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土规划一般是指在一定区域中,因地制宜地合理布局各项建设事业,协调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整治、保护之间的关系,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趋于和谐与统一。其目的是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和进步。生产力布局是指生产力的各要素在一定区域中的合理组合,其目的是通过生产力的各要素因地制宜的合理配置,求得区域的经济、环境、以及人口等的最优发展和良性循环。生产力布局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它是国土规划的重要内容,国土规划对生产力布局有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社会劳动分工的结果。它的形成、发展受社会经济规律所制约。因此城市的发展特点、分布规律、内部结构以及城市间、城乡间的关系皆反映着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和生产关系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社会劳动分工的结果。它的形成、发展受社会经济规律所制约。因此城市的发展特点、分布规律、内部结构以及城市间、城乡间的关系皆反映着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和生产关系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布局是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调控手段,一般以平衡发展理论或者非平衡发展理论为基础,我国的生产力布局多采用非均衡发展模式,并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但也带来地区差距扩大等问题.在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下,基于可持续发展,以空间均衡的理念为指导,提出能够较好的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的生产力布局模式,并以无锡市为例进行了说明,为新时期的生产力布局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布局的改善是发展国民经济的迫切问题之一。苏共26大提出下列措施的重要目的是:“各加盟共和国与各经济区经济发展进一步专业化和按比例发展的基础上,改善生产力布局,提高社会生产效益”。哈萨克斯坦已做出了计划:“在开发自然资源和发展燃料动力与原料基地方面的巨大工程”。  相似文献   

6.
一、河南省村镇发展概况 河南省村镇的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而兴衰,同时又因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历经多次变革。建国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城乡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镇面貌从根本上发生了新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加促进了村镇的建设与繁荣。  相似文献   

7.
现代城市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集中点与各种物质要素的集聚点。列宁说过:“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确实,城市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积极的、创造性的和生产组织的巨大作用,代表了一定地区范围内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然而,城市的发展,不但受自然、经济规律的制约,而且受国家方针政策的深刻影响,特别是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涉及的因素更为复杂。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如何从我国国情和生产力水平出发,研究现代城市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区域发展规划是区域生产力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未来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所做的总体部署。本文探讨新时期区域发展规划在区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9.
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空间组织的一种形式,最够适应在科技革命条件下发展生产力的任务。地域生产综合体是为了解决重大国民经济任务编制专项综合计划时提出来的。它作为新的,尚未定形的综合体,还没有法律地位和明确的平衡结构。它们也没有象经济区或行政区那样的严格界线,而且变化也比较多。  相似文献   

10.
自然因素与技术经济因素在工业配置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地理学研究生产力配置及生产发展的条件和特点,它既要一般地从理论上研究各种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力配置规律,也要具体地结合地区和部门研究这个规律受到怎样的因素(条件)的影响而表现出来。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研究各种经济部门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历史自然地理》一书由科学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是《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之一。《中国历史自然地理》是研究在地学上被称为全新世的最近一万年以来的历史时期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结构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和规律。今天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是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而形成的。特别是近一万年以来的全新世时期,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有了原始农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社会经历了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现代  相似文献   

12.
环境与发展是自上个世纪中叶以来学术界一直在研究的课题。近年来内蒙古牧区社会经济总量是提高了,但这个成就究竟有多少是靠技术进步、生产力水平的  相似文献   

13.
旅游活动的结构特点在上一章,我们阐述了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水平上和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个人、集团和社会为恢复人的生产力条件而产生的旅游需求。旅游需求是通过一定形式的旅游活动来实现的,旅游活动是指在自由时间内,旨在恢复和发展人的身心健康而开展的活动。人们在自由时间的活动结构并不比工作时间的简单,甚至还要复杂一些,因为工作时间的生产工艺和组织严格地限制了人们活动的任意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实际出发,着重分析辛集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基本矛盾和存在的问题,并按近、远期结合,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统一的原则,科学地确立该市的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生产力总体布局制定了实施对策和步骤。  相似文献   

15.
经济地理学研究生产力配置及生产发展的条件和特点,它既要一般地从理论上研究各种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力配置规律,也要具体地结合地区和部门研究这个规律受到怎样的因素(条件)的影响而表现出来。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研究各种经济部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区域旅游资源的复式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翟辅东 《地理研究》1993,12(3):72-79
分析认为我国旅游资源的经济是由二个阶段完成的,区域旅游资源评价的主要依据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第一次评价着眼于旅游资源的类型,第二次评价着眼于市场开发的可行性及效益。  相似文献   

17.
经济区划,简单地说就是划分经济区域或称经济区。经济区是随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演变的;它是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条件下,社会劳动地域分工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逐步形成的;它是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特征的生产综合体。划分经济区是深入揭示自然、经济优势和经济发展地区差异客观规律,揭示各地区经济特点在全国或全省劳动地域分工中地位和作用,是充分合理开发利用各地自然、经济资源和劳力资源,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和潜力,合理地按地域组织或布局生产力,即拟定合理的劳动地域分工—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地理教学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是中学地理教育的一项永恒课题.从沧源县"边、山、少、穷"的实际出发,结合地理教学分析世界三次工业技术革命对社会生产力发展所起到的巨大变革作用,以此增强边疆少数民族学生的科技意识,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教兴县"的观念,为繁荣边疆经济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国土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来说,土地是一种宝贵的基本资源。对土地的研究不仅要从自然科学角度,还要从社会经济科学角度进行。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土地生产力学说,从土地作为生产资料,具有“双重性”出发,通过生产力构成的剖析,对土地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加以综合,以合理评价土地生产力。 一、评价原理 土地作为一种资源,重要的是在于其自然的利用过程,亦即广义的土地农业利用,表现在土地资源的再生性是区别于建设用地的重要标志,土地资源评价的实质是确定土地的生产能力,亦即土地的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的土地生产力学说,认为土地生产力由两方面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论的理论观点,在史地结合的层面上,对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地理环境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背景与舞台、物质能量前提),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因素(生产力的重要成分),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在对传统观念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