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疆十红滩铀矿床中微生物类群特征及其成矿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首次利用生物学方法对新疆十红滩铀矿床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十红滩铀矿不同氧化程度岩石中主要微生物的分布特征不同,氧化-还原过渡带微生物的活动很活跃,存在大量的好氧和厌氧细菌,矿石带细菌种类较单一,以厌氧的硫酸盐还原菌为主。同时结合主要微生物类群对其参与铀的成矿和改变成矿环境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统计表明,世界上已知重要的砂岩型铀矿床的含矿主岩不同程度地含有机质、微生物或油气。对十红滩矿床、努和廷矿床及512矿床进行有机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铀与有机碳相关关系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有机质或油气在砂岩型铀矿成矿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有机质、油气与砂岩型铀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统计表明,世界上已知重要的砂岩型铀矿床的含矿主岩不同程度地含有机质、微生物或油气。对十红滩矿床、努和廷矿床及512矿床进行有机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铀与有机碳相关关系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有机质或油气在砂岩型铀矿成矿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成矿控制因素与成矿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十红滩铀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该铀矿床为一典型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其形成主要受铀源、构造、目的层沉积体系、层间氧化带发育程度、地下水动力变异等因素控制。在总结这些控制因素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十红滩铀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5.
傅成铭  邱林 《新疆地质》2006,24(2):192-196
在分析了十红滩矿床地质构造背景、主要断裂和褶皱构造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吐哈盆地十红滩矿床具有断块构造活动的特点,并将该区划分为4个不同特点的断块区,论述了各断块构造的地质特征和对地下水及铀矿化的控制作用;将盆地演化与铀矿化划分为盆地基底形成、沉积建造形成、盆地改造及铀矿化3个大的阶段和若干次级阶段,指出了盆后构造对铀矿化的分布和矿体的产出状态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吐哈盆地十红滩地区断块构造特征及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遥感卫星图像解译、地表露头观测、地质剖面和鳓探测深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断块构造理论和近年来对十红滩地区一系列构造的研究成果,提出吐哈盆地十红滩地区具有断块构造活动的特征,并将该区划分为四个不同特点的断块区,论述了各断块构造的地质特征和对地下水及铀矿化的控制作用,指出了有利的成矿部位及其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
尚高峰  王刚  曹雷 《新疆地质》2023,(4):522-529
近几年,在吐鲁番盆地十红滩铀矿床西部八仙口地区,不仅发现砂岩型铀矿,同时发现一定规模的煤岩型铀矿。从成矿背景、构造、地质特征,煤层、煤质,煤岩型铀矿体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煤岩型铀矿成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该区煤岩型铀矿化主要与沉积相变化、潜水氧化作用、煤层中有机质煤化过程中产生的还原气体及煤的变质程度有关。煤岩型铀矿化多产于砂岩型铀矿化上部偏南位置,比砂岩型铀矿化更靠近蚀源区。研究对提高该地区煤岩型铀矿特征和铀成矿规律认识具有一定意义,为该区后期砂岩型铀矿找矿提供了重要线索,对扩大外围找矿工作具较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十红滩铀矿床中微生物及其成矿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生物学方法对新疆十红滩铀矿床各亚带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利用矿床中赋存的硫酸盐还原菌对矿床地下水中的铀进行了还原实验,并设计了水—岩—菌三相实验系统对铀矿床中的微生物成矿作用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十红滩铀矿不同亚带岩石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的分布特征不同,呈现出明显的生物地球化学分带性。其中优势菌硫酸盐还原菌能够通过代谢作用将矿床地下水中的铀还原沉淀。硫酸盐还原菌也可利用岩石中的有机碳作为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繁殖,并将铀还原沉淀。  相似文献   

9.
通过大批量试样中轻烃与铀、钍、有机碳、二氧化碳的相关性统计,发现十红滩铀矿床的过渡带中铀与轻烃相关系数达0.7以上,表明在铀矿物形成过程中,轻烃起到了一定的还原作用。在氧化带中铀与轻烃则是负相关,也说明在氧化环境下,轻烃作为还原物质存在量较少。提供的相关信息可供铀矿地质工作者在成矿理论方面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吐哈盆地西南缘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7,自引:1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巧生  李占游 《中国地质》2003,30(2):186-191
通过对近几年来十红滩地区铀矿勘查资料及找矿成果的综合研究,系统阐述了吐哈盆地西南缘十红滩矿床的地质构造、含矿岩系沉积环境、砂体分布、层问氧化带发育特征等铀成矿条件,对矿区南、北矿带控矿层间氧化带分带性、矿体形态、规模、空间展布、铀存在形式、成矿年龄及铀成矿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进一步总结了区域砂岩型铀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指出吐哈盆地西南缘随着找矿工作进展可望成为大型地浸砂岩型铀资源基地,并对指导天山造山带及类似地区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萨瓦甫齐铀矿床不同地段层间氧化带的氧化还原程度是不同的。利用诸如w(Fe3+)/w(Fe2+)、w(Ra)/w(U)和有机炭等地球化学参数探讨了萨瓦甫齐铀矿床层间氧化带的地球化学特征,即矿床西南部层间氧化带氧化程度较弱,表现为全硫(∑S)、总铁(TFe)和矿石的铀质量分数低;而矿床中部及东北部层间氧化带氧化程度较强,尤其以东北部突出,它们的全硫、总铁和矿石的铀质量分数均高。铀矿化强弱明显与层间氧化带的氧化还原程度有关,层间氧化带的氧化程度越强,铀矿化则愈强;反之,则弱。  相似文献   

