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在线     
中国科学家对脊椎动物起源的研究获得重六进展中科院南古所陈均远教授在昆明西山海口附近采集了300余块海口虫化石标本,井和美国脊椎动物专家J.Mallatt教授对海口虫开展了系统分支生物学的研究。研究结果证明海口虫是一个处于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进化过程中的中间类型生物。海口虫这一中间类型的特殊地位,好像是一块解开埃及古文字之谜的罗赛特碑,为人类解开脊椎动物起源之谜提供了科学实证。海口虫化石发现于昆明海口附近五亿三千万年前早寒武纪的古  相似文献   

2.
地球发展早期有机高分子的地质合成环境是生命起源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它的研究将有助于解决生命起源这一重要问题。通过对有机分子合成、相关地质作用的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在远古地球环境中,适当的水、大气、岩矿及物化条件的组合,一定能够引发高分子化合物的产生甚至是生命的诞生。地幔流体与地壳中的对流热液是生命产出过程中的重要舞台,整个岩石圈对生命的产出是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由"真动物"构成的动物界(不包括海绵)通常被划分为双胚层动物、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3个亚界.寒武纪大爆发经历了爆发的前奏-序幕-主幕3个阶段,其中后两个阶段处于早寒武世初期(依次以小壳化石的首次辐射和澄江动物群爆发为代表),另一个则发生在"寒武前夜"(即前寒武纪末期),以伊迪卡拉生物群为代表.这次独特的三幕式大爆发分步完成了动物形态演化谱系树(简写为TOA)的成型.已有化石证据显示,动物树的3大主体或3个亚界的起源及其早期辐射分别发生于寒武纪大爆发这3个主要阶段.澄江化石库中发现的早期后口动物亚界涵盖了该亚界中所有6大分支(棘皮类、半索类、头索类、尾索类、脊椎类和绝灭了的古虫类)的原始类群,澄江动物群时代标志着寒武纪大爆发的顶峰,完成了动物树框架的成型,从而宣告了寒武纪大爆发的基本终结.其学术重要性超越了中寒武世的布尔吉斯页岩,因为前者位于动物树形成的"源头",而后者仅代表此后的"一段流程".在动物演化历史上4个最具转折意义的重大创新事件(即多细胞动物起源、两侧对称动物起源、后口动物起源和脊椎动物起源)中,第一个发生在伊迪卡拉纪甚至更早的时期,其余3个则可通过梅树村化石群和澄江化石群观察到其完成的主体过程.已灭绝的古虫动物门,是初具鳃裂构造的原始分节动物,作为由原口动物向后口动物过渡的一个珍稀"缺环",很可能代表着后口动物亚界的一个根.古囊类兼有两侧对称的古虫类和一些原始棘皮动物的镶嵌体征,最可能代表棘皮动物的一个根.在早寒武世动物演化谱系中,后口动物的"顶端类群"的代表是被誉为"第一鱼"的昆明鱼目,目前已知包括昆明鱼、海口鱼和钟健鱼,它们具对眼、脊索与串珠状脊椎软骨共存的原始脊椎,代表了真正的脊椎类或有头类始祖.相反,包括云南虫属和海口虫属的云南虫类,既没有成对的眼睛也没有可信的脊椎软骨,而且其背神经索也未扩大成脑,甚至不具备低等脊索动物的肌节,因此与真正的有头类或脊椎动物无关.其实,这类奇特动物与古虫类共享相似的躯体构形,应该代表着低等后口动物中的一个侧枝.自达尔文以来,进化生物学一直在动物世界的悠长演化历程中,努力追寻"人类远古由来"的一些重大形态学创新事件的证据,无疑,古虫动物门原始鳃裂构造的出现以及第一鱼之头颅和原始脊椎软骨的形成,应是这条历史长河中人们期待已久的两大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正1994年9月22日,一个国际考古学家小组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了440万年以前17到20位人科成员的共50块头骨、牙齿和上臂骨碎片。这是人类最早祖先的遗骨化石,从而填补了人类与类人猿之间进化史上的空白。英国《自然》杂志在报道中指出,这一发现使得科学家们能对人类的起源进行更详细的研究。这些碎片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关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问题,人类为之探索和争论早在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那个时代就已经开始,至今已逾几千年,可是,仍然是当代科学面临的重大课题。1985年,美国《科学文摘》杂志载文谈“二十世纪尚待解决的二十个重大课题”时将生命起源列为第一个重大课题。近些年来,有关研究虽已取得一些主要进展,但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生命起源的奥秘还远未揭开。目前,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甚多,归纳起来,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  相似文献   

