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国际减灾十年已经一年多了。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协会(IASPEI)在维也纳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上通过了一项内容广泛的地震危害减轻计划。 首先,协会通过了题为“减轻地震易损性”的重要报告,提出了协会的目标和活动内容。成立了一个处理项目申请和资助分配等事务的组织。报告包含22条建议,覆盖了地震减灾及有关研究和教育的各个领域。在IASPEI大会上,还成立了一个独立的减灾十年委员会,其成员来  相似文献   

2.
第十届国际声发射大会于1990年10月22—25日在日本仙台召开。国际声发射大会由日本无损探测学会(Japanese Society of NDI)主办,每两年举办一次。参加这次大会的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47名代表,其中包括国际知名的声发射学术权威,如哈迪(Hardy,美国)、  相似文献   

3.
<正>1全球共商减灾大事2015年3月14日,第三次联合国世界减灾大会在日本仙台市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仙台市曾是2011年3月11日发生过日本东北大地震的重灾区。186个国家和地区大约7千多人出席了本届十年一次的第三次联合国世界减灾大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开幕式上再次强调:"防灾是实现可持续  相似文献   

4.
“大陆地震活动和地震预报国际学术讨论会”九月八日至十四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经国务院批准后,我国代表在一九七九年四月巴黎国际地震讨论会上倡议召开的.并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救灾署、联合国环保署、国际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协会的支持和赞助.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美国、日本、新西兰、意大利、奥地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南斯拉夫、泰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墨西哥、澳大利亚、苏联、英国、法国、希腊、荷兰、捷克斯洛伐克、香港、印度、土耳其、加拿大、巴西、中国等二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多名代表.他们大多数是目前国际上著名的地震学家,有些是政府、地区(如欧州地区)或科研单位地震预报研究的负责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救灾署、国际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协会等国际组织的代表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第47届国际文献与信息联合会大会于1994年10月2-9日在日本大宫市召开,来自世界各国的代表40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文从五个方面反映了这次大会的概况。  相似文献   

6.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国救灾协调组织(UNDRO)发起、联邦德国地球物理研究所组织的“第13届国际地震学及地震危险性评定”学习班于1992年9月15日至10月21日在联邦德国柏林(波茨坦)举行。参加本期学习班的学员共有26人,分别来自中国、阿尔及利亚、印度、伊朗等21个国家。学习班的主要目的是为发展中国家培训人员,相互交流信息,促进减灾工作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是为配合国际减灾十年而举行的一项重要活动。  相似文献   

7.
第二届大陆地震国际讨论会于1992年10月7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此次国际学术会议由中国国家地局主办,共同发起和资助单位还有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局、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等单位.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中外地震学家、工程地震专家、社会地震学家等出席了这次盛  相似文献   

8.
地震预报与地震防灾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3月5—8日在日本筑波市研究交流中心国际会议厅召开。这次学术讨论会作为1970年持续下来的“亚洲各国科学技术合作联盟(ASCA)学术讨论会”和始于1990年的“国际减灾十年(IDNDR)”的一环,由日本科学技术厅和新技术事业团主办,邀请了以亚洲为中心的蒙受过较大地震灾害的中国、希腊、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南朝鲜、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菲律宾、泰国、美  相似文献   

9.
《地震地质》1992,14(4):332
> 由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局、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共同发起,由中国国家地震局主办的“第二届大陆地震国际会议,于1992年10月7~10日在北京召开。来自我国地震、地矿、石油、冶金、化工、建筑、煤炭、水电及有关大专院校的代表近300人和来自2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国外学者60余人参加了大会。国家地震局局长方樟顺致了开幕词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国家地震局主办的第二届大陆地震国际讨论会(简称IIICCE)将于1992年10月7-10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得到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的支持和赞助.  相似文献   

11.
减轻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国际讨论会在德国举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轻自然灾害预警系统(EarlyWarningSystem)国际讨论会(EWC’98),于1998年9月7~11日在德国波茨坦举行。EWC’98经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由包括德国外交部在内的15个德国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发起,由波茨...  相似文献   

12.
1987年12月11日,联合国第42届大会第二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了由87个会员国提交的关于“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提案(169号决议)。决定把从1990年开始的20世纪的最后十年定名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目的在于通过一致的国际行动,减轻全球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该计划的酝酿过程、宗旨、目标和领导机构。  相似文献   

