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上扬子地台区长期接受地台型沉积,地壳构造较稳定。但自喜马拉雅运动以来,断褶构造活动强烈。按上扬子地台区超晚期断褶构造发育程度,可划分为5个构造区。超晚期断褶构造发育程度控制了上扬子地台区油气藏及金属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应用超晚期断褶构造分区的观点,可预测上扬子地台区金属矿产资源及含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2.
上扬子地台区超晚期断褶构造与油气及金属矿产资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扬子地台区长期接受地台型沉积,地壳构造较稳定,但自喜马拉雅运动以来,断褶构造活动强烈,按上扬子地台区超晚期断褶构造发育程度,可划分为5个构造区。超晚期断褶构造发育程度控制了上扬子地台石油气藏及金属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应用超晚期断褶构造分区的观点,可观测上扬子地台区金属矿产资源及含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3.
区域地质研究久已表明,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都具有典型的扬子地台的基底和盖层,西天山与东天山迥然不同,也是扬子地台西延的组成部分。因而提出一系列基本地质问题,诸如,扬子地台与华化地台真正界线在那里?我国古生代是否存在“东部地台,西部地槽”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4.
秦岭造山带位于华北地台与扬子地台之间,为我国南部与北部地质构造的过渡交汇处.由于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地质演化,该区具备十分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形成相当丰富且具特色的有色、贵金属矿产,其中以铅锌矿最为有名.探讨秦岭造山带演化过程与铅锌矿形成之间的联系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上扬子地台西北部志留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扬子地台西北部志留系研究新进展1金淳泰万正权陈继荣2(地矿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上扬子地台西北部龙门山地区(包括广元一带)是否存在志留纪文洛克世的沉积及志留系统界的划分,是古生物学者长期关注的问题之一。笔者自1993年9月始至1995年12月,先后...  相似文献   

6.
扬子地台西缘韧性剪切带对金矿的控制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扬子地台西缘石棉—冕宁地区是我省重要的有色、稀有、贵金属成矿远景带的组成部分,尤以金矿占绝对优势。区内发育一系列韧性、韧-脆性剪切带,它们控制了金矿床(点)的形成和分布,控制了矿体的形状、规模和产出状态,是最重要的成矿、控矿和容矿构造。  相似文献   

7.
中国晚前寒武纪构造、古地理与沉积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鸿允 《地质科学》1991,(4):309-316
本文主要对中国自中元古代末晋宁造山运动(1100—880Ma)后震旦纪时期呈现的古构造格局及构造单元,并就各单元特别是扬子地台、东南地槽、及塔里木-华北地台范围的构造-古地理、沉积特征及其演化过程,进行讨论和概括。  相似文献   

8.
四川九龙县里伍铜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里伍铜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扬子地台西缘木里-盐源推覆构造带江浪变质核杂岩穹隆构造中.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先后在该穹隆中发现了里伍、挖金沟、柏香林、黑牛洞、上海底、白岩子、笋叶林等一批重要铜矿床和铜矿点,为扬子地台西缘地区铜矿集中产出区之一,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铜矿床的条件,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
松潘甘孜地块与秦岭褶皱带、扬子地台的关系及其发展史   总被引:30,自引:9,他引:30  
松潘甘孜地块存在与否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论证了地块的古老基底为前震旦纪花岗质岩系。地块与南秦岭褶皱带可能都是古扬子地台的一部分。由于早古生代末的加里东运动造成的裂陷,使地块从扬子地台的西北部解体出来,但这次解体并不彻底,裂陷槽后来逐渐被弥合填平。茅口期开始的峨眉地裂运动使地块再次从扬子地台解体出来,裂陷线大致沿木里、平武一线。这次裂陷是扬子地台周缘及内部同期张裂的一部分,反映扬子地台迅速北移造成的后缘、侧缘及内部的拉张作用,使地块连同南秦岭地区一起与邻区割裂开来。拉丁期时,松潘甘孜地块与南秦岭区整体强烈下陷,直至晚三叠世末晚印支运动将其海槽关闭,全部褶皱隆起成山。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西部是指东经103°—106°31′和北纬28°40′—32°40′之间,包括北自广元、旺苍,南至犍为、自贡,西起雅安、灌县,东抵南充一带的广大地区,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 该区是四川盆地早期雏型所在地域,是整个四川盆地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它处于上扬子地台边缘邻近巴颜喀拉地槽的膝状转折处。 中三叠世末印支早幕运动的发生,使具有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特点的上扬子地台开始了解体转化,为四川盆地的形成铸造了基础格局。在以往平缓开阔的地台上开始形成相对独立的有封闭边框的一面邻水、三面封闭的箕状海湾盆地,这就是四川盆地的雏型。  相似文献   

