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点苍山海拔3820m冰水沉积剖面的粒度参数、磁化率、氧化铁含量和有机质含量的综合实验分析,并讨论了这些指标的相互关系及其环境意义。实验结果表明,磁化率的强度与粗砂组分的含量成正相关,而与粘土等细粒组分含量成负相关;同时与有机质含量成负相关,与氧化铁含量成正相关。矿物组分分析实验表明,沉积物主要磁性来源于磁化铁。根据以上结果,结合冰川湖泊流域面积小、高寒环境的特点,其磁化率的影响因素与一般湖泊不同,认为冰川湖泊沉积中,因为物源较近导致外源磁性矿物主要赋存于粒度较粗的碎屑颗粒中,而高寒的环境条件使得有机质对沉积物的磁性矿物起到了稀释的作用,而很难有积极的贡献。根据磁化率的环境意义,恢复了全新世以来点苍山的古气候,从中可以划分6个不同的气候阶段:11.5~10.6kaB.P.,10.6~8.9kaB.P.,8.9~5.5kaB.P.,5.5~3.3kaB.P.,3.3~0.8kaB.P.和0.8kaB.P.至今,代表了末次冰期结束以后湖泊从产生至消亡的全过程。根据与其他相关地区的对比,分析了西南季风演变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腹地湖泊沉积物磁化率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青藏高原腹地可可西里边缘地区BDQ0608 钻孔岩芯分析,表明其岩性主要为浅绿色湖相沉积物,其中夹杂部分较薄的氧化色层段.热退磁表明:BDQ0608钻孔中磁性矿物主要有磁铁矿、磁赤铁矿、针铁矿和胶黄铁矿,赤铁矿表现不太明显,其组分含量直接控制磁化率值的大小;并且对样品进行了磁化率、粒度、总有机碳及色度的测定.磁化率...  相似文献   

3.
近2600年来内蒙古居延海湖泊沉积物的色素含量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分析东居延海S1探坑剖面色素含量,结合碳酸盐、介形类化石、腐殖酸、磁化率及化学元素等多环境指标分析结果,探讨该区近 2 6 0 0年来环境气候波动特点。研究区气候变化大致经历几个阶段:温暖湿润(2 6 5 0~ 2 5 6 0aB.P.)→湖泊菱缩,气候偏干暖 (2 5 6 0~ 2 36 0aB.P.)→暖湿气候背景下湖泊的扩张 (2 36 0~2 1 2 0aB.P.)→冷湿向冷干转换,湖泊由大湖开始菱缩 (2 1 2 0~ 1 6 0 0aB.P.)→气候暖湿,湖泊再次扩张,(1 6 0 0~ 6 5 0aB.P.)→湖泊由扩张到菱缩,气候由冷湿向暖干变化 (6 5 0aB.P.-至今 )。同时尝试把色素与其它指标的结合作为指示湖泊古初始生产力的有效性,以及识别沉积记录有关人类活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云南大理点苍山是大理冰期的命名地,保存有确切的末次冰期冰川作用遗迹.对点苍山冰碛物石英砂进行了扫描电镜形态特征分析,获得了其石英砂形态特征及其频率,并在冰川成因的典型特征的频率上取得了新的认识.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点苍山冰碛物石英砂形态特征主要为:石英砂形状主要为次棱角状、尖棱角状和多棱角状,边缘多可见次棱脊和棱脊磨损,表面起伏度高;机械特征主要有贝壳状断口、平行解理面、裂隙、粘附碎片、擦痕、机械V形坑;化学特征主要有蚀坑和蚀缝、蜂窝状溶蚀表面、无定形硅沉淀和硅质薄膜.在石英砂表面与冰川作用密切相关的擦痕的频率为8%~32%;粘附碎片的频率为16%~40%;裂隙的频率为12%~32%.通过对点苍山冰碛物的石英砂扫描电镜分析,得出该第四纪海洋性冰斗冰川和悬冰川的石英砂形态特征及其频率.该冰碛物石英砂原始形态特征明显,机械特征频率不高,是近源堆积的冰碛物石英砂的典型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5.
