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天体测量学中,记时仪是重要的记录仪器之一。在实际的观测工作中,记时仪不但决定观测的工作量,也影响观测的质量。上海天文台的光电中星仪及丹容等高仪,原来使用的记时仪,维护工作量大,影响观测工作的正常进行。从1979年起,采用PMOS数字电路研制了中天时刻记录仪。经过一年多的使用,工作稳定可靠,经改进设计,又研制了用在半自动化光电中星仪上的ZP_5型中天时刻记录仪。同时,在丹容等高仪上设计,研制了ZA_6型等高时刻记录仪。  相似文献   

2.
本计时仪是记录恒星过等高圈平均时刻的记录设备。其记录原理采用下列公式:基本元件采用正逻辑P—MOS数字集成电路,整机电路包括输入讯号整形、控制、分频、变频、混频、计数,显示等部分。  相似文献   

3.
瞬时极坐标的确定,六十年来均依靠纬度变化的研究来进行.众所周知,利用纬度变化观测订定 x、y,当任意两台站经度差为90°时,对这一工作最为有利.近十年来天文测时工作有重大的进展,表现在照相天顶筒、超人差棱镜等高仪的出现,它们可以同时而且等精度地测定续度和时刻(经度);原子钟、石英钟以及附属的记录设备已能把任意两地  相似文献   

4.
本台中星观测所使用的仪器是法国帕兰(Prin)厂出品的80公里回转中星仪。并由超人差测微器与记时仪自动记录观测所得的时刻。观测结果的整理,则采用梅耶(Mayer)公式,恒星亦经以FK_3星表系统为根据。在观测每一颗星的时候,中星仪回转一次;即在星体中天前后,仪器顺放逆放各一次,借此消去视准差。所采用星体中天时刻,对于天顶以南的星体,是在中天前后各取10个数值平均而得;天顶以北的星(δ>31°11'),为消除因其速率缓慢所引起的误差,故在中天前后,各取20个数值,再求平均值。  相似文献   

5.
本台中星观测所使用的仪器是法国帕兰(Prin)厂出品的10厘米运转中星仪;并由超人差测微器与记时仪,自动记录观测所得的时刻。观测结果的整理则采用梅耶(Mayer)公式,恒星赤经以FK_3星表系统为根据。在观测每一颗星的时候,中星仪运转一次。即在星体中天前後,仪器顺放逆放各一次,借此消去视准差。所采用的星体中天时刻,对于天顶以南的星体,是在中天前后各取10个数值平均而得;天顶以北的星体(δ>31°11′),为消除因其速率缓慢所引起的误  相似文献   

6.
1963年9月到1964年3月,上海天文台把自制的月球照相仪,安装在40厘米(f=6.9米)赤道仪上,进行了月球的精确照相定位观测,其主要目的在于测定历书时。在这段时间內,共获得29张底片,求得历书时与世界时之差:ΔT=32.32±32.32,平均历元为1963.85。  相似文献   

7.
本文推导了在用卯酉—子午交替观测绝对测定的方位差和瞬时纬度值中,纬度近周日变化项影响的表达式。在方位差测定值中,有与这种变化幅度等量级的影响,而在瞬时纬度测定值中,其影响超过观测平均时刻的这种变化的量值,以致可以从这种观测本身测定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雨季较长地区的观测,提出了编制等高初始星表的满星平差法。首先将年首两边跨度为一年的所有恒星在每个夜晚观测记录的钟面时刻,作岁差、章动、光行差和自行的修正,再通过不同夜晚之间的共同星作连接。消除各个参数在不同夜晚之间变化的影响,把所有的观测都化为年首附近同一夜晚相对于年首平位置的观测,分别取各颗星过东、西等高圈的多次观测的平均,即可直接解算出对年首平位置的改正值。最后给出了采用满星平差法处理Ⅱ型光电等高仪一年观测资料的结果,验证了这种方法原理是正确的,实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了编制子午初始星表的满星平差方法。即先把所有星的中天观测记录时刻作岁差、章动、光行差和自行的修正后,采用不同观测夜之间的共同星观测值作连接过渡,消除钟差变化的影响;都归算到年首附近某一夜晚相对于年首平位置的观测,再取多次观测的平均、直接解算出对年首平位置的改正值。这种方法不需要采用传统的连锁观测,也不需要在白天进行观测,并打破了定组观测的惯例。  相似文献   

10.
本台测时所用的仪器是帕兰(Prin)80毫米与100毫米蔡司(Zeiss No.14968)回转中星仪,并由超人差测微器与记时仪自动记录观测所得时刻.观测一般在世界时11~h—13~h 之间进行.每次观测的星数一般是10—12颗,天顶南北的星体约各占一半.观测结果的整理采用梅耶(Mayer)公式,恒星赤经以 FK_3星表系统为根据.观测者为  相似文献   

