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对西藏措勤惩香错地区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试,2件样品(流纹岩、英安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65.58±0.33)Ma、(58.83±0.41)Ma,代表了该火山岩的形成年龄,时代为古新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钙碱性,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等,反映了弧火山岩的特征,说明该时期新特提斯洋仍处于俯冲消减阶段。  相似文献   

2.
对西藏措勤惩香错地区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试,2件样品(流纹岩、英安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65.58±0.33)Ma、(58.83±0.41)Ma,代表了该火山岩的形成年龄,时代为古新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钙碱性,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等,反映了弧火山岩的特征,说明该时期新特提斯洋仍处于俯冲消减阶段。  相似文献   

3.
对西藏措勤惩香错地区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试,2件样品(流纹岩、英安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65.58±0.33)Ma、(58.83±0.41)Ma,代表了该火山岩的形成年龄,时代为古新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钙碱性,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等,反映了弧火山岩的特征,说明该时期新特提斯洋仍处于俯冲消减阶段。  相似文献   

4.
对西藏措勤惩香错地区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试,2件样品(流纹岩、英安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65.58±0.33)Ma、(58.83±0.41)Ma,代表了该火山岩的形成年龄,时代为古新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钙碱性,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等,反映了弧火山岩的特征,说明该时期新特提斯洋仍处于俯冲消减阶段。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南部广泛发育的林子宗火山岩蕴涵着新特提斯洋俯冲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过程的地质信息。为探讨冈底斯中段格达地区典中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岩浆源区及构造环境等特征,对其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该地区典中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为(61.6±1.0) Ma; 典中组火山岩相对富集LILE和LREE、亏损HFSE,具典型岛弧火山岩的特征; 岩浆源区主要来源于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是俯冲岛弧构造环境下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消减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新特提斯洋俯冲消减、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导致西藏冈底斯构造带分布大量火成岩,其形成年龄尚存在一定争议,形成时代及构造意义对揭示板块运动信息具有重要意义。对神公地区典中组火成岩样品分别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典中组底顶部火成岩锆石U-Pb年龄值分别为65.37±0.58Ma和57.42±0.20Ma;该套火成岩主要为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形态,且负Eu异常明显,K_2O/Na_2O值平均为1.57,微量元素Rb/Sr值平均为1.78,Nb/Ta值平均为13.28,Rb、Th、U、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Nb、Ta、Ti亏损。由此认为,典中组火成岩是在俯冲碰撞背景下,来自地幔和地壳的岩浆以不同比例混合形成的,可能指示了新特提斯洋关闭引起的洋壳俯冲作用。  相似文献   

7.
鲁麟  潘亮  周斌  韩奎  乔新星 《地质通报》2021,40(8):1314-1329
林子宗群火山岩为古近纪岩浆活动的典型代表,记录了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造山过程。以冈底斯带东段日多地区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性和中酸性火山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典中组玄武岩、安山质晶屑凝灰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57.9±1.2 Ma和57.4±1.2 Ma。典中组火山岩为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石,其中,基性火山岩表现为低SiO2(48.67%~49.34%)、富Al2O3(15.25%~18.59%)、MgO(3.76%~8.69%),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和正Eu异常(δEu=1.15~1.37)特征;中酸性火山岩具有高SiO2(54.92%~64.16%)、富Al2O3(15.85%~16.72%)、K2O(0.65%~2.14%),低MgO(1.34%~3.67%)的特征,轻稀土元素富集,呈现出弱的负Eu异常(δEu=0.77~0.92)。两者不同程度富集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均呈现出右倾、轻稀土元素富集型曲线。锆石Lu-Hf同位素结果显示,基性火山岩(玄武岩)εHf(t)值为4.86~8.97,中酸性火山岩(安山质晶屑凝灰岩)εHf(t)值为0.26~6.37。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西藏日多地区典中组火山岩形成于古新世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对接的同碰撞阶段,基性火山岩主要源自消减板片流体交代上覆地幔楔部分熔融的产物,中酸性火山岩主要为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上升过程中均受到不同程度地壳物质的混染。  相似文献   

