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古地理学报》2000,2(1):84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辽河油田等单位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将于 2 0 0 0年 8月在辽河油田召开。会议议题有世纪之交古地理学及沉积学的回顾与展望 ,沉积环境、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 ,古生态及生物古地理 ,古构造及构造古地理 ,自然地理古地理及第四纪古地理 ,古水文、古岩溶、古土壤、古气侯 ,地层学及层序地层学 ,盆地沉积学 ,现代沉积 ,环境沉积学 ,油气田沉积学及古地理学 ,煤田沉积学及古地理学 ,层控矿床及…  相似文献   

2.
岩石、矿物及包裹体中的H_2O及CO_2对其岩石、矿物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定程度地反映成矿溶液和岩浆的本质特征,可以根据H_2O及CO_2的存在量及存在状态来讨论岩浆活动的演化程序。因此,如何准确而又快速地测定单矿物及包裹体中微量及超微量的H_2O及CO_2,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冻土试验路基病害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试验工程的长期观测资料及工程解剖资料,阐述了路基工程的病害及原因,主要有冻结层上水对路堑边坡的破坏及对基底的影响,高填土路堤路肩开裂的原因及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路基的冻胀情况及形成规律。  相似文献   

4.
合肥盆地中-新生代物源及古水流体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地球物理和地质资料,利用地震地层学和沉积学方法,对合肥盆地中生代侏罗系、白垩系和新生代的下第三系的物源及古水流进行了研究。合肥盆地中-新生代主要发育大别、张八岭、霍邱和蚌埠等物源及古水流体系。其中,在侏罗纪以大别物源及古水流体系为主,在白垩纪张八岭和大别物源及古水流体系为主要的物源及古水流体系,蚌埠物源及古水流体系主要发育在新生代。张八岭和大别物源及古水流体系为主要的物源及古水流体系,霍邱、蚌埠物源及古水流体系是盆地内部次一级的物源及古水流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北京地区中元古代及中生代火山岩的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化学、地球化学、岩石成因学及构造环境学进行了综合研究。对火山岩的时空分布及成分变化进行了论述,对酸度频率及岩浆系列进行了分析,对构造环境及拉张距离进行了估算,对岩浆的来源及演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黄志鹏  董燕军 《岩土力学》2006,27(Z1):1175-1178
介绍了锦屏一级水电站右岸导流洞的工程地质概况及施工期安全监测成果,对围岩及边坡的变形、应力规律及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围岩及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7.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作为主要结构型式,广泛应用于办公楼、写字楼及住宅房屋中,本文在分析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震害的基础上,阐述了抗震概念设计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地质构造重力推断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北省重力场特征的深入研究,结合地质及其他物探资料,进行了地质构造的推断解译,划分了全省主要的构造单元及断裂构造,圈定了岩体、盆地及凹陷,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及成矿预测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
第四纪镜泊火山活动与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我国最大的火山堰塞湖——世界地质公园镜泊湖的地质及资源特征,包括火山地貌、火山喷发及镜泊湖形成的时代,火山活动迁移及火山岩,镜泊湖及周边地区景点,对地质公园进行了评价,并提出进一步开发与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介绍了江苏省地层、岩浆岩及岩浆作用,变质岩及变质作用,地质构造及演化历史的一些基本特征。扼要的叙述了地层层序、沉积建造,古生物及同位素等时代依据;岩浆岩类型与岩浆活动规律;主要褶皱及断裂构造;构造旋回与构造层以及构造单元的划分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奥陶系和下志留统下部年代地层单位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十多年来全球和我国奥陶系和下志留统下部年代地层研究取得很大进展 ,在前人所积累的大量成果和资料的基础上 ,结合近年来的研究 ,厘定了我国奥陶系和下志留统下部年代地层单位系统 ,建议分别以吉林浑江大阳岔 (或江西武宁或湖北宜昌黄花场 )、湖北宜昌黄花场、浙江常山黄泥塘、新疆柯坪大湾沟和湖北远安苟家垭剖面为界线层型 ,将中国奥陶系自下而上划分为 :新厂阶 (或特马豆克阶 )、道保湾阶、大湾阶、达瑞维尔阶、艾家山阶和钱塘江阶。为了客观反应我国奥陶系的特点 ,同时便于与全球年代地层单位界线对比 ,建议将上述各个阶底界的的界线依次划在 R.taojiangensis( =R.praeparabola) / H .simplex、 O.communis、 B.triangularis/ T.laevis、 U.austrodentatus、 N .gracilis和 N ankinolithus带的底部 ;中下奥陶统和中上奥陶统之间的界线分别定在道保湾阶 /大湾阶和达瑞维尔阶 /艾家山阶之间。建议下志留统最下部两个年代地层单位——龙马溪阶和大中坝阶——以湖北宜昌王家湾剖面为界线层型 ,分别以 A.ascensus和 D .triangulatus的首现为划分标志。对每一个阶的命名、含义、界线层型剖面的岩性特征、界线划分的生物标志、与全球相关年代地层单位层型和点 ( GSSP)的对比 ,以及与过去曾经建议或使用过?  相似文献   

12.
