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Butler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利用历史数据统计,分析了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主要景区生命周期的动态演化趋势。实证研究表明,卫星景区宝峰湖和黄龙洞景区正处于发展阶段,成熟阶段是今后理想演进阶段。武陵源核心景区已处于成熟稳定阶段,要严格控制游客数量,调整旅游产品结构,避免滑向衰落阶段。最后,对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控制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广东新会圭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企业营销策略SWOT分析方法,对广东新会圭峰山风景名胜区目前存在的优势与劣势进行详细的定性分析,并确定其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机遇和挑战。分析结果表明,景区具有“近市”区位与资源丰富等优势,但也存在宣传不足、保护不周与管理不善等方面的劣势。因此景区如何抓住侨乡故里情结浓、葵乡文化集聚与政府支持等机遇,迎接住来自附近景区竞争压力与城镇经济落后的挑战,发挥优势,避开劣势,树立形象,打响品牌是目前景区旅游发展中面I临的重大问题。对此提出圭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的四大战略,如打造特色文化生态旅游品牌,推行五邑联游,制定优惠政策,实施规范化管理等。  相似文献   

3.
丹霞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陈传康  俞孔坚 《地理学报》1990,45(3):284-294
本文以丹霞地貌、区域文化开发、景观美学、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旅游业开发等专题研究及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理论研究为基础,与风景旅游规划相结合,研究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景观资源综合评价和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等问题。据此研究成果上报,该风景区已被批准为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4.
西樵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方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俊鸿 《热带地理》1995,15(3):278-283
位于广东省南海市的西樵山国家风景名胜区自然风光秀丽,有奇特的火山岩地貌;幽深的洞穴和飞泻的银瀑;种类繁多的植物花卉;还有众多的人文胜迹。其旅游资源具有秀、幽、清、奇、巧等特色,适宜开发休闲度假旅游。区位系数的比较表明西樵山在广东“四大名山”中区位条件最优,客源市场潜力极大。通过加强统一领导,建设拳头产品和加强宣传促销力度以提高西樵山的知名度和旅游吸引力,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和改善旅游环境,大力发展度假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样本,利用数量地理的方法和ArcGIS分析工具,对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目前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空间分布类型属于凝聚型,区域间、省际间分布差异较大;高密度区域主要集中在以江苏、浙江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以京津冀鲁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和资源禀赋优越的福建、贵州地区。  相似文献   

6.
以河南嵩山风景名胜区为例,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旅游资源古、多、密、全、便五大优势特色;并从自然、人文景观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又在宏、微观上展示了旅游业发展现状框架与态势。最后,以翔实的事实和数据,证实了开发旅游资源能充分带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必须实行保护性开发,在风景名胜区内的旅游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根据风景名胜区较为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全面并有重点地对旅游开发建设项目所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螺丝壳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遵循这些原则。  相似文献   

