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静  杨甘生  梁涛  胡驰 《探矿工程》2012,39(9):53-58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具代表性和先进性的钻井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旋转自动导向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发展概况,对各系统的导向机构工作原理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就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未来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
对指向式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旋转轴结构简化和力学模型建立的基础上,设计了旋转轴的模拟试验系统,该系统可测量旋转轴的挠度和静动态应变,测量结果表明,只要选择适宜的材料和支承,旋转轴可以在弯曲状态下旋转并达到导向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指向式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旋转轴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指向式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旋转轴结构和支承进行简化的基础上,建立了力学模型,给出了旋转轴在静态偏置状态下的转角方程、挠曲线方程、支撑反力及弯矩方程,对偏置力F作用点的位置进行了优化,为指向式旋转导向系统的工程设计和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4.
和鹏飞  孔志刚 《探矿工程》2013,40(11):45-48,51
通过对PowerDriveXceed指向式旋转导向钻具外部结构、内部组成以及工作原理的简要说明,对该钻具和泥浆马达钻具在安全性、时效性2方面进行了对比。最后通过PowerDriveXceed指向式旋转导向钻具在渤海某油田的应用,进行了其与泥浆马达钻具在轨迹控制、机械钻速以及近钻头连续井斜方位的对比分析,给出了渤海在水平井常用的泥浆马达钻具和PowerDriveXceed指向式旋转导向钻具的使用模式,为其它地区使用该工具提供了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5.
旋转导向工具在渤海油田应用较为广泛,但长期以来由于旋转导向工具在渤海浅部地层的造斜率不稳定,不能完全满足轨迹控制要求,因此一般是上部采用螺杆马达钻具,中途起钻更换旋转导向钻具。但螺杆马达钻具一方面滑动定向时效较低,另一方面起钻更换为旋转导向钻具需耗时12~15 h。若能直接采用旋转导向工具,取消中间的起钻换钻具步骤,作业效率将大幅度提高。通过定向井轨迹优化、旋转导向工具对比优选、钻井液性能优化等技术措施,成功地在渤海浅部疏松地层实现了旋转导向控制轨迹技术,大幅提高了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6.
旋转导向和随钻测井系统可在精确、高效控制井眼轨迹和快速识别地层性质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尤其在海上油气开发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提效效果,但是长期以来该领域均被国外石油公司垄断且租赁价格高昂。中海油国产化研制的Welleader旋转导向系统、Drilog随钻测井系统经过多次试验达到了入井应用要求,在渤海某平台调整井钻井作业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该套系统旋转导向系统轨迹控制满足定向井轨迹要求、测斜数据准确、测井质量符合标准要求,能够实现钻井过程中的轨迹控制和测井要求。  相似文献   

7.
地热系统泉华以钙华和硅华为主,因其携带丰富的多时空尺度信息,可用于恢复古水文古气候演化史、重建区域水热活动演化过程及约束构造模式。对样品精准定年是开展相关研究的基础,常用定年方法包括放射性碳定年法(无机碳和有机碳)、铀系不平衡法、宇宙成因核素法、光释光法和电子自旋共振法等。我国热泉泉华定年最早使用放射性碳定年法,随后多使用电子自旋共振法与铀系不平衡测年法。系统总结了上述方法的基本原理、定年范围、适用条件、对样品的要求等,并探讨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对于钙华样品,如纯度高,无外源碳影响,可采用基于有机碳的放射性碳定年法和铀系不平衡法;如固结程度高,也可使用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法;古地磁法值得今后深入探索。对于硅华样品,基于有机碳的放射性碳定年法和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法更适用,而铀系不平衡法和古地磁法可以尝试。此外,10Be和26Al等宇宙成因核素也可用于古泉华的定年。样品纯度低或数据校正困难以及定年范围有限是目前钙华和硅华常用定年方法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前者可考虑利用离子探针技术对微观尺度上的高纯度方解石中U和Th的同位素进行测定来获取样品年龄;为避...  相似文献   

8.
侯凤辰 《探矿工程》2009,(Z1):331-333
很多非开挖施工队伍缺乏对导向钻进技术的理解,缺乏技术人员的配合,盲目施工所造成事故隐患及施工失败经常出现,本文结合作者施工经验对非开挖导向钻进施工控制和施工人员素质要求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影响导向钻进轨迹设计的主导因素,建立符合实际施工条件的导向强度计算公式,予以了试验和实际施工的验证,并藉此开发了三维轨迹设计系统。  相似文献   

