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油气勘探中的绝大多数钻井分析样品为岩屑,利用岩屑中的微体化石判断逆断层的方法比岩性、测井、地震等方法能更具体、更直接地反映地层的真实情况。建立区域微体化石层序律是该方法的基础,具体方法是对参数井、区域探井按部颁标准系统采样,鉴定对比中以标准微体化石带或组合的上界为依据,结合测井曲线和岩性来综合划定地层分界。在分析过程中,应注意到上覆地层下掉化石的影响,以及不同化石门类专家对同一地层中出现的化石时代归属的不同认识。对冀中晋县凹陷赵古2井进行的岩屑微体化石分析,发现在3151m 处存在地层倒置,上部属奥陶系峰峰组,见泗水塔斯满牙形石、不对称微腔牙形石组合带;下部层位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见曲环三缝孢属—喉唇三缝孢属孢粉组合。  相似文献   

2.
油气勘探中的绝大多数钻井分析样品为岩屑,利用岩屑中的微体化石判断逆断层的方法比岩性、测井、地震等方法能更具体、更直接地反映地层的真实情况。建立区域微体化石层序律是该方法的基础,具体方法是对参数井、区域探井按部颁标准系统采样,鉴定对比中以标准微体化石带或组合的上界为依据,结合测井曲线和岩性来综合划定地层分界。在分析过程中,应注意到上覆地层下掉化石的影响,以及不同化石门类专家对同一地层中出现的化石时代归属的不同认识。对冀中晋县凹陷赵古2井进行的岩屑微体化石分析,发现在3151m处存在地层倒置,上部属奥陶系峰峰组,见泗水塔斯满牙形石、不对称微腔牙形石组合带;下部层位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见曲环三缝孢属一喉唇三缝孢属孢粉组合。  相似文献   

3.
陕西耀县、富平奥陶系牙形石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陕西耀县、富平地区奥陶系牙形石。对大量牙形石标本鉴定描述基础上,作者建立了Yaoxianognthus yaoxianensis带,Tasmanognathus borealis-T. gracilis带和Tasmanognathus shichanheensis带,并与邻区进行了牙形石动物群的对比。牙形石带范围从兰代洛期到阿什极早期。本文描述了二个新属和六个新种。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研究的贵州紫云石头寨上二叠统长兴组—中三叠统新苑组牙形石,共计5属14种,其中Hindeodus julfensis在华南系首次发现。文中对下三叠统罗楼组上部—中三叠统新苑组下部共建立了3个牙形石带,它们是Neospathodus timorensis带、Neogondolella regale带和N.constricta带。其中N.regale在华南属首次报导。此外就N.timorensis带的时代归属作了讨论,认为该带应属早三叠世晚期。而N.regale带为安尼阶最下部的牙形石带。文中还对牙形石的生态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油气勘探中的绝大多数钻井分析样品为岩屑,利用岩屑的中微化石判断塑层的方法比岩性,测井,地震等方法能更具体,更直接地反映地层的直实情况,建立区域微体化石层序律是该方法的基础,具体方法是对参数井,区域探井按部颁标准系统采样,鉴定对比中以标准微体化石带或组合的上界为依据,结合测井曲线岩性来综合划定地层分界,在分析过程中,应注意到上覆地层下掉化石的影响,以及不同化石门类专家对一地层中出现的化石时代归属的不同认识,对冀中晋县册陷赵古2井进行的岩屑微体化石分析,发现在3151m处存在地层倒置,上部属奥陶系峰峰组,见洒水塔斯满牙形石,不对称微腔牙形石组合带,下部层位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见曲环三缝孢屑-喉唇三缝孢属孢粉组合。  相似文献   