8.
林子宗群火山岩是对印度—欧亚大陆碰撞造山作用的响应,记录了新特提洋闭合和陆陆碰撞过程的关键信息。前人对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但主要集中在冈底斯中、东段,而对西段的典中组火山岩研究较少,难以形成系统性的对比研究。文章对冈底斯西段达若地区典中组近底部流纹质晶屑凝灰岩进行了详实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典中组近底部流纹质晶屑凝灰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61.9±0.3Ma和61.1±0.6Ma,可近似代表达若地区典中组火山岩底部的成岩年龄;锆石ε_(Hf)(t)值为低弱的负值,但具有变化较大的范围,介于-4.97~-1.54之间,平均-3.10,明显富集Hf同位素,二阶段Hf同位素模式年龄(T_(DM2))介于1083~1273Ma之间,表明岩浆主要起源于中元古界古老地壳物质,并混染了少量幔源组分。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比分析认为,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在东西向具有穿时性,表现为中部碰撞时间早于东部和西部,同时也揭示出南冈底斯带地壳结构的差异性,即并非完全由新生地壳组成,至少在朱诺—达若—打加错一带存在古老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9.
林子宗群火山岩广泛分布在冈底斯带上,其岩石学特征及所代表的区域不整合事件被认为与特提斯洋俯冲消减到印度-亚洲大陆碰撞转变有关。对冈底斯带南木林地区的林子宗群火山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地球化学研究,获得林子宗群火山岩帕那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6.08±0.47Ma、49.00±1.30Ma,对比冈底斯带其他地区已发表的年龄数据,认为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在西藏南部)的时间,东部可能依次早于中部和西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冈底斯带南木林地区林子宗群火山岩具有碰撞后地壳加厚背景下产生的弧火山岩特征,应为新特提斯洋俯冲消减到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构造背景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林子宗群火山岩广泛发育在冈底斯带的南部,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过程中的火山响应,对冈底斯带南缘的地质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迄今对林子宗群火山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冈底斯带的中东部,未见有冈底斯带西部地区林子宗群火山岩的研究报道。对冈底斯带西部狮泉河地区的林子宗群火山岩进行了年代学与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年波组主要包括玄武安山岩、安山岩与流纹岩,属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帕那组火山岩主要为流纹岩,属于高钾钙碱性和钾玄岩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Sr、Ba等,与冈底斯带中东部林子宗群火山岩一致,具有岛弧火山岩的特征。此外,帕那组流纹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53.9±0.5Ma,比冈底斯带中东部帕那组形成时代更早。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表明,印度与亚洲大陆的碰撞具有西早东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付文春  康志强      潘会彬 《地质通报》2014,33(06):850-859
林子宗群火山岩广泛发育在冈底斯带的南部,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过程中的火山响应,对冈底斯带南缘的地质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迄今对林子宗群火山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冈底斯带的中东部,未见有冈底斯带西部地区林子宗群火山岩的研究报道。对冈底斯带西部狮泉河地区的林子宗群火山岩进行了年代学与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年波组主要包括玄武安山岩、安山岩与流纹岩,属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帕那组火山岩主要为流纹岩,属于高钾钙碱性和钾玄岩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Sr、Ba等,与冈底斯带中东部林子宗群火山岩一致,具有岛弧火山岩的特征。此外,帕那组流纹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53.9±0.5Ma,比冈底斯带中东部帕那组形成时代更早。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表明,印度与亚洲大陆的碰撞具有西早东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内呈东西向断续分布大小不等的花岗岩,1∶25万区域地质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该花岗岩时代为早—晚侏罗世。本文对双湖纳若地区原为早侏罗世的花岗闪长岩2件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年龄为215.1±1.8Ma、217.0±1.5Ma,属晚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岩闪长岩属偏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明显,高场强元素Nb、Ta、Ti强烈的亏损。形成于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洋闭合后陆—陆碰撞晚期的后碰撞阶段的伸展环境,以龙木错—双湖缝合带所代表的特提斯洋岩石圈向北俯冲,伴随之后的俯冲板片的断离,软流圈物质上涌,压力减低,温度升高,促使地壳物质发生了部分熔融,花岗闪长岩就是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作为拉萨地块南部形成时代最早的火山岩,叶巴组火山岩对于确定新特提斯洋的俯冲过程及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前的演化等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的研究结果显示,叶巴组火山岩是一套岩性由基性到酸性连续的、具有岛弧地球化学特征的火山岩。目前在叶巴组火山岩中只有酸性岩获得了精确的锆石U-Pb年龄,显示其形成时代为早侏罗世。然而对叶巴组中基性火山岩目前尚无精确的年代学报道。另外,有关叶巴组火山岩形成的动力学背景,目前还存在争议。对拉萨地块南部得明顶地区的叶巴组火山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研究,获得其锆石U-Pb年龄为188.8±1.8Ma,表明与酸性火山岩形成时代一致。得明顶地区叶巴组火山岩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其具有类似于岛弧火山岩的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部分样品具有Sr及Eu(δEu=0.75~0.83)的略微异常。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叶巴组火山岩很可能形成于大陆边缘弧,其形成与新特提斯洋的北向俯冲有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熊秋伟    陈建林    许继峰    黄丰    陈雪峰  曾云川    雷鸣   《地质通报》2015,34(09):1645-1655
