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斑岩铜矿床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板块构造、大地构造单元、区域构造、深大断裂以及地球深部热点与斑岩铜矿床形成关系的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斑岩铜矿床蚀变矿化分带特征、蚀变矿化物理化学条件、蚀变矿化的热力学研究、斑岩铜矿床中脉体的产状和分布特征以及成因观点,总结了斑岩铜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矿床成因模式,最后指出了斑岩铜矿床将来应该注意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3.
刘洪卫  张善明  冯罡  张建  刘雅峰 《地质与资源》2013,22(5):388-396,430
从区域尺度和矿床尺度两个方面论述了斑岩铜矿系统的特点.区域尺度上:1)斑岩铜矿多呈矿带或成矿域出现,带内众多斑岩铜矿呈簇或组合呈线状产出,这是构造作用控制下不连续岩株呈线状侵入就位的表现; 2)主要产于俯冲作用形成的岛弧和陆缘环境,构造应力属挤压但与中等拉张作用也有关,最近的研究证实大陆碰撞造山带也是斑岩型矿床产出的重要环境;3)其形成是通过具氧化性,S饱和,富含金属的岩浆熔体侵入所致,岩浆侵入作用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 4)围岩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组成对矿床的规模、品位以及矿化类型具有极强的控制作用,碳酸盐岩围岩主要赋存近源Cu-Au夕卡岩矿床,少量远程Zn-Pb或Au夕卡岩矿床,在夕卡岩前缘还形成交代型Cu和Zn-Pb-Ag±Au矿床.矿床尺度上:1)含矿斑岩与斑岩型矿床时空相依,成因相联,是斑岩铜矿重要的含矿母岩和金属-S的可能载体;2)火山角砾岩筒在深部与矿化体平行或斜交,其与围岩的接触带,一般也是富硫金成矿带的一部分;3)与矿化有关的斑岩成矿系统内的角砾岩主要有爆发角砾岩、侵入角砾岩、爆发侵入角砾岩、热液角砾岩和热液卵石脉;4)斑岩铜矿系统中的热液蚀变自下而上可分为不含矿的早期钠质-钙质蚀变→含矿的钾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绢云母化→高级泥化,热液蚀变互相套合,矿化互相叠加;5)岩帽是斑岩型热液-成矿活动-蚀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5.
文章通过以环太平洋大陆边缘和岛弧区斑岩型铜-(钼)矿床岩石化学特点与我国大陆东部斑岩型矿床特点对比,简略回顾了我国东部三种类型斑岩矿床的重要特征,同时介绍了美国缅因州Catheast芒廷斑岩Cn-Mo矿床的成矿及热液流体特征。  相似文献   

6.
7.
北山地区斑岩铜矿含矿岩体的某些地质特征及判别标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北山地区两个斑岩铜矿床的含矿岩体为例,系统研究了火山岩-斑岩体系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和产出构造环境。发现斑岩铜矿区皆发育有钾质、钾钠质、钠质三种类型的中酸性岩类岩石组合,矿区岩石与外围及区域岩石相比,在稀土配分和微量元素特征上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8.
9.
斑岩铜矿床中脉体形成的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高合明  於崇文 《地质论评》1994,40(6):508-512
斑岩铜矿床中的存在大量脉体,其形成与矿床的蚀为,尤其是成矿作用具有成因联系,本文应用弹性力学和流体力学以及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脉体形成的动力学模型,确定了脉体延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扩展速率以及长度,宽度,长宽比,流体压力与脉体扩展时间的关系式,并具体分析了斑岩铜矿床中脉体的形太性质和体间复杂的穿切关系,研究了脉体的形成与蚀变成化作用的内在联系,最后简要地说明了本项研究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德兴斑岩铜矿田内存在两种成因类型的伊利石:一是特征的热液蚀变矿物,它是在热液流体 作用过程中斜长石、云母类矿物通过伊利石化过程形成的,其结晶度(IC)和膨胀层含量受携 带矿质的热液流体量控制;二是浅变质作用自身的产物,其结晶度远较小于前者,具2M1 多型,且不含膨胀层,是原始蒙皂石完全伊利石化形成的。作者发现,在斑岩体和接触带内 ,伊利石结晶度小的部位,蚀变程度强,矿化品位也高。  相似文献   

11.
哈萨克斯坦斑岩铜矿地质-成因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哈萨克斯坦斑岩铜矿的成矿特征并划分出3种类型,分别为次生石英岩化-泥化斑岩铜矿--科翁腊德(коунрадский)型;黄铁细晶岩化-粘土化斑岩铜矿--阿尔马林(алмалинсий)型;青磐岩化细脉浸染型斑岩铜矿--博萨库里(бозшакольский)型.其中,科翁腊德型最靠近地表,阿尔马林型居中,博萨库里型最深.对各类型铜矿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台湾省主要金属矿产为金和铜,本文只介绍斑岩铜矿。为了解台湾斑岩铜矿产出的地质背景,本文简要介绍了台湾地区的地质概况,以及台湾斑岩铜矿与环太平洋带其他同类型铜矿床的对比情况。台湾斑岩铜矿主要产在台湾省东部海岸山脉及临近的小岛上。最大的铜矿床为奇美铜矿,已达特大型规模。斑岩铜的出现与欧亚、太平洋两大板块碰撞有密切关系。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奇美铜矿床产出的时代、岩石、围岩蚀变及矿体分布特征,同时还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以环太平洋大陆边缘和岛弧区斑岩型钢一(钼)矿床岩石化学特点与我国大陆东部斑岩型矿床特点对比,简略回顾了我国东部三种类型斑岩矿床的重要特征,同时介绍了美国缅因州Catheast芒廷斑岩Cn-Mo矿床的成矿及热液流体特征.  相似文献   

