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不同观测频次的风资料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郑州站2007年在不同观测频率下风的观测数据,一种是每日02时、08时、14时、20时的4次观测值,另一种是每日24次的观测值,即每间隔1 h的连续观测值,对风向、风速在两种不同观测频率下观测值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在风向频率、静风频率、平均风速上均存在差异,其中风向和静风频率各月差异较大.在建设项目和区域的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大气污染长期平均浓度预测时,应选用评价项目所在地的每日24 h的自动连续观测的统计数据,以消除许多随机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使用延安市1986-1990年自记风资料,统计了延安市静风各级持续时间及其频率.用Weibull分布拟合了各月静风持续时间频率,并导出其分布函数.  相似文献   

3.
南宁市酸雨频率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999年1月至2002年10月南宁市酸雨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南宁市的酸雨频率较高,2000年为61.8%;酸雨的酸度(pH值小)较大,其酸雨频率分布特征为夏半年较低,冬半年较高。将各季节酸雨分布状况与气象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其与地面和高空风向频率有很好的关系、与大气环流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1大气边界层各月风向变化利用2006年赤峰探空站的高空风数据,计算得出赤峰大气边界层2006年1—12月距离地面300、600、900m高度风向的变化情况,如表1。其中300m静风频率为0.14%,600m静风频率为0.28%,900m静风频率为0.42%,随高度增加静风出现的频率也在增多,约增加了3倍。在300m  相似文献   

5.
建立成都市夏季风流场不同监测点风向、风速数据库和风矢量数据库,采用Wendlell反平方内插法,在AutoCAD上绘制测试区域风矢量图,并与成都市地图叠加,分析夏季地面风场的特征。认为当地面风速处于1.5~2.0m/s时,市区容易形成风的辐合切变,其发生频率为90%;小风时,市区出现风辐合切变的频率为11.8%;当地面风速≥2.0m/s时,市区几乎不出现风的辐合和切变。  相似文献   

6.
新一代雷达风廓线与探空风廓线资料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南昌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获取的2002~2005年37次(共计614组样本)完整风廓线资料,与同期探空风廓线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探空风廓线与雷达风廓线之间具有比较好的相关性。风向相关系数R≥0.6次数占总数78%,其中R≥0.8次数占总数60%。风速相关系数R≥0.6次数占总数81%,其中R≥0.8次数占总数57%。随着高度增加,探空风向与雷达风向的相关度明显降低,风速的相关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7.
利用长治市2007-2009年的酸雨观测资料,分析了长治市酸雨的年变化规律及酸雨与降水量、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0月酸雨强度最高,9月次之,12月最低.小雨时酸雨发生频率为49.25%,中雨时为77.78%,大雨及以上量级时为100.00%.随着风速增大,降水的酸雨频率减少;静风时,酸雨出现次数几率为...  相似文献   

8.
严婧  王海军  程亚平  焦俊芳 《气象》2017,43(2):232-239
利用2000—2010年全国2195个国家站人工观测转为自动观测时期各站2年的资料,对2 min风向、风速进行对比分析,统计了人工与自动观测静风的差异,研究了引起差异的原因,并探索了年静风频率的应用方法。结果表明:全国人工观测的平均年静风频率为26.3%,自动观测为10.0%,平均风速越大,年静风频率越低,自动与人工观测的差异越小。湖北省平行观测期第一、第二年人工观测的平均年静风频率分别为29.1%、28.8%,自动观测较人工观测分别少18.1%和1 2.4%。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人工观测风速时,采取四舍五入保留整数位的方式,当风速0.5 m·s~(-1)时记录为静风,而自动观测风速≤0.2 m·s~(-1)时记录为静风。评估湖北省平行观测期第二年自动与人工观测年静风频率差异,将自动观测静风按人工观测方式处理后平均年静风频率为22.8%,与平行观测期第二年人工观测的对比差为-6.0%,较订正前(-12.4%)有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优化ZI关系及其在淮河流域面雨量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合肥新一代天气雷达2003年6—7月观测数据和地面观测的逐时雨量资料,得到分段最优化Z-I关系,在淠河灌区的水源地响洪甸流域和佛子岭流域进行降水测量。结果表明:强降水阶段流域面雨量,优化Z-I关系后得到的流域累积面雨量与雨量计比值从39%提高到73%,同时相关系数从0.78提高到0.8。528小时时间序列上佛子岭流域在优化Z-I关系之后,流域平均面雨量与雨量计的回归线斜率从0.4提高到0.72,lmm·h^-1以上流域平均面雨量累积值与雨量计累积值的比值从48.4%提高到了85.9%。可见,优化Z-I关系后雷达反演值更接近于雨量观测值,同时雷达定量估测流域面雨量的精度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6—2010年南宫酸雨观测资料和地面气象资料,结合邢台探空资料及天气形势,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南宫酸雨变化特征及不同气象条件对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南宫降水平均pH值均小于4.70,酸雨频率大于50%,属于重酸雨区或较重酸雨区。降水酸性在夏秋两季较强,而酸雨出现频率则在秋冬两季较大,降水电导率冬季最大。南宫酸雨多出现在主导风向为偏东风或静风及北—西北风;高空天气系统为切变线时,酸雨及强酸雨频率随降水量级增大而增大;酸雨强度随相对湿度和逆温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6-2010年南宫酸雨观测资料和地面资料、结合邢台探空资料及天气形势,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南宫酸雨变化特征及不同气象条件对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南宫降水平均pH值均小于4.70,酸雨频率大于50%,属于重酸雨区或较重酸雨区。降水酸性在夏秋两季较强,而酸雨出现频率则在秋冬两季较大,降水电导率冬季最大。南宫酸雨多出现在主导风向为偏东风、静风及北-西北风|高空天气系统为切变线时,酸雨及强酸雨频率随降水量级增大而增大|酸雨强度随相对湿度和逆温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2.
风向的统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核安全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中,必须使用到的是小时气象数据。对自动气象站小时风向的计算方法和小时数据如何统计,地面气象规范中和核安全导则中还没有定论,因此本文对小时风向统计方法展开讨论。目前小时风向值的计算方法有算术平均法、滑动平均法、矢量平均法和频率最高法,针对算术平均法和滑动平均法对经过0°的风向统计容易出现误差,本文提出对此的修正方法并对4种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文中过零风向修正方法简便准确,小时数据统计方法为正点前10min数据时,修正算术平均法更可靠,但该方法对风速为零时的判断容易出现误差,因此在小风、静风频率高的地方推荐矢量平均法。关于小时数据的划分方法,美国核管会RG1.23与我国核安全导则及地面气象规范中的规定不同,因此文中利用实测资料对不同小时数据统计方法所得结果比较,分析表明,取整点前或其他时段的10min和15min的数据进行平均的风向相关矩阵一致性为97.87%;取4个15min平均值的平均或6个10min数据平均值的平均作为小时值的风向相关矩阵一致性为99.96%,这两种统计方法与取10min和15min的一致性为86.00%,相对较差;取60min时段的平均值作为小时值则与其余方法一致性最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乌鲁木齐5年的风速自记记录,统计了日静风持续时间的频率,并用韦伯(Weibull)分布函数对其冬、夏两季的静风持续时间资料分别进行了拟合,导出了各自的分布函数,同时与静风频率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呼和浩特市每日24观测频次和每日4观测频次的平均风速、最大风速、风向频率及对应污染风频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在平均风速、风向频率及主导风向污染风频方面具有比较一致的变化特征;而在最大风速、最大污染风频、静风污染风频上相差较大,差值分别达2.1 m﹒s-1、1.4%、3.0%。说明两者在定性判断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在专项研究和定量分析上,每日24观测频次较每日4观测频次风资料更具客观性。  相似文献   