点苍山新生代推覆构造的确立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绍礼 《云南地质》2002,21(3):250-255
点苍山地处三江构造带东缘,其东侧扬子陆块上的古生代地层,越过洱海断裂推覆到苍山西坡的中、新生代地之上:下泥盆统青山组推覆至下白垩统景星组之上;上二叠叠统乌龙坝组及红岩子组推覆在始新统宝相寺组之上。三江构造带中的上三维统歪古村组及三合洞组推覆在上侏罗统坝注路组之上。推覆时期为始新世-上新世,推覆构造机制是陆内汇聚挤压所至。  相似文献   

6.
湖泊沉积物记录的藏中地区2.8Ma以来的环境演变历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青藏高原中部错鄂钻孔岩芯湖泊沉积物δ13C、总有机碳(TOC)、总氮(TN)、C/N和Rb/Sr比值等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岩性、孢粉组合特征等,建立了2.8Ma以来藏中地区的环境演化序列、区域构造活动和湖盆演化过程.研究显示,大约在2.8Ma,错鄂构造成盆,2.6Ma的构造运动之后,湖泊扩张,夏季风降水增加,湖泊沉积物以青灰色泥为主,藏中地区总体上处于温湿或凉湿的环境下;约0.78Ma后,沉积岩性明显变粗,湖盆快速充填,反映了强烈的构造隆升运动,并使高原中部整体隆升到4000m以上,δ13C和TOC反映藏中地区环境具明显的高寒特点;高原剧烈隆升时期,化学风化较弱,而在高原相对稳定的剥蚀夷平阶段,化学风化较强,说明藏中地区的化学风化在受气候强烈影响的同时,又受高原阶段性的构造隆升所控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长为523 m的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CH0310钻孔沉积物岩性、磁性特征、高频质量磁化率、低频质量磁化率、频率磁化率和总有机碳(TOC)的实验分析,结果表明:CH0310钻孔中磁铁矿是沉积物磁化率的主要贡献者;由于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与控制,以弱氧化环境为主CH0310钻孔中沉积物的磁化率与粗砂粒级含量成正相关与粘土级含量反相关关系;进一步对磁化率和TOC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在不同的沉积层磁化率和TOC的相关性表现出正负差异,这反映了磁化率对气候与环境的响应模式在CH0310钻孔不同层位并不完全相同,揭示出湖泊磁化率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和它作为气候代用指标的不确定性,因此认为对于地处高原干旱区沉积速率快、沉积层特别厚的湖泊来说,如果用单一的磁化率指标来反映或恢复古气候和古环境的变化需要特别慎重。  相似文献   

8.
滇西三江造山带属于特提斯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金沙江-哀牢山构造带作为古特提斯的演化产物之一,记录了古特提斯洋演化的重要信息。然而,关于该带古特提斯洋的属性、时空演化方式和最终闭合的精细时间仍没有得到很好的约束。本文选择金沙江与哀牢山构造带衔接处的点苍山中部偏东北和南部地区的花岗质岩石开展详细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分析以及全岩主-微量元素研究。锆石定年和Hf同位素结果显示,点苍山南部的片麻状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240.3±1.4Ma,对应的εHf(t)值为-16.2~-8.7;中部偏东北的两个淡色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241.2±2.3 Ma和240.1±2.2 Ma,对应的εHf(t)值分别为-12.0~-5.5和-15.2~-11.7。元素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显示,点苍山南部的片麻状花岗岩属于A型花岗岩,起源于该区新元古代变基性岩的部分熔融;而中部偏东北的淡色花岗岩显示出典型的S型花岗岩属性,为泥质碎屑岩在中-低温条件下脱水部分熔融而成。进一步结合整个金沙江-哀牢山岩浆-变质-构造和沉积作用的研究结果,精...  相似文献   

9.
