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地震研究所共同发起、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天山地震预报国际讨论会,于1992年9月24日至27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召开。参加会议的除主办单位的代表外,中国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地壳应力研究所、兰州地震研究所及山东、江苏、陕西、青海等地震局代表以及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各共和国科学院地震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大地物理研究所、高温物理研究所和有关研究机构的代表出席了会议。正在阿拉木图访问的中国国家地震局代表团也列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王盛泽 《内陆地震》1994,8(4):315-322
根据哈萨克斯坦萨特地震台、中国新疆乌什地震台的地震资料分别作出单台小地震平均机制解,研究了1990年11月12日阿拉木图附近的巴依沙隆6.7级地震前后小区域应力场的变化.同时利用乌鲁木齐地震台的资料研究了该区在强震前后小地震平均机制解的变化.研究表明:天山地区强震前单台小地震平均机制解有P轴转向、初动符号矛盾比下降等征兆反应。对将单台小地震平均机制解用于地震预报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内陆地震》2005,19(4):440-443
14.1关于地震后果 哈萨克斯坦地区广阔,它包括西哈萨克斯坦、克孜勒奥尔达、南哈萨克斯坦、江布尔、阿拉木图和东哈萨克斯坦(州),这些地区都属于地震危险区域。地震最活动地区是天山、准噶尔阿拉套、塔尔巴哈台和阿尔泰造山作用地区。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仅天山地区就发生了数次破坏性地震,其中韦尔诺耶、奇利克和克明地震列入世界灾难性地震。这些地震的烈度为8—11度,地震导致人员死亡,建筑物破坏。  相似文献   

4.
14.1关于地震后果哈萨克斯坦地区广阔,它包括西哈萨克斯坦、克孜勒奥尔达、南哈萨克斯坦、江布尔、阿拉木图和东哈萨克斯坦(州),这些地区都属于地震危险区域。地震最活动地区是天山、准噶尔阿拉套、塔尔巴哈台和阿尔泰造山作用地区。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仅天山地区就发生了数次破坏性地震,其中韦尔诺耶、奇利克和克明地震列入世界灾难性地震。这些地震的烈度为8—11度,地震导致人员死亡,建筑物破坏。例如,1911年1月4日克明地震,震级为M8.2,震中烈度大于11度,人员伤亡245人;1887年6月9日韦尔诺耶地震,震级为M7.3,烈度9—10度,在韦尔诺耶城…  相似文献   

5.
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科教部地震研究所要求 ,2 0 0 3年下半年阿拉木图地区地震形势研讨会于 7月 30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召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张云峰局长、王海涛副局长 ,哈萨克斯坦科教部地震研究所所长 E.努西波夫及中哈专家 1 0余人与会。会上哈方专家介绍了用 RTL方法预测阿拉木图地区下半年可能发生 6级地震的过程。新疆地震局委派分析预报中心 6位专家对这一震情进行协助判定。新疆专家们运用强震间隔时间累计概率和投影寻踪自回归预测模型 ,天山地震带 6级地震活动周期和迁移规律 ,5— 7级地震准前震 ,地震活动增强、…  相似文献   

6.
乌.  HБ 苏乃秦 《内陆地震》1997,11(3):249-252
文章介绍了阿拉木图地震预报实验场中3个电磁辐射台站(卡斯杰克、吐尔盖尼和天山台)1995年的观测资料。台站使用综合程序仪器,以连续方式用1、2、4、8、16、32、64、128、256、512、1024μs波段记录电磁辐射脉冲信号,并用带通滤波处理资料。结果发现,在阿拉木图实验场发生的地震事件之前,大多数记录频段上出现了电磁辐射强度的异常增大。文章认为电磁辐射场的变化从总体上反映了北天山地壳的地震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7.
2003年9月24~26日“第五届中哈现代地球动力学和中亚地震危险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举行。来自7个国家14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文章介绍了会议概况、学术交流、取得的成果,以及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据苏联塔斯社1981年9月27日电,在阿拉木图已开始建筑的电子系统即将开始预报哈萨克斯坦南部地震的地点和时间。有几部快速电子计算机、遥控机械设备和其它仪器设备将分析地球内部地震活动的情报资料。为收集这样的情报资料在巴尔喀什湖和天山北部分支之间建立了试验场。近十年来在这一带发生了几次十二度烈度表内九~十度的大地震。  相似文献   

9.
2000年9月27日至10月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一行3人在副局长张云峰的带领下,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地震研究所进行了为期6天的工作访问。访哈期间,张云峰副局长向哈方介绍了2000年中国国务院召开的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的情况。哈方库尔什格耶夫所长也向中国客人介绍了近年来哈萨克斯坦地震研究工作的进展和远景设想以及防震减灾工作情况,并对中国各级政府充分重视地震预报和防震减灾工作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和赞赏。新疆地震专家组还参观了哈萨克斯坦吐尔根地震观测台,详细了解了该台形变、地下水等分析手段的观测环境、观测方法和观测仪器…  相似文献   