山东新泰孟家屯岩组锆石特征及其年代学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借助于离子探针技术(SHRIMPⅠ),对孟家屯岩组的石榴子石石英岩、含十字石石榴黑云母片岩、斜长角闪岩,以及孟家屯岩组的围岩条带状黑云斜长片麻岩(原岩为英云闪长岩)等进行了锆石年代学测定,并结合阴极发光和背散射电子图像反映出的锆石形态和微区特征,得出不同锆石微区的年龄。经分析有几组年龄值,分别为:2742Ma和2717Ma,2695Ma,2642~2620Ma。结合笔者其他的研究分析,它们分别代表孟家屯岩组源区岩石年龄、英云闪长岩的侵入年龄、变质作用年龄。在此基础上,较为完整的论述了孟家屯岩组演化历史。本文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为鲁西孟家屯岩组最新的资料,尤其是首次获得了孟家屯岩组准确的源区岩石年龄,并且准确地限定了孟家屯岩组的形成时代。对研究孟家屯岩组,以及泰山岩群和整个鲁西的地质演化历史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张慧梅  王云飞 《岩土力学》2022,43(8):2103-2114
以红砂岩为研究对象,进行冻融循环、CT扫描及力学特性试验,采用图像处理技术结合遗传算法寻优模型实现了0、5、10、20、40 次冻融循环后 CT 扫描图像的去噪、增强、分割及三维重构处理,通过对同一对象跨尺度的损伤识别与对比研究,建立了基于细观损伤的弹性模量劣化预测公式,并从材料细观结构的物理本质诠释了冻融红砂岩宏观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基于图像最大熵值的遗传算法能够快速精确地选取阈值进行图像分割,实现对岩石细观结构中基质和缺陷的识别;随着冻融次数增加,岩石孔隙率上升、孔隙分维下降,细观尺度上呈现出孔隙扩展、数量增多,但结构复杂程度下降的演化行为;传统方法以有效承载面积、弹性模量为度量基准定义的宏、细观损伤变量未能全面考虑损伤物理机制和材料内部结构信息,宏细观损伤演化曲线差异较大;基于2种物理机制定义细观损伤变量和考虑岩石天然损伤定义宏观损伤变量,实现了损伤的宏-细观结合。最后通过冻融循环过程中细观结构演化与宏观力学响应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弹性模量劣化预测公式,并分析冻融砂岩孔隙大小及孔隙结构形态变化在损伤过程中占据的不同主导作用,根据细观结构的物理机制解释宏观砂岩冻融破坏的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5.
