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第5届国际奥陶纪地层会议于1988年8月在加拿大纽芬兰圣约翰市(St.John’s)纽芬兰纪念大学(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召开。会议由国际奥陶纪地层分会(ISOS)、国际地层委员会(ICS/IUGS)和国际地质对比计划216项(IGCPProject 216)——全球生物事件(Global Bioevents)工作组联合召开。除正式会议5天  相似文献   

2.
引言和县奥陶纪地层出露于县境西北部(图1)。该区奥陶系虽早有报导,但未作详细研究。由于紧邻南京,因此长期以来均认为与宁镇山脉地层相似。 1961年,南京大学地质系师生在本区工作时,于早奥陶世地层中发现笔石。这一发现,对下扬子区奥陶纪地层的更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解决本区奥陶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1963年11月中旬张全忠、仇洪安、焦世鼎三人前往该区四碾潘三道坝口测制奥陶纪地层剖面。通过野外剖面的观察和大量化石的采集,初步认为和县奥陶纪地层和宁镇山脉一带并不相似。尤其是庙坡组、四碾潘组等含笔石页岩地层的发现及其生物群的研究,我们确认这里的奥陶纪地层与鄂西、黔北一带比较接近。为了对奥陶系笔石页岩地层进行更详细的研究,次年六月由张全忠、焦世  相似文献   

3.
<正> “南郑页岩”是卢衍豪(1959)建立的一个地层单位,用以代表奥陶纪宝塔灰岩之上,志留纪龙马溪页岩之下约6m厚的一段地层,产以Dalmanitina为主的三叶虫,及笔石、瓣鳃类等化石。“南郑页岩”的时代,卢衍豪(1943)最初曾“疑其为上奥陶纪产物”,在正式命名时(1959)认为“放在志留纪底部为宜”。此后,对其时代归属的问题争论颇多,有  相似文献   

4.
奥陶纪是根据居住在英格兰南部和戚尔士的两个古代部落之一的名字"奥陶维斯"(Ordovices)而命名的.该地区奥陶纪地层十分发育,1922~1925年英国学者伊莱斯(Elles)、1929年瓦特斯(Watts)等人作了系统研究,并根据笔石化石分带情况将其划分为下、中、上三个统六个阶,成为世界各国研究奥陶纪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标准.我国奥陶纪地层的研究,1924年李四光、赵亚林在调查长江三峡地区后,首创"艾家山系",1934年许杰发表了《长江下游的笔石化石》,建立了奥陶、志留系的笔石带,1959年张文堂写的《中国奥陶系》、1972年盛辛夫总结了  相似文献   

5.
却尔却克山、雅尔当山位于新疆尉犁县库鲁克塔格以南,孔雀河以北,构造位置上处于塔里木地台库鲁克塔格断隆南缘。该地寒武、奥陶纪地层发育良好,层序清楚,化石丰富,是研究寒武系与奥陶系的理想地段。却尔却克山寒武、奥陶纪地层是新疆发现较早的地点,但研究程度却很低。1981年笔者在该区进行了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又新发现了雅尔当山的寒武、奥陶纪地层,并在该区测制了完整的地层剖面,采到了丰富的三叶虫、笔石等化石。根据化石、岩性组合,将该区寒武系、奥陶系划分如下: 上奥陶统乌里格孜塔格组划分有第二段(O_3W~2)及第一段(O_3W~1)。中奥陶统却尔却克组划分有第五段(O_2q~5)、第四段(O_2q~4)、第三段(O_2q~3)、第二段(O_2q~2)及第一段(O_2q~1)。  相似文献   

6.
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群的重新厘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和研究,认为前人所建立的的祁漫塔格群或滩间山群包括了不同时代的浅变质碎屑岩、中酸性火山岩及基性-超基性岩。根据在东昆仑原划奥陶系祁漫塔格群第一亚群(下部碎屑浊积岩)中采集到早志留世笔石化石组合(这是首次证实东昆仑地区存在志留系地层)及同位素测年资料(鸭子大板火山岩年龄),其时代包含了奥陶纪、志留纪和三叠纪等,根据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和地层清理,对祁漫塔格群进行了解体,将其重新厘定为奥陶纪滩间山群(OT)、志留纪白干湖岩组(Sb)弧后盆地复理石沉积和鸭子泉组(Sy)岛弧火山岩、石炭纪鸭子大坂硅质岩(S i)、三叠纪鄂拉山组(T3e)、蓟县纪狼牙山岩组(Jx l)和南华—奥陶纪阿牙克库木湖蛇绿混杂岩[(N h—O)aΣ]。该成果对于祁漫塔格地区早古生代地层划分对比、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新证据。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关於中国上奥陶纪的记载,在抗日战争前已有上奥陶纪后期阿石极(Ашгцлий)期五峰页岩的报道,但地层时代20多年来未得解决,至今仍属争论问题。至於上奥陶纪初期卡拉多克(Карадок)层,一般地质学者们多认为不存在,因此认为三峡区中奥陶纪兰德娄(Лландейло)艾家山层之上部即为上奥陶纪后期阿石极期五峰页岩。  相似文献   

