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北京地面O3污染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0年北京地区地面O3浓度监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北京地区地面O3浓度具有明显的月际、日变化特征及地域分布特征:O3小时浓度在一年中5-8月偏高,6月最高;在一日中12:00-16:00(北京时,下同)偏高;北京地区西、西北部O3浓度高于东北部和城区;分析了O3浓度不同等级的气象特征,影响O3浓度出现日变化和月际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地面最高温度、相对湿度及地面风速等,并给出了日O3浓度最大值的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2.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部城市西宁2015—2017年O_3质量浓度和各气象要素数据(紫外辐射、最高气温等),分析近地面O_3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地区臭氧平均质量浓度呈现单峰型日变化规律。每年6—8月O_3质量浓度最大,12月至翌年2月最小。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统计分析,6—8月污染天气O_3占首要污染物总天数的72%。O_3与NO_2、CO呈极显著负相关,臭氧日最大1 h平均质量浓度与紫外辐射、日最高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日平均气压、日最高气压、日最低气压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日平均相对湿度相关性不显著。不同季节不同高度风速大小和风向频率对O_3质量浓度影响不同,500 h Pa盛行风向以WNW为主时有利于扩散。2017年青海省大部地区O_3月平均质量浓度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小变化趋势。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的地区,O_3质量浓度升高越早。降水量的差异对O_3质量浓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近地面O3变化化学反应机理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杨昕  李兴生 《大气科学》1999,23(4):427-438
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及区域化学模式(RADM)对中国地区近地面O3变化化学反应机理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主要研究了近地面O3变化与其主要前体物NMHC(非甲烷烃)、NOx、CO等之间复杂相互作用关系。主要结论为:(1) 污染地区近地面O3变化主要受光化学作用控制;而清洁地区地面O3变化主要受大气背景O3浓度影响。(2)NMHC和NOx的变化对HO2和OH自由基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O3的反馈作用对自由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3)在高NOx污染地区的地面上空可能出现高O3污染。(4)在O3光化学反应机理中同样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4—2018年4—10月汾渭平原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及同步气象要素数据分析臭氧时空分布特征,利用Lamb-Jenkinson客观环流分型方法分析影响汾渭平原地区臭氧污染的主要环流形势,探讨环流型与臭氧质量浓度及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14—2018年4—10月臭氧最大 8 h滑动平均质量浓度(用C8 h(O3)表示)呈波动增长,2017年污染最重;不同环流型出现的频率不同,且各环流型控制下C8 h(O3)有所差异,其中气旋型(C)、东北气流型(NE)、偏北气流型(N)及东北气旋型(CNE)控制时时易出现臭氧污染日,且对应的环流型出现频率和污染日数的乘积较大;C型及与C型混合的环流型控制时C8 h(O3)值均较高,A型及与A型混合的环流型控制时C8 h(O3)值均较低;风速与C8 h(O3)的相关性较差,日最高气温、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及云量与C8 h(O3)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087、-082、-033、-070。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5-2019年夏季地面臭氧浓度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成都夏季地面臭氧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并基于大气环流形势进行了分型。研究结果表明:(1)地面臭氧浓度有明显的日变化,呈单峰特征,最小值出现在清晨08:00左右,上午浓度迅速增加,午后15:00左右达峰值,随后浓度缓慢下降。(2)臭氧污染日与非臭氧污染日的地面臭氧浓度日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但数值有所差异。两者深夜浓度值相当,08:00以后差值逐渐增大,至14:00达最大值93μg·m-3,随后差值逐渐减小。(3)最大8 h滑动平均地面臭氧浓度与最高气温、最小相对湿度、紫外辐射强度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76、0.74;臭氧污染易发生在气温高、湿度较低、紫外辐射强的气象条件下,在日最高气温大于30℃、最小相对湿度小于50%、平均紫外辐射强度大于20 W·m-2的条件下,易出现臭氧污染。(4)根据臭氧污染时500 hPa天气形势,可将臭氧污染过程天气背景分为大陆高压型、脊前西北气流型、副高西部型、副高边缘型,成都夏季出现臭氧污染事件时最主要的天气类型为脊...  相似文献   