对苏北盆地兴化1#钻孔岩芯沉积物进行了质量磁化率的测试与分析,并对质量磁化率的变化特征和古气候环境意义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质量磁化率的大小变化与沉积物一定粒级组分之间有着很好的关联性;东部典型季风区域中,质量磁化率的大小波动能很好地指示气候的波动,是恢复古气候环境演化过程的一个重要指标;以磁化率变化为主导指标的多环境代用指标指示出苏北盆地近3.20 Ma来的气候环境演化过程,且在沉积速率较高的上部的质量磁化率气候环境记录与深海DSDP607孔氧同位素之间吻合较好,指示苏北盆地的气候环境演化过程与全球气候环境的变化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全氮含量是环境、生物和农业等多领域的常规测试项目.作为全氮含量测定的常规方法,凯氏蒸馏法和元素分析仪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异却常被忽视.通过对中国北方盐湖沉积物序列近百个样品的全氮含量分析,我们对两法测定结果的异同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凯氏法的精密度高于分析仪法(前者标准偏差为0.007,后者为0.024),凯氏法和分析仪法测定全氮含量的差异为硝态和亚硝态氮的含量,因此,选择全氮含量的测定方法,必须对所测样品的无机氮含量有初步的了解.对于中国北方的多数盐湖和地表环境样品,由于其无机氮的含量较高,选择凯氏蒸馏法进行全氮含量的测定是不适当的.尽管如此,对我们所研究的湖泊沉积物剖面而言,两种方法的对比却可以提供有价值的气候和环境演变信息.随着沉积物剖面的由深到浅,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由一致变化到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了湖泊水体从早期的淡水向今天的盐湖演化的过程.因此,凯氏法和元素分析法测定结果的差异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地球化学气候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11.
磁化率随温度和频率的变化特性(F-T)对于研究超顺磁和单畴磁性颗粒的磁学性质非常有效。文章结合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随温度变化的特性,依据尼尔理论,探讨了磁性颗粒的粒径分布与其(F-T)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磁化率的最大值对应于其解阻温度,因此可以用来估算磁性颗粒的平均粒径。随温度变化的频率磁化率曲线可以转化为连续的粒径分布曲线。本方法可以用来模拟自然地质体(例如,火山灰、黄土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粒度分布。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阳原盆地井儿洼钻孔磁化率、粒度反映的环境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河北省阳原盆地井儿洼钻孔岩芯湖相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划分出大约0.2Ma以来,井儿洼地区经历了湖沼-浅湖-滨浅湖-滨湖的演化过程,其中至少存在8个高-低水位变化旋回。湖泊不同的演化阶段应用不同的粒级颗粒含量来作为环境指标。在滨湖环境下,50~100μm,>50μm及中值粒径具有良好的环境指示意义;浅湖环境中,<5μm或2~50μm的细颗粒是较好的指标。不同的沉积相中,磁化率的强度与分粒级颗粒含量的相关性不同:滨-浅湖相中磁化率强度与粗粒沉积物呈正相关;湖滨沼泽相中磁化率强度与细粒含量呈正相关;咸化滨湖中磁化率与粒度基本不相关。   相似文献   

13.