8.
西藏南部聂拉木和岗巴地区奥陶纪-老第三纪地层(以下简称藏南地层)为一套厚达万米的海相沉积地层,地层层序完整,很少缺失,化石十分丰富,变质程度甚低,它覆盖在前奥陶纪结晶片岩基底之上。这样完整的地层剖面是研究地层沉积地球化学的理想剖面。藏南地层的研究已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着重以地球化学的观点对这一套巨厚层沉积岩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辽吉下二台群、呼兰群中昌图动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最近,在辽北—吉中下二台群、呼兰群中,发现了奥陶纪昌图动物群。昌图动物群与早寒武世清河镇动物群有密切的演化关系,化石得10属14种(其中3新属、9新种、2未定种)。昌图动物群的发现,对地层时代,奥陶纪生物地层,以及中朝扳块北侧构造地层地体地质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广西恭城奥陶纪含笔石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兰  韩乃仁  张元动 《地层学杂志》2004,28(2):158-167,191
桂北恭城奥陶纪含笔石地层过去因缺乏生物化石证据将其划归于寒武系清溪组。1997年在其中发现笔石后重新将时代确定为奥陶纪,整套地层可划分为8个笔石带.自上而下为:8.Nemagraptus gracilis带;7.Ptero-graptus elegans带;6.Nicholsonograptus fasciculatus带;5.Acrograptus ellesae带;4.Undulograptus austroden-tatus带;3.Exigraptus clavus带;2.Isograptus caduceus cf.imitatus带;1.Didymograptus(Expansograptus)abnormis带。该地层与我国广东、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以及澳大利亚、北美、英国等的相应层位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11.
参照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北缘寒武纪和奥陶纪地层相关文献资料,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系统样品分析结果,在柴北缘寒武纪—奥陶纪地层中梳理和识别出了19层海相红层。其中,寒武纪地层中识别出了12层海相红层,奥陶纪地层中识别出了7层海相红层。除奥陶纪石灰沟组海相红层(QORB3,QORB4,QORB5及QORB6)为深水大洋红层外,其余15层海相红层均属浅水—半深水陆棚红层。依据海相红层及其上下层位所含化石,本文初步论述了各海相红层的大致时代,并与我国主要块体的同期海相红层进行对比。上述研究对进一步开展全国乃至全球寒武纪、奥陶纪海相红层分布及对比提供了基础数据和资料。此外,通过国内同期红层的对比,本文还讨论了河北唐山寒武纪海相红层的分布及中国南方中奥陶世大坪期—达瑞威尔期早期海相红层广布事件。  相似文献   

12.
总结和重新研究了我国华北地区奥陶纪牙形刺生物地层,修订了安太庠等(1983)和安太庠、郑昭昌(1990)建立的牙形刺带序列。修订后的牙形刺带由下而上可划分为:特马豆克阶(Tremadocian)的Iapetognathus jilinensis-Cordylodus lindstromi带,C.angulatus带,Chosonodina herfurthi带,Rossodus manitouensis带,Glyptoconus quadraplicatus带和Scalpellodus tersus-Triangulodus aff.bifidus带;弗洛阶(Floian)的Serratognathus bilobatus带,S.extensus带,Paraserratognathus obesus带和Jumudontus gananda带;达瑞威尔阶(Darriwilian)的Histiodella holodentata-Tangshanodus tangshanensis带,Eoplacognathus suecicus-Histiodella kristinae带,Pygodus anitae带和P.serra带;桑比阶(Sandbian)的P.anserinus带,Plectodina aculeata带,Erismodus quadridactylus带,Belodina compressa带和Phragmodus undatus带,以及凯迪阶(Katian)的Belodina confluens带,Yaoxianognathus neimengguensis带和Y.yaoxianensis带;同时把寒武系-奥陶系界线置于Iapetognathus jilinensis-Cordylodus lindstromi带之底界。这一新的牙形刺序列,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更精准地划分和对比华北地区的奥陶纪地层,如奥陶系中、上统除其顶部两个带只能在国内直接对比外,几乎所有的牙形刺带都可与国内外奥陶纪的牙形刺带逐带对比。同时,从这一新的牙形刺序列中也可明显看出,其中缺失了大坪阶(Dapingian)的牙形刺带,证明华北地区在奥陶纪大坪期由于怀远运动的抬升而未接受沉积,从而改变了华北地区奥陶系下、中统间地层为连续沉积的看法,纠正了把下马家沟期北庵庄组归入大坪期并与华南扬子区大湾组对比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引言江西西部的笔石地层是在近几年才发现的。1961年,江西省地质局区测三分队首次在宁冈县棋子石的前泥盆纪“演吉岭系”浅变质岩系中发现了奥陶纪笔石。1962年,我队地层组先后在永新、宁冈及井冈山等地(图1)详细测制剖面,系统采集化石。此次采获的化石很多,全属笔石。这里仅就上述地区的笔石地层剖面予以介绍,提供参考。江西西部奥陶纪笔石地层,过去尚无报导。因此,这些材料的研究,对本区奥陶纪地层的分组建带工作都很有帮助。值得提出的是,我国南方很多地区中奥陶统上部(如砚瓦山组或宝塔组)多为介壳相的碳酸盐岩沉积,笔石极为少见,但本区则全为笔石碎屑岩相。因之,江西西部笔石地层的研究及与邻区对比,对了解我国古地史发展特征,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4.
贵州奥陶纪地层发育完好,化石丰富,分布广泛,地跨扬子、江南两个地层区,是深入研究我国奥陶系的重要地区之一。最早研究贵州北部奥陶系的是乐森(王寻)(1925),在乐氏之后到黔北研究奥陶系的地质学家逐渐增多,他们中有丁文江、黄汲清、王曰伦等。乐、丁先后在遵义十字铺页岩内采集了丰富的三叶虫化石,后经孙云铸(1931)研究,其时代属中奥陶世兰代洛(Llandeilian)期,一些属、种后经卢衍豪(1965、1975)修订。盛莘夫(1939)和刘之远(1940)亦在遵义和桐梓附近研究过奥陶纪地层。在盛、刘之后,尹赞勋和王钰等  相似文献   