15.
第16届亚运会帆船赛区强风概率推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东省汕尾甲子屿海岛测风站2008年11月逐时风速资料,分析了第11届亚运会帆船赛区11月份的风况特征,并根据汕尾气象站同时期的风速资料,通过相关性检验建立了大风样本的比值关系。根据汕尾气象站1966~2009年的历年11月份测风资料,构建了最大风速极值序列。利用极值I型概率分布函数推算了汕尾气象站11月份的各等级强风出现概率,再利用相关比值法和风速随高度变化幂指数律将结果推算至帆船赛区10 m高度。结果表明:帆船赛区11月份的主导风向为ENE,其次为NNE,静风频率为0;海面10 m高度出现帆船比赛中断风速的概率约为0.033(30年一遇)。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风向类型划分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河南32个台站1961 ̄1990年30年的风向资料,以年、1月、7月风向频率为指标,将全省划分为季节变化型,双主导风向型,盛行风向型,准静止风型4种基本类型,分析了不同风向类型的特点,成因及区域分布,并对各风向类型区进行城市规划和工业布局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西安市酸雨的气候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0--2009年西安市酸雨观测站的酸雨观测资料并结合当时的气象条件(风、降水、雾),分析了20a来西安市酸雨变化特征以及不同气象条件对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安市发生酸雨的频率为27.4%,季节变化明显,其中12月最高,10月最低;酸雨pH值波动幅度1998--2004年最大,2005--2009年最小且趋于平稳;大雨天气、风速≤3m/s或有雾时易发生酸雨;出现酸雨时,风向以东北风居多。  相似文献   

18.
根据贵阳探空站1990-01-01—2002-06-30地面风资料统计结果,本站地面风向若按东西方向分,偏东风风向出现次数的频率为60.4%,因此偏东风是盛行风向为重点考虑风向;按南北方向来分,偏北风风向出现次数的频率为46.9%,偏南风风向出现次数的频率为36.0%,因此偏北风和偏南风风向都要考虑;同时考虑到东南西北等16个基本方位风向出现次数的频率,结合本站地理位置和周边建筑物等环境情况,就能够在本站施放场地找到最好的施放点,而且在正常施放条件下,找到最小的施放距离。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西安市1990~1996年351次降水实测资料中的酸雨实测资料,对西安市酸雨的特征变化作了具体分析,得出酸雨发生频率为32.4%,多发生于夏季,与风向、风速密切相关,过程雨量小于0.5mm和大于30.0mm时很少发生。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兰州新区2014年1-12月秦川金家庙、西岔段家川、新区东南角、黑石川和平4座70 m风塔和新区城区4个10 m高度自动气象站逐10 min风向风速观测资料,分析了兰州新区盛行风向、风速、污染系数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新区周围地形复杂,盛行风向、风速及污染系数等要素随高度、时间、位置均有变化。观测年内,新区测风塔70 m高度年盛行风向为东北风及相邻方向,该方向平均风速最大;新区偏北的两个风塔(秦川金家庙和西岔段家川)西北至偏北方向污染系数较小,新区偏南两个风塔(新区东南角和黑石川和平),偏北及相近方向污染系数较小。测风塔10 m高度各观测点盛行风向、风速和污染系数与70 m均有明显差异,4个风塔的风场特征也显著不同。各观测点各高度均有静风天气出现,70 m高度静风频率4.2%~13.5%,10 m高度静风频率5.6%~11.5%;各塔风向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秋、冬季盛行风向接近,春、夏季盛行风向接近;新区风向日变化呈现出山谷风特征,白天盛行风向多为东南风或西南风,夜晚多为东北风和偏东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