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前人对林西县上二叠统林西组和扎鲁特旗陶海营子组进行过长期研究,发现较多淡水双壳类和植物化石,而叶肢介化石仅在陶海营子组有所发现。本次研究在内蒙古林西县官地剖面林西组的中上部首次发现叶肢介化石,经初步鉴定为林西黄河叶肢介(新种)等3个属种。叶肢介化石的发现为林西组时代的进一步确定、地层对比和古地理重建提供了可靠的化石依据,具有重要的地层学和古地理古构造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前人对林西县上二叠统林西组和扎鲁特旗陶海营子组进行过长期研究,发现较多淡水双壳类和植物化石,而叶肢介化石仅在陶海营子组有所发现。本次研究在内蒙古林西县官地剖面林西组的中上部首次发现叶肢介化石,经初步鉴定为林西黄河叶肢介(新种)等3个属种。叶肢介化石的发现为林西组时代的进一步确定、地层对比和古地理重建提供了可靠的化石依据,具有重要的地层学和古地理古构造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牛绍武 《地质通报》2008,27(3):326-344
滦平县火斗山乡张家沟榆树下村大北沟组(1棚剖面地层连续,顶底清楚,化石丰富,以沉积岩为主夹少量火山岩,可分为3个岩性段。1段含孢粉化石;2至3段化石极为丰富,有叶肢介、昆虫、介形类、双壳、腹足类、鲎虫、鱼、植物等化石。其中叶肢介化石自大北沟组近底部一直分布于顶部,可见至少25个化石层.计5科9属36种,统属于尼斯托叶肢介群(Nestoria Fauna)。自下而上又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叶肢介化石带。以最底部化石带中Mstoriapissovi,Jibeilimnadia ovata的首现为标志,即为大北沟阶的开始,榆树下剖面可作为大北沟阶理想的单位层型剖面。根据化石组合、地层层序、区域地层对比及同位素年代资料,大北沟阶的时代应为晚侏罗世,可能更近于晚侏罗世晚期。文中描述了一些叶肢介属种。  相似文献   

4.
宁芜、溧水地区的上侏罗统西横山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宁芜、溧水地区为下扬子成矿带的重要地区之一。前人对本区上侏罗统做过很多研究。西横山组一名系地质部第六石油普查大队创建,归属中侏罗世,但无化石依据。1970—1972年,江苏区调队二分队对西横山组地层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地层层序,并发现了腹足类、植物、叶肢介、介形类及孢粉等门类化石,对西横山组的涵义作了修订。1981年三分队又采获了昆虫、瓣鳃等化石。化石由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及钱清鉴定。  相似文献   

5.
辽宁建昌玲珑塔地区中侏罗世地层与化石初步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西建昌县玲珑塔地区出露一套火山岩所夹的沉积地层, 富含叶肢介、介形类、双壳类、鱼、昆虫、脊椎动物和植物等化石。经区域地层研究, 结合对玲珑塔大西山地质剖面实测以及对该剖面新近所采集的各门类化石的综合研究, 确认此套沉积地层位于义县组之下, 属髫髻山组, 化石显示“燕辽生物群”面貌, 时代为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6.
叶肢介化石在大别山东北麓毛坦厂组和黑石渡组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大别山东北麓毛坦厂组和黑石渡组是一套火山—火山碎屑沉积岩系,富含叶肢介化石。研究这些化石对于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对比及探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叶肢介动物群分布规律具有一定的意义。 1970~1974年,安徽区调队在舒城、霍山一带测制地层剖面时,发现了大量化石,经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初步鉴定有植物、双壳类、腹足类、介形类和叶肢介等门类化石,对这套火山—火山碎屑沉积岩系的进一步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充分依据。嗣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安徽省313地质队和笔者,先后对这套地层做了许多工作,在舒城县晓天和霍山县西溪等地毛坦厂组、黑石渡组中,均获得丰富的叶肢介化石,本文着重分析叶肢介化石在毛坦厂组、黑石渡组的分布规律、动物群性质,同时讨论有关这两组地  相似文献   

