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塔吉克斯坦—新疆35条全新世活断层中,24条发生过2次以上古地震,发生7.0级以上古地震的平均复现期为3242±55年。阿尔金活动断裂带是最活跃的断层,其古地震平均复现期为417±55年。将每条活断层的古地震复现期与最后一次7.0级以上地震发生的时间相比,巴里坤纸房—秦大汉活断层、托里活断层、沙湾独山子—安集海活断层、霍尔果斯活断层及吐鲁番盆地中央活动断裂带为预警式活断层,有发生7.0级以上地震的危险,即未来北天山地震带与西准噶尔—阿尔泰地震带是有强震危险的地震带。这两条地震带的古地震复现期一般比南天山地震带与帕米尔—阿尔金山地震带长。4条地震带的古地震平均复现期为589±2年。塔吉克斯坦—新疆古地震的平均复现期为139±1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485年以来山西地震带、河北平原地震带及郯庐地震带5级以上地震时序的分析,认为这三个地震带活跃时段依次滞后,并且对滞后原因进行了探讨;之后对1900年以来三地震带作时序分析,认为山西地震带和河北平原地震带彼此交替活跃,郯庐带与河北平原带则同步活跃。山西地震带ML4级以上地震与山东内陆5级左右地震相关性较好,山东...  相似文献   

3.
山西地震带是我国大陆地区的一条强震活动带,广大地震工作者对山西地震带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简述了山西地震带的地震历史资料及先辈们的工作成果,并对近20年来山西地震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做了回顾.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地震带属于南北地震带的北端,全长1000余千米,贯穿整个河西走廊,人口密集,有众多国家大型矿产企业,同时该区历史上巨大地震频发,据历史地震研究从公元1500年以来该区7级以上地震就达到10次,其中7.0~7.9级地震8次,8.0级以上地震2次,分别为1920年12月16日甘肃古浪8.5级地震和1927年5月23日宁夏海原8.0级地震,  相似文献   

5.
统计分析了中国大陆1900年以来所有发生在东北的5级以上的学震及其与中国大陆26个地震带6级以上(其中东部为5级以上)地震活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7级以上深震有可能引发中国大陆地震活动进入应变能大释放阶段。其中与东北深震统计相关最高的地震带是:金沙江地震带、南天山地震带澜沧江-眉公河地震带以及巴颜喀拉山地震带;在中国东商地区相关性相对较高的地区是:郯城-营口地震带、长江下游-南黄海地震带以臁东南沿海  相似文献   

6.
地热与地震     
地热学是经典地球物理学之一,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地热学进展不大。近年来,随着板块学说的崛起,寻找新能源的紧迫要求和地震预报的需要,地热问题才引起人们的重视。 地震带、火山带与地热异常带 世界上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但地震主要发生在两条地震带上,一条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全世界80%的地震发生在这条地震带上。另一条是欧亚地震带,全世界15%的地震发生在这条带上。 这两条地震又是世界火山带,还是地热异常带。 以上是对全球范围来说的,具体到一个国家一条地震带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7.
陈学忠  李艳娥  王恒信 《地震》2014,34(1):34-40
根据欧亚地震带7级以上地震释放能量与全球7级以上地震释放总能量之比,利用χ2检验方法对欧亚地震带地震活动增强与中国大陆地区7级以上地震发生的关系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当出现欧亚带年地震释放能量比高于50%且有8级以上地震发生时,其后3年内中国大陆地区将有发生多次7级以上地震或8级地震的可能性,这个关系在10%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地震活动的自然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是我国地震活动频繁的少数几个省份之一。近三百多年来发生的7和8级大地震数仅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近邻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海原在1920年还发生过震撼全球的8 1/2级大地震,因此一直是我国重点监测的危险地区。该省地震活动带主要有三条:一是西部的河西走廊地震带;二是东部的兰州一天水地震带;三是南部与四川相连通的武都—马边地震带。根据《中国地震目录》,这三条带上自17世纪初到现在共发生过4次7级、3次8级以上的大地震。但最近三十多年来,地震活动十分平静。1955年  相似文献   

9.
东南沿海地区地震形势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于沿海附近,北起浙江南部,南至广东的雷琼和广西地区,其中包括了福建、广东全境和江西南部,形成一条大体上与海岸线平行的相对狭长的地震发生带,称为东南沿海地震带(图1),它是我国的地震活动带之一。根据近年来有关各省整理的历史地震资料统计,全带自1400年起共发生8级地震一次,7—7 3/4级地震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前中国大陆地震震级概率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晓青  傅征祥 《地震学报》1996,18(4):420-426
采用以地震震级-频度关系和贝努利随机独立试验模型为基础建立的地震震级概率预测方法,对2005年前中国大陆各地震带的地震危险性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2005年前,中国大陆东部各地震带发生5级地震的概率一般在0.7以上,大部分在0.8以上;各地震带发生6级地震的概率一般在0.5~0.7之间;7级地震发生的概率也以山西地震带最高,可达0.0858.2005 年前中国大陆西部各地震带普遍具有发生6级地震的可能性(一般达0.9以上);发生7级地震的可能性在青藏高原周缘各地震带和南天山地震带相对较高(0.7以上).本文最后对预测结果的可信度、预测概率大小与未来地震的年发生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正>1全球地震活动概况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5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20次(表1),其中包括3次8级以上地震,即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5月30日日本小笠原群岛8.0级地震和9月17日智利中部近海8.2级地震(图1)。2015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西段和欧亚地震带。2015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活动有以下特点。1.1全球8级地震持续活跃  相似文献   

