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本论文用IRAS巡天数据的最新版本ISSA,经过进一步处理,得到了S140、S141、S142SharplessHⅡ区-分子云复合体的红外发射强度、温度及其光深的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对各HⅡ区的特性参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分子云复合体的红外发射总光度以及复合体中尘埃的分布情况,对尘埃中VSG的丰度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IRAS巡天数据的最新版本IRAS巡天图(ISSA),经过进一步处理,得到了S141分子云复合体红外发射的强度、温度及尘埃的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分子云复合体(在15角秒的统计范围内)的红外发射总光度为1.71×103L⊙,热而小的尘埃微粒的平均色温是178.5K,冷而大的尘埃平均色温为26.8K。分子云复合体中有三个明显的密集发射区,在东北边缘另有一相对弱的密度发射区。分析表明,S140电离氢区—分子云复合体中很可能有低质量呈正在形成。电离氢区S141的激发星很可能是位于其边缘的红外点源22268+6122的光学对应体。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IRAS巡天数据的最新版本IRAS巡天图(ISSA—coadded),经过进一步处理,得到了S140分子云复合体红外发射的强度、温度及尘埃的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分子云复合体(在35角秒范围内)的红外发射总光度为2.9×104L⊙,S140区在各波段的分布里各向同性,红外连续发射在12μm和100μm有着较大的延伸,热而小的尘埃微粒的平均色温是184K,冷而大的尘埃平均色温为29K。另外,在S140电离氢区—分子云复合体的核心部分(尤其是西部边缘和东部红外点源星团附近区域)有大量恒星正处于形成之中。  相似文献   

4.
本使用红外天卫星(IRAS)巡天数据的最新版本IRAS天空巡天图(ISSA),经过进一步处理,得到了S140,S141和S142SharplessHII区一分子云复合体的红外发射强度,温度及其光深的分布。在此基础上以HII区的一些物理参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分子云复合体的红外发射总光度以及复合体中尘埃的分布情况,对小尺度法埃(VSG)的丰度进行了分析,并对各恒星形成区中的致密团块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IRAS巡天数据的最新版本IRAS巡天图(ISSA─coadded),经过进一步处理,得到了S142复合体红外发射的强度、温度及尘埃的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分子云复合体的红外发射(在30角分的尺度范围内)总光度1.1×104L⊙,红外连续发射在12μm和100μm有着较大的延伸,热而小的尘埃微粒的平均色温是170K,冷而大的尘埃平均色温为29K,尘埃粒子密度随着对于最大值位置的偏移而迅速下降,HⅡ区内尘埃是严重衰减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红外天文卫星(IRAS)巡天数据的最新版本IRAS天空巡天图(ISSA),经过进一步处理,得到了S140S141和S142SharplessHII区-分子云复合体的红外发射强度、温度及其光深的分布.在此基础上对各HII区的一些物理参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分子云复合体的红外发射总光度以及复合体中尘埃的分布情况,对小尺度尘埃(VSG)的丰度进行了分析.并对各恒星形成区中的致密团块进行了研究,揭示出其中一些可能的恒星形成区域.同时,对S140区中的有关红外点源作出了能谱分析,并对S141区的激发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利用Masachusets-StonyBrook的12CO的分辨率为47″的银道面巡天和IRAS的分辨率为15′的红外巡天图像资料,系统地进行了l=8°~38°,b=-1°~+1°天区内不同分子云演化阶段与恒星形成过程的对比研究.将上述天区划分成30个小区,通过图像处理,得到了每个小区的CO(1-0)和波长60μm上远红外发射的空间分布,计算出相应天区的分子云复合体的红外色温度和光深分布,结合IRAS红外点源和HII区星表,把分子云从年轻到年老的演化阶段分成四大类,分析了它们的主要特征以及与恒星形成过程的关系.文章最后对超致密HII区和原恒星候选体沿银经的分布,以及HII区和原恒星候选体与分子云成协的比例进行了统计研究,再次说明在银河系中恒星形成活动仍在不断地发生和进行.  相似文献   