成壤过程中形成的细颗粒的软磁性矿物被认为是导致古土壤磁化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但近来的研究表明,在一些地区,尤其是靠近沙漠边缘的黄土-古土壤序列,源区对黄土磁化率的影响要远大于成壤作用。因此,有必要对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典型黄土堆积进行详细的岩石磁学研究。日前,我们在西昆仑山北侧钻取了一根长达671m的岩芯,这为研究极端干旱区黄土的岩石磁学性质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本文对第一期黄土钻探得到的207m岩芯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研究,结果表明: 昆仑山黄土的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铁矿和磁赤铁矿,同时还含有少量的针铁矿、赤铁矿;  该地区磁化率的变化主要受源区粗颗粒的软磁性矿物含量的影响,成壤作用形成的细颗粒磁性矿物对磁化率的贡献极小;  磁化率、粒度在0.5Ma左右急剧升高和变粗,主要与气候干旱化加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研究陕西旬邑下墙完整的晚新生代红土-黄土剖面后证实,磁化率也可以作为分析红土气候特征的一个替代性指标,但最好的办法是以磁化率为主,同时参考粒度、地球化学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本区新近系红土的磁化率曲线特点是高频率、低幅度、短周期,第四系黄土-古土壤的则是低频率、长周期。结合岩性、古生物、粒度及地球化学等资料得出,新近纪的气候在总体暖湿背景下有凉干-暖湿的交替,而第四纪的气候则是在总体冷干背景下的冷干-暖湿的交替。进入第四纪的气候突变及之后的气候亚突变,主导因素是该时期青藏高原的剧烈隆升,北极冰盖的形成与扩大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北方黄土研究中磁化率分析已越来越多运用到第四纪风尘堆积研究中。采用古地磁极性柱结合磁化率曲线比对定年的方法,初步确定江苏金坛和尚墩遗址750cm厚的地层年龄为330kaBP,对应磁化率曲线判断该区域分别经历了24kaBP左右、110kaBP左右、190—240kaBP左右、300kaBP左右的4个暖湿期,其中间隔有3个干冷时期,具有完整的3个气候旋回。对应地层发育的4个古土壤层、3个黄土层的风尘堆积—古土壤序列。研究表明,虽然古地磁极性定年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以磁化率信息为辅助的条件下,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这些局限,获得较为准确的地层年代,多种证据表明这种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泥河湾盆地东谷坨剖面磁性特征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红强 《第四纪研究》2007,27(6):1081-1091
泥河湾盆地东谷坨剖面的环境磁学研究表明泥河湾盆地湖相地层的物源具有多重性,既有来自周边山地的风化碎屑,又有来自西北和北方沙漠地区的粉尘物质,导致了其古环境和气候记录的复杂性。湖相地层除记录了松山反极性时晚期和布容正极性时这两个大的极性时段以外,还记录了哈拉米洛极性亚时和另外3个短期极性漂移事件。磁组构参数表明东谷坨剖面的地层是在正常的重力分异条件下沉积的,且自沉积结束以来没有受到明显的后期扰动。磁化率最大轴的方位角显示东谷坨剖面处乃至泥河湾盆地东部的古水流方向主要(或大多数时候)为北北西-南南东向。  相似文献   

17.
在珠江三角洲范围内选取300件农业土壤样品进行磁化率及频率磁化率分析。结果表明,300件土壤样品的磁化率在1.29×10-8~185.89×10-8m3/kg范围内变动,平均值为31.20×10-8m3/kg。珠江三角洲农业土壤磁化率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呈南高北低、中心区高东西两翼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全区具4个明显的磁化率高值区,分布在: 珠海、深圳、惠阳及顺德。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灌溉方式、土地利用类型和母岩与母质、土壤类型对农业土壤磁化率高低起主要作用。同时,重金属污染对农业土壤的磁性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黄土高原粉尘堆积以往注重从物源区携带粉尘的古风向,对粉尘沉积→固结期的古风向缺乏研究。本文评述了近年来应用黄土高原黄土、红粘土磁化率各向异性研究古季风风向变迁所取得的一些重要进展并指出磁化率各向异性最大轴和最小轴的方位和倾伏均与沉积→固结期风向变化密切相关。黄土磁组构结果与利用各种统计方法计算出的古风向在多个剖面与现代夏季风方向相似,由此推论黄土是冬季风带来的沙尘在经历夏季风携带的降雨洗礼后才固结而成。而在黄土之下的红粘土地层中的初步研究发现磁组构显示明显的西风带沉积特征,指出这一现象将在今后研究中继续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腾格里沙漠边缘表土磁学性质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腾格里沙漠边缘表土进行岩石磁学的测试和分析,发现样品中的磁性矿物主要是铁的氧化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为磁赤铁矿和赤铁矿。磁颗粒以多畴和准单畴为主。样品之间低频磁化率值相差很大,靠近雅布赖山附近的样品明显高于其他样品。频率磁化率普遍很弱,最大3.7%,反映了该沙漠边缘区的干旱条件下所进行的以物理风化为主的地质过程。结果表明,本地区磁化率几乎不受成土作用的影响。磁化率增强机制与黄土高原不同,可能主要反映了局部地区的母质、地形和微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