11.
贵州独山箱状背斜锑矿(独山锑矿田)位于扬子准地台向华南褶皱带逐步过渡地带,扬子准地台黔南台陷贵定南北向构造变形区东部,黔南坳陷带的独山箱状背斜核部南段近倾伏端。在该锑矿田中,共有二十二个矿床(点),其中大型矿床一个、中型二个。尤以半坡大型锑矿矿床矿量集中,矿质优良而闻名全国。矿体有半坡、蕊燃沟陡倾斜大脉和甲拜、巴年层状、似层状"整合型"两种产出类型。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1983年对扬子地台的城门山、德兴、栖霞山矿床进行了考察.位于扬子地台的各矿山都具有典型的扬子江型铜矿床—斑岩型铜矿床和密西西比型铅锌矿床.德兴铜矿是中国的第一个大型铜矿,曾有中外地质学家进行过考察.该矿床是在近几年才进行露天开采的,因而下部新的面貌被展现出来.在此对德兴铜矿等三个矿床的概况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上扬子地台的峨眉地裂运动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近年来综合研究,证实了晚古生代上扬子地台的峨眉地裂运动是中国扬子地台上的一次重大地质事件。它表现为上扬子地台西部的松潘-甘孜地区发育一系列小洋盆,向其东南缘(滇、黔、桂、湘)发育弧后拉张盆地,到上扬子地台内部(黔中和川中地区)拉张破裂为台块和台槽和大陆裂谷(康滇地区)等复杂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根据重磁资料分析,扬子地台与松潘-甘孜造山带的界线应以武都-文县断裂为界,而不是划在龙门山断裂处.由此可见,整个龙门山地区应划归扬子地台,同时认为松潘-甘孜造山带的基底性质与扬子地台的基底性质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5.
程志中  王学求 《地质与勘探》2002,38(Z1):152-155
地球存在着化学不均一性,在宏观上表现为矿床分布的不均一性,大型矿集区的出现也是地球化学不均一性的表现.运用深穿透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发现华北地台与扬子地台及秦岭-大别造山带之间,主要成矿元素Au、Cu存在很大差异,华北地台主要以金的地球化学块体大规模出现为特征,而扬子地台北缘Cu、Pb、Zn的平均含量高出华北地台1倍,并且出现一个较大的Cu地球化学块体.从这些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大地构造单元中元素分布是不均匀的.华北地台和扬子地台物质供应的巨大差别,导致两个地台成矿特征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在论述了扬子地台西缘大地构造格局和边缘构造控矿类型的基础上,厘建了扬子地台西缘铜多金属矿床构造成矿模式。它由内带川滇叠加裂谷系和外带-三江“沟-弧-盆”系两个区域构造成矿模式组成。  相似文献   

17.
中国早前寒武纪的地壳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瑾  戴凤岩 《地球学报》1994,15(Z1):73-84
以华北原地台为例,太古宙陆壳可能是由分散的陆核在涡旋构造机制的驱动下聚集而成的。早元古代伊始,板块构造机制控制了地壳演化的进程,出现不同性质的活动带同刚性地块并存的构造局。巨厚的火山-沉积建造,以其成岩环境和构造样式的多样性,宣告了一个新的地壳演化阶段的开始,明显具有太古宙克拉通基底的华北原地台、塔里木原地台和扬子原地台在它们的接触部位发育有早元在于代增生带,说明至少在太古宙末它们是互相分离的。而华夏古陆则是从早元古代以来逐渐向扬子原地台靠扰的。现代华北地台缘,早元古代建造近南北向的早期构造方位表明,它在  相似文献   

18.
周留煜 《矿物学报》2011,(Z1):151-152
钦州湾-杭州湾接合带简称钦杭接合带,它位于华南大陆壳的两个主要地质构造单元:北西的扬子地台和东南侧的华夏地块(Grabau,1924)之间。该接合带南西起自钦州湾、北东至杭州湾,长约2000km,宽100~150km,总体呈倒S状弧形展布(杨明桂和梅勇文,1997),是经历了多次  相似文献   

19.
扬子地台周缘钾镁煌斑岩 Nd、Sr同位素特征介于南非Ⅰ、Ⅱ型金伯利岩和西澳与北美钾镁煌斑岩两种变化趋势之间,不同岩区间同位素组成差异反映地台周边构造性质不同,Pb同位素特征表明晚太古代地幔岩石圈具U亏损特征。  相似文献   

20.
扬子地台寒武纪沉积建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志明 《沉积学报》1989,7(3):11-20
根据岩类组合特点.扬子地台寒武纪沉积建造可分出含磷碳酸盐岩亚建造、含磷碎屑岩亚建造.含膏盐碳酸盐岩(或碳酸盐岩)亚建造及含磷硅泥岩亚建造.这些沉积建造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展布具有规律性变化.扬子地台寒武系沉积厚度变化较大.而扬子东区的沉积厚度明显地小于西区且是一个非补偿的继承性拗陷盆地.扬子地台寒武纪不同时期的沉积建造类型和发育程度,都与地壳活动、古地理、古气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