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震资料解释一个地区时综合使用地震和地质资料非常重要。作者在辽河油田东部凹陷的构造解释中,首先,利用野外观察到的地质构造现象, 建立地质露头模型;然后根据典型露头照片所示的构造特征对断层进行组合和构造解释;进而结合地震剖面特征分析油气的运移、聚集和成藏特征。通过地震地质综合解释的研究,推断出研究区内的走滑断层为油气的主控因素,走滑断层发育地区为油气富集的有利地带,同时对黄沙坨和欧利坨子油田的构造样式以及和油气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井间地震技术在松南油气开发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松南地区陆相砂泥岩薄互层储层岩石物性横向变化、微构造等对油气聚集的影响和探索利用高分辨率井间地震技术直接指示油气分布的可能性,开展了井间地震及地面小三维地震、VSP、测井等立体地震观测.使用了自行研制的井中炸药震源和常规地震记录仪器.采用层析成像方法、反射资料叠前偏移成像方法等对采集到的资料进行研究,得到了不同分辨率的地下构造和岩石物性信息,展示出不同方法技术在分辨薄储层能力上的差异.高分辨率的井间地震成果较好地实现了井间地层对比,查清了两井间储层横向变化和油气分布情况.层析速度与构造信息等的综合应用解释了两井油气产能差异的原因,建立了油气地质模型.所得成果显示出井间地震技术在油气开发中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从讨论实际地震记录高阶累积量分析入手,研究利用高阶累积量计算高阶谱的方法.在分析高阶累积量及高阶谱提取分离具有非高斯分布信号时,详细讨论了产生非高斯分布的地震记录的特征规律.阐明了用地震资料的低频高阶谱预测砂体含油气性的机理.从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论证了研究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利用该方法计算的高阶谱结果和实际产油气井资料进行符合率验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方法进行有利含油气层预测.  相似文献   

4.
地震数据体结构特征,指对二维或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每一地震道离散数据点按时间顺序排列所显示的波形特征。应用地震数据体结构特征法对储层进行油气预测,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储层预测技术。塔河油田八区的主产层为碳酸盐岩裂缝一缝洞型储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给储层的油气预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塔河油田八区特殊的地质条件,采用了地震数据体结构特征法对该区奥陶系储层进行了油气预测,并对油区内、外的区域进行了有利区块的划分。在有利区块中设计的18口钻探井位,经钻井证实均获得了较高的油气产量,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白云凹陷位于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地带,是我国深水油气资源勘探的重要地区。开展重-震成像研究,是分析该区烃源岩分布特征、大型构造圈闭、成藏层系与储层条件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重力异常、地震Vs波速结构模型及地震勘探剖面分析,获得研究区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水平和垂向梯度、密度反演图像、Vs波速度结构图像以及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剖面图像。重力图像揭示:白云凹陷中心的强负值异常图像与较厚沉积和基底起伏有关;凹陷东侧相对高正值局部重力圈闭与中生代残余地层有关;凹陷北侧条带状正异常则与陆坡向洋盆过渡时基底下凹有关。白云凹陷的主凹陷和南凹陷存在明显的层状负剩余密度或相对低密度区,是有利的含油气层位。地震图像揭示:白云凹陷由北向南存在明显的细颈化带、外缘隆起带、洋陆过渡带等结构。在陆缘地壳强烈伸展薄化期间,白云凹陷形成大型三角洲-湖相烃源岩沉积环境的凹陷结构,沉积物源主体来自北侧。随着地壳强烈减薄的细颈化,凹陷出现明显的台阶式沉陷,导致陆架坡折带由南向北迁移,形成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重力流水道和深水扇等有利的储层。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获取的地震勘探剖面图像上,可以识别出许多浅层气运移通道,表明白云凹陷丰富的中、浅层气大多来源于深部地层。   相似文献   

6.
长岭地区东北部拗陷层油气成藏特征及储层预测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长岭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实际出发,以分析该区的油气地质条件、控砂主导因素及油气成藏规律为主线,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通过地震属性分析、测井约束反演等方法对该区进行了储层预测,寻找有利的储层分布范围,研究砂体在空间展布特征,掌握砂体与断层的配置关系、砂体的尖灭情况,进而识别不同类型隐蔽型圈闭.指出该区隐蔽油气藏主要有三种成藏类型,即构造-岩性复合型、砂岩上倾尖灭型、砂岩透镜体型.远物源缓坡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控制该区砂体分布,使得油气富集成藏规律主要表现为多层位含油,各个砂组交互发育;单个油藏面积小,在平面上具有多套砂体形成迭合连片的特征.主要目的层,如青一、二段砂体,以三角洲前缘分支河道发育为主,河道走向北东向.研究区内的断层走向近南东—北西向,与砂体走向垂直.这种断层与砂体配置关系,易形成构造-岩性复合圈闭.  相似文献   

