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路透社新德里1980年10月22日电,印度计划在整个喜马拉雅地区设置地震仪器,以便更好地获得地震的监视情况。印度鲁尔基大学地震工程系主任钱德拉塞克(A.R.Chan-drasekarn)教授说,印度一侧的喜马拉雅山和整个印度一甘戈特里平原到1985年将普遍执行这项计划。迄今为止,鲁尔基大学地震工程系  相似文献   

2.
一土木工程师小组于星期四(1992年9月17日——译注)说,纽约发生一次损失可达250亿美元的较大地震的概率为60%。参加在纽约举行的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年会的专门小组说,甚至一次里氏5.0级的中等地震都会“毁坏”这个城市。哥伦比亚大学的工程师雅各布(KlausJacob)说,虽然多数人认为地震只发生于西海岸而并非东部地区,但是在美国的纽约州和中西部及加拿大东部确实发生过地震,这些地震多发生在19世纪后期。雅各布先生说:“预期纽约市大约每100  相似文献   

3.
地震活动处于低潮的估计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地震活动研究室主任大竹政和于1985年11月11日在仙台市召开的地震学会上提出:在估计可能发生东海地震的静冈县、骏河湾地区,大约已有30年时间很少地震活动,很可能形成了大地震前兆的“空区”。众所周知,同暴风雨前的平静一样,地震学界把地震活动的低潮看作是大地震的前兆。大竹在地震学会上提出的结论,支持了可能发生东海地震的论点。他指出:“不久的将来,在骏河湾地区可能发生一次大的地震。”  相似文献   

4.
H.K.Gupta博士在5月16日早上有点兴奋地打电话给我,他说他已经观测到科依纳地区强烈的地震活动,并且认为一次强度为4级的地震可能会在未来4天内发生,要我予以关注。正如他所预报的那样,一次震级4.2的地震在科依纳地区发生了。很显然,Gupta博士在地震预报这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上走对了路,我们期待听到来自国家地球物理研究所Gupta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在这方面工作的进一步成果——印度地质学会主席B.P.Radhakrishna按[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颙说,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10年来,中国地震科学技术无论在观测与研究的规模上,还是在资料与实践经验的丰富上,均已跃居世界前列.陈颙说,中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大的国家,但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预报了大地震的国家.1975年2月5日海城里氏7.3级地震的预报成功,至今仍是世界地震科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先例也.陈颙并不讳言唐山大地震漏报的挫折.但是,他说,这次挫折使中国地震科学工作者清醒地认识到,到准确地预报地震还有很长、很艰苦的路要走,也鞭策他们奋发图强,提高中国地震工作水平.10年来.全国已在重要的地震区带建  相似文献   

6.
1985年,美国《地质评论》发表其所谓的“第一则官方所接受的将在美国国内发生的地震预报”.预报称,1993年前,帕克菲尔德地区蒙特雷城附近的圣安德烈斯断层沿线将发生里氏6级大地震.《地质评论》说,该地区过去每隔22年发生一次震级相似的地震.下次地震震级可能更高,也许会达到7级.  相似文献   

7.
序 1985年6月,地球科学理事会(Board of Earth Sciences)的一个委员会希望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和美国科学院能够促使联邦政府的官员们注意这样一个事件;科学家们最近作出了地震预报,1986年至1993年期间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帕克菲克德(Parkfield)地区将发生一次中等强度的地震。对于提高关于地震的认识和增进预报的能力,这次预报提供了一次极好的机会。为了把这样一个很可能发生的事件前后情况完整  相似文献   

8.
美苏的科学家们说,他们利用推导出的一种数学公式已接近预报强地震,该公式推导出20次大地震中的16次地震前的某些地震图像。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地球物理学教授诺波夫说:“这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向预报大地震迈进了一步。”诺波夫也是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此项研究的作者之一。这个新方法还未被用来预报地震,而科学家们也不能用此方法预报地震发生的精确时间和地点。但是诺波夫说,此方法能使科学家们作出更多的一般地震预报,如预报说,一广大地区的某地3年内很可能发生一次强烈地震。这对目前科学家们的能力来说,可以说是一个进展。现在科学家们基本上局限于作出长期预测。如美国地质调查局1988年7月预报,在30年内,加州南部圣安德烈斯断层发生一次里氏  相似文献   

