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州石林是我国惟一的由大理岩构成的石林,其他石林全为灰岩或白云质灰岩所构成.质纯色白的大理岩习称"汉白玉",因此,贺州石林又被称为"玉石林".贺州石林位于广西贺州市以北约18公里姑婆山南麓的新路圩附近,正好处在姑婆山花岗岩与古生代沉积岩的外接触带内,经研究对比,已得知其原岩为中、上泥盆统的多种灰岩,由于后来花岗岩侵入受热变质而成为大理岩.贺州石林形态类型多样,有柱状石林、锥状石林、尖峰状石林和剑状石林等,是一处极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2.
贺州石林是中国唯一由大理岩构成的石林,岩层除厚层外还有薄层,且倾斜很陡,倾角可达65°以上,这在讫今的石林中是绝无仅有的.其他石林全为灰岩或白云质灰岩,岩层几乎无一例外地倾斜十分平缓或近水平状,且大多为厚层状.贺州石林中由大倾角薄层岩层构成的石林,是众多石林景观中的奇景.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伊春花岗岩石林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小兴安岭北麓,伊春市汤旺河区境内,占地面积163.57kmz^2园内以稀有的花岗岩石林地貌景观为特色,是月前国内发现的唯一一处类型最齐全、发育最典型、造型最丰富的印支期花岗岩石林地质遗迹,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贺州,桂东北古老而年轻的城市,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贺州市北面和南面紧邻着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著名的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大桂山国家森林公园,园区内清泉飞瀑,林木茂盛.据贺州市旅游开发人士介绍,在姑婆山林区附近的十八水瀑布群,是一处极具特色的景区,尤其在每年4、5月份之后的丰水季节,景色就更为迷人.  相似文献   

5.
早就听闻贺州玉石林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可一直无缘亲见,这次终于逮到机会了。  相似文献   

6.
《广西花岗岩类岩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是广西区调队承担的专题。本文是在上述专题研究成果基础上,阐述广西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及岩浆演化与稀土元素丰度关系,轻重稀土比值、铕亏损的变化,以及稀土元素分布图式(或稀土模式)特征。因笔者水平有限,如有错误请批评指正。 广西花岗岩类按侵入时代可划分为四堡期、雪峰期、加里东期、海西—印支期、燕山  相似文献   

7.
广西海洋山花岗岩基侵位于海洋山复式背斜核部, 形成于晚志留世。岩基划分为4 个单元, 归并为1个超单元, 建立了海洋山花岗岩岩石谱系单位。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海洋山超单元各单元为壳源重熔型花岗岩浆不断分异演化的产物。花岗岩基为一大型复式含矿岩体, 与W、Sn、Sb、Pb、Zn 等矿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辽上金矿床位于郭城断裂带东侧 ,赋存于荆山群野头组大理岩与震旦期花岗岩之接触带附近 ,矿体受NE向次级构造裂隙控制 ,呈盲矿体产出。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研究姑婆山花岗岩体西南缘矽卡岩中含Au丰富 ,以及其上部风化土壤中各不同分层中金含量变化情况 ,分析金在矽卡岩风化土壤中的迁移富集机制 ,认为相对还原、碱性的C层是主要含金层 ,所形成的“泥巴矿”金矿化及矿床是一种新的金矿化和矿床类型 ,具有找矿意义和理论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北秦岭东部及华北板块南缘由多条断裂以及韧性剪切带分割成不同块体,这些块体中分布着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花岗岩。在前人关于该区花岗岩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归纳和分析了研究区古生代以来花岗岩体的时空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属性。研究表明这些花岗岩可分为3个时期: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加里东期花岗岩为准铝质到弱过铝质的钙碱性系列,具大陆弧花岗岩特征;印支期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地球化学特征与后碰撞阶段花岗岩较为相似;燕山期花岗岩表现为从早到晚由高Sr低Y型埃达克质岩向A型花岗岩转变为特征。本区花岗岩的这种时空分布特征暗示了该区构造演化经历了加里东期俯冲造山、印支期碰撞造山以及燕山期陆内构造等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打造广西世界级旅游品牌的重大意义,并根据大量资料及有关专家实地调查验证,认为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凤山岩溶、鹿寨香桥岩溶生态、资江八角寨丹霞地貌及北海涠洲岛火山地貌5个国家地质公园,桂林岩溶风光、贺州玉石林地质公园等,均具备世界级旅游品牌基本条件.建议有关部门应只争朝夕,抓住关键,遵循打造世界品牌的规范,扎实工作,讲究实效,积极申报.  相似文献   

12.
中南地区是我国铀矿资源的重要产地之一,几十年来,中南地区查实和探明了一批铀矿点、铀矿床。铀矿床类型以花岗岩型和碳硅泥岩型为主,主要分布在湖南、广西境内,与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有关,铀矿产的产出部位与深大断裂关系密切,与花岗岩体空间分布关系密切,铀成矿时代集中于燕山晚期和喜山早期。  相似文献   

13.
金川矿区位于河西走廊北侧,阿拉善地块南缘的龙首山中,主要由震旦亚界及前震旦界组成,有混合岩,云母石英片岩。石英绿泥石片岩,黑云母片麻岩。白云质大理岩及加里东期,海西期花岗岩、斜长角闪岩脉及超基性岩体(辉橄岩、橄榄岩)。龙首山为一复式向斜。褶皱轴走向北50°西,大体属加里东期。超基性岩体也倾向南西,缺失下古生界,上古生界分布于龙首山南坡。缺失三迭系、侏罗系及白垩系,主要分布于龙首山西端及矿区内,新生界分布于金川河谷及山间低凹地带。根据钻探资料,在龙首山北侧第四系已钻过900余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广西速生林造林发展迅猛,很多地方生长出大片大片的速生桉林,甚至有些原来划为公益林的水源林保护区,如被称为"贺州之肺"之一的贺州大桂山林区部分地段的原生水源林,几乎是在一夜之间魔术般地变成了速生桉林。因为种植速