作为拉萨地块南部形成时代最早的火山岩,叶巴组火山岩对于确定新特提斯洋的俯冲过程及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前的演化等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的研究结果显示,叶巴组火山岩是一套岩性由基性到酸性连续的、具有岛弧地球化学特征的火山岩。目前在叶巴组火山岩中只有酸性岩获得了精确的锆石U-Pb年龄,显示其形成时代为早侏罗世。然而对叶巴组中基性火山岩目前尚无精确的年代学报道。另外,有关叶巴组火山岩形成的动力学背景,目前还存在争议。对拉萨地块南部得明顶地区的叶巴组火山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研究,获得其锆石U-Pb年龄为188.8±1.8Ma,表明与酸性火山岩形成时代一致。得明顶地区叶巴组火山岩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其具有类似于岛弧火山岩的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部分样品具有Sr及Eu(δEu=0.75~0.83)的略微异常。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叶巴组火山岩很可能形成于大陆边缘弧,其形成与新特提斯洋的北向俯冲有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林子宗火山岩是发育在青藏高原南部冈底斯带的古近纪火山岩, 被认为代表了新特提斯洋俯冲消减结束过渡到印度—亚洲大陆碰撞过程的产物, 其确切的时代对于限制印度—亚洲大陆的碰撞时限具有重要意义.对冈底斯带中部朱诺地区的林子宗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获得的林子宗火山岩的典中组、年波组和帕那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64.8±1.6 Ma、59.7±1.8 Ma和48.9±0.8 Ma.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结果表明, 朱诺地区各组特征与区域上特征相似, 其中典中组和年波组火山岩属于钙碱性和高钾钙碱性系列, 具有岛弧火山岩特点; 帕那组出现大量的钾玄岩, 属于同碰撞火山岩.证明前人提出的雅鲁藏布江地区洋盆闭合和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开始时间为50 Ma左右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西藏尼木地区分布一套增生杂岩,其对冈底斯火山岩浆弧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该套增生杂岩中的变质火山岩的地质特征、矿物学、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变质火山岩以斜长角闪岩、角闪斜长片麻岩为主,其中,角闪石主要为镁质角闪石,共生的斜长石主要为拉长石;变质火山岩经历了高温-中压变质作用;岩石富Al_2O_3和贫TiO_2,弱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Rb、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其地球化学特征与火山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为洋内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弧;岩浆锆石U-Pb年龄值为151.4±1.6Ma和150.7±1.4Ma,表明岩石的形成时代为晚侏罗世。综合研究认为,增生杂岩中的变质火山岩是新特提斯洋在晚侏罗世北向俯冲的产物,在陆-陆碰撞之前卷入增生系统,该套变质火山岩不是以往所认为的变质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17.
刘富军  秦松  孙传敏 《地质论评》2019,65(5):1131-1152
本文对扎雪地区林子宗群帕那组火山岩进行主微量地球化学和锆石U—Pb—Hf同位素研究,以探讨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锆石U Pb年龄表明,扎雪地区帕那组火山岩形成于~52 Ma,与冈底斯东段帕那组火山岩形成时代相似,暗示了帕那组在时空上具有相对一致的活动时限。研究区火山岩高硅、富钠、富碱,A/CNK值为130~173,属于过铝质钾玄岩系列。同时,这些火山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有岛弧岩浆的亲属性,且其低Mg#(1977~3896)及低含量的Cr(300~343 μg/g)、Ni(290~156 μg/g)、Co(220~958 μg/g),La/Sm值随La含量升高而无明显变化,表明这些火山岩在成岩过程中经历了明显的分离结晶作用。此外,扎雪地区帕那组火山岩锆石εHf(t)平均值 -44~-36,表明该火山岩起源于新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有古老壳源物质加入源区中,形成了相对富集的Hf同位素特征。结合前人在林周盆地及邻区的研究结果,表明冈底斯东段林子宗群火山岩母岩浆随时间由岛弧环境的亏损地幔源区向碰撞环境壳源物质加入相对富集型源区的转变,指示其形成环境经历了由岛弧向陆陆碰撞的转变;帕那组火山岩形成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初期阶段,是记录这种体制转换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8.
林子宗群火山岩是在青藏高原南部广泛发育的新生代火山岩,形成于新特斯洋闭合向印度-亚洲大陆碰撞过渡的背景下,其底部典中组火山岩的年龄对限定印度-亚洲大陆的碰撞时限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林子宗群火山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拉萨地块东部林周盆地及其附近,其中部和西部的火山岩研究较少,系统的年代学研究则更少.对拉萨地块中段查孜地区的一条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剖面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了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70.7±1.4 Ma、69.9±1.5 Ma、68.3±1.2 Ma.结合前人资料,对拉萨地块林子宗群火山岩年代学进行了区域对比,结果显示其底部火山岩的年龄沿东西走向存在一定的差别,中段年龄略早于东段和西段,表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中段略早于东部和西部.   相似文献   