10.
吕健  蔡冲  杨甘生 《探矿工程》2014,41(11):52-56
指向式旋转导向系统在水平井和定向钻进中广泛应用,它代表了世界钻井技术的最高水平。首先假设偏心环组个数n=2时可以有效增大钻头的偏移范围,然后通过建立旋转心轴的力学模型,分别推导出n=1和n=2时旋转心轴的转角方程和挠曲线方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当n=2时靠近钻头处的转角θ2要大于n=1时钻头处的转角θ1的结论,即安置2个偏心环组可以达到增大钻头偏移范围,减小井眼轨迹曲率半径,优化系统导向性能的目的。最后,对偏心环组B在L3=0的情况下的力学模型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脆弱性及其国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脆弱性一词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学科群体,由于各自学科研究传统和知识背景的差异,对脆弱性的理解和界定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依据近年来国外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总结和综述了气候变化脆弱性概念的基本要素、脆弱性因素的分类特征;梳理了国际研究在灾害与权利的关系、社会和生态的综合集成方面的主流和进展;分析了脆弱性研究在度量、实证和治理应用等方面的主要挑战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文章叙述地质构造的新旋转概念,它可以解释地质构造激活的实质。每一次地质构造激活产生某些断裂系统,沿着这些断裂,地壳块体会发生一定的位移,并伴有一些地质现象产生。每一断裂系统的形成产生该系统特定的金属成矿条件,此规律性可用于金属矿预测。沉积盆地前景研究表明,沉积盖层中含碳氢化合物的局部构造仅与基底某些特定断裂系统的激活相关,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可揭示这种相关性的具体形式,并进行盆地前景评价。  相似文献   

13.
深井钻进中,随着井深的增加,钻进条件变得更为复杂,钻井效率降低,钻井质量不易保证,井斜问题更加难以控制。俄罗斯地质钻探工程中正在积极使用回转导向系统Роторные управляемые системы——РУС (Rotary Steerable System——RSS),主要是利用井底钻头的造斜作用,进行增斜、减斜和稳斜钻进,可以控制井斜的方向和强度,精度很高(±0.1°),井深可达13 km,回次长度可以达到1000 m,对于我国深井,特别是地质超深井钻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赖都成  谢国军 《探矿工程》2005,32(12):28-29
分析了两种基坑支护逆作法钢立柱安装导向定位控制架的结构特点、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及使用效果,并进行对比,得出了优选结果。  相似文献   

15.
滑坡灾害系统非线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结合滑坡灾害系统自组织特征分析,全面地介绍了分形理论、协同学理论、混沌动力学、突变理论和人工神经网络在滑坡地质灾害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评述了各种理论方法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滑坡灾害系统非线性研究发展方向和今后着重要深入探讨的领域。  相似文献   

16.
17.
石棉控制法规及其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俊  王全林 《岩矿测试》2011,30(5):644-653
介绍了石棉的特性、危害,以及在建筑、纺织、设备制造业和国防工业等方面的应用情况.讨论了能够导致石棉肺、恶性间皮瘤、肺癌、支气管癌等恶性疾病的石棉纤维形态及进入人体的途径.对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以及美国、欧盟、日本、中国等40多个国家关于石棉控制法规的实施历程...  相似文献   

18.
高斯束层析速度建模方法利用高斯束传播算子计算层析核函数,能够提高速度模型反演的精度与稳定性,但尚未引入地质先验信息有时会导致反演结果缺乏地质意义。基于此,通过引入预条件模型正则化算子,推导得到构造导向滤波约束下的高斯束层析速度建模方法,该方法的关键是构造导向滤波算子的构建。本文通过地震剖面计算构造的结构张量,利用各向异性光滑算子加入地质构造特征作为反演的正则化约束条件。该方法完全基于数据驱动,实现了对层析反演的"软约束",既缓解层析反演求解的多解性,同时又提高反演分辨率,得到更加符合地质认识的高精度速度模型。数值模拟实验及实际数据应用验证了构造导向滤波下的高斯束层析速度建模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页岩气储层孔隙系统表征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页岩气是以游离、吸附和溶解状态赋存于暗色泥页岩中的天然气,页岩的孔隙特征是决定页岩储层含气性的关键因 素。页岩孔隙结构复杂,一般以纳米孔隙占优势,用常规储层孔隙的表征方法难以解释美国的高产页岩气系统。因此,页 岩纳米孔隙的表征成为制约页岩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因素。在综述目前国际上对页岩气储层孔隙表征方法的基础上,对比分 析其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应用前景。页岩储层孔隙的主要表征方法有3种:(1)以微区分析为主的图像分析技术;(2)以压 汞法和气体等温吸附为主的流体注入技术;(3)以核磁共振、中子小角散射 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为代表的非流体注入技术。 图像分析能够直观、方便、快捷地获取孔隙形态等方面的特征;流体注入法在表征微孔隙的孔径分布、比表面积等方面具 有独到优势;非流体注入技术由于其原位、无损分析及粒子高穿透力的特点,使研究多种地质条件下的孔隙特性成为可能。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应明确各种表征技术的优势与限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建立孔隙研究流程,综合利用多种技术手段 能在不同的尺度下有效表征页岩气储层孔隙。  相似文献   

20.
孟祥林 《安徽地质》2014,(4):312-315
阐述项目质量控制的四种方法既阶段法、分块法、工序法、综合法及监控内容,简要介绍这些方法在实际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并对这些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