9.
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颙接受记者专访时说,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10年来,中国地震科学技术无论在观测与研究的规模上,还是在资科与实践经验的丰富上,均已跃居世界前列.陈颙说,中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大的国家,但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预报了大地震的国家.1975年2月5日海城里氏7.3级地震的预报成功,至今仍是世界地震科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先例.陈颙并不讳言唐山大地震漏报的挫折.但是,他说:这次挫折使中国地震科学工作者清醒地认识到,要准确地预报地震还有很长、很艰苦的路要走,也鞭策他们奋发图强,提高中国地震工作水平.10年来,全国已在重要的地震区带建立了相当数量的监测台网;在较大范围内开展了地震地质、地壳深部探测、大地形变测量等工作.在监测预报方面取得了相当丰富的震例资料,不同程度地预报了若干中强以上地震;编制了1/300万的全国地震区划图;完成和正在进行若干大中城市和经济开放区的地震小区划的震害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日本气象厅1986年1月28日称,日本一科学家利用计算机化的设备已成功地预报了火山喷发,其准确率几乎为90%。负责领导由政府指定的火山喷发预报专家小组的小鹤大辅教授说,“他是第一个成功者,并且向建立预报火山喷发系统迈出了可贵的一步。”日本气象厅的一位发言人介绍说,该报告是由京都大学加茂幸介教授在1月27日的一次专家会议上所做的。加茂说,他于1985年12月在1,100米高的樱岛火山进行了观测,该火山是日本九州岛端部最活跃的火山之一。他的专家小组通过利用计算机化的测量,能够预报了该火山于1985年12月3日至29日发生的39次中  相似文献   

11.
据《朝日新闻》1979年5月6日和9日、7月24日、8月9日消息综合报道,日本地震预知连络会和国土厅汇总各方面的意见,通过“东海地区地震判定会”的讨论和判定认为,最近在日本的东海地区极有可能发生8级大地震。“东海地区地震判定会”是日本地震部门为准确预报东海地区大地震于最近成立的,会长是萩原尊礼。该判定会在预报东海地区大地震时期时,分几小时、几天到一周、不远的将来三个阶段,并讨论和判定地震预报的精度是否正确、是否一定程度的正确及是否可能正确。具体的地震警报发布程序和所需时间如下:  相似文献   

12.
据塔斯社华盛顿1988年10月5日报道,今后20年内在美国东部很可能发生一次强烈地震。美国国家地震研究中心领导人凯特尔(Robert Ketter)在星期二(1988年10月4日)召开的地震对策讨论会上发表了这样的预报。在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区中,他提到了孟菲斯(田纳西州)、查尔斯顿(南卡罗来纳州)、波士顿和纽约等地名。他认为,在某一具体地区内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概率不大,但是在美国东部某地于2000年以前发生一次地震的可能性约75—95%,而在2010年以前,这种可能性几乎是100%。美国国土上一次最强烈的地震于1811—1812年发生在孟菲斯地区。1886年,查尔斯顿的居民感到了一次强烈的地下震动。在上个世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日本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地震国,尽管历史上曾记录了许多地震灾害,但是这种地震灾害并不是仅仅留在过去的记录之中,而且也是将来很可能发生的灾害。专家们已特别指出,在不久的将来,作为将会给首都圈乃至其周围地区带来很大灾害的大地震,还有可能发生东海地震和南关东地震。从防灾的观点出发,准确预报东海地震和  相似文献   

14.
1989年10月,我到了大同地震现场。雁北地区一位朋友很焦急地询问我:“您能否透点信儿,下一步到底有没有地震?”我说,很抱歉,一是不知道,因为我没参加预报讨论;二是既使知道了,也不能说,因为有纪律约束。为什么呢?因为这涉及地震的“预测”和“预报”的界线问题。“地震预测”的英文是Earthquake prediction。预测,是专业人员或专家对地震发展趋势和对可能发震的时空强所发表的意见。显然,这种预测意见只能在地震系统内部交流,带有探索性,允许学术争论。这种争论有时达到白炽化。  相似文献   