19.
新嘎果地区位于西藏南冈底斯中段北部,洛巴堆-米拉山断裂南侧,区内发育的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主要为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出露面积小。该区典中组火山岩具有富硅(SiO_2=75.09%~78.10%)、贫碱(K_2O+Na_2O=4.84~6.52%)、贫镁(MgO=0.24~0.37%)、过铝质(A/CNK=1.02~1.75)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9.49~11.30,Eu异常从弱负异常到弱正异常(δEu=0.76~1.15),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并且明显亏损Ba和Sr,属于钙碱性过铝质系列,具有陆源弧火山岩的特点。锆石U-Pb年龄为70.89±0.31 Ma,是目前典中组火山岩最老的年龄;锆石176Hf/177Hf值比较均一,分布于0.282 820~0.282 939之间,εHf(t)值为+3.2~+7.4,tDM模式年龄变化于662~930 Ma之间。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新嘎果地区典中组火山岩形成于俯冲构造环境,岩浆源区主要来源于地幔组分,并在岩浆演化过程中混染古老地壳。  相似文献   

20.
薛晓刚 《地质与勘探》2018,54(5):957-967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部扎布其尔沃布勒吉地区梅勒图组火山岩岩性主要为玄武安山岩、橄榄玄武岩、杏仁-气孔状玄武安山岩夹薄层凝灰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数据显示,火山岩形成于137Ma-138Ma,为早白垩世中期。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分析表明:该组火山岩富钠,贫钾(Na2O/K2O比值为1.24~1.54),里特曼指数σ为2.18~3.57,属正常类型钙碱性系列岩石; 稀土元素富集(∑REE=327.40~534.77×10-6),LREE/HREE=10.37~17.42,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N/YbN=13.08~25.43);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Ti、Nb、Hf亏损。MgO-FeO*-AL2O3和Th-Hf/3-Ta图解为造山带板内环境碱性玄武岩。其岩浆来源为富集地幔,形成于引张构造背景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