7.
Seismic data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means the waveform character arranged in the time sequence at discrete data points in each 2-D or 3-D seismic trace. Hydrocarbon prediction using seismic data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is a new reservoir prediction technique. When the main pay interval is in carbonate fracture and fissure-cavern type reservoirs with very strong inhomogeneity, there are some difficulties with hydrocarbon prediction. Because of the special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eighth zone in the Tahe oil field, we apply seismic data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to hydrocarbon prediction for the Ordovician reservoir in this zone. We divide the area oil zone into favorable and unfavorable blocks. Eighteen well locations were proposed in the favorable oil block, drilled, and recovered higher output of oil and gas.  相似文献   

8.
由于流体本身的粘滞性和摩擦性,使得地震波在含油气地层中传播时衰减形成低频阴影.通过对叠后地震资料做时频分解,分析地层衰减特征,是当前除了AVO技术之外,比较流行的直接识别流体和气藏的技术.本文基于波动方程正演,模拟了地震波对含油气地层的响应.然后采用连续小波变换分析不同尺度剖面的瞬时能量特征,提取分频剖面上每一个点的峰值能量对应的频率,得到瞬时峰值能量频率剖面.通过分析瞬时峰值能量频率剖面,分析了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的衰减特征.最后应用此方法对实际地震剖面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地震反演是储层定量描述和地震油气识别的关键技术,反演结果在复杂构造区域的横向连续性和保真性是影响地震资料定量解释精度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发展了地震数据互相关驱动的多道反演方法.考虑地层反射系数与地震数据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的特点,基于地震数据互相关描述地层反射系数的结构特征,并将其作为多道地震反演的横向约束条件;此外,为改善地震数据本身横向连续性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在目标泛函的惩罚项中引入局部优化算子,构建了一个易于求解的多道地震反演目标泛函.与常规多道地震反演方法相比,本文方法能够设计更合理、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横向约束算子,提高反演结果的横向连续性,并且能有效降低地震资料质量对反演结果的影响.模型测试和实际应用验证了本方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于大庆地区的地质构造研究成果仅局限在深部构造上,该地区从未开展过针对近地表隐伏断裂的探查工作.本文采用浅层反射地震勘探方法,查明了克山—大安断裂嫩江组以上地层的详细地层信息以及断裂的展布形态;同时,在主干断裂上覆的背斜构造中,发现了许多次级断裂,这些次级断裂在前人的成果中并未提出过,并且在本区的断裂-褶皱构造体系中,次级断裂的活动特性同样受主干断裂活动的影响;然后通过钻孔验证,证实了浅层反射地震勘探结果的可靠性,并且确定了次级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最后综合编制了松辽盆地长垣隆起地区浅层地质模型,并讨论了本地区的构造体系受晚白垩纪以来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构造特征.本次研究中的方法和成果可为大庆市城市发展规划、重大工程建设选址和大庆油田安全高效生产等提供科学依据,可为其他地区开展近地表断裂探查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本地区浅层地质构造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填补该地区近地表地球物理勘探构造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渤海强震区地质构造环境、断裂带分布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机械加工聚碳酸酯材料制成渤海强震区域的地质模型,分别运用集中、二点和均布加载方式,用光弹实验方法模拟特定构造框架下应力、应变场的变化特征。通过对光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在对比不同加载方式下应力积累区域和地震危险点的基础上,判定渤海强震构造区中的地震危险区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松辽盆地长岭断陷达尔罕断凸带火成岩气藏预测为例,从已钻遇火成岩的钻井资料出发,结合钻井地质信息与地震资料,利用地震特殊处理技术识别火成岩.通过分析结果,研究该区的火成岩分布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建立判断火成岩的地球物理模式.结合本区域地质资料,预测了本区的火成岩分布,总结出适合本区火成岩构造特征的火成岩气藏识别技术,包括火成岩测井识别技术、火成岩地震剖面反射特征识别技术、火成岩地震相识别技术和地震反演技术等来预测火成岩的空间展布规律,了解火成岩与构造的关系.进而识别火成岩圈闭,总结断陷层系油气成藏组合,为在本区寻找火成岩气藏提供系统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前常见测井-地震综合应用技术主要是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该技术存在两方面的研究精度问题.一是初始模型等因素影响反演的精度和分辨率,二是波阻抗的多解性难免造成反演的多解性.由于存在以上原因,有必要探索其他方式的"井震结合"研究思路,根据测井、地震信息具有地质背景成因一致的特点,提出寻找二者具有的、可相互辨识的共同地质属性的分析方法,研究认为,测井、地震共同地质属性的辨识可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测井、地震信息在地质界面上下地质成因相同.深入研究两者可相互辨识的地质属性信息,可提供地质界面的识别与追踪依据;二是对于一个具体的地质事件或地质体,也理应找到具有同一成因基础的、可相互辨识的信息响应依据.利用该方法对羊二庄某区的实践表明,在测井、地震信息成因一致性分析手段的基础上,开展测井-地质共同地质属性的辨识、追踪研究,对复杂油气区有利目标的追踪具有有效性,该研究成果被钻井结果证实.  相似文献   