10.
由联合国救灾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苏联共同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加的“地震预报和减轻地震损失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0月8日至14日在苏联塔吉克加盟共和国首府杜尚别举行。近百名苏联地震学家和地震工程师以及来自其它31个国家的42名地震学家和地震工程师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涉及了地震预报和减轻地震损失,地震危险性评定和地震灾害控制,地震预报的科学基础,地震预报和地震灾害的杜会、经济及组织问题,成功与不成功的地震预报的实例以及地震预报实验场诸问题。与会专家共宣读了43篇论文、报告,研讨了地震预报和减轻震害工作的现状,对于正在一些国家中进行的国际或国家地震预报实验场的研究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会议举办了小型书展,安排了与会者参观塔吉克抗震建筑与地震研究所、杜尚别地震台和努列克水电站大坝抗震工程。  相似文献   

11.
1999年9月14~17日第四届天山地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隆重召开。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王怀玉、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何永年、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拉木图市非常情况城市管理部副主任亚斯卡科夫等领导参加了开幕式并讲了话。本次会议共收到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5国地震专家的论文摘要120余篇,经组委会专家审查,录用117篇。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4个国家的106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81位代表在大会或小组会上发了言。大会…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国地震局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科学教育部签订的有关地震研究合作协议,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科学教育部地震研究所签订的一系列科技合作协议,第八届天山地震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9月24日至25日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召开.此次研讨会是自1992年以来,中方与哈方共同举办的第八届天山地震国际学术研讨会.它对于深入探讨天山地震活动规律,推进中国和中亚各国的地震科学研究发展,加强相互间国际地震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和推动中亚各国的防震减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受中国地震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委托,承办组织此届天山地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以及中亚各国地震科学工作者的积极参与下,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3.
“大陆地震活动和地震预报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今年9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1979年4 月在巴黎国际地震讨论会的专家会议上提出的,后又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救灾署、国际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协会、联合国环境署等国际组织的支持和赞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地震学会共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和贵州省地震局于2013年10月25—27日在贵州贵阳市联合举办了“历史地震与地震预报论坛——2013贵阳学术交流会议”。来自中国地震局及其直属单位以及各省、市地震局等30多个单位的10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5.
吴雪芳  张永仙 《地震》1998,18(1):102-102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与国家地震局预测预防司于1997年9月19至23日在杭州联合召开地震短临预报研讨会,来自各省局、地震台站、中国科学院、有关工厂等22个单位5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宜瑚并代表国家地震局预测预防司主持了会议;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主任罗灼礼作了大会报告;浙江省地震局副局长陈修民在会上讲了话。会议在热烈活跃气氛中进行。会议对近二年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的6个主要地震(1995年7月12日云南边境孟连?.3级地震、1996年2月3回云南丽江7.0级地震、1996年3月19…  相似文献   

16.
1988年11月14—18日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了地震预报国际研讨会。出席这次研讨会的有来自近30个国家的100余名地震学者,联合国有关机构的代表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共宣读80余篇论文,内容涉及地震预报、强地面运动预测、观测方法与数据处理,以及有关地震预报的研究、发展规划和相应的政策等。在学术交流和讨论的基础上,会议还就加强地震研究的国际合作,成立国际地震预测研究的协调机构,建立国际性地震预报实验场以及全球地震资料快速传递系统等提出了有关决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国地震局和哈萨克斯坦科学与教育部地震科技合作协议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科教部地震研究所的地震科技合作协议,《第六届天山地震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9月19—21日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召开。此次研讨会是自1992年以来,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成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和安徽省地震局于2007年5月22—25日在安徽合肥联合举办数字地震资料研究与应用研讨会暨第七届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内容包括第七届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成立、数字地震研究与应用以及地震预测新技术和新方法研讨。来自中国地震局、有关直属单位、各省市地震局、北京大学、上海大学等29个单位7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地震局原局长陈章立,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车时副司长,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预报处李永林副处长,安徽省地震局张鹏局长、姚大全副局长,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张国民研究员、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19.
为推动地震预报实验场工作,加强地震预报研究,国家地震局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办公室和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编辑室联合组织的《地震实验场与地震预报译文集》将于1987年年底前出版。该专集由《世界地震译丛》编辑部编辑,组织选译了美、苏、日、希腊和土耳其等国的地震  相似文献   

20.
1979年6月1日至7日,在波兰克拉科夫附近召开了一次“震源物理与地震预报问题”科学讨论会,这次会议是由欧洲地震委员会的震源物理分会及理论解释分会共同组织召开的。这次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回顾近些年来震源物理及地震预报研究的进展,并讨论今后的发展方向及应着重研究的课题。欧洲一些著名的地震学者,如波兰的泰赛尔教授、西德的贝克黑默教授、苏联的科斯特罗夫博士、法国的马达里亚加教授和西班牙的乌迪亚斯教授等均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讨论的课题是当前地震预报研究工作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通过这次会议可以看出当前欧洲地震预报研究的动向。关于这次讨论会上提出的论文,现尚未正式发表,这里仅根据波兰德莫斯卡博士所赠的抽印本,将会上宣读的部分论文摘要译载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