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古宙花岗质岩石的成历及大陆地壳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辽北太古宙岩石形成的构造背景与地壳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吴福元 《辽宁地质》1991,(2):148-157
  相似文献   

3.
4.
5.
6.
四川盆地前白垩系岩石物理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作者通过对四川盆地及其附近地区自前震旦系至侏罗系各地层岩石的密度、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孔隙度、磁化率、剩余磁化强度和电阻率的测定,研究本区各地质时代地层岩石的物性参数分布特征,初步探讨影响这些物性参数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本区进一步寻找和勘探石油、天然气以及区域地质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地壳演化和最古老的岩石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简要总结了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地壳演化的规律、认识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在最古老的岩石和锆石年代学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华北克拉通构造热事件主要发生在约2.5Ga,导致大规模陆壳的形成。仅在鲁西、胶东等少数地区有较大规模的约2.7Ga的地质体存在。古元古代晚期的陆陆碰撞使华北克拉通最终形成统一的整体。最近对鞍山地区的研究发现大量3.6~3.8Ga的岩石和锆石。在冀东、信阳、焦作及其他地区也有始太古代—古太古代的岩石和锆石存在。华北克拉通可能存在几个不同的古太古代—始太古代陆核。  相似文献   

8.
9.
10.
11.
安徽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省以往岩石化学研究偏重于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同位素等方面,多是针对局部地区或具体扩种,资料之间存在系统误差,难以对比;而第一代区域化探资料(与1:20万区调同步进行的路线金属测量)采用光谱半定量分析,且分析元素较少.本项研究立足于实测资料,在全省范围内系统采集了各类代表性岩体和标准各类岩石的39(40)种化学元素丰度,填补了省内多元素岩化学成分的空白,为地质找矿和其他相关行业提供了一份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上部地壳岩石变形与方解石质岩石的低温流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系统总结了上部地壳环境中方解石质岩石的浅成流动机制与低温糜棱岩成因研究的几个重要方面:(1)地壳岩石脆-韧性转变域与岩石变形机制;(2)变形作用过程中流体相的物理与化学意义;(3)方解石质岩石的流动机制、变形特点与蠕变规律。同时讨论了对于地壳浅部层次方解石质石流主变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与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地壳岩石与矿物的流变性主要受温度的控制,其次是受其成分的控制。在深部地壳高温环境下,岩石和矿物的流变性较强,应变相对均匀分布。在浅部地壳中,它们的粘滞性及各自间的粘滞性比显著增强,而流变性减弱,应变逐渐集中于适合流变和变形的岩石与矿物。流变性的这种变化导致了露头各种构造形迹的变化,如皱、布丁和剪切带等,以及各种显微构造特征的变化(如:变形矿物、压力影和膝折等)。岩石与矿物的这种物性概念在地质学中的运用,实质是将构造变形样式的形成机理分析趋于定量化和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地应力与地壳岩石强度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地壳低速层的物理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相当于青海-西藏高原地壳低速层埋藏深度(20-30km)的压力条件下进行了角闪岩的变形实验。实验表明,当加热到800℃、1000℃时,角闪岩出现塑性变形,并进入稳定蠕动应变状态。由于岩石的塑性变形、弱化和强度的减小,以及从岩石中脱出的水的参与,这个带就成了地壳中的薄弱层和低速层。  相似文献   

16.
东秦岭地区下地壳麻粒岩的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庆生  高山 《地球科学》1990,15(4):441-449
  相似文献   

17.
惠东—连县地学断面的地壳结构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地球物理-地质球化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惠东-连县地学断面的地球物理特征及其速度密度模型,探讨了断面地壳的物质组成、结构和深部地壳的形成时代,认为该断面地壳的物质组成以长英质为主,低绿片岩相及沉积盖层组上地壳的三部分。  相似文献   

18.
太古宙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及大陆地壳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岗质岩石是太古宙地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任何大陆地壳的演化模式都必须包括能够形成这些花岗质岩石的恰当的地质环境。本文在归纳总结太古宙地体中花岗质岩石的基本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将太古宙地体中的花岗质岩石划分为TTG岩系、柴苏花岗岩系和花岗岩—混合岩系,并分别探讨了三者的源岩物质和成岩过程,以及它们在太古宙大陆地壳演化过程中的作用,最后,建立了太古宙大陆地壳演化的混合模式。  相似文献   

19.
20.
火成岩中下地壳岩石包体的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国内外研究资料,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简要论述了下地壳岩石包体的矿物学,形成条件,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同位素组成及塑性变形特征,讨论了下地壳岩石包体在了解下地壳成分,性质和地质作用过程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