6.
对 2 0 0 0年北京地区地面O3 浓度监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北京地区地面O3 浓度具有明显的月际、日变化特征及地域分布特征 :O3 小时浓度在一年中 5~ 8月偏高 ,6月最高 ;在一日中 12∶0 0~ 16∶0 0 (北京时 ,下同 )偏高 ;北京地区西、西北部O3 浓度高于东北部和城区 ;分析了O3 浓度不同等级的气象特征 ,影响O3 浓度出现日变化和月际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地面最高温度、相对湿度及地面风速等 ,并给出日O3 浓度最大值的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7.
南京地区大气颗粒物影响近地面臭氧的个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2008年4月2~7日南京地区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以及两个站点空气质量(O3、NOx、PM10)监测资料的分析, 发现O3和PM10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反相关。利用一个光化学箱模式对该个例中大气颗粒物影响近地面臭氧的过程进行模拟, 结果发现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升高使得气溶胶光学厚度增加20%~40%, 导致NO2和O3近地面光解率下降20%~30%, OH和HO2自由基浓度分别减少20%~50%, 造成O3净生成率下降30%~40%。研究表明, 颗粒物对光化学过程的抑制造成了大气氧化能力的降低, 是近地面臭氧浓度减少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8.
近地面臭氧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地面臭氧是空气中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发生光化学反应的产物,其浓度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晴天少云、紫外辐射较强、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低以及风速较小的天气,均有利于臭氧的生成,其中紫外辐射是产生臭氧最关键的因素。臭氧前体物(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及其比值是影响近地面臭氧浓度的另外三个重要因素。我国大多数城市的O3处于VOC控制区,即NOx浓度的增加会引起O3浓度的降低,而VOCs浓度的增加则会使其浓度升高。因而VOC源解析问题成为近年来O3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同时,由于气溶胶可以直接吸收、散射太阳紫外辐射、短波辐射以及大气长波辐射,因此气溶胶的存在会影响大气中光化学反应的进程,从而影响臭氧的光化学生成,气溶胶对近地面臭氧的影响已成为目前大气环境的前沿课题。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2年海南岛沿海6个常规气象站、2个海岛站的逐时风向、风速资料,分别对全年以及不同季节内近地面风速大小、风速日变化以及风向频率分布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全年海南岛沿海近地面风速约在1.8~5.7 m/s之间,其中三亚站风速最大,冬季高达6.5 m/s,大部分站点夏季风速最弱,最大风速出现在春、冬季;海南岛南部沿海风速大于北部,东部大于西部;各站24 h风速基本呈现白天大、夜晚小的典型特征,由于所处地形、植被独特,三亚部分季节风速呈现相反的日变化特征;全年各站基本存在两个盛行风向,大部分站点近地面风向与南海季风的风向变化较为一致,夏季以南风、西南风为主,冬季以北风、东北风为主;各季沿海近地面风向南北部差异较大,东西部差异较小,随着季节转变,南部沿海盛行风转向最明显,东西部次之,北部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71—2015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11个国家区域自动站能见度≤1km大雾天气地面观测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对大雾时空分布、日变化、持续时间等气候特征及气象要素的特点,进行分析判断,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市大雾西北部最少,东南部最多,有很大的波动性和明显的季节性。21世纪70年代呈下降趋势,80年代呈上升趋势,近2a出现猛增趋势。出现大雾高峰期07—10时,持续时间主要在0~4h。适宜的气温、微弱的风力、潮湿的空气和一定厚度的逆温层,有利于形成大雾天气。  相似文献   