12.
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发布距今已有十多年,期间,地震资料(尤其是青藏地震区地震资料)发生了较大变化,及时开展相关地震带地震活动性参数研究对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补充了600余条地震目录,其中8.0~8.9级地震7次,7.0~7.9级地震35次,并分析了地震资料的完整性:由于历史、地理、人文的原因,喜马拉雅地震带地震遗漏较严重,7级地震直至1897年才基本完整,6级地震直至1950年才基本完整,5级地震直至1980年才基本完整;本文根据8级以上地震密集活动时段划分了地震活动周期,公元1803年以来可以划分出2个活动周期,并对未来地震活动进行了预测;采用多种方案拟合了喜马拉雅地震带的b值和4级以上地震年发生率:b=0.90,v4=162,并与前人的计算结果进行了简单对比。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块体北缘中强以上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阴山地震带6.0级以上地震周期性规律等角度,着重研究了该区域中强以上地震活动特征。阴山地震带6.0级以上强震自公元849年以来,具有百年尺度的周期性特征,1900年之后进入第五活跃期,且当前应变处于较高状态,未来几年内该地震带发生6级以上地震可能性较大。临河—乌海—巴彦浩特地区是7.0级地震的主体空区。ML5.0以上地震具有以东经110°为轴东西对跳特征,东经110°以西地区是新一轮中等以上地震活动的主体区域。1970年以来,发生的6次5.9级以上地震前,均存在ML4.0级以上地震空区或条带。2000年1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阴山地震带逐渐形成两条明显的ML4.0级以上地震条带,条带交汇部位所在临河—乌海地区可能是未来发生强震的区域。  相似文献   

14.
1989年第1季度,全球地震频数不高,未发生7级以上地震。亚欧带又有一小的平静期,只在缅甸发生了一次5—6级地震。千岛至北海道一线发生数次6级以上地震,水平仍较低。大洋岛弧地震带仍保持较高的地震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周缘地震带地震活动的分期和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兴信  张春生 《地震研究》1992,15(2):135-144
利用最优分割法对鄂尔多斯周缘地震带(区)的地震活动进行了分期,并作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000年以来汾渭地震带北段可划为4个活跃期,每个活跃期的中心间距约300年,最大地震为7级,天水—陕南地震带(区)近一、二百年的地震活动可分为持续约10年左右的几个地震簇。所有分期中,海原地震带能量释放最大,且最近仍很活跃。汾渭地震带和海原—银川地震带活跃期存在相关现象,且其南段往往先于北段活跃,目前活动水平较低。该带1900年以来地震还有与河套地震带地震相呼应的现象和沿构造带南北迁移的规律。根据分期和相关结果推测,鄂尔多斯周缘各地震带都存在中强地震背景。其中海原—银川地震带近期发生5—6级或更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大,天水—陕南地震带近期也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汾渭地震带虽然存在孕育6级以上大震的背景,但近年还不会发生强震。  相似文献   

16.
1999年1~6月新疆地震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1~6月,新疆境内及附近地区共发生MS4级以上地震20次。其中5~5.9级地震7次;4~4.9级地震13次;最大为3月15日发生在库车的MS5.7级地震。5级地震活动明显高于历年平均水平。地震参数见表1。地震活动的主要特征表现为:1)5级地震主体活动地区在南天山地震带,而4级地震则在西昆仑地震带,新疆其它地区特别是北天山地震带异常平静。2)塔里木盆地周边地震活动明显,自1月30日托克逊MS5.6级地震后,在塔里木盆地的北缘相继发生了5次5级地震,这在历史上是少见的。3)在南天山地震带沿…  相似文献   

17.
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 2005年1-12月, 全球共发生MS7级以上地震16次, 低于1900年以来19次的年平均水平. 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地震带、东太平洋地震带和亚欧地震带(图1). 在时间上分布相对均匀, 除2月份和4月份没有发生7级以上地震外, 其它月份都有7级以上地震发生. 引人注目的是, 在苏门答腊地区发生了7次7级以上地震, 并且在印度板块的西触角处于10月8日发生了7.8级地震. 2005年1-12月, 全球7级以上地震释放的地震能量为5.29×1017 N·m, 处于自1900年以来的平均值3.853×1017 N·m之上.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对四川省地震资料的分析,认为盆地内4级以上地震的活动与川西、川滇交界区的强震活动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当盆地内发生一次或几次4—5级地震后,大约一两年内或稍长一些时间内,在川西或川滇交界区将可能发生一次或几次6—7级乃至7级以上地震。若大震发生在松潘、龙门山地震带,震前盆地内发生4—5级地震的次数较少;若大震发生在鲜水河、安宁河地震带或川滇交界区,震前盆地内4—5级地震次数多。历史地震也有类似情形。因此盆地内的地震活动性可作为川西、川滇交界区发生强震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9.
《地震》1981,(1)
一、全球地震活动性: 1980年全球共发生M_S≥7级地震13次,最大地震为1月2日亚速尔群岛的7.7级,活动的频次和强度均低于正常年。全球地震活动仍以环太平洋地震带和亚欧地震带活动为主,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亚欧地震带活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0.
杜兴信 《内陆地震》1992,6(4):364-369
应用马尔可夫链和地震发生率统计关系,建立了鄂尔多斯周边地震带、带间和汾渭地震带各盆地间地震的相对时空转移概率模型,定量地给出了未来2——5年地震带间和盆地间至少发生一次或一次以上不同震级阈地震的相对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