7.
陆相二叠纪-三叠纪地层划分与对比对全面认识该时期全球性重大生物与环境突变事件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国际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选择陕西渭北为重点研究区域,通过对该地区石川河剖面和后周公庙剖面的叶肢介化石进行系统的分类学研究,恢复了叶肢介化石的面貌和组合特征,从而利用叶肢介化石组合来进行该地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生物地层划分和对比.其中,石川河剖面共产出叶肢介化石4属8种,后周公庙剖面共产出叶肢介化石2属3种.据此,该地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叶肢介化石由老到新可划分为3个组合,分别是晚二叠世晚期的Pseudestheria minuta-Pseudestheria xinjiangensis组合,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期的Euestheria gutta-Palaeolimnadiopsis vilujensis组合和早三叠世早期的Magniestheria subcircularis-Cornia germari组合,并且通过这些叶肢介化石组合可以大致建立不同沉积区之间的生物地层对比关系.另外,两条剖面上都存在叶肢介化石与海相化石同层产出的现象,认为通过研究陕西渭北地区由于多期次海泛事件所导致的海、陆混合生物群,有望建立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该地区与海相地层的生物地层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青龙县木头凳镇兴隆台村霸王沟的侏罗纪地层产翼龙、蝾螈、鱼类、昆虫、叶肢介、双壳类及植物化石,是一个侏罗纪晚期的特异埋藏化石地点。研究者曾认为其相当于中侏罗统道虎沟化石层。经过我们对其中叶肢介的研究,发现霸王沟与这些脊椎动物临近层位的叶肢介与辽宁建昌玲珑塔化石层最常见的柴达木叶肢介(Qaidamestheria)属于一类,壳瓣上都具有较稀疏的微小刻点装饰,而与道虎沟化石层的"真叶肢介"却具有一定差异。霸王沟的叶肢介和脊椎动物组合面貌与玲珑塔化石层相似,属玲珑塔化石层,时代为晚侏罗世最早期,明显晚于道虎沟化石层。道虎沟化石层和玲珑塔化石层的生物组合代表了燕辽生物群早晚两个有明显差异又相互关联的群落。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陶海营子剖面 林西组化石新发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兴安岭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一直笼统地被划归为上二叠统,目前仍旧缺少更进一步的划分对比意见.阿鲁科尔沁旗陶海营子剖面是林西组的典型剖面之一.剖面实测过程中,在多个层位均发现有孢粉、植物、叶肢介、双壳化石,其中孢粉化石为首次发现.孢粉化石为Kraeuselisporites spinulosus-Alisporites communis组合,叶肢介化石为Palae olimnadia-C yc lotunguzites组合.综合研究孢粉、叶肢介等门类化石的组合特征,认为该剖面林西组可与新疆吉木萨尔大龙口剖面的梧桐沟组—锅底坑组中下部进行对比,时代为晚二叠世晚期.  相似文献   

10.
安徽庐枞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系的时代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庐枞地区的中生代火山岩系自老而新分为:龙门院组、砖桥组、双庙组、浮山组。按古生物证据,砖桥组所含瓣鳃类和腹足类化石属晚侏罗世,叶肢介、轮藻、植物与孢粉多为早白垩世组合,介形虫类化石为晚侏罗—早白垩世。地质力学所(1979)、安徽区调队(1979)、南京地矿所岩石组(1978)、地科院地矿所(1978)、贵阳地化所(1977)、安徽地矿局327地质队(1977)等单位均将砖桥组、龙门院组及与其相应地层划归侏罗系上统。刘鸿  相似文献   

11.
福建大坑煤田地层层序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福建大坑煤田的地层层序。大坑组中段以往被置于晓三叠世。根据近期对其所含的叶肢介,瓣鳃类和植物化石的研究,其时代应属于早侏罗世。大坑组的上段和下段是由于构造运动的结果。被置为上下关系。事实上,根据岩性和植物群的特征,这两个段实际为同一地层,时代属晚三叠世。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在大坑和鲤鱼地区可能成为寻找新煤田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12.
河南确山任店盆地的西谭楼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任店盆地位于河南确山县任店、留庄一带,呈NW—SE向展布,面积约70平方公里,为一受北西西向构造控制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河南省地质局第十二地质队1979年于西谭楼村任_2孔中发现厚度较大的暗色岩层,含极其丰富的晚期中生代化石群。 任_2孔的岩性以暗色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及泥灰岩为主,属湖泊—沼泽相沉积。厚约551.93米。上与上第三系砂砾岩层不整合接触,下伏岩层以棕红色中、细粒砂岩为主。产丰富的介形类、瓣鳃类、轮藻、腹足类、叶肢介、孢粉及零星植物化石。笔者命名为西谭楼组,可分为上、下两段。现将任_2孔钻井剖面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仇鑫程  童金南  田力  楚道亮  宋婷  李东东 《地球科学》2016,41(10):1709-1722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发生了显生宙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同时发生了复杂的环境变化.由于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生物化石记录没有海相记录完整,同时也缺乏其他可靠的年代地层标志,所以如何标定陆相剖面的二叠纪—三叠纪界线一直是研究热点和难点.贵州威宁金钟地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位于康滇古陆的东侧,毗邻海陆过渡相区,可以与同期的浅海碎屑岩相、海陆过渡相、陆相剖面进行由海到陆“追索式”的生物地层对比,是我国研究海、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及对比的关键研究区之一.研究区的金钟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中化石丰富,共发现双壳类化石4属6种,叶肢介2属4种,植物化石9属及腕足类化石1属,为海、陆相地层对比提供了桥梁.依据叶肢介Euestheria gutta-Palaeolimnadia xuanweiensis组合、植物Annalepis-Peltaspermum组合以及双壳类Pteria ussurica variabilis-Neoschizodus orbicularis组合的生物化石时代归属讨论,识别出金钟剖面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应该在卡以头组下部.通过与邻区不同相剖面的对比,提出双壳类Pteria ussurica variabilis-Neoschizodus orbicularis组合以及陆相的叶肢介Euestheria gutta-Palaeolimnadia xuanweiensis组合可以作为三叠纪最早期的识别和对比标志.   相似文献   