11.
刘馨尹  张宁 《气象科学》2021,41(3):304-313
利用2015-2016年全国PM2.5质量浓度站点资料及CCMP(Cross Calibrated Multi-Platform)风场再分析资料,对中国华北、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四川盆地主要城市在PM2.5污染下的近地面风场及其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近地面风速与PM2.5质量浓度表现为负相关,低风速有利于PM...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东亚清洁背景站近地面臭氧观测资料,结合风场和降水资料,分析东亚各地区臭氧的多年季节变化特征,并探讨东亚太平洋地区臭氧的季节和年际变化与季风的关系以及影响近地层臭氧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东亚大部分地区与北半球背景站观测一致,近地层臭氧季节变化表现为春季最高、夏季最低的特征;但在东亚中纬度33~43°N,臭氧表现为夏季最高,而在东亚20°N以南地区臭氧则表现为冬末、春初最高。东亚太平洋沿岸近地面臭氧的季节变化主要受东亚冬、夏季风环流的季节变化控制。该地区不同纬度上春季峰值出现时间的差异与亚洲大陆春季不同时期污染物输送路径的差异有关。对东亚太平洋沿岸对流层顶附近位势涡度、高空急流和垂直环流季节变化的分析表明,冬春季可能是平流层向对流层输送的最强期,对近地面臭氧贡献最大。初夏至秋季(5-11月),平流层向对流层输送较弱,对近地面臭氧贡献较小。东亚太平洋地区夏季风爆发的时间和强度以及季风环流型的年际差异是导致该地区春、夏季臭氧年际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季风降水和云带位置以及平流层一对流层交换是造成臭氧年际变化的其他原因。  相似文献   

13.
清洁地区气象因子与地面O3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分析了地面O3和不同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资料取自1991年8~11月在浙江临安本底站进行的中美大气化学联合考察。结果表明总辐射强弱是决定地面O3浓度的关键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成都市1981~2010年大雾观测资料对成都地区大雾的气候特征和气候背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地区大雾日数总体减少,减少幅度为3.2d/a,但各季减少幅度及变化显著不同;大雾存在明显的日变化,主要集中在05~08时生成,08~12时消散;空间分布上,呈现南部偏多,西北部和东部偏少的趋势,西北部和西南部减少幅度小于南部。当气压950.0~970.0hPa、气温为5~15℃、相对湿度70%~90%、风速0~3m·s-1、近地面有逆温时,出现大雾的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二连浩特市2013—2015年高空探测数据,分析近地面层月、四季风向、风速变化,结果表明:2013年和2015年主导风向随着高度的增加由西逐渐向西北方向偏转;2014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没有改变。2013—2015年5月距离地面300m高度风速最大,4月和10月次之;从季节来看,风速变化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4—2016年银川市区近地面臭氧质量浓度观测资料、国家基准气候站银川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及亚欧范围内地面、探空气象观测资料,从气象要素及环流形势两方面系统探讨气象条件对银川臭氧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银川市区臭氧质量浓度与气温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风力较小时垂直混合起主导作用,臭氧质量浓度与风力呈正...  相似文献   

17.
ECMWF 和 GRAPES(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预报产品是国内目前主要的应用服务产品.为了了解ECMWF和GRAPES预报产品的性能,使用户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求可选择性地应用上述预报产品,本文利用中国气象局2421个国家级自动站和81...  相似文献   

18.
利用河南省49个地面气象台站1979—2011年的月平均地面水汽压资料,分析了近33a来河南省四季水汽压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夏季地面水汽压进行了分区。结果表明:①河南省四季地面水汽压多年平均的空间分布较为相似,都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②EOF分解表明,河南省四季地面水汽压空间变化的最主要分布是全省一致型。③河南省四季地面水汽压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除冬季主要存在准15a的年代际变化外,其余季节则在多数时段存在着准5a左右的年际变化;各季地面水汽压均呈线性增加趋势,其中冬春(夏秋)季增加趋势(不)明显。④通过REOF分解,结合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可将河南省夏季地面水汽压分为豫北、豫东南和豫西3个区。  相似文献   

19.
东莞市近地面臭氧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玲  夏冬  贾志宏  李菲  邓雪娇  谭浩波 《广东气象》2011,33(1):60-61,63
利用2007年11月~2008年10月臭氧连续自动监测数据,分析东莞市近地面臭氧质量浓度的频率分布、日变化、季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臭氧小时平均质量浓度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级标准的频率仅为0.95%,说明目前东莞市的臭氧符合国家2级标准,达标率99.05%;臭氧质量浓度在1 d中呈明显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