6.
1有关陨石的记载 陨石亦称陨星、流星。陨者,落也。陨石泛指宇宙天体在运行中撞击陨落进入地球引力范围,穿过大气层未被完全烧毁而降落到地面的残块或整块的太空物。陨石是不可多得的天体标本,带来许多宇宙空间的珍贵信息,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研究天体演化和生命起源提供重要的科学情报。航天、军工、科研、博物馆等单位都逐步开展了对陨石的普查、收集、研究、陈列展示及科学普及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7.
米洛甲出世 古时候,当天地还没有分家,空气中旋转着一团大气,好像一个大鸡蛋,这团气由一个拱屎虫推动它旋转,还有一只螟蛉子爬在上面天天钻洞,有一天气团终于爆开了,气团分成三片,一片为天,一片为地,一片为水.地上的那一片长有许多花草,其中一棵草里开出了一朵大花,花里孕育着一个女人的生命,这个女人就是人类的老祖宗,她刚出世时,披头散发,满身长毛,聪明绝顶,后人叫她智慧者人类始祖--米洛甲.  相似文献   

8.
9.
"中华龙鸟"的发现,提供了由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新证据,震动了全世界。地质学家们认为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者遗迹,可以帮助我们划分地层层位、确定地质年代、研究地球演变、生物起源和进化问题。所以,化石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科学依据,也是人类审视自我、认识社会、探索真理的重要实物证据。可见,化石十分重要,保护化石的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0.
类书是一种特殊的文献编纂形式,它的真正起源应该是《皇览》。在文献聚集、文献利用、文学创作、帝王影响、文献编纂、学术思想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类书得以产生与发展。类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与思想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1.
封面故事     
鸟类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是困扰古生物学界一百余年的难题。自1861年产于德国索伦霍芬的鸟化石被确认为鸟的始祖———始祖鸟以来,一百余年过去了,在世界各大洲相同时代的地层中均未发现鸟化石。老天何以独钟索伦霍芬?这“谜”沉甸甸地压在古生物学家心头整整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12.
类书是一种特殊的文献编纂形式,它的真正起源应该是《皇览》。在文献聚集、文献利用、文学创作、帝王影响、文献编纂、学术思想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类书得以产生与发展。类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与思想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3.
日前,记者从辽宁省国土资源厅获悉,国土资源部科普基地——辽宁省古生物博物馆的《辽西早期被子植物研究》荣获2014年度辽宁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实现了辽宁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开展科研获得省部级科技奖零的突破。被子植物起源与早期演化是古植物学领域国际性重大理论问题之一,被达尔文称之"讨厌之谜"。争论问题的核心主要集中在被子植  相似文献   

14.
《华北国土资源》2012,(4):34-35
7月1日晚22时30分,从俄罗斯圣彼得堡传来喜讯,经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6届会议投票表决,云南"澄江化石地"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澄江动物化石地是我国著名国家地质公园和东亚优先一等古生物遗址,是展示5.3亿年前地球生命起源和演化状况的"窗口"。据了解,这是我国已经入选的9项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中唯一的化石产地,填补了中国没有古生物化石自然遗产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一个高分辨率准全球海洋模式HYCOM(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研究了热带西太平洋海域赤道潜流的起源。结果表明:赤道潜流在大约130°E处开始,流核位于225 m、2°N附近,最大流速超过15 cm/s,体积输运约1.6×106 m3/s,其水源来自棉兰老海流;在东部140°E断面,赤道潜流的北部主要是由棉兰老海流提供(9.7×106 m3/s),其南部主要是来自新几内亚沿岸潜流(9.1×106 m3/s)。  相似文献   

16.
化石是地球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对于研究古地理、古环境 ,研究各种生物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人们可以了解地球及其周围环境的变化,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辽宁化石,特别是辽西中生代化石,正处在生物进化的关键时期——恐龙还没有灭绝,鸟类和被子植物开始出现,哺乳类动物正在进行早期演化,这些生物的遗体、遗物和生活遗迹石化成化石。这是大自然的恩赐,是全人类共同的珍贵遗产。 鸟类起源是古生物学界的四大难题之一。 1861年,在德国的巴伐利亚州索伦霍芬地区首次发现了始祖鸟化石, 100多年来,鸟类起…  相似文献   

17.
日前,河南省汝阳县刘店乡沙坪村发现一古脊椎动物化石群,经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资深专家及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工作人员现场勘验后,初步认为这种被当地人称为“龙骨”的化石极有可能是有着近6000万年历史的大型古脊椎动物化石——古恐龙化石。究竟是食草类、爬行类,还是哺乳类生物化石,还有待专家认定,现正积极组织发掘。这一重大可喜的发现,将对国家地质、古生物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对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吴凤鸣 《国土资源》2009,(10):60-61
2009年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这位生于19世纪初的博物学家、生物学家,一生最传大的成就是创造了"进化论",其著作《物种起源》于1859年问世,并成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过量的营养盐(主要是N、P)被输入到河口和近岸水体中,导致河口和近岸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赤潮)。藻类和这些生物死亡后,细菌会分解这些生物有机体,导致水体溶氧量下降,鱼类及其他生物由于缺氧而大量死亡。鉴于富营养化给水体环境带来的危害,水体富营养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尽享天年”是人类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目标,但人的“天年”到底是多少岁,自古以来,无数科学家解密着这个人类生命的“第一话题”。虽然考证方法不一,却大多把人类寿命的终点指针定格在120岁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