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为了提高预报准确率,我们做了在台风进入防区时(以下简称进防),用县站气象要素与省台环流分型相结合,作台风登陆地段预报的试验。经过1977和1978两年的实践检验,16个进防台风的预报有15个与实况符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8807号登陆台风的数值研究:内核结构及能量水汽收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使用PSU/NCAR研制的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对登陆后维持较久的典型个例8807号台风(Bill)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采用了网格距分别为18和6 km的两重双向嵌套网格。通过给定初始涡旋和选择合适的物理过程,模式不仅比较好地模拟了Bill的强度变化过程,而且再现了风暴的移动轨迹,对降水量的模拟也相当成功。文中利用细网格的模拟结果,分析台风登陆前后的内核结构特征和能量水汽收支,揭示Bill登陆后维持较久的可能原因。分析表明,Bill台风登陆后出现了中低层的稳定度特别是湿稳定度显著加大、表面热通量和水汽通量明显减小、摩擦耗散的动能显著增加等不利于台风维持的特征。但是台风登陆后眼墙结构长时间维持,在登陆初欺眼墙区的上升气流乃至较登陆前更强;台风登陆后通过低层辐合获得了大量水汽,眼墙区强劲的上升运动将低层辐合的水汽向中上层输送,在眼墙附近凝结产生大量的非绝热加热;非绝热加热不仅增暖气柱、增加位能还影响位能向动能的转换,虽然台风登陆后陆面摩擦显著加大,但气压梯度力所做的正功足以补偿摩擦耗散的动能,因而Bill能在登陆后长时间维持。 相似文献
3.
近海台风的发生发展往往会造成猝不及防的损失。8807号台风正是一个对我市乃至浙北地区影响明显的近海发展台风,它生成的位置距我市临海仅400公里;它的强度变化快,生成后12小时内中心风力由9级增强到12级,气压由990 hpa 加深到980 hpa;移速快,从形成到登陆象山县林海乡仅仅只有15小时;影响大,本市采取种种防范措施但仍有许多灾情出现。这里我们主要根据 GMS 云图对8807号台风的发生发展及移动路径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2005年夏季中国登陆台风的环流特征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台风网提供的2005年台风资料,研究了2005年夏季台风登陆及中国东部频发性台风暴雨的环流特征及南北半球环流系统的相互作用。2005年夏季登陆我国的台风存在显著的阶段性变化,即6月10日~7月11日西太平洋无热带气旋生成,7月12日~9月30日西太平洋热带气旋频繁活动,造成登陆我国台风间隔时间短、 频数高、强度强,使得我国东部台风暴雨频繁发生。研究指出,6月10日~7月11日西太平洋无热带气旋生成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越赤道气流较弱、东亚热带辐合带(5°N~15°N,120°E~150°E)对流偏弱有关。而在7月12日~9月30日,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频繁与西风槽的多次南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断裂(或东撤)、东亚热带辐合带对流加强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气候平均态的西太平洋越赤道气流分别位于125°E和145°E附近, 2005年夏季125°E和145°E附近的越赤道气流减弱,然而在7月12日~9月30日,130°E~135°E附近的越赤道气流加强并维持时间较长。130°E~135°E附近越赤道气流加强与澳大利亚高压东移以及140°E~180 °E赤道低压加深有关。 相似文献
5.
6.
8807号台风在冲绳岛两侧距我国东海岸不到500公里的洋面上生成,生成后以平均每小时29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偏西方向快速移动,在移动中强烈发展,于8月7日23时许在象山登陆,从中央气象台编发台风报到台风登陆不足15小时,是一个近海生成的强台风,登陆后经浙北到安徽,过豫西至鄂北减弱为低气压,最后在陕西省境内消失(图1)。这次台风历经浙北近10个小时,所经之 相似文献
7.
采用1949-2015年上海台风所提供的热带气旋资料、NCEP/NCAR全球再分析格点资料、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项大气环流指数以及青藏高原积雪等资料,对7-9月登陆华南的热带气旋TC(不含热带低压)和台风TY(含台风及台风以上的热带气旋)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大尺度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7-9月登陆华南TC及TY频数均有微弱的上升趋势,且年际变化显著,但TC和TY年际变化和准十年波动变化并不总是一致,尤其是近10a来登陆华南的强台风有明显增加的趋势。7-9月登陆华南的TC占登陆中国的一半以上,并且有约3/4是来自西北太平洋生成的台风。从登陆华南TC的区间分布特征来看,以中路最多,西路次之,东路最少。亚洲季风偏弱、西太平洋副高偏西,登陆华南TY偏多,反之亦然。TC偏多(少)年,西太平洋副高偏强偏西(偏强偏东)。TC偏多年110oE以东引导气流出现的反气旋式和气旋式环流对较TC偏少年偏西,反气旋环流南部的东风异常一直延伸到华南地区东部,这样的东风引导气流异常有利于引导热带气旋登陆华南。另外,青藏高原东部和西部积雪偏多、华南气温偏高及西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偏暖的情况下也均有利于台风登陆华南。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9005号台风为目标台风,结合天气气候分析,发现登陆浙江的早台风具有发生源地、移动路径和环境场非常相似的特征。个例分析表明,中尺度地形诱生的中尺度切变线的存在是产生浙东早台风暴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从9903号台风移动探讨台风登陆异常路径的条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9903号台风(MAGGIE)在广东沿岸移动异常路径的分析探讨,总结出4条定性条件。当这些条件同时达到时,台风的登陆路径可能会出现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0.