15.
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古宾,根据几十年来对中亚地区(地球的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已发生过的地震所作的研究,发现了一个规律:在类型和范围都相同的活动地质构造内所发生的地震的类型也相同——其震源、能量、震动强度、重复率均相似。这个发现,可以明显提高划定地震危险区的范围和轮廓的精度,更加准确地预报出地震的强度和可能发生的灾难的其它参数。古宾和他的学生们很准确地预报了近些年来所发生过  相似文献   

16.
本程序是根据罗兰格等在1985年(中国地震)1卷4期发表的“地震综合预报”文章中提出的地震三要素的综合计算公式,用Visual Basic(刘瑞新等,2000)编写的。用此程序可以很方便的对任何监测区,定量的进行地震三要素的综合预报计算,作为实际地震三要素预报中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东亚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及其与区域应力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纪人  赵志新 《地震学报》1991,13(3):287-294
来自板块之间相对运动的构造力可以传递到大陆地壳,从而形成了大陆内部的地震应力场.在某一地区,包括小地震在内的地震活动性的分布可以反映该地区的应力场的变化.根据这一观点,本文根据大量的震源机制解的结果以及最近500年的地震活动资料,详细地研究了东亚地区内几个地区的区域应力场的特征.其结果表明,来自太平洋板块相对欧亚板块的俯冲所形成的构造力,控制了从华北地区到南北地震带北段的应力场.本文根据小震的地震活动变化的特征,讨论了日本一部分地区由地震活动性的变化所反映的区域应力场的变化.中国西部以及印度-澳大利亚和欧亚大陆板块边界地区,最近大约100年地震活动性的同步变化表明,来自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所产生的构造力,传递到了中国西部.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边界,以及中国西部的地震活动,现在依然处在地震活动高潮期.   相似文献   

18.
东亚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及其与区域应力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来自板块之间相对运动的构造力可以传递到大陆地壳,从而形成了大陆内部的地震应力场.在某一地区,包括小地震在内的地震活动性的分布可以反映该地区的应力场的变化.根据这一观点,本文根据大量的震源机制解的结果以及最近500年的地震活动资料,详细地研究了东亚地区内几个地区的区域应力场的特征.其结果表明,来自太平洋板块相对欧亚板块的俯冲所形成的构造力,控制了从华北地区到南北地震带北段的应力场.本文根据小震的地震活动变化的特征,讨论了日本一部分地区由地震活动性的变化所反映的区域应力场的变化.中国西部以及印度-澳大利亚和欧亚大陆板块边界地区,最近大约100年地震活动性的同步变化表明,来自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所产生的构造力,传递到了中国西部.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边界,以及中国西部的地震活动,现在依然处在地震活动高潮期.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西松建筑公司和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教授片山恒雄等人共同开发的地震危险性解析系统已在一些国家推广应用。该系统是根据过去的地震发生的资料推算地震危险性的系统。他们对这种日本国内使用的系统进行了改进。据说现在已应用于印度、中国、厄瓜多尔三国的建筑物抗震设计等方面。该公司的主任研究员户松征夫说:“希望通过增加可能应用的地区来实现广泛的国际合作”。该系统具有过去地震情报数据库的功能和  相似文献   

20.
美国地质调查局1985年预报,1993年以前,很可能在1988年元月左右,加州帕克菲尔德附近的圣安德烈斯断层上将发生一次6级地震。这一预报的基础是那里地震活动的明显规律性。大震发生在1857、1881、1901、1922、1934和1966年。尽管早期地震的震级和位置不能确定,但是,由于后来有较好的记录,而后期的地震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1966年和1934年地震的破裂,也许还有1922年地震的破裂,均集中在同一地点且沿同一方向传播了同样的距离。此外,1966年和1934年地震的主震前17分钟均有一个5级前震发生在同一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