6.
安徽巢湖平顶山下三叠统牙形石生物地层序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简要介绍安徽巢湖平顶山下三叠统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平顶山西坡剖面112.8 m厚的下三叠统地层所采集的286件牙形石样品, 经处理后获得2 870余枚牙形石样本, 经鉴定共有11属51种.这些属分别是Hindeodus, Isarcicella(?), Neogondolella, Neospathodus, Platyvillosus, Cratognathodus, Parachirognathus, Pachycladina, Ellisonia, Aduncodina和Cornudina.牙形石生物地层从老到新可划分为9个牙形石带: (1)Hindeodus typicalis- Neogondolella planata带; (2)Neogondolella krystyni带; (3)Neospathodus kummeli带; (4)Neospathodus dieneri带; (5)Neospathodus n. sp. C- Neospathodus n.sp. D带; (6) Neospathodus waageni带; (7)Neospathodus n.sp. M带; (8)Neospathodus eotriangularis带; (9) Neospathodus abruptus- Neospathodus homeri带.牙形石的组合面貌基本可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牙形石带相对比.但其中牙形石(2), (3), (5), (7), (8)带为巢湖地区首次建立.在下三叠统菊石带控制下所建立的连续的牙形石分带对全球的三叠系阶的对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牙形石; 牙形石生物地层; 下三叠统; 安徽巢湖.   相似文献   

7.
1984年,在宁强县胡家坝乡高家山的震旦系上统高家山组下段碎屑岩中,笔者发现了大量的后生动物实体化石和遗迹化石,并发现宏观藻类化石与其共生。经对296块化石标本的初步鉴定,计有蠕形动物、似水母类化石等三属六种(其中新属两个,新种五个),遗迹化石七属七种,宏观藻类两个属种。早在五十年代,陕西省地质局磷矿队在陕西宁强普查磷矿时,曾在“宽川铺组”发现了“蠕形虫化石”。1964年,张录易将该化石定为 Chabakovia sp.;1967年,陈孟莪配合四川石油管理局某队采集了18个化石体,将其命名为须腕动物门皱节虫属 Cf.Sabellidites  相似文献   

8.
鲁西地区寒武纪原始真牙形石分类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桂春姚建新  纪占胜 《地质学报》2004,78(3):289-295,i001
鲁西地区晚寒武世地层发育,产有数量丰富、分异度大的原始真牙形石分子,经笔者研究,建立了2新属、2新种及2未定种Camconodontus rotundatus geo et sp.nov.,Camconodontus sp.,Laiwunodus lateronodus gen et sp.nov.,Laiwunodus sp.;对Das ytodus属进行了补充修订,建立了1新种Dasytodus posteronodus sp.nov.。这些属种的建立丰富了对已有原始真牙形石概念的认识。基于内部构造的观察,对原始真牙形石及部分易混淆的副牙形石进行正确的分类。以此为基础,分析、总结了这些分子外部形态上的差异,选用的分类原则和标准是从一般到特殊、特征明显程度逐渐降低,划分出了三类原始真牙形石和一类副牙形石,这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早期真牙形石分类研究的复杂性,为早期真牙形石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贵州青岩剖面的青岩组之上,原被认为是拉丁期的垄头组下部的层段中发现了牙形石动物群,除少量的分枝分子外,都归属于Neogondolella属,可鉴定为4个种,即Neogondolella bifurcata,N.constricta,N.mombergensis和N.navicula.建立了2个牙形石带,自下而上是Neogondolella bifurcata带和N.cinstricta带.牙形石面貌证明这段地层在时代上非常接近但尚未进入拉丁阶,属于安尼期中晚期,进一步的牙形石工作将很有可能在目前发现的牙形石层段的上部寻找到安尼阶和拉丁阶之间的界限,从而为青岩阶顶界的限定提供可靠的牙形石证据.此外,牙形石的发现还初步实现了青岩阶2大主导门类化石--牙形石和菊石在同一剖面的直接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经典的平凉官庄剖面附近的一个采石场内,出露一套新鲜的奥陶纪地层。为了确定其精确层位,在灰岩和页岩层段分别密集地采集了牙形石和笔石样品并获得丰富的化石标本。鉴定结果显示,牙形石动物群存在不同生物地理区化石属种混生的现象,其中北美中大陆型的以Belodina compressa(Branson et Mehl,1933)、Erismodus typus Branson et Mehl,1933和Plectodina aculeatus(Stauffer,1930)等属种为代表,北大西洋型的以Pygodus anserinus Lamont et Lindstrm,1957、Periodon aculeatus Hadding,1913和Protopanderodus varicostatus(Sweet et Bergstrom,1962)等属种为代表。Belodina compressa系北美中大陆生物地理区重要的且常见的带化石,在本次获得的所有牙形石属种中其指示的层位最高。据此,判定研究剖面的牙形石动物群属于Belodina compressa牙形石带。本次研究的笔石动物群以带化石Climacograptus bicornis(Hall,1847)的出现为主要特征,与之伴生的其它重要的属种包括Nemagraptus gracilis(Hall,1847)、Normalograptus brevis(Elles et Wood,1906)、Dicranograptus brevicaulis Elles et Wood,1904以及Archiclimacograptus meridionalis(Ruedemann,1947)等,共计14属20种。显然,该动物群对应Climacograptus bicornis笔石带。Belodina compressa牙形石带和Climacograptus bicornis笔石带同为晚奥陶世桑比期全球广布性的重要的化石带。这表明两类生物地层研究结果高度吻合、统一,研究剖面的地层时代为晚奥陶世桑比期晚期,对比官庄剖面(标准剖面)平凉组的顶段。不同生物地理区牙形石属种混生的现象,反映了研究区在这一地质历史时期发生过令水体加深、水温下降的古构造活动事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重新测制剖面和补充采样,系统检查和研究了崖脚剖面晚泥盆世晚期—晚石炭世早期牙形石生物地层。通过对在17个牙形石样品中获得的丰富的牙形石材料鉴定,厘定了一些重要牙形石分类。在此基础上,根据牙形石垂向分布特征,确定了带化石的层位。崖脚剖面五指山组上部和巴平组划分出7个牙形石带:五指山组上部为Palmatolepis graciliss辔moidalis带;巴平组下段分别为Siphonodella duplicate带,S.crenulata带,S.isosticha带,Scaliognathus preaanchoralis带和S.anchoralis带下部;巴平组上段为S.anchoralis带上部和Declinognathodas noduliferus noduliferus亚带;巴平组的牙形石带特征显示巴平组的地质时代为晚泥盆世—晚石炭世早期。巴平组地质时代的确定为不同相区层序地层划分,特别是对早石炭世斜坡相区地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毛力  田传荣 《地球学报》1987,9(3):159-170
本文记述的牙形石动物群,均产自西藏林周县麦隆岗村的上三叠统麦隆岗组顶部,共计8属20种。其中Epigondolella属在此剖面上产出丰富。根据该属的不同种和种群特征,该牙形石动物群可明显地划分出4个牙形石组合带,自下而上:Epigondolella multidentata带,E.sp.C带,E.postera带,E.bidentata带。这些牙形石带,时代属中晚诺利期。  相似文献   