13.
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 (IUGG)第 2 3届大会 2 0 0 3年 6月 2 9日~ 7月 11日在日本札幌举行 .大会以“行星地球的现状”为主题 ,强调对地球系统过程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和新技术在地球物理科学中的应用 .IUGG所属的国际大地测量协会 (IAG)、国际地磁学与高空物理学协会 (IAGA)、国际水文科学协会 (IAHS)、国际气象学与大气科学协会 (IAMAS)、国际海洋物理科学协会 (IAPSO)、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 (IASPEI)、国际火山学与地球内部化学协会 (IAVCEI)等组织了相应的学术交流活动 .大会安排了 4个主题报告 (U…  相似文献   

14.
大陆多震层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大陆多震层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0年4月27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由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马宗晋教授和刘国栋教授于1989年发起,经大会组织委员会充分准备,由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组织的。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苏联、日本、希腊、意大利及我国的代表共50多人,大会宣读论文50余篇,主要内  相似文献   

15.
目前 ,促进减灾活动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两个国际协调机构已开始着手这项工作。这两个机构是 :根据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 (ECOSOC) 6 3/99号决议而成立的国际减灾战略 (ISDR,它是国际减灾 1 0年计划的继续 )机构间特别工作组和世界银行于 2 0 0 0年 2月成立的灾害防御协会 (ProventionConsortium)。国际减灾战略与灾害防御协会有其各自的人员和感兴趣的领域。一方面 ,国际减灾战略在联合国机构、区域性组织和非政府团体或具有较强的科学和社会倾向的组织中是一个正式的协调机构 ;另一方面 ,灾害防御协会以其主要发起人的…  相似文献   

16.
由联合国国际十年自然减灾委员会赞助,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主办的'96国际自然减灾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12月2、5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会议的英文名为“NaturalDisasterReductonConference”,简称“NDR‘96”。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世界各国采取对策,减轻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无比巨大的损失。该次会议除美国是主办单位外,还有多个国家的39个单位协办。其中,中国有3个协办单位:国家地震局、土木工程师协会和中、美自然减灾委员会。国家地震局的谢礼立院士为会议顾问委员会委员之一。出席会议的有ZO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34位代…  相似文献   

17.
《地震地质》1986,8(4):70
1986年6月30日至7月4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球化学和宇宙化学学会、英国皇家学会、英国地球化学学会和欧洲地球化学学会等七个组织联合赞助的第六届国际地质年代学、宇宙年代学和同位素地质学大会在英国文化古城剑桥举行。据统计,大会共有3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50名代表参加,为上届(1982年,于日本)人数的两倍,提交大会的论文1180余篇,充分反映了这些学科和领域近年来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8.
考虑到全球范围日益增长的自然与人为灾害的危险性和发展全球共同防御战略的重要性 ,在一些来自各国的科学家和有关团体的共同发起并积极筹备下 ,一个新的国际机构——世界行星监测与减缓地震危险组织 ( the WorldAgency of Planetary Monitoring and Earth-quake Risk Reduction,简称 WAPMERR)于2 0 0 1年 5月 5日在日内瓦宣告正式成立。出席这次成立大会的有来自世界 2 8个国家 (包括俄罗斯、美国、中国、日本、印度、法国、德国、瑞士、土耳其、伊朗和葡萄牙等 )及有关国际组织的代表约 5 0人。这次新建立的组织是按瑞士内政法条款…  相似文献   

19.
1992年9月12日—14日,第20届国际声学成像会议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饭店召开,这是中国首次主办这一类的国际学术会议。来自中国、美国、日本、英国、法国、俄罗斯等19个国家的教授、学者、专家共一百多人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159篇,其中我国学者提交的论文为68篇,占43%。这次大会是由中国声学学会、中国电子研究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医学成像技术联合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委员会共同发起的。会议主席由我国现任东  相似文献   

20.
国际防灾联络会亚洲扩大会议(简称"亚洲防灾论坛")于2000年12月8日在日本东京都内举办.以亚洲为中心的21个国家的防灾政策负责人、联合国国际防灾战略事务局长、日本政府官员以及日本防灾专家等到会.联合国继1990年代"国际减灾10年计划(IDNDR)"之后,又开始了"国际防灾战略(ISDR)"活动,目的是形成强有力的抗灾共同体,促进灾后由应急中心向灾害预防与管理方面的转变,以提高普及教育和防灾意识,加强行政管理等.此次会议是由日本为积极推进这一活动而于2000年5月设立的"国际防灾联络会(现内阁府政策统括官任会长)"举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