8.
对恒星形成区CepOB4的IRAS观测结果的详细分析和研究表明,与年轻星团Be59相联系的分子云物质的原始分布是高度成块的。Be59诞生于一个平均密度为100─200cm(-3)云的背向太阳一侧。强烈的电离辐射以及星风已经在其诞生地产生了一个半径大约为5pc的"水泡型(Blister)"电离氢区及与之相关的红外源。电离辐射也穿过云际介质到达与母云分离的另两个云的表面,形成了从侧面看到的电离波前及被压缩和加热的中性物质壳。在这个恒星形成区中,虽然有大量年轻恒星存在,但大质量恒星的形成已经停止。红外发射主要起源于标准尘埃粒子的热平衡发射。但在主激发星团Be59附近的HII区中25μm发射的显著增强可能与某种与电离气体相混合的新型尘埃粒子有关。  相似文献   

9.
裴春传  曾琴 《天文学报》1995,36(1):7-20
本文作者利用IOS近似模型,计算了星际分子云条件下A型CH3CN-H2含超精细能级的碰撞跃迁速率系数,温度范围是20K-140K,为研究分子云与恒星形成区的物理、化学性质提供了有用的基础分子数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利用IOS近似模型,计算了星际分子云条件下A型CH3CN-H2含超精细能级的碰撞跃迁速率系数。温度范围是20K-140K。为研究分子云与恒星形成区的物理、化学性质提供了有用的基础分子数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瑞士Gornergrat天文台的意大利1.5米TIRGO红外望远镜对近红外交源IRAS04000+5052进行了近红外成像观测,得到了JHK宽带及H2S(1)1~0和Br窄带高分辨率图像,并进行了红外测光及位置测量工作.结果发现此IRAS源不是以往认为的单一年轻天体,而是一个包含有许多个年轻天体的小尺度致密恒星形成区,在这样小尺度且致密区域内,恒星形成也不是在同一时期完成的.  相似文献   

12.
利用瑞士Gornergrat天文台的意大利1.5米TIRGO红外望远镜对近红外变源IRAS04000+5052进行了近红外成像观测,得到了JHK宽带及H2S(1)1 ̄0和Brγ窄带高分辨率图像,并进行了红外测光及位置测量工作。结果发现此IRAS源不是以往认为的单一年轻天体,而是一个包含有许多个年轻天体的小尺度致密恒星形成区,在这样小尺度且致密区域内,恒星形成也不是在同一时期完成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给出了39个不同类型的恒星脉泽源的近红外测光结果。以所获得的J、H、K波段流量密度,结合IRAS分光测量数据及低分辨光谱指数等资料,得出了各类源在不同波段的双色图上的分布特点。计算了光谱斜率和红外光度,同时从红外及射电幅射得出了中心星质量损失率及质量损失历经时间。并对不同源的各类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在AGB上的演化,中心星质量损失率不断增加,脉泽源的红外特性和包层结构呈系统变化,进一步说明了从SiO和H2O脉泽,经Ⅰ型OH/IR脉泽,到Ⅱ型OH/IR脉泽,是相互关联的有序演化系列。  相似文献   