13.
张再天  孙亚东  赖旭龙 《地球科学》2018,43(11):3955-3975
我国西南地区海相中-上三叠统沉积记录良好,但晚三叠世卡尼期牙形石生物地层划分和对比研究较为薄弱.通过对云南省罗平县和贵州省贞丰县、关岭县等地4条剖面的杨柳井组、竹杆坡组以及瓦窑组进行高精度的牙形石采样,以及牙形石生物地层学和系统分类学研究,共描述牙形石3属23种.结合前人研究材料,由下至上共建立了8个牙形石带,分别为:Paragondolella foliata带,Quadralella polygnathiformis带,Quadralella tadpole带,Quadralella praelindae带,Quadralella aff.auriformis带,Quadralella robusta带,Quadralella noah带和Quadralella ex gr.carpathica带.以此为基础,对西南地区卡尼期地层进行区域内和跨大区的对比和划分研究以及对牙形石分子演化规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最近在贵州省盘县—普安地区中三叠统关岭组顶部地层中发现了大量保存完整、精美、属种丰富的海生爬行类化石,包括鱼龙类、幻龙类、原龙类等主要海生爬行类群。这些珍稀海生爬行类化石的发现对探讨海生爬行类早期起源、演化、古生物地理迁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确定其产出层位的精确地质年代,本文选择贵州盘县新民羊圈—楚皮凹剖面关岭组顶部地层进行了系统的牙形石样品采集、分析。结果表明,自下而上可识别出4个牙形石生物带,即Nicoraellagermanica带,Nicoraella kockeli带,Paragondolella bif urcata带和Neogondolella constricta带,可…  相似文献   