11.
在光电等高仪和Danjon等高仪观测中,都要把多次记录时刻的平均值所对应的天顶距归算到过等高圈的天顶距,这是极为重要的一项系统改正。本文用一个公式表示等高观测中的这一项系统改正。众所周知,恒星的天顶距随时间的变化是不均匀的。换言之,天顶距的加速度不为零,因此,记录的平均时刻所对应的天顶距并不等于各记录时刻的天顶距的平均值。这二个值之间有一个差数,它随着方位的不同而不同,在等高观测的归算中必须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2.
本台测时所用的仪器是 No.1:帕兰(Prin)80毫米,与 No.2:100毫米蔡司(ZeissNo.14968)回转中星仪,并由超人差测微器与记时仪自动记录观测所得时刻.观测一般在世界时 11~h—13~h 之间进行.每次观测的星数一般是10—12颗,天顶南北的星体约各占一半.观测结果的整理采用梅耶(Mayer)公式,恒星赤经以 FK_3星表系统为根据。观测者为龚惠人,罗定江,沈祖耀,苗永睿四人。中星仪所在经度帕兰为东经8~h  相似文献   

13.
根据测定天文大气折射的原理,以及建立电磁波折射延迟改正模型的需要,叙述了对瞬时天文纬度测定值的严格要求;分析了经典测量仪器和空间大地测量技术所得的瞬时纬度测定值在这里不适用的原因;提出采用子午方向以外的各给定方位的时角测定值与计算值之差,解算瞬时纬度测定值的新方法,以避免大气折射修正值残差的影响;文章对观测数据的处理提出了特殊要求,并论述了所拟专用测量仪器对实施这一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低纬子午环绝对测定方法的要求,即在子午方向同时测定天体中天时刻和天顶距;在卯酉方向记录恒星通过卯酉圈的时刻。本文从视栅倾斜的影响出发,讨论了低纬子午环可采用的测微器的视栅形式——垂直狭缝和斜狭缝组合视栅,并对在卯酉方向测定视天顶距的方法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叙述了用于北京天文台60厘米反光望远镜上的掩星用光度计。光度计由可调电平补偿的直流放大器组成。数据采集系统采用以8085 为cpu 的 SDK-85 单板微型计算机和相应的接口电路组成。为了得到精确的观测时刻,还发展了用微型计算机作短波时号对钟的装置。系统的时间分辨率可达1毫秒,时刻记录精度为±2毫秒。最后,还给出了掩星观测的实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利用电容传感原理研制的电容式气泡水准器。其传感器是由粘于水准管玻璃表面上的四块铝箔组成。它们构成两个差动电容,测定两电容之差,即可得到气泡的位置。本装置测量范围为12角秒,精度为±0.1角秒.测量结果实现数字化及自动打印记录,并与目视兼容。应用于中星仪观测时,大大压缩了人差,提高了测时精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叙述了以下内容: (1)对在1963年5月18日到8月8日拍摄的7条武仙座1963年新星的光谱作了发射带相对强度的测定(表2)。 (2)按新星光度变化的统计规律得到上述新星的距离模数值(10~m),用平均消光法求得目视总吸光值A_v=0~m.23,距离900秒差距,井由此得到改正星际选择吸光后的谱带的相对强度(表3)。 (3)由新星绝对星等M_B和发射带的相对强度求得了谱带的绝对强度(表4)。 (4)对于一些发射带的绝对强度作Δm-lgt图,发现发射带绝对强度的变化也存在Δm=blgt的线性关系。对于不同的谱线,系数b是不同的。 (5)根据测定的相对强度,用安巴楚勉和斯托伊两种方法求得核星温度,它们分别在150000°—160000°和30000°—60000°之间,由于前者是上限,后者是下限,真实的核星温度应当在两种方法求得的值之间。 (6)用H_β的绝对强度和[OⅢ]5007+4959对[OⅢ]4363的强度比两种方法分别求得不同电子温度T_e相对应的电子密n_e。并且用由上述两个方法求得的T_e—n_e曲线的交点,同时求得了T_e和n_e的值。由此法求得的结果是:在所讨论的期间内,T_e由10800°K逐渐上升到17500°K,然后又下降至13000°K。n_e则单调的由5.0×10~7cm~(-3)逐渐下降到7.0×10~6cm~(-3)。 (7)求得壳层质量约为2.3×10~(-5)M_⊙。 (8)初步分析了一些壳层物理参数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文[1]中所求得的扰动引力势的严格解,当此解由无旋臂区向有旋臂区连续过渡时,在解中出现一非波动项,对此项作出估计,可得出厚度(H=2/α)与开始形成旋臂处的半径的r_0关系:αr_0=7(α为星系半厚度的倒数).我们由[2]选出了50颗旋涡星系,并测定了它们的r_0,由此定出了星系盘的平均厚度.  相似文献   

19.
用AR序列改进世界时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世界时系统中有关台站仪器系统差(人仪差)的谱分析,提出用AR序列拟合和预测系统差,这比我国目前综合时号改正数系统以及BIH(国际时间局)处理台站系统差的方法更为合理。用1977年和1978年我国测时资料进行试算,求得的综合时号改正数的內外精度都有所提高。我们还采用了季节性差分模型的AR序列预测手段,加快了世界时服务的速度和改善了控制发播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指出了天文光电观测中,测定光电装置迟滞差的传统方法的缺点。提出了由观测室室温推求迟滞差的方法,以及减小迟滞差随气温而变化的途径。比较了由室温推求迟滞差值和用氖灯测定迟滞差值分别计算光电中星仪的测时结果。结果表明,用本文提出的测定迟滞差的方法,是一种简易可行的方法。文章并对“零温度效应光电装置的设计原理”进行了讨论。本文提出的方法也适用于我国正在改装为光电记录的T_4经纬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