12.
华阳川铀铌铅矿床是北秦岭造山带内一种类型特殊的铀多金属矿床。为了实现在外围快速找矿的目的,在矿床及其周边开展了1∶1万高精度航空磁放测量,获得高精度的航空放射性数据,通过对航放数据的解释,对下一步找矿勘探工作的部署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宏观上放射性元素的分布特征的研究,认为铀、钾异常分布特征相似,在测区西部有大面积分布,东部无成规模异常,钍异常在测区中部形成东西向异常带,与韧性剪切带的位置一致。铀异常有明显受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组断裂控制,且在华阳川断裂北东盘异常面积大,强度高,但南西盘太古宙地层却无明显铀异常。本次研究计算了钍钾比、钍铀比、铀钾比、古铀含量、活性铀含量等参数,掌握了元素在不同地层单元的迁移富集规律。根据航空放射性异常,开展地面验证工作,圈定3条铀矿化带,达到了快速找矿的目的,对铀矿等战略性矿产的成矿规律研究及找矿勘查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属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赋存于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含煤碎屑岩中。容矿层岩石中富含有机质,有机碳、可溶有机物、酸解吸附烃在不同地球化学分带的岩石中含量大小不同,尤以矿石带含量最高。矿石有机质母质类型为腐殖型,处于未成熟演化阶段,酸解吸附烃为煤成气型。统计计算表明:容矿层中铀和可溶有机物、酸解吸附烃含量之间具明显的相关关系。分析了有机质在砂岩型铀矿床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容矿层中有机质在含氧环境下分解的产物利于铀在水中的溶解和迁移,而在缺氧条件下分解的产物,构成铀沉淀的还原和吸附地球化学障,在铀的成矿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东胜砂岩型铀矿床中烃类流体与成矿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胜砂岩型铀矿床定位于灰绿色岩石与灰色岩石的接触部位,主要受古层间氧化带控制.矿体以板状为主.铀主要以铀矿物和吸附铀形式存在.铀矿物主要为铀石, UO2含量为 46.72%~ 74.60%.吸附铀及 U6 、U4 在铀矿床的不同地段所占比例存在明显差别.该铀矿床与世界上其他砂岩型铀矿床在成因上具有明显的不同,表现在矿床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环境及控矿因素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特殊性.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构造热事件形成的含烃热流体参与了成矿作用,不仅为铀的活化、迁移、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使铀矿床完全隐伏在还原环境中,对矿床的保存起到了重要作用.由烃类流体产生的后生还原作用所形成的灰绿色砂岩可作为铀矿床的岩石地球化学勘查标志.  相似文献   

15.
乔海明  宋哲  章金彪 《铀矿地质》2009,25(4):222-227
十红滩铀矿床地下水中的气体成分主要是N2、O2,为大气降水成因,地下水中含有的对铀还原成矿非常有利的强还原性气体CH4、H2在矿床成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气体中He、Ar组成表明,自1.33Ma以来该矿床在地下水的作用下一直处于发展演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东胜铀矿床孙家梁和沙沙圪台地段控矿因素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铀成矿作用及铀矿体的产出特点分析,认为东胜铀矿床孙家梁和沙沙圪台地段铀成矿过程明显受铀储层的古层间氧化作用、后期改造及还原保矿作用的控制。研究表明,由于不同地段的控制因素存在差异,造成铀矿化特点不一致。因此,掌握不同地段的控矿因素,有助于判断古层间氧化带前锋线的产出位置,对扩大东胜铀矿床规模、预测富铀矿体产出部位以及区域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e No. 302 uranium deposit, located in Guangdong Province, is a typical granite-type uranium ore deposit RE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ll rocks, pitchblende, altered rocks, calcite and fluorite from this deposit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alkali-metasomatic granites and other altered rocks have the same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as Indosinian granites.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hydrothermal ore-forming solution had altered the Indosinian granites, and ore-forming materials may directly originate from the Indosinian granites. Calcite and fluorite of different stages are the products derived from the same source but different stages. The evolution and degassing of the mineralizing solution might induce LREE enrichment to varying degree. Mantle fluid and a large volume of mineralizer may be the crucial factors controlling uranium mineralization, and the hydrothermal solution with mineralizer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U transport and concentration. Meanwhile, the degassing of CO2 might promote U and REE precipitation.  相似文献   

18.
西准噶尔白杨河铀矿床沥青铀矿矿物特征及形成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杨河铀矿是我国新疆地区典型的铀-多金属矿床,为查明该矿原生铀矿物特征,进一步探究沥青铀矿的形成与保存环境,本文利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多种研究手段对该矿床中的沥青铀矿开展了矿物学研究工作,并利用激光拉曼和碳硫仪对与原生矿体空间关系极为密切的黑色断层泥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本矿床形成的原生沥青铀矿主要赋存在热液脉中,矿石组构包括:碎裂结构、花岗状压碎结构、斑状压碎结构、交代反应边结构;黑色断层泥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碳(TOC为0.24%~1.07%),拉曼测试结果显示出较强烈的碳质峰。沥青铀矿不同程度地遭受流体改造作用,使得矿物化学成分极其复杂。随着流体改造程度的增加,UO_2、PbO呈现降低的趋势,Nb_2O_5及ZrO_2含量则表现出升高的趋势,显示在后期的流体改造作用过程中,铀被活化迁移的同时,流体还带来了丰富的Nb和Zr等元素。进一步分析认为富有机碳的断层泥在成矿过程中可能为U~(6+)的易溶络合物还原为沥青铀矿沉淀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在沥青铀矿形成后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