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南运动在浙江的表现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浙北及浙皖边界地区长兴组厚度变化、长兴组底部砾岩的存在、龙潭组上含煤段地层及D煤组的分布特点、长兴组下部主要古生物在长兴煤山及以西地区的缺失,以及浙西江山政棠矿区的有关资料论证东南运动在浙江的存在。由于东南运动的影响,造成浙北及苏浙皖边界地区长兴组沉积时基底不平,使长兴组灰岩的岩性,岩相很大差异,对龙潭组上含煤段地层及煤层分布范围受到限制,并使华夏隆起扩大,使其在浙江中部与江南隆起联成一片。  相似文献   

2.
湘东南印支运动变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关于华南中三叠世晚期印支运动变形特征,一种观点强调其重要性或认为其形成了NNE向为主的上古生界盖层褶皱;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印支运动强度不大,上古生界NNE向主体褶皱形成于燕山运动甚至更晚。鉴于此,本文重点对湘东南印支运动的构造线走向展开了研究,厘定其为NNE向,反映区域NWW向挤压作用。对资兴三都、宜章瑶岗仙、桂东沙田等晚三叠世—侏罗纪残留盆地进行的研究表明,早燕山构造层下伏不整合面切割了上古生界中NNE向褶皱;以NNE走向为轴将不整合面旋转至水平,恢复上古生界岩层走向及构造线方向为NNE向。不整合面之下的地层层位普遍存在沿东西方向的快速变化。以上表明湘东南印支运动构造线为NNE向而非EW向,区域挤压应力方向为NWW向而非SN向。其动力机制可能与扬子和华夏板块之间产生陆内汇聚有关。结合区域资料,认为印支运动中华南不同地区的构造背景及构造体制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郯庐断裂与皖东南印支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拟就三年来的地质观察讨论郯庐断裂与印支运动的历史联系。参考前人的工作,对本区三叠系地层划分如下。  相似文献   

4.
苏南地区地面沉降概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苏南地区的地层结构特点出发,指出具有中等压缩的粘土和砂土互的地层结构是地面沉降的内因,而抽取地下水及地面荷载的增长是地面沉降的外因,分析几个地面沉降的力学机遇,并从岩土工程角度出发,阐述沉降机理,数学模型等当前地面沉降中亟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苏南地区地热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充分收集区域地质,水文于质,物化探及地热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苏南地区地下热水的形成和赋存的背景,条件,规律及特征,并进行地下热水的划分与预测,为进一步的研究,勘察,开发提供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苏南是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也是全国人口密度较大、经济较发达和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地质灾害是影响苏南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尝试以重要性、危害性和易发性3个要素作为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对苏南地区进行地质灾害区域划分,并在区划基础上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对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的影响,将苏南地区划分出地面沉降重点防治区和滑坡塌陷重点防治区2个重点防治区,其他区域为一般防治区。评价结果对于苏南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苏南是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也是全国人口密度较大、经济较发达和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地质灾害是影响苏南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尝试以重要性、危害性和易发性3个要素作为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对苏南地区进行地质灾害区域划分,并在区划基础上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对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的影响,将苏南地区划分出地面沉降重点防治区和滑坡塌陷重点防治区2个重点防治区,其他区域为一般防治区。评价结果对于苏南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苏南是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也是全国人口密度较大、经济较发达和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地质灾害是影响苏南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尝试以重要性、危害性和易发性3个要素作为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对苏南地区进行地质灾害区域划分,并在区划基础上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对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的影响,将苏南地区划分出地面沉降重点防治区和滑坡塌陷重点防治区2个重点防治区,其他区域为一般防治区。评价结果对于苏南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潘树仁  丁致中 《江苏地质》2001,25(4):228-233
阐述了苏南地区地热资源形成的地层、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研究了其地球物理、地热显示、恒温带、地温梯度、大地热流值、岩石热导率 、热水化学及热水分区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郑恺原 《地下水》2020,(1):166-167
苏南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是沪宁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过程中环境与经济的矛盾日趋尖锐,探索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河长制"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阐述该地区地理、气候和经济发展状况,并结合"河长制"发展历程,从信息化、管理制度及河湖整治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体现苏南地区"河长制"建设成果,也对部分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苏南地区三叠纪地层格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雪球 《江苏地质》1999,23(3):141-147
根据关键界面识别,苏南地区三叠纪地层可划分为3个层序。时限分别为早三叠世印度期、早三叠世奥伦期—中三叠世安尼期、中三叠世拉丁期—晚三叠世卡尼期。岩相和地层结构分析表明,本区存在碳酸盐缓坡沉积、镶边碳酸盐台地沉积、碳酸盐潮坪—泻湖沉积、陆缘近海湖泊沉积、湖泊—沼泽沉积等5个沉积体系。经历了3次海平面升降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对以往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本区构造较复杂,二叠系泥页岩层系厚度较大,其中龙潭组暗色泥页岩厚度占该组的30%以上,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有机碳含量大于1.00%,镜质组反射率(Ro)多为1.2%~2.5%;埋藏深度适中,微裂隙发育,盖层发育较好。采用类比法初步估算本区二叠系页岩气资源量为0.86×10^12~4.31×10^12m3,资源潜力较好。  相似文献   