山区河流的河床结构是来水来沙与河床相互作用的产物,对河床阻力及输沙率的计算具有重要意义。为更科学地表征河床结构的细节特征,采用2017年2次考察金沙江小江流域干支流7个河段的地形测量数据,提出河床结构表征的4个新量纲一数(凹凸数、平均凹度、平均凸度和凹凸度)及其计算方法。新参数的计算原理简单而直观,能够从多角度表征河床结构发育程度及其形态特征,而且当河床结构发育程度较低时,凹凸度的表征结果更具有区分度。结果表明:新参数表征结果与前人单一参数的计算结果具有一致性;吊嘎河下游、陶家小河和清水沟的河床结构凹凸程度大,河床凸起"高凸",凹陷"深陡",河床阻力大,输沙率低;吊嘎河上游、小江、蒋家沟和蓝泥坪沟的河床结构凹凸程度小,河床凸起"低平",凹陷"浅缓",河床阻力小,输沙率大。  相似文献   

16.
李伍平  王涛等 《地质论评》2001,47(4):368-376
东天山红柳河地区分布着大量的海西期花岗岩体,从早到晚,依次为河西站岩体、红柳河岩体、河西岩体和天湖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斜长花岗岩,河西站和红柳河花岗岩的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具有S型花岗岩的特征,而河西岩体和天湖岩体显示出I型花岗岩特征,河西花岗岩微量元素含量最低,具Eu弱正异常,类似于adakite岩地球化学特点;其他花岗岩微量元素含量高,具Eu负异常,与洋脊花岗岩相比,该区花岗岩不同程度地富集K2O、Rb、Ba、Th和Ce,亏损Ta、Nb、Zr、Hf、Y、Yb等,河西花岗岩、河西站和红柳河花岗岩、天湖花岗岩分别具有火山弧、同碰撞才碰撞后花岗岩特点,河西花岗岩和其他花岗岩分别起源于先前存在的大洋拉斑玄武岩残片和古老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这些花岗岩均形成于陆内造山环境,与东天山海西晚期地壳-岩石圈的挤压和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钾盐、稀有金属、稀土金属、稀散金属、萤石、叶蜡石、脉石英、晶质石墨、硼等矿产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需求量也逐步攀升。 “战略新兴矿产调查工程”(2019—2021)以查明重要矿种的资源潜力、取得找矿突破、助推形成大型资源基地为目标,以矿调为手段,开展全国重点地区大型资源基地和重要矿集区锂、钾、铍、铌钽、萤石、脉石英等矿种成矿规律和找矿方法的创新研究,同时开展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取得了一批重大找矿成果,丰富了成矿理论,创新了找矿方法。概要介绍了该工程在川东北锂钾找矿、川西稀有稀土金属矿产调查、新疆阿尔金稀有金属矿产调查、江西赣南—福建浦城地区萤石、硼资源、东部地区脉石英、叶蜡石特种非金属矿产找矿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介绍了川东北、川西、阿尔金等主要成矿带稀有稀土矿产、萤石、脉石英等关键矿种成矿规律、勘查技术方法、绿色调查及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对进一步提高我国钾盐、锂矿、萤石、脉石英等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和研究程度,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和我国战略性矿产后续调查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provid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properties and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of the Kipra lignite seam, which was deposited during the regressive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the Maritza-West basin. Petrographical and mineralogical data, along with ash yields and sulphur contents of 24 samples from a seam profile, have been used to study the vertical variation of the depositional settings during peat accumulation and subsequent coalification.The Kipra lignite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ash yields and sulphur contents. It formed in a rheotrophic, low-lying mire with alkaline pH value. Vegetation with low preservation potential dominated within the palaeomire. During peat formation, frequent changes of the water level controlled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During the deposition of units 1 and 2, high water energy caused the transportation of high amounts of inorganic material into the mire,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weakly gelified mineral-rich lignite. The organic matter from units 3 and 4 is characterized by enhanced gelification, which probably reflects the decreasing energy of