登陆台风降水的大尺度环流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强度相似的登陆台风造成的强降水可能差异很大.为研究大尺度环流对登陆台风降水的影响,利用热带气旋年鉴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运用动态合成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登陆后48小时内降水特征迥异而强度、路径相似的两组登陆台风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合成分析结果表明,西南气流的水汽输送对台风降水至关重要,造成大范围强降水的台风往往在登陆后仍与深厚西南急流相连并持续很长时间.高空强辐散场是登陆台风造成大范围强降水的一个基本动力特征.造成强降水的登陆台风其环境场的上升气流不仅强,其气旋性环流的伸展高度高且能长时间维持.登陆台风造成降水的范围和强度与登陆前台风下游大陆环境大气的稳定度有关.下游高温高湿的大气有利于能量尤其是潜热能的大量补充,对强降水增强和维持都十分有利.因此,大尺度环流对登陆台风降水有明显影响.其中,与台风相连的西南急流强度和深厚程度是最重要的因子,高低空辐散辐合强度、台风及环境风场结构以及台风下游大陆上空大气湿热状态等都是需要加以考虑的. 相似文献
11.
徐文金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5,18(2):242-247
分析了8807号台风所引发的局地特大暴雨成因:(1)台风提供了足够的水汽;(2)台风螺旋状云雨区和太阳辐射不均匀,形成了低层中尺度锋区,为暴雨发生提供极不稳定能量和触发条件;(3)局地地形和摩擦因子使湖北省宜昌地区成为这次对流云发展较有利的地点;(4)高空的中尺度降压系统和涡度因子加强了对流云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我们根据台风进入南海防区的纬度和本站气压,得出一个预报台风登陆纬度的简单公式,近几年用来试报有一定效果。 为了作台风登陆纬度ψ_x的预报,可以设ψ_x=ψ_o △ψ。ψ_o为起报时台风所在纬度,△ψ是变量。要求出ψ_x就必须求出△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统计了 相似文献
14.
登陆珠江三角洲的台风特征及灾害防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登陆珠江三角洲的台风是指在珠江口范围内即惠东至台山之间的海岸段登陆的台风(包括台风、强热带风暴和热带风暴,不包括热带低压,下同)。在珠江口登陆的台风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气象灾害,每当台风登陆时都会给当地的国计民生带来一定的影响和损失。因此,对台风产生的灾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深刻认识,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成果,有计划地开展新技术的试验研究,提高抗御台风的能力,减少台风造成的损失。1历史上登陆珠江D的台风的活动情况珠江口是我省台风登陆较多的地区,登陆次数仅次于粤西而多于粤东地区。台风开始出现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项目办公室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年报》2003,(1):31-33
(1)涡合并是下一届国际涡动力学会议的第一优先专题,也是登陆台风维持的一种重要机制,目前国际上有关该主题的研究很少,本项目获得了这方面的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16.
17.
一次登陆台风的集合预报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取0713号台风"韦帕"临近登陆过程为试验个例,在GRAPES_TCM模式基础上,采用增长模繁殖法(BGM)分别对台风涡旋场和环境场进行扰动来构造集合成员,进行集合预报,作为对台风数值预报方法的一种新的尝试。试验结果表明:通过BGM的动力调整后,成员间体现出不同的扰动形态,使得在后期的预报中产生合适的集合离散度。在台风登陆前后,大尺度平均位势高度场和风场以及集合系统的离散度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可以看到大尺度环境场引导作用的差异使得成员间对台风路径的预报各不相同,体现了预报的不确定性。对路径预报而言,简单的算术平均并没有优于控制预报的表现,但通过聚类分析后,可以提高集合产品的使用效率。从中可以得到一点启发:怎样利用集合系统提供的大量信息值得进一步思考,聚类分析不失为一种改善集合预报产品利用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9015号台风登陆后其周围的若干中尺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加密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登陆并穿过浙江省的9015号台风所造成的风雨分布及其变化与台风周围的一些中尺度特征以及地形作用的关系。分析表明:台风登陆后气压眼与风眼存在偏高,这种偏离状况是与风雨强度相对应的。此外,在台风登陆后不久,由于入流增强,中心眼区范围内降雨会突然增强;台风造成的雨区成带状分布,带宽约40─60km,间隔为30─100km,雨带内主要雨团相对于台风中心的移动轨迹大都呈顺时针旋转;较强的风雨区往往出现在台风周围的中尺度低压和中尺度涡旋及辐合线附近,前者易在倒槽内生成,后者则与地形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