15.
广西东北部泥盆系发育良好,化石丰富,对研究中国华南地区泥盆纪生物地层具有重要意义。对广西全州地区东山剖面上泥盆统佘田桥组、锡矿山组和孟公坳组进行了系统的化石采集及室内分析,共获得104枚牙形石化石和34件腕足类化石。经鉴定,牙形石共21属19种,腕足类化石共6属9种。根据化石种属在东山剖面上的分布,自下而上可划分出8个牙形石带:Icriodus brecis带,Schmidtognathus hermanni-Polygnathus cristatus带,Schmidtognatus wittekindtii带,Palmatolepis linguiformis带,Palmatolepis triangularis带,Palmatolepis rhomboidea带,Icriodus cornutus带和Palmatolepis gracilis manca-Rhodalepis polylophodontiformis带,指示研究区内佘田桥组、锡矿山组、孟公坳组分别对应国际年代地层单位的弗拉斯阶上部、法门阶下部和法门阶中上部,并通过Palmatolepis triangularis的首现确立了该地区弗拉斯阶和法门阶(F-F)的界线;在东山剖面共划分出2个腕足类组合带:弓石燕(Cyrtospirifer)组合带和云南贝(Yunnanella)-帐幕石燕(Tenticosififer)组合带,它们分别与东山剖面中牙形石Palmatolepis falsiovalis-Palmatolepis linguiformis带、Palmatolepis rhomboidea-Palmatolepis marginifera带对应。  相似文献   

16.
桂西下三叠统牙形石序列的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舜新 《现代地质》1990,4(2):1-15,T002
桂西下三叠统为海相沉积,根据其岩性、厚度、化石类型等诸方面的明显差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作登型和太平型。本文详细研究了桂西两种类型下三叠统的牙形石,认为不同类型的下三叠统具有不同的牙形石序列。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桂西下三叠统牙形石序列予以重新厘定。补充了作登型下三叠统的Neogondolella carinta带;指出作登型下三叠统不宜建立Platyvillosus costatus带;在太平型下三叠统Dienerian阶—Spathian阶中新建了Pachvcladina erromera带,Platyvillosus costatus带,Pachycladina obliqua-Parachirognathus delicatulus带和Neospathodus triangularis带;指出了每一个牙形石带的性质并与作登型下三叠统牙形石序列进行了对比。本文还从事件地层学和生物地层学两个角度,对桂西二叠一三叠系界线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安徽和县奥陶纪牙形石生物地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前言 1977年为适应在古潜山中找油,气的需要,我们在长江下游地区开展了对牙形石的研究。首先,选取地层研究程度较详细,大化石资料丰富的和县四碾潘奥陶系剖面,系统的采集了牙形石样品,经分析处理获得了丰富的牙形石。  相似文献   

18.
陕西宁强地区志留纪牙形石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牙形石化石采自宁强大竹坝和二郎坝。共鉴定了30属70形态种,包括2新属13新种。据此与贵州和欧美同期地层对比,建立了二个牙形石组合二个亚组合,自下而上为:1.Spathognathodus parahassi组合,2.Spathognathodus celloni组合,包括二个亚组合:(1)Aulacognathus bashanensis亚组合,(2)Ozarkodina adiutricis亚组合。并对陕西宁强地区的王家湾组,杨坡湾组和宁强组的时代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四川乐山范店寒武、奥陶系界线上下的牙形石进行了研究,已发现有5属11种.其组合面貌与我国华北、南方地区下奥陶统最底部的牙形石组合大体一致,从而为该地寒武-奥陶系界线的重新划分提供了生物化石依据.确认该地白云岩与灰岩的界线并不是真正的寒武-奥陶系分界线,正确的分界线应在原岩性界线之下约5m的白云岩处.因此,本剖面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组顶部约5m的白云岩不是寒武系,应属奥陶系.最后,对界线上下牙形石的颜色进行鉴定,其色变指数低,属2级,为生成液态烃适宜的成熟度范围,提出是有利的生油区之一  相似文献   

20.
浙江长兴葆青剖面Otoceras层中牙形动物群的新资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的牙形动物群,产于浙江长兴县新槐公社葆青村北采石场。剖面和化石产出层序见图。 浙江长兴葆青P—T界线柱状剖面图(1:20) 图中第26、27和28三层中的牙形石是笔者新发现的。它们产在下三叠统殷坑组底部产Otcceras的过渡层内,是早三叠世最早期的牙形动物群。 第26层黑褐色泥岩产菊石Otccesras(赵金科等,1981),笔者在该层获得牙形石Gon-d olella属的两个实体个体和两个印痕。两实体个体呈乳白色,不透明,分别是Gond ol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