15.
盛莘夫 《地质论评》1960,20(2):85-89
关于奥陶纪地层统与统的划分问题,过去已有不少人下过功夫。我国疆域辽阔,奥陶纪地层分布广泛,有关奥陶纪地层的地质报告亦不胜枚举。惟专门研究奥陶纪地层的学者尚少。在一些区域性的著作中,往往在分区、定名及分统上都缺乏统一的标准。目前在  相似文献   

16.
<正> 贾汪煤田周围奥陶系广泛出露,1924—1939年间,刘季辰、李四光、谢家荣在调查煤田地质的同时,对附近的奥陶系做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工作,当时笼统称为“奥陶纪珠角石灰岩”,“奥陶纪马家沟石灰岩”,对于奥陶系下部与寒武系连接部位的一段地层,李四光(1930)命名为“贾汪页岩”,其下谢家荣(1932)命名为“三山子石灰岩”,这两段地层的时代,有的划为寒武纪,有的划为奥陶系。1973—1978年我队在贾汪地区开展一比五万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奥陶纪地层分布相当广泛,除个别几省外,几乎都有。在奥陶纪的介壳相地层中含有大量珊瑚化石。随着我国地质事业不断发展,奥陶纪地层中的珊瑚化石也不断被发现和进行深入的研究,为解决奥陶纪珊瑚化石在我国地层中的分布和动物地理分区积累  相似文献   

18.
湘中北部的奥陶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湘中奥陶纪地层,虽早经田奇瓗等(1933)、王晓青等(1936)和王超翔等(1949)研究,但均未发现中、上奥陶统。1959—1961年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师生,在安化、新化等地的奥陶系获得笔石,证实有中、上奥陶统。1960年8月,金玉琴在安化烟溪奥陶系“烟溪黑  相似文献   

19.
川北—陕南地区奥陶系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洪荣 《地球学报》1988,10(1):201-201
<正> 四川广元及邻区陕西宁强一带奥陶纪地层发育,在地层区划上属于杨子区的最西北缘,构造上属扬子准地台与松潘甘孜地槽间的过渡带。该区奥陶系研究较早,虽然地层层序和一些大化石序列业已建立,但是不少地层问题的争议一直留存至今,例如宝塔组、西梁寺组时代归属等;另外对该地区奥陶纪牙形石的研究基本尚属空白。 最近笔者在广元三磊坝、谭家沟;陕西宁强赵家坝和双河口等地对奥陶系及其所含牙形石进行了观察和研究,获得不少新材料。  相似文献   

20.
李明  林宝玉  宋妍妍 《地球学报》2019,40(3):428-446
本文对曾经考察过的西藏自治区主要研究剖面(即:聂拉木、定日、定结和申扎剖面)重新研究,参照国内已知的西藏奥陶纪和志留纪地层资料,对西藏地区奥陶系和志留系的海相红层进行系统研究。在西藏奥陶—志留系中,识别出11层海相红层。其中,在奥陶纪地层中识别出6层海相红层,在志留纪地层中识别出5层海相红层。已识别出的11层海相红层中,除奥陶纪青泥洞组海相红层(XORB1)属于深水大洋红层外,其它10层海相红层均属于浅水-半深水的陆棚红层。依据海相红层及其上下层位所含化石,本文初步讨论了各海相红层的大致时代,并与我国主要地区的同期海相红层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