the system. Good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ulphur contents and the GI values was established in units 4, indicating that the gelification of the tissues was probably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bacterial activity. In contrast, the gelification of the samples from unit 3 of the Kipra seam was probably governed by the redox conditions. The organic matter deposited under relatively wet conditions, in which the thermal and oxidative destruction of the tissues, was limited.A variety of major, minor and accessory minerals are present in Maritza-West lignite. The mineral composition is dominated mainly by pyrite, gypsum and calcite, and to a lesser extent limonite, quartz, kaolinite, montmorillonite, illite, chlorite and plagioclase. Jarosite, hematite, halloysite, mica, K-feldspar, aragonite, siderite, and dolomite were also determined in very low concentrations. These minerals formed syngenetically and epigenetically. The syngenetic stage is characterized mainly by the formation of pyrite, carbonates, silicates and sulphates, whereas the Fe-oxyhydroxides, partially the carbonates and almost all silicates are of detrital origin. During the epigenetic stage, carbonates, sulphates, clay minerals, pyrite, and Fe-oxyhydroxides were formed. Alteration products like gypsum, jarosite, limonite, chlorite, kaolinite, illite, mica, and calcite were generated du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trital and authigenic minerals.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岩的原始定义指底栖微生物主导形成的沉积体或岩石体。笔者对该概念进行了扩充,认为微生物岩除了包括叠层石、凝块石、纹层石、核形石、均一石之外,还应该包括微生物骨架岩、微生物粘结岩、非钙化浮游或漂浮微生物形成的模铸岩、矿化浮游或漂浮微生物形成的颗粒岩和泥粒岩。P-T界线地层微生物岩的特征是具有由较粗矿物晶体(主要是方解石,其次是白云石)组成的斑点状、树枝状、网状结构的灰岩。这3种结构分别称为斑点状体、树枝状体、网状体,在露头上呈暗色,在薄片中呈浅色,一般由无定形的亮晶充填体和其间的微亮晶组成。亮晶充填体是指无定形的孔洞被不同成岩期形成的矿物充填形成的结构体,因成岩作用各异,造成不同层位、不同地点的亮晶充填体内部的矿物类型和充填顺序存在差异;所有的亮晶充填体都不具有壁,故不是钙化化石。通过形态、大小和生态比较,以及形成演化分析,认为亮晶充填体的前身是漂浮蓝细菌微囊菌,胶鞘是微囊菌形成模铸化石的关键因素。亮晶充填体是表层水漂浮生活的微囊菌沉入海底后,被泥晶沉积物掩埋或者被早期海底胶结物胶结,在泥晶沉积物半固结或固结之后腐烂留下的孔洞被后期成岩作用形成的矿物充填形成的。P-T界线地层微生物岩段顶部遭受成岩作用程度高,树枝状体和网状体中的亮晶充填体的轮廓基本都被破坏,变成微亮晶和亮晶,以前被学者解释为凝块石;但斑点状体、树枝状体、网状体是成岩流体沿着亮晶充填体或其他化石丰富的地方运移形成较粗的晶体而造成的,并不符合凝块石的定义。同时,少数学者把树枝状体本身当成底栖生物,也是没有充分认识树枝状体的矿物组成而做的解释。该微生物岩段含有钙化的小球状化石和同心层状化石,但它们不是组成微生物岩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金星探测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星探测是解答太阳系类地行星形成演化,地球宜居性的形成和未来发展,以及外太阳系宜居星球搜索策略的关键.由于金星恶劣的环境条件、对探测技术的多重挑战和相对高昂的探测成本,金星探测和研究程度远不及月球和火星.自20 世纪90 年代后期,金星探测任务相对匮乏.本文梳理了国际上金星探测研究进展、关键科学问题及技术需求,提出了未来金星的探测目标和探测方式建议.目前,对金星大气和气候研究程度最高,包括大气结构和大气化学,能量平衡和热结构,云层和霾层,大气环流和动力学以及气候演化等.高层大气的物理化学和太阳风与金星的相互作用方面也有重要进展.金星地表和内部的研究则相对滞后,研究涵盖金星表面形貌特征,撞击和重塑历史,火山和构造活动,地表物质组成,地表和大气相互作用等,但受限于数据的空间覆盖率和较低的分辨率和精度,诸多重大问题尚未解答,迫切需要新的探测数据.除探测任务外,金星研究还依赖于地基观测、实验室模拟和数值模拟研究.地面模拟设施对支持金星探测任务研发和金星基础科学研究尤为重要.未来十年是中国开展金星探测的契机和研发相关技术的关键时期.本文可为对金星探测、行星科学、太阳系探测感兴趣的科学家和工程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