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媛  黄彦彬  李春鸾  李光伟 《气象科技》2016,44(6):1043-1052
用地面烟炉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关键环节是作业点附近的上升气流,利用海南省昌江霸王岭、东方玉龙山、乐东付光和五指山毛阳4个烟炉作业点附近的自动站和海口多普勒雷达资料并结合作业点地形特点对烟炉作业点布设条件和作业条件进行了分析,采用高斯模式对催化剂扩散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这4个烟炉作业点均位于一定海拔的迎风坡,可利用上升气流将催化剂带入云中进行催化。综合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MICAPS资料和雷达数据确定作业时机,开展暖云烟炉人工增雨作业,增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依据天气形势及机载GPS定位系统、温度测量仪、空中宏观记录、地面雨量、天气实况、卫星云图等资料,综合分析了有航线设计的2006年4月3日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评估采用航线播撒和重点区域播撒所产生的不同效果。结果发现,采用重点区域播撒的区域比采用航线播撒的区域降水量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3.
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小英 《气象研究与应用》2010,32(2):91-93,I0002
采用2009年12月~2010年1月广西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数据,结合作业期间的相关气象资料,分析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结果表明,在影响广西的天气系统总体偏弱的情况下,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后,雷达回波强度出现明显增强,降雨明显增加,降雨实况均比常年同期偏多,偏多程度在1成~2倍以上。  相似文献   

4.
一次人工增雨作业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英  吴爱萍 《贵州气象》2009,33(2):35-37
2005—05—31-06-01,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在具备降雨条件而又非重点降雨区(据省气象台分析预测)的猫跳河流域及时组织实施了人工增雨作业试验。该文以此次试验为个例,对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为今后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和作业时机的掌握、作业组织实施积累经验,同时也为今后对猫跳河流域梯级发电开展增雨服务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
利用多普勒雷达图像作业前后的变化,分析地面人工增雨作业的物理响应。运用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建立的地面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检验系统,采用活动区域对比方法,对一次聊城市莘县高炮、火箭增雨作业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次作业相对增雨量17.16%,影响区面积622.92km^2,总增雨量940609.2m^2。  相似文献   

6.
层状云高炮人工增雨作业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层状云回液高度在4500m以上且回液强度超过25dbZ时,把普雨炮弹射入0℃层以上部位,增雨效果明显。实验表明,催化剂不仅对层状云有静力催化效应,还有动力催化效益。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统计检验和物理检验方法对2015年4月12日大连市出现的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进行了火箭增雨试验和作业效果评估,结果表明,通过作业区和对比区雨滴谱分钟雨量观测值与拟合值的对比计算发现,被催化云体在催化后的30~50 min内产生了最大雨强和降水,其相对增雨量达到49%(α0.001),显著性较高;同时,催化云体的雷达回波强度、回波面积、降雨时间,以及雨滴谱的变化特征等均表现了很好的物理效应,增雨试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一次人工增雨作业云回波个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雷达连续观测所获取的降水回波资料,对2000年7月29日人工增雨作业前后的天气背景、雷达回波演变等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提高人工增雨效果,是每个人影工作者常年为之努力的事情。其中不少成果和产品已趋成熟,完全可以在作业中应用,发挥应有的作用,下面提到的7条均属此列。一、赶早要在天气系统的前部作业,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这是我国人影工作者一致的成功经验。但为什么相当多的作业仍是“马后炮”?原因分析:在技术方面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只有雨下了、下大了,此时催化增雨潜力才大。这是个片面认识。(1)从催化增雨机制上来分析:我国北方人工增雨都着眼于加强云中过冷水的冰晶化过程,因此对可播云的条件,基本上有3条。a.含有较…  相似文献   

10.
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1998年夏季河南省鸭河口水库流域高炮人工增雨作业例,研究和一种抗旱型人工增雨作为效果评价方法,并用这种方法对1998年夏季鸭河口水库流域高炮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了评价,评价效果为:相对增雨10.7%,累计影响面积1200km^2,增水120万t。  相似文献   

11.
火箭增雨作业效果评估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火箭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评估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利用火箭开展增雨作业,具有投资少、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的特点,自2003年起,朝阳市龙城区政府投资开展火箭增雨作业,不间断地在辖区内开展作物生长季火箭增雨作业.利用降水变化分析和影响区和非影响区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了龙城区3年增雨作业情况,进行人工增雨效果评估,得出火箭增雨作业的增雨效率为33%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一维积雨云双参数模式模拟福建省的暖底积云自然降水过程和催化过程。模拟结果表明:暖云催化影响了降水的演变过程,不仅使总降水量增加,而且改变了降水的分布,使降水提前出现。冷云催化对降水过程没有发生明显的影响。对催化云和自然云云水和雨水含量的模拟表明:暖云催化使云中碰并过程提前出现,导致催化云中云水含量明显少于自然云中的云水含量:催化云雨水含量先是明显大于自然云中的雨水含量,随后明显小于自然云中的雨水含量。  相似文献   

13.
密云水库蓄水型增水作业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缓解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在密云水库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的飞机、火箭蓄水型人工增雨作业。由于2种工具作业影响区域在时、空上互相覆盖,所以需研究对飞机、火箭增雨作业综合评估方法。此方法依据长序列历史资料和较长作业资料,分别对飞机和火箭增雨效果进行统计分析,以其分析结果为基础,使用催化覆盖面积加权法分析综合增雨率,得出2004年密云水库流域增雨作业可增加降水量13%左右。  相似文献   

