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目的,通过将GD-DTPA直接注入蛛网膜下腔后进行脊髓造影MR扫描,探索一种新的MR检查方法,材料方法:对11例患者进行GD-DTPA蛛网膜腔直接注射脊髓造影前后MR扫描,保持扫描序列不变。造影剂量为0.5~1.0ml,结果:所有患者脊髓造影后即刻扫描显示脑脊液信号反转,T1W高信号。T2W低信与,结论:小剂量GD-DTPA直接蛛网膜注射脊髓造影MR扫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对观察脑脊液动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扫描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与纤维化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32例鼻咽癌病人进行了Gd-DThA增强前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放疗后局部肿瘤复发(RNPC),纤维化(RF)的病例。结果表明;Gd-DTPAMR增强扫描下加权像能够提高病块与周围结构的区别。副鼻窦及鼻咽部粘膜看明显的强化作用。NPC及RNPC皆为轻度到中等度均匀或四块状强化,RF组一般无强化,但有5例38.5%呈轻度索条状强化,且多发生于放疗后间隔时间小于1年内者,RNPC与RF两组的强化率平均值有显著差别(P<0.05),虽其X±SD有部分重叠,但如能结合病灶强化程度和强化形式,对RNPC与RF的鉴别可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市场MRI地椎管内病变的诊断价值和影像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5例椎客内肿瘤(髓内肿瘤7便,髓外人肿瘤11例,硬膜外肿瘤7例)。结果:肿瘤最长径0.3 ̄11cm,改天在颈胸段肿瘤(17例)定位准确率为100%,但马尾部肿瘤起地髓内外的判断有有一定的困难(75%),对椎管内肿瘤及明确病史转移瘤的定性确率达84%。增强扫描有助于反映出椎管肿瘤特征及与周围结构关系。:结论:高场MR濉有更高的组织  相似文献   

4.
ASIMPLIFIEDAPPROACHTOMODELING3DSEDIMENT-LADENTURBULENTFLOWSDonghuoZHOUandSamS.Y.WANGAbstract:A3-dnumericalmodelforsimulatings...  相似文献   

5.
RADIO-TRACERS:THEPOTENTIALOFANEWTOOLFORMEASURINGBEDLOADTRANSPORTANDSINGLEPARTICLEDYNAMICS¥PeterErgenzinger(PeterJ.Ergenzillge...  相似文献   

6.
小肝癌的MR诊断:几种序列FMPPGR动态增强及延迟扫描的特点刘爱莲,郎志谨,袁越,傅维利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放射科,116011大连市友谊医院外科摘要:本文总结了36例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小肝癌的MR征象,探讨了小肝癌的T1MI,T2WI抑脂SE序列...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CT与MR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应用的各自特点及不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不能替代,X-CT便宜,速度快;X-CT业已证实其特征及长处,其局限性也已经明确,而MR在这些方面,尚待继续探讨。在检查组织内小钙化灶方面CT大于或优于MR,CT显示皮质骨比较好,因而在诊断外伤方面优于MR。MR不能显示急性蛛网膜下腔内出血,因而在大多数急症方面CT优于MR。在显示血脑屏障的破坏方面,增强CT扫描优于MRI,这种情况只有在MR静脉注射造影剂得到广泛应用后才可能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8.
侧脑室室管膜瘤MRI表现特征及其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侧脑室室管膜瘤的MRI表现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8例侧脑室室管膜瘤,所有患者均行了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肿瘤部位、大小、生长方式、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有无囊变、出血.结果:大部分肿瘤在T1WI像上呈等或低信号;在T2WI像上呈高信号.约73.7%的肿瘤可见囊变,出血少见.大部分肿瘤边缘不整,22例(57.9%)肿瘤跨脑室壁浸润邻近脑实质,30例(78.9%)肿瘤侵及对侧侧脑室或三脑室.增强扫描大部分肿瘤(89.5%)肿瘤呈不均匀显著强化,4例肿瘤呈轻度不均匀性强化.结论:侧脑室室管膜瘤MR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侧脑室室管膜瘤术前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MR检查65例髓外硬膜下肿瘤,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帝。40例神经鞘瘤,8例神经纤维瘤,17例脊髓瘤。髓外硬膜下肿瘤具有相同的这位MRI表现:1、推移 侧移位;2、肿瘤侧上下蛛网膜下腔扩大。本文讨论了每一种肿瘤的信号特征。MRI在评价椎管肿瘤方面显示出世大的优越性;无电离辐射、无创伤性、无骨伪影、多平面成像,不需椎管内注入造影剂、多发病变一次成像,直接显示肿瘤信号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定位及定必  相似文献   

10.
