1)元古宙和太古宙上壳岩组合的对比,充分认识太古宙和后太古宙构造体制的差异性;(2)充分认识太古宙和后太宙沉积物之间的地球化学差异,评价控制沉积成分的各种因素;(3)用错石U/Ph和全岩StwNd研究,2.4-2.0Ga大陆地壳“生长间断(generationPP”的真实情况;(4)利用单颗粒错石测年新技术,深入认识元…  相似文献   

6.
刘红樱  陈衍景 《地质论评》1998,44(3):233-242
华北地台南缘华山-熊耳山地块早前寒武纪绿岩带中存在有晚太古代第一期绿岩和古元古代早期第二期绿岩。它们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第一期绿岩为一套大洋型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和科马提岩类夹少量典型太古宙深海沉积建造,形成于硅镁质地壳拉开背景下的洋中脊环境,代表当时的洋壳;第二期绿岩为一套岛弧型基性-中基性火山岩夹中酸性火山岩、下部的太古宙型沉积岩和上部的后太古宙型沉积岩,形成于第一期绿岩硅铝化而成的岛  相似文献   

7.
C.A.埃里克森等人在康迪主编的《太古宙地壳演化》(1994)一书中介绍了太古宙稳定大陆架和裂谷的沉积层序时,认为早期地球不全是“全球活动”的,至少含有32亿年和更早的稳定大陆。本文对其重要论点做一简要介绍。太古宙沉积岩广泛发育在广大克拉通边缘,也保存在高级地体和绿岩带中。这种沉积序列主要是稳定大陆架和裂谷的。裂谷沉积层序包括砾岩、砂岩和泥岩及有关的镁铁质和长奖质火山岩等。稳定大陆架沉积层序主要是石英碎屑岩、叠层石碳酸盐岩、泥岩和铁建造等。这里介绍的沉积层序不包括前陆盆观(foreland-basin)层序,例如上…  相似文献   

8.
Taira  A 李文侠 《世界地质》1994,13(1):52-67
西太平洋现代日本本土(本州岛弧)与Izu-Bonin岛弧之间的弧-弧碰撞带(被称为Izu碰撞带或ICZ),为许多太古宙绿岩带的发展演化提供了一个非常适用的运动学模式。ICZ中地壳的成分组合、热结构和构造样式与许多太古宙绿岩带的非常相似,它们都是具有高热流值的、厚的、较年轻的片状岛弧地壳与另一个地壳块体的碰撞产物。ICZ导致了地壳厚层片体的叠瓦状构造,并伴有与古老增生柱相并置的沉积物。许多太古宙绿岩带也显示出类似的地质特征。我们认为地壳的这种递增叠瓦式构造是许多太古宙会聚型边缘的普遍样式。  相似文献   

9.
在西澳大利亚,太古宙这个名词一般应用在早于2400Ma的岩层,这与最近由前寒武地层分会提出的2500Ma界线是有一定偏差的(James,《前寒武纪研究》,7,193—204页:1978)。无论应用那个标准,西澳大利亚地盾的二个最老部分—皮尔巴拉(Pilbara)和伊尔冈地块—在太古宙期间就已清楚确立。上述两个地块均以典型的绿岩—花岗岩类为主所组成,其中许多花岗岩类深成岩由含高比例火山岩同时形成的绿岩带所包  相似文献   

10.
1前言地球早期生命的演化问题与生命的起源问题一样,都是世界著名的科学难题之一。要完全解决这样的难题决不是前寒武纪古生物学所能单独完成的,但前寒武纪古生物研究则是最基本、最现实的环节。根据当前的资料,生命自从在太古宙早期(约3500—3800Ma)完成从非细胞形式的突破而出现最早的原核生物开始,其后的许多重大演化事件,如真核生物(原始单细胞型)的出现,以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有性生殖、多细胞体型和动植物的分化等三大发展,都是在元古宙(约570一2500Ma)完成的。因此,以充分的古生物证据来论证这些重大演化事件发生的次…  相似文献   

11.
胶北地体早前寒武纪地层的稀土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胶北地体早前寒武纪地层分三部分:即太古宙胶北群(Ar,>2550Ma),属第一期绿岩;早元古代早期齐山群(Pt1-1,2550-2300Ma),属第二期绿岩和早元古中期荆山一粉子山岩系(Pt2-2,2300-2050Ma),相当于孔达岩系。本文研究了它们的稀土特征,讨论了这三群副片岩类和基性一中酸性火山岩类各自的稀土演化特征,为齐山群和荆山-粉子山岩系的建立提供了依据,并利用变拉斑玄武岩的稀土配分特征探讨了两期绿岩的形成环境及整个胶北地体早前寒武纪的演化。  相似文献   