14.
湖南秋季积层混合云系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统计分析2007—2016年秋季湖南省长沙市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湖南省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资料, 得到湖南省秋季积层混合云系的降水分布情况、一般结构特征和相应的飞机增雨作业方法。使用多普勒天气雷达、GRAPES_CAMS数值模式和中小尺度气象站网等资料对典型作业天气过程进行云降水物理和数值模拟分析, 采用成对对流云和基于TREC算法的回波跟踪等方法进行作业效果评估。归纳得到湖南省秋季积层混合云系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判别的12个宏微观指标, 探讨在使用运7飞机、碘化银烟条作业装备条件下, 开展飞机增雨作业的最佳催化时机、部位和剂量。针对积层混合云系中的降水性层状云系、积云对流泡, 飞机增雨适宜作业的区域、播撒高度和催化剂量:在过冷高层云的-15~-5℃层, 播撒达到30 L-1的人工冰晶浓度; 在过冷积云的-15~-7℃层, 静力催化使冰晶浓度达到30 L-1或动力催化达到100 L-1。这些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人工增雨作业效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历史相似天气评估人工增雨效果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利用辽宁省1981~1990年10年无人工增雨作业的NCEP 500hPa高度场资料以及1996年、1997年有增雨作业的500hPa资料,对10年间无增雨日及两年中增雨日要素场采用“切比雪夫一傅立叶混合多项式”展开,以寻求两个要素场的最小相关值,藉此给出两年中不同增雨天气型的个例分析及23架次日增雨效果百分率。分析结果表明,在两个要素场达到最小相关值时,一方面两个要素场形势非常相似,另一方面在增雨日播撒区的降水量,大多明显地大于该区历史上非增雨日的降雨量,增雨基本上具有正效果;然而降水一般是由多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在统计时也可能出现增雨的负效果或无效果,即“多异性”;但就总体而言,该方法有效地实现了一次增雨效果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利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二维面对称分档云模式(two-dimensional slab-symmetric detailed spectral bin microphysical model of Tel Aviv University),对2016年9月4日16:00(北京时)前后我国华东地区的一次暖性浅对流云降水过程进行模拟,模式模拟的强回波中心高度和最大回波强度范围与观测基本一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小于1 μm的吸湿性核的播撒减雨试验,分别考虑了不同播撒时间、不同播撒高度以及不同播撒剂量的敏感性测试。结果表明:在云的发展阶段早期播撒能起到更好的减雨效果,播撒时间越早对大粒子生长过程的抑制作用越强,随着播撒时间向后推移,受抑制作用最显著的粒径段向小粒径端偏移;在云中心过饱和度大的区域下方进行播撒,减雨效果更加明显,当播撒剂量为350 cm-3时,地面累积降水量减少率可达23.3%;另外,随着播撒剂量的增加,减雨效果更加显著,甚至能达到消雨的效果。因此,在暖性浅对流云中合理地播撒小于1 μm的吸湿性核能达到较好的减雨或消雨效果。  相似文献   

17.
火箭人工增雨作业中应注意的一些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火箭增雨作业的原理对催化剂播撒量、成核率与火箭飞行速度和高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确定作业目标、时机和部位、作业火箭用量;对增雨效果、火箭播云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8.
人工增雨效果的数值统计评估方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95~2001年河南省春季降水资料,采用数值预报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飞机人工增雨的效果进行检验。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据降水的气候特征设定增雨效果的评估区,在同一评估区内应用数值模式MM5V3对历史降水过程的降水量进行数值预报,从而获得一组预报雨量,对非增雨过程的数值预报雨量与降水实况进行统计分析,建立预报雨量与实况雨量的数理统计关系。对增雨作业过程的降水同样采用相同的数值模式进行预测,并与增雨后的实况雨量比较,从而得到飞机人工增雨效果。评估结果表明:1995~2001年春季飞机人工增雨效果比较明显,豫北区(Ⅰ区)平均为16.7%,豫东区(Ⅱ区)平均为19.3%。  相似文献   

19.
新型AgI末端燃烧器及其在增雨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文章对我国新型AgI末端燃烧器的研制情况、结构和改造及其使用作了介绍,简述了这种新催化工具的特点,结合2002年12月至2004年9月,新型AgI末端燃烧器在河北、河南、青海、山东和北京飞机人工增雨探测作业试验,介绍了新型AgI末端燃烧器在3种增雨探测作业机型中的使用情况,并就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对如何结合探测作业飞机上所加载的GPS导航数据记录系统及其它辅助记录数据进行催化作业情况记录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20.
层状云中飞机人工增雨作业间距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余兴  戴进 《大气科学》2005,29(3):465-474
利用数值试验方法, 设计了4 km, 8 km和20 km 三种飞机增雨播云间距方案, 研究了不同间距对有效区域的影响.从结果分析发现, 实际形成的播云线受水平风场输送作用, 与设计的航线产生了偏离; 不同播云间距形成的投影有效面积、有效作用时段不同, 其时空分布及投影有效面积所对应的地面位置也不尽相同.另外, 提出了增雨效益的数学表达式.效益分析表明, 在相同作业条件下, 8 km间距的增雨效益比20 km间距提高31%, 比4 km间距提高了23%, 4 km间距比20 km间距提高6%, 其物理原因主要是并合作用.最后, 针对交叉和平行播云方案, 提出了设计最佳播云间距的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