探讨螺旋CT在临床应用价值,选择部分典型病例30例,其中血客性病变或螺及血管的病变8例,骨病变21例,胆道病变1例,扫描机为Philipa Tomoscan Avep。血管成像为主的,选择2-5mm的准直器宽度和床速,12mm间隔重建,其它病变选择5-7mm的准直器宽度和床速,2-3mm间隔重建,增强扫描使用60%的碘造影剂80-120ml,以脏静脑用高压注射器注入,速率3ml/s,脑血管和腹腔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腰椎骨髓逆转换MR表现及其常见病因的鉴别诊断。方法搜集唐山人民医院行腰椎MR检查并出现骨髓逆转换征象住院患者14名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资料。其中腰椎转移瘤6例,多发骨髓瘤2例,骨髓纤维化1例,恶性肿瘤化疗后5例。结果5例腰椎椎体表现为于T1WI呈均匀一致低信号,于T2WI呈均匀一致高信号。9例于T1WI表现等信号背景下可见多个斑片状、斑点状低信号,于T2WI呈等信号背景下可见多个斑片状、斑点状高信号,数目不等,散在分布。其中3例附件受累,1例椎旁形成肿块,1例硬膜外形成肿块。结论腰椎转移瘤、多发骨髓瘤、骨髓纤维化、恶性肿瘤化疗后腰椎等疾病均可发生骨髓逆转换,其MR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需结合临床、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睾丸精原细胞瘤的CT、MRI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CT或MRI平扫及增强资料、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例睾丸精原细胞瘤的影像表现。3例患者行CT检查,10例行MRI检查。结果:13例中有3例为未降睾丸并发精原细胞瘤。睾丸精原细胞瘤CT主要表现为中等均匀密度,增强扫描轻度到中度强化;MRI主要表现为结节状,信号较均匀,T2WI呈稍低信号,可见低信号线状纤维血管分隔,增强时分隔强化,肿瘤实质轻度强化。未降睾丸并精原细胞瘤位于正常睾丸下降路径,可发生于腹膜后、盆腔等部位,病灶体积较大,密度或信号不均,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睾丸精原细胞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具有较高的诊断和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3.
脑转移瘤是颅内肿瘤的一种,多指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细胞通过某种途径转移到颅内,并在颅内形成新的病灶。早期诊断及鉴别脑转移至关重要,以便及时治疗,延长患者生命及提高其生存质量。MRI具备无辐射、多方位、多序列及软组织分辨率高等优点,尤其是功能成像的发展及新技术的应用使其在脑转移瘤的诊断、鉴别诊断、监测和评估预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MR功能成像及新技术在小转移灶的检测、脑转移的鉴别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MRI对鼻咽癌、颅底转移及放疗中、后改变的诊断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RI对及MRI对放疗中、放疗后改变及放疗后残存与复安全的保障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30进行放疗前、放疗中及放疗后的MRI检查。放疗后状态的病例均追随3-6个月复查。结果:在30例鼻咽癌患者中,存在颅底骨骨转移病例1例。经放射治疗,21例呈放疗后状态,其中包括2例液化性坏死,6例凝固性坏死;9例放疗后残存。结论:MR平扫及增强扫描对鼻咽癌、鼻咽癌颅底骨转移、鼻咽癌放疗中、后改变及放疗后复发有较高的诊断、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片,体层片和CT,支气管动脉造影(BAG)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并对其进行比较,方法:对照病理检查结果对101例患者的胸片、体层片和CT、BAG的X线表现和诊断价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肺癌、胸片、体层片诊断正确43例(70.5%);定性困难16例(26.2%);误诊8例(13.1%()。CT诊断正确57例(93.4%);误诊4例(6.6%;40例肺癌:BAG中有肿瘤血管改变者35例(87.5%)。特征性造影表现有肿瘤血管(27例、67.5%);肿瘤染色(20例、50%);肿瘤包烧(835例、87.5%)。结论:胸片,体层片和CT对肺癌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以CT为优,胸片,体层片显示段以上支气管情况和肿块整体形态较好,CT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轮廓、瘤周、纵隔胸膜转移和纵隔旁及脊柱旁区病灶具有明显优势。