14.
西藏多不杂斑岩铜金矿床地质与蚀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祝向平 《地质与勘探》2012,48(2):199-206
[摘 要]西藏多不杂斑岩铜金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多不杂矿床内发育三期花岗闪长斑岩,侵入到侏罗系曲色组变砂岩中,北东向断层是多不杂矿床的主要控岩断层。多不杂矿床由内向外发育钾化、绢英岩化、青磐岩化,钾化主要发育于第一期花岗闪长斑岩出露区域,绢英岩化环绕钾化带发育,并叠加在钾化带之上,青磐岩化在矿床西侧的玄武安山岩和南侧的火山角砾岩中呈团块状发育。多不杂矿床的的铜矿化以黄铜矿矿化为主,金矿化与铜矿化密切共生。黄铜矿化主要发育于第一期花岗闪长斑岩及其与变砂岩接触带内,第一期花岗闪长斑岩为多不杂矿床的成矿斑岩。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乌兰乌珠尔斑岩铜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乌兰乌珠尔斑岩铜矿位于柴达木盆地西缘,为受花岗斑岩脉控制的斑岩型铜矿。岩石化学、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控矿花岗斑岩与围岩(似斑状)斜长花岗岩为钙碱性系列,具轻稀土富集、显著的δEu负异常和Sr、Ba、Ca亏损特征,形成于同碰撞造山环境,与华力西晚期—印支期松潘—甘孜古特提斯洋俯冲碰撞闭合有关。控矿花岗斑岩及其围岩热液蚀变强烈,显示良好的蚀变分带。主要蚀变有钾硅化、绢英岩化和青磐岩化,控矿斑岩内部为钾化和硅化叠加绢英岩化带,近斑岩两侧围岩为绢英岩化带,外侧为青磐岩化带。铜矿化强度与蚀变强度有显著正相关关系。铜矿体空间分布、产状及规模受控矿花岗斑岩体控制。矿床的矿物组合、热液蚀变、硫、氧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矿床形成于中高温环境,流体和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乌兰乌珠尔铜矿属与高中温岩浆热液作用有关的斑岩型铜矿。  相似文献   

16.
对西范坪斑岩铜矿的蚀变作用、流体包裹体特征等进行了研究,指出该矿床是由两期岩浆流体叠加作用所形成的.第一期热液作用形成了磁铁矿化和黑云母化,并形成了无矿石英脉;第二期热液形成了阳起石化;早晚两期热液的混合引起了钾长石化及强烈的矿化.由于第二期流体的叠加,将还原硫(H2S)带到浅部,并与第一期富铜的高盐度流体相混合,从而形成铜硫化物的沉淀.第二期富含还原硫流体的加入,是西范坪斑岩铜矿床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滇西北中甸斑岩及斑岩铜矿   总被引:59,自引:7,他引:5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较为详细的野外地质观测和精确的同位素测年的基础上 ,结合前人资料 ,将中甸地区的印支期岛弧斑岩体分为东、西两个斑岩带 ,东斑岩带形成于 2 1 8~ 2 0 3Ma ;西斑岩带形成于 2 4 2 .92~ 2 37.5Ma。喜马拉雅期(5 3.0 2Ma)斑岩叠加于早期的斑岩体之上 ,与斑岩铜矿化关系密切。中甸地区岛弧带内东、西两个斑岩带的斑岩型铜矿找矿远景极大 ,尤以东斑岩带前景最佳 ,普朗斑岩铜矿床远景规模在大型以上。中甸斑岩铜矿将成为我国又一重要的斑岩铜 (多金属 )矿产地  相似文献   

18.
19.
新疆东天山斑岩铜矿的找矿模型试探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16  
东天山斑岩铜(钼)矿床位于新疆东天山觉洛塔格晚古生代岛弧北缘的大草滩断裂南侧。该区自早石炭世开始拉张,晚石炭世早期转入汇聚阶段,区内经历了拉张、汇聚、碰撞-固结,陆内堆积和纾张作用多类地质事件,形成一套双峰式火山-沉积建造,复理石建造和钙碱笥系列的花岗岩类侵入建造(属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长岩,斜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组合)。与成矿作用有成因联系的含矿母岸为斜长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研究认为属斑岩型铜(钼)矿床,矿床蚀变强烈,有明显的分带性。在矿产勘查中,应用地质、遥感、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其效果甚佳,试探建立了东天山斑岩铜(钼)矿床的找矿模型雏型。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斑岩铜矿系列的地质背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洪涛  黄宗瑶 《地质学报》1991,65(3):250-262
本文提出了中国斑岩铜矿系列研究的3个不同层次:全球成矿系列、区域成矿系列和矿床体系,并以此为出发点论述了中国斑岩铜矿系列不同层次的成矿地质环境。指出,我国斑岩铜矿系列除受聚敛板块边界控制之外,主要受到陆内离散型以及陆块之间活动带的控制,与此相关的前阿尔卑斯基底断裂系和中、新生代盖层以及陆缘新生壳层的断裂系的叠置,控制了浅成超浅成相钙碱性岩浆的侵位和中国斑岩铜矿系列的时、空分布,也导致了成矿作用的多旋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