14.
斜面交迹及其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普查、勘探和矿山地质工作中,经常遇到两个斜面相交的问题。这些斜面可以是倾斜面状地质体(如岩层,断层、矿脉,褶皱轴面等),也可以是倾斜剖面、工程面。斜面交迹几何关系的研究,对构造分析,求解地质体产状、图件编制、部署工程等都具有实用价值。本文将论述斜面交迹几何关系的求解方法及其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江苏南部地区碳酸盐岩地层的岩溶发育潜力,采集代表性岩石样品,并制作成统一规格的试片,开展一个水文年的溶蚀试验。结果表明,本地区碳酸盐岩的平均溶蚀速度约为1.42 mm?ka-1,与国内其它地区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大致相当于西南地区的1/30,略高于北方岩溶区。实验证明了苏南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岩具有最强的溶蚀性,这为解释上述地层区的岩溶现象提供了地质依据。研究还表明,岩石的溶蚀性与Ca含量关系密切,同时也受岩石矿物成分、微构造影响,一般高Ca碳酸盐岩具有较高的溶蚀性。苏南地区的岩溶发育性以岩石溶蚀性为基础,但水动力条件也十分关键,宜兴地区二者兼备,岩溶最为发育。  相似文献   

16.
17.
苏南地区深层地下水禁采距今已20年,水动力场和地下水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结合2009年和2019年两期地下水采样测试数据,综合统计分析、Piper图、Gibbs模型、氯碱指数和离子相关关系等方法分析了不同层位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及其演化特征,探讨了水化学组分的来源及形成演化。结果表明:潜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Na+·Ca2+型为主,孔隙I承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Ca2+·Mg2+型为主,深层承压水以HCO-3—Na+·Ca2+型为主,不同时期各层位优势阳离子和阴离子未发生变化,水化学类型向复杂趋势演变,地下水化学组分主要受岩石风化、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潜水和I承压水—岩作用以硅酸盐岩和碳酸盐岩作用为主,深层承压水以硅酸盐岩和蒸发盐岩为主。研究结果可为苏南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苏南地区第一口地热深井成功出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登明 《地质学刊》2004,28(3):133-133
20 0 4年 8月 18日 ,张家港市西张地热钻井 (RZ1)完成抽水试验 ,并通过成井验收。地热井位于张家港市西张镇 (现属凤凰镇 )西南侧 ,井深 12 6 0 18m ,井口水温 4 5℃ ,单井出水量 810m3 /d~ 1180m3 /d ,它是苏南地区第一口成功出水的地热深井。 2 0 0 4年 8月 12日 ,凤凰镇隆重举办了“凤凰温泉”出水庆祝仪式 ,张家港市市委、市政府、国土资源局、旅游局有关领导及承担本次选址和钻井任务的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袁晓军院长一行前往祝贺。苏州日报、张家港日报、张家港电视台对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进行了报道。RZ1地热井是张家港市和同房…  相似文献   

19.
龚亚兵  龚绪龙  许书刚  唐鑫  苏东  吴夏懿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62014-2022062014
苏南地区深层地下水禁采距今已20年,水动力场和地下水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结合2009年和2019年两期地下水采样测试数据,综合统计分析、Piper图、Gibbs模型、氯碱指数和离子相关关系等方法分析了不同层位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及其演化特征,探讨了水化学组分的来源及形成演化。结果表明:潜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Na+·Ca2+型为主,孔隙I承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Ca2+·Mg2+型为主,深层承压水以HCO-3—Na+·Ca2+型为主,不同时期各层位优势阳离子和阴离子未发生变化,水化学类型向复杂趋势演变,地下水化学组分主要受岩石风化、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潜水和I承压水—岩作用以硅酸盐岩和碳酸盐岩作用为主,深层承压水以硅酸盐岩和蒸发盐岩为主。研究结果可为苏南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杨朝荣 《江苏地质》1991,15(4):209-212
按苏南地区龙潭组的特征及地理分布,以江阴砺山一线为界划为东、西两区,东区龙潭组发育较全,分上、中、下三段,西区仅有部分残留,并将西区龙潭组与东区龙潭组下段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