BAG对肺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片,体层片和CT,支气管动脉造影(BAG)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并对其进行比较。方法:对照病理检查结果对101例患者的胸片、体层片和CT、BAG的X线表现和诊断价值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肺癌:胸片、体层片诊断正确43例(70.5%);定性困难16例(26.2%);误诊8例(13.1%)。CT诊断正确57例(93.4%);误诊4例(6.6%)。40例肺癌:BAG中有肿瘤血管改变者35例(87.5%)。特征性造影表现有肿瘤血管(27例、67.5%);肿瘤染色(20例、50%);肿瘤包绕(835例、87.5%)。结论:胸片、体层片和CT对肺癌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以CT为优。胸片、体层片显示段以上支气管情况和肿块整体形态较好,CT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轮廓、瘤周、纵隔胸膜转移和纵隔旁及脊柱旁区病灶具有明显优势。BAG对肺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对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X线平片、CT、MR和临床病理,结合文献对比分析各检查方法的影像特征。结果:3个病例表现为多发病灶,分别位于股骨下段、胫腓骨及足部;2个病例病灶位于胫骨下段;1例病灶位于股骨近端。X线平片及CT平扫示多灶性溶骨性骨破坏、硬化边,部分病灶内见“栅栏样”骨嵴,MR上病灶呈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呈明显强化。免疫组化提示肿瘤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细胞标记如CD3l、CD34、Vimentin、CK呈阳性。结论: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X线平片、CT和MR检查能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巨囊型肝内胆管囊腺类肿瘤的MSCT特点,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胆管囊腺瘤及2例胆管囊腺癌的MSCT表现,包括病灶位置、囊液密度均匀度、有无分隔、壁结节、强化特征、邻近肝内囊性病灶、肝内胆管扩张情况及邻近肝实质灌注等。结果:6例均表现为囊性病灶,5例病灶位于近肝门部,1例病灶位于肝右叶下段;4例病灶囊液密度均匀,2例囊液密度不均匀;5例病灶囊内均有分隔,1例病灶无分隔;2例病灶存在附壁结节并明显强化,2例病灶囊壁及分隔钙化;2例病灶邻近肝内可见小囊状病灶(1~2个);5例病灶远肝门侧肝内胆管轻度扩张,1例肝内胆管未见扩张;5例病灶周围肝实质动脉期异常灌注。结论:巨囊型肝内胆管囊腺类肿瘤MSCT表现具有特征性,对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均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和CT表现的对照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临床CT表现和分度的关系。方法:对8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及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HIE的临床诊断标准,轻度26例,中度38例,重度21例。颅脑CT显示全部85例均具有脑内异常密度减低区,CT值约6~18Hu(平均11Hu);合并颅内高密出血(52例),CT值约58~85Hu。依据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标准:轻度26例,中度38例及重度21例。48例进行了CT复查。其中19例轻度患儿脑水肿均在11天内消失而恢复正常;12例中度病例中,脑水肿征象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蛛网膜下腔出血已吸收,1例出现硬膜下少量积液;17例重度患者,其中出现脑软化6例,硬膜下积液3例,脑萎缩3例,脑积水2例,脑内钙化灶2例,脑穿通畸形1例,死亡4例。结论:本组资料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诊断分度与CT诊断分度有着很好的一致性。颅脑CT能准确显示HIE患儿脑内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CT复查能显示患儿脑内病灶的恢复及遗留病变。颅脑CT表现结合临床分度能对本病的进行早诊断、早干预,减少脑损伤后遗症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