12.
前寒武纪地质学理论的重要实践─—评《恒山早前寒武纪地壳演化》田永清(山西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李江海、钱样麟合著的《恒山早前寒武纪地壳演化》经《华北地质矿产杂志》编辑部编辑,由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以“山西地球科学丛书”出版,这是对山西省前寒武纪及变质地质研...  相似文献   

13.
太古宙地表环境是地质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现仅就太古富典型地区创面及其沉积物所反映的地表环境特征作一介绍,以飨读者。1太古宙地区的典型剖面这里主要介绍巴伯顿、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哈默斯利、加拿大诺兰达和格桂兰伊苏阿地区的典型剖面。】.1巴伯顿剖面巴伯顿绿岩带是显著名的太古亩绿岩带。该带的火山岩放射性同位素年龄为35亿年左右。巴伯顿绿岩带保存完好,出露也好。未变形,同时研究的比较深入,已成为世界各地绿岩带地层对比的典型地区。该带岩石统称为斯威士兰岩系(或超群),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自下而上为昂韦瓦…  相似文献   

14.
作者根据自己多年对国内外地球科学科技情报研究,及所掌握的信息资料,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简略介绍,供同行能参考。1.地幔柱构造的提出及其意义;2.地幔喷流柱和地热流对岩石圈的影响;3.绿岩带的大地构造性质;4.地球动力学演化模型及地球层圈结构;5.前寒武纪成矿作用与地壳演化。  相似文献   

15.
针对Condie等的质疑,Mclennan和Taylor(1991)发表了题为“沉积岩与地壳演化”的文章,除重申他们的模式的科学性外,还提出了一些新见解,作为对Condie等质疑的回答或对1985年模式的补充。其主要表现是:(1)更注重了同类构造环境沉积物的对比,强调了太古宙高级地体沉积物与后太古宙克拉通盆地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将太古宙绿岩沉积物(活动背景)与后太古宙克拉通盆地沉积物(稳定  相似文献   

16.
作者根据自己多年对国内外地球科学科技情报研究,及所掌握的信息资料,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简略介绍,供同行参考.1.地幔柱构造的提出及其意义;2.地幔喷流柱和地热流对岩石圈的影响;3.绿岩带的大地构造性质;4.地球动力学演化模型及地球层图结构;5.前寒武纪成矿作用与地壳演化。  相似文献   

17.
简要报导     
前寒武纪金矿床的成矿作用:空间和时间的关系 Metallogeny of precambrian gold deposits: spaca and time relationships, R.W. Hutchinson 前寒武纪岩层中金矿床的广泛成矿关系提供其成因的一些标志,虽然常常被忽视,但在勘查工作中是有用的。仅有两种重要的金矿类型,即产于绿岩的金矿脉和古砂矿。许多重要金矿脉都产在各太古宙克拉通的主要绿岩带中,并与太古宙其他重要矿床  相似文献   

18.
崤山太古宙花岗—绿岩地体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崤山太古宙花岗-绿岩地体由15%的绿岩带(变质表壳岩系)和85%的花岗质片麻岩系(变质侵入岩)组成。呈包体产出的绿岩系分为以变火山岩为主的兰树沟岩组和以变沉积岩为主的杨寺沟岩组。花岗质片麻岩包括早期富钠的TTG质花岗岩和稍后的富钾花岗岩。晚期则有代表大陆地壳裂解的基性岩墙群侵入。文中介绍了各岩石单元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花岗-绿岩带的变形和变质特征,探讨了研究区太古宙的大陆地壳演化。  相似文献   

19.
辽北清原地区太古宙地质演化及其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辽北肖原地区在时空上有系统地发育了三个太古宙地体:深河以南的小菜河花岗岩-绿岩带(XGGB)、浑河以北的清原花岗岩-绿岩带(QGGB)和在QGGB东北部出的景家沟麻粒岩-片麻岩区(JGGR),绿岩带中火山岩组合在XGGB中以双峰式岩套为特征,而在QGGB中以连续的钙碱性系列为特征。XGGB中斜长角闪岩全岩Sm-Nd等时线年龄为3018±20Ma,εNd(t)=0.19+0.17,TDM=3347 ̄  相似文献   

20.
1 太古宙绿岩带的一般特征太古宙绿岩带的概念,是在1965年加拿大召开的北大西洋国家的地质会议上提出的。M.J.维尔乔因(Viljoen)(1969)首先对南非巴伯顿绿岩带进行了研究,之后一直为国内外地质学家所重视。不仅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有关早期地壳演化的大量直接证据,而且其产出丰富的 Au、Cu—Zn、Ni、Fe 等矿产资源具重大的经济意义。绿岩带的定义,根据巴伯顿的资料,典型绿岩带的传统模式,设想为一种散布于花岗质岩石的“汪洋大海”中的盆地形褶皱或盆地型向斜。古德温(1991)提出,绿岩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