14.
河流相储层特征及识别:一个老河口油田的实例分析(英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河流相储层是一种重要的储层类型,寻找河道砂体是油气勘探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河道变迁比较频繁,叠置比较严重,加之地震资料本身信噪比和分辨率的限制,河流相储层的精细描述至今仍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以胜利油田老河口三维工区为例,首先研究了本区河流相储层的基本特征,发现该类储层剖面上呈强相位、切片上连续性好和频谱上呈低频特征;通过颜色处理和地震精细解释,发现本区河流相储层存在类串珠状特征,为了验证这一观测结果,我们用正演模拟分析了其形成机理,为在类似工区识别此类古河道找到了新的途径;应用多属性融合和RGB显示技术,河道下切特征更加明显,很好地彰显了河道结构特征,提高了河道识别能力;最后,我们研究并开发了多子波检测技术,检测出更多河流相弱反射信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跨越阴山造山带及鄂尔多斯块体北部的长剖面进行人工源宽角反射/折射地震探测,采集了地震记录中sg震相的走时,并进行了反演,求得了沿剖面辖区的上地壳S波速度结构模型.同时利用P波和S波速度结构求取了剖面沿线上地壳中泊松比的分布.根据所得到的地震波场属性与结构,结合该区已有的地质研究成果和钻孔信息,推断了剖面沿线不同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冀东油田勘探开发进程的不断深入,在2006年南堡凹陷大连片地震处理的基础上开展微构造、薄互层、精细油藏描述等问题研究的目标攻关处理.依托高分辨率、高保真和高信噪比的新数据体,开展南堡奥陶系潜山的精细构造解释和储层预测研究,结合多种技术进行井震标定分析,确定各地质层位的地震反射特征,并在工区内测井信息的参考下进行横向追踪,落实主力含油层段构造.在构造解释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相干技术、蚂蚁体追踪技术和地震相分类技术等对南堡奥陶系潜山储层进行预测,评价出可以优先施钻的6个构造圈闭.  相似文献   

17.
北黄海盆地是中国东部勘探及研究程度较低的含油气盆地之一,从原始地震资料分析入手,利用研究区波阻抗、道积分、瞬时振幅、瞬时频率等多种地震资料特殊处理方法及AVO油气检测技术,并结合沉积相和区域地质资料,对北黄海中部坳陷A构造的储盖层分布、含油气性等油气地质条件进行分析预测,认为研究区A构造中新生带地层纵向上主要有两套有利的储盖组合,且构造中部和翼部含油气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The Yurihara oil and gas field is located on the southern edge of Akita Prefecture, northeastern Japan. In this area, drilling, surface geological surveys and many seismic surveys have been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Wells drilled into the Nishikurosawa Basalt Group (NBG) of Miocene age found oil and gas reservoirs at depths of 1.5–2 km. Oil and gas are now being produced commercially and further exploration is required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However, since the neighbouring areas are covered with young volcanic products from the Chokai volcano, and have a rough topography, the subsurface distribution of the NBG must be investigated using other methods in addition to seismic reflection. According to the well data, the resistivity of the NBG is comparative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verlying sedimentary formations, and therefore the magnetotelluric (MT) method is expected to be useful for the estim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NBG. An MT survey was conducted along three survey lines in this area. Each line trended east–west, perpendicular to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strike, and was composed of about 25 measurement sites. Induction vectors evaluated from the magnetic field show that this area has a two-dimensional structure. The evaluated resistivity sections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log data. In conclusion, we were able to detect resistive layers (the NBG) below conductive laye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BG becomes gradually less resistive from north to south. In the centre of the northern line, an uplifted resistive area is interpreted as corresponding to the reservoir. By comparison with a seismic section, we 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tegration of seismic and MT surveys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morphology and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NBG. On other survey lines, the resistive uplifted zones are interpreted as possible prospective areas.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南方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具有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选择我国典型南方海相碳酸盐岩裸露区开展地震勘探技术攻关.针对该区地表灰岩普遍出露、激发弹性波能量转换少、散射噪音干扰严重等勘探难点,研究和应用了“宽线+折线”地震采集技术和与其配套的拟三维地震处理技术,能较好地压制噪音,提高剖面信噪比,在主要目的层得到了较好的成像效果,桂中1井钻探结果与地震勘探解释成果吻合较好,检验了该方法用于南方碳酸盐岩地区勘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转换波在储层预测中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石的各向异性与油气的运移和储集有着密切关系.在油气勘探和油气田开发中,横波对各向异性的敏感性具有重要价值,它可提供一些其他方法无法获取的新信息.纵波在地下传播时,当通过路径的岩石存在各向异性时,会在波阻抗界面产生纵波和横波.这相当于纵波震源同时激发出纵波和横波,利用这些信息就可以对地下岩石的物性进行研究.本文以有限差分为基础,以地下油气田的储藏地质特性为对象,利用弹性波波动方程的传播特性, 研究P_SV转换波,分析其传播特征,用来指导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通过研究分析可以看出,P_SV转换波通过含油气介质时受影响比较少,能够得到比纵波好的多的成像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