8.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测度与区位可达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曹芳东  黄震方  吴江  徐敏  周玮 《地理学报》2012,67(12):1686-1697
综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与CES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1994、2000、2009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探讨了旅游效率与区位可达性之间的内在关联,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定量模拟了区位可达性对风景名胜区旅游总产出的影响及其效率变化。结果表明: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水平整体较低,DEA最优比例较小,反映在空间上呈现东部高、中西部低的空间格局;区域划分上,东北地区、东部沿海、北部沿海综合效率较高,呈先提高后下降趋势,纯技术效率变化与综合效率较为相似,规模效率整体呈现上升态势。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高值区总体上呈现以江浙地区为点,分别以西南和东北方向为轴线,以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为弧线的“扇形”格局;类型划分上,以湖泊型、纪念地型、山水型、休闲疗养型风景区综合效率较高,山岳型、宗教型纯技术效率逐步提高,规模效率以森林型与山水型变化较大。③区位可达性与生产要素之间满足某一阈值时,区位可达性对旅游效率总体上起到促进作用,局部范围依然存在比例失调,成为制约旅游效率提升的瓶颈,旅游效率变化与总产出变化特征不尽相同,形成了负值区域集聚但偏向异同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9.
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旅游业持续发展初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在分析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旅游业和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特点的基础上,指出要促进景区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资源环境的大力改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其的选择。根据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要求,本文对天池风景名胜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0.
余青  韩淼 《地理研究》2016,35(8):1589-1598
旅游交通拥堵问题是中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大量游客和自驾车涌入风景名胜区,尤其是城郊型风景名胜区,导致旅游交通与通勤交通、过境交通交织混杂,旅游旺季人满车满为患,交通拥堵不断升级,景区大面积瘫痪等严峻问题。旅游交通拥堵已成为城郊型风景名胜区发展的瓶颈因素并严重地影响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城郊型风景名胜区旅游交通特征和问题分析,基于TDM理论,提出解决城郊型风景名胜区旅游交通拥堵问题的PMSI模式,统筹协调,多管齐下地解决旅游交通拥堵难题。这一模式在雁楠景区进行了实践应用。研究表明,PMSI模式不仅适用于城郊型风景名胜区,也可以在一般景区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南岳衡山景区周边古镇乡村旅游开发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莉  杨载田 《地理科学》2011,31(5):627-633
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镇的旅游开发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当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行为时,应对作为历史遗产文化承载体的古镇进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对其进行旅游开发,使其发挥潜能,突出特色,打造品牌,成为乡村旅游发展新动力。南岳衡山景区周边古镇成群分布,且富有鲜明地域特色,应抓住湖南创建特色旅游名镇的契机,对周边古镇进行抢救性保护和有序开发,重点开发古镇乡村生态休闲产品,探索古镇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主题景区是主题公园的延伸与发展。基于对主题景区概念与特征的界定,以国家A级旅游区(点)中319家主题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全面分析其数量、类型、空间分布与发展规律,总结出中国主题景区由娱乐性转向休闲性、由低收益转向高收益的发展规律,并预测其未来发展将出现空间集聚、市场导向型分布和类型多样化三大趋势。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1-2009年各批次A级景区的相关数据,研究发现:1)中国各省区旅游景区发展的总体水平可分为5个梯队,综合景区的数量和等级因素可分为6个类别,各省区市景区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存在扩大的趋势。2)全国和东部地区的景区经济发展密度、景区交通发展密度、景区人口密度和景区空间密度均存在β绝对收敛,说明其相对差异在逐步缩小,也说明中国A级景区正朝着合理化和有序化的方向发展;其中景区交通发展密度的相对差距缩小最为明显,也说明地区景区发展水平主要受到交通发展的影响,优化各地区的交通发展比地区经济发展均衡更能促进景区发展的合理化水平。这一结果对如何推进中国旅游景区均衡、协调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基于景点空间可达性的中国旅游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区划对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与意义,基于景点地理位置与交通可达性进行旅游区划,实质是对客源地与目的地空间关系的研究。以中国A级旅游景点所在地理位置和交通可达性为依据,探讨基于可达性格局的旅游区划问题和基于GIS技术的旅游区划分方法。以可达性空间表达技术为基础,运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计算所有A级旅游景点的空间可达性,并分别计算了各自的服务区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时间阀值下服务区范围变化的判断,进行旅游景点腹地范围的空间合并,并对各旅游景点空间分布格局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将全国分为9个一级旅游区、22个二级旅游区和177个三级旅游区,形成了中国旅游区划等级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以南京市为例,选取12个高级别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南京市现有公交线路,从周边站点、公交线路、通达站点3个方面出发,综合评价了南京市城市内部景区的公交优势度。研究结果表明:景区公交优势度与景区区位、景区大小存在较强的关系,位于城市中心且面积较大的景区公交优势度较高,其中公交优势度最高的是玄武湖景区,其次是钟山风景区和雨花台景区;城市边缘景区的公交优势度较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南京市旅游公交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基于东北地区2009年、2012年和2015年A级旅游景区数据,采用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相关分析等数理和空间分析方法,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从类型、均衡度和密度等方面对东北地区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009年、2012年、2015年3个时段,东北地区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上呈集聚状态,且集聚程度具有先强后弱的演变特征;省会城市和主要交通节点城市附近A级旅游景区核密度较大;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东北三省A级旅游景区核密度增强区域扩散较快,但蒙东地区变化较慢;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受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影响很大,其中地形地貌、水文是影响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内生因素,而社会经济水平、交通等是重要的外推动力,对A级旅游景区分布影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7.
在国内旅游地形象屏蔽理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景区系统种群概念并辨析了其引用的科学性。以游客接待量为衡量标准,利用生态种群竞争模型,建立了景区系统种群的数学模型。在合理假设条件下解析竞争趋向并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景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相对吸引力以及自身学习调节能力是3种不同类型屏蔽产生的主要原因且决定了其发展趋向,据此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区域旅游中城市与景区空间匹配关系及其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指出城市和景区是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两个基本要素,也是区域旅游网络化的重要节点,城市与景区之间的空间匹配关系主要有数量匹配、等级匹配、距离匹配、管理匹配等,而且在不同的旅游区域和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其空间匹配关系不同,应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许多风景名胜区被不同的行政区所分割。它们的有形资源可以按照属地原则进行管理,无形资源却是共有的,具有社团产权的特征。这引发了相关各地区旅游开发活动的非合作博弈,致使长期积淀形成的旅游品牌形象渐趋模糊、景区的整体性受到破坏,严重影响了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风景名胜区行政割据造成的负外部效应,并就产权安排的创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有几千年文明史,文化积淀十分厚重,对于旅游业来说,无疑是最主要的吸引物和"卖点",也是我国旅游资源在全世界与其他旅游资源比较而显得最独特和最值钱的地方.本文以福建省永春县魁星岩旅游景区开发为例,阐述旅游风景名胜区突出文化内涵的开发,要重视历史、文化、风俗的深层次挖掘,才能充分体现出风景名胜区的品味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