14.
2009年8月,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扎鲁特旗陶海营子重新测制了上二叠统陶海营子组剖面。自下而上共发现3层叶肢介(包括2层李氏叶肢介类Leaid化石),经鉴定为单脊型与双脊型的新种类。在中国,二叠纪的李氏叶肢介类(Leaid)化石前人仅在甘肃肃南县上二叠统肃南组发现过,计2属3种[1],其后一直未见报道。这类化石在大兴安岭地区的发现,填补了该时期中国东部李氏叶肢介类(Leaid)分布的空白,为该时期地层的区域对比和时代确定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证据,具有重要的地层意义。同时,为进一步探讨它们的分布、迁徙、古生态、生物地理区系等增加了实际材料,具有古地理和古构造学上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疆和田杜瓦二叠—三叠纪动物化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原定为侏罗系的剖面中发现丰富的叶肢介、介形虫及鱼化石,本文对所发现的化石进行了描述.其中叶肢介化石有7属18种(有8个新种).其时代为早三叠世,与吉木萨尔县大龙口剖面的锅底坑组上部相当.介形虫化石有4属5种,其时代为晚二叠世晚期.鱼化石为1新属种,其时代意见偏新,所以,产这些化石的地层不是侏罗纪,而应是二叠一三叠纪的.  相似文献   

16.
高宏  谭强  王惠 《地质通报》2010,29(5):723-728
开展金盆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卓资县三道营乡黑山西坡老虎沟大青山组中首次发现了早白垩世化石:介形虫Cypridea ex gr.liaoningensis,Luanpingella sp.,Djungarica camarata,Clinocypris scolia,Rhinocypris echinta,Lycopterocypris infantilis,Darwinula contracta;叶肢介Neimongolestheria?sp.及瓣鳃类Ferganoconcha quadrata,F.jorekensis等。这套含化石的湖相地层的岩石特征、化石特征均与大青山组标准剖面不同,而与冀北大店子组的岩性组合、古生物特征均可对比。按照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原则,这套含早白垩世化石的湖相地层不属于大青山组,应从大青山组中划分出来,代表阴山地区早白垩世早期的湖相沉积地层。金盆地区存在冀北滦平盆地的大店子组层位。  相似文献   

17.
郑月娟  苏飞  陈树旺  张健  黄欣  公繁浩 《地质通报》2013,32(9):1423-1435
下三叠统幸福之路组分布于大兴安岭南部,时代为早三叠世.重新实测了幸福之路组三段建组剖面,采集了孢粉、叶肢介、双壳及植物化石,其中孢粉化石为首次发现.孢粉化石为A lisporites communis-Vittatina costabilis组合,叶肢介为Cyclotun-guzites-Euestheria组合.综合分析孢粉、叶肢介化石组合特征,认为其时代相当于早三叠世早期;幸福之路组孢粉组合在古植物地理区划上与新疆北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孢粉组合关系密切,但也含有华北地台晚二叠世晚期的一些分子,记录了安加拉和华夏两大植物群的交流.幸福之路组与林西组孢粉组合具有明显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8.
泉头组是松辽盆地中白垩世早期地层,为主要含油层位之一,由一套含轮藻、瓣鳃类、介形虫、叶肢介及陆生植物化石为主的红色陆屑组成,自下而上可分为四段,最大厚度可达2000m。在泉头期,河流相沉积占有相当的比重。对河流相沉积特征研究及古河流的再造,无疑对确定河流砂体规模、几何形态、空间分布及油气勘探具指导意义。一、泉头组河流相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从孢粉化石证据论冀北后城组的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分布于冀北地区的后城组是一套以河流相红色砂砾岩为主的地层,此前在不同地点的该岩组中曾发现中侏罗世晚期的叶肢介、瓣鳃类和爬行动物化石和晚侏罗世的介形类和孢粉等化石。新近在蔚县后城组发现的孢粉组合与此前在宣化堰家沟、万全渔儿山西侧后城组晚侏罗世孢粉化石组合面貌具有明显的差异,时代属中侏罗世。孢粉化石证据说明冀北的后城组系—套中—晚侏罗世沉积。  相似文献   

20.
赣东北早中侏罗世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黄其胜  卢宗盛 《地层学杂志》1998,22(1):65-72,T001
上饶县清水乡林山组、罗坳组剖面出露完好、化石丰富、顶底齐全、地层连续,是赣东北新发现的一条下中侏罗统最佳剖面,有13个化石层位,划分成7个岩性段。野外进行了接触关系、沉积特征、古气候特征资料搜集,室内进行了植物、双壳与叶肢介化石详细鉴定,确认1—5段含Ptilo-phylum-Coniopteris植物组合、Pseudocardinia-Tutuela双壳组合的含煤地层为林山组,时代为早侏罗世中晚期,6—7段含自流井真叶肢介动物群的杂色砂页岩为罗坳组,时代为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