14.
"气尘比"(Gas to Dust Ratio,GDR)是星际气体与星际尘埃的质量之比.广泛认同的银河系气尘比值是100-150.气尘比值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星际环境,也与所考虑的尘埃成分相关.恒星形成区是恒星形成的致密分子云区域,不同的分子云,其GDR也可能不同于普遍采用的数值.此工作选择3个典型的恒星形成区进行气尘比的研究,它们分别是:大质量恒星形成活跃的猎户座(Orion)分子云,小质量恒星形成区的代表金牛座(Taurus)分子云,极少或者无恒星形成活动的Polaris分子云,对这3个天区的研究有利于了解不同辐射环境恒星形成区的气尘比变化.在此对CO谱线积分强度与氢分子柱密度之间的转换系数X_(CO)取常数,以统计的方法计算了3个分子云的气尘比N(H)/A_V,其值在Orion天区、Taurus天区和Polaris天区分别为25、38和55(单位:10~(20)cm~(-2).mag~(-1)),明显高于之前人们给出的银河系平均值.根据星际尘埃模型,将N(H)/A_v转换成气体尘埃的质量比.采用被广泛接受的WD01尘埃模型(V波段的选择性消光比R_v=3.1的情况),得到3个恒星形成区的气尘比分别为:160(Orion分子云)、243(Taurus分子云)、354(Polaris分子云),显著高于普遍采用的弥漫星际介质中100-150的取值范围.恒星形成区的N(H)/A_v值高于平均值的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恒星形成区的尘埃由于吸积或者碰撞增长变大,降低了V波段的单位质量消光效率,而不是气尘质量比本身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介绍恒星形成区S255 IR 复合体的H 和Ks 波段成像偏振和对其中红外源IRS1在1 .2 - 4 .2 μm 上的分光偏振测量.偏振图像揭示了S255 - 2 核区的两类近红外辐射.以IRS1 双源为中心的一条亮云脊表现出高偏振,而周围延展云却基本上无偏振.偏振图样进一步显示出由IRS1a 和1b 分别照射的两块反射云.它们都呈双极结构,并且其轴向近于相互垂直.由IRS1b 照射的双极云位于方位角PA~65°,与H2 发射的双极喷流现象很好地符合.两个照射源都是深埋天体.IRS1b 和高密度拱星盘成协,其盘平面与双极云垂直.IRS1a可能也与一未能分辨的盘结构成协,东西方向的盘同样与其成协反射云垂直.从IRS1 的分光偏振测量可辨认出3 μm 水冰吸收波段上的偏振超.在此吸收波段上还观测到了反转型的偏振角旋转  相似文献   

16.
肖真  李竞 《天体物理学报》1994,14(2):158-165
利用R(红)-Ⅰ(近红外)两色照相测光方法,搜寻银道整天区的红外超天体,并证认IRAS点源的红外超对应体。本是一组系列章的第四篇。在矩尺天区发现了195个红外超天体,并证认出其中22个是IRAS点源的对应体。  相似文献   

17.
利用R(红)-I(近红外)两色照相测光方法,搜寻银道带天区的红外超天体,并证认IRAS点源的红外超对应体。本文是一组系列文章的第四篇。在矩尺天区发现了195个红外超天体,并证认出其中22个是IRAS点源的对应体。  相似文献   

18.
渐近巨星分南恒星(AGB星)是一种晚期演化恒星,它是恒星作为以核反应释能为发光能源的天体的最后演化阶段。AGB星阶段的恒星具有许多有趣的性质,如很大的质量损失率(因此形成很厚的拱星尘埃气体包层),光变,热脉动(或He闪耀),强的红外超量发射,分子脉泽发射等,弄清AGB星的演化规律是研究恒星演化理论的重要任务。目前人们所知道的AGB星的演化图景是,恒星经过漫长的主序演化之后,将经过红巨星(RGB)阶  相似文献   

19.
裴春传  曾琴 《天文学报》1995,36(2):213-215
继本文作者对星际A型CH3CN与H2含超精细能级的碰撞过程的研究之后,又计算了星际分子云条件下E型CH3CN与H2的碰撞跃迁速率系数。为研究分子云与恒星形成区的物理、化学性质提供了有用的基础分子数据。  相似文献   

20.
IRAS14122-5947是一颗新发现的变星,其Ic星等的变幅超过5.5,光变周期可能是1935天或3930天,近红外光谱与OH/IR星相似,并具有一个冷的尘埃包层。对SED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它在AGB最终阶段的流失率为3.6(-6)M⊙/yr。我们认为它可能是处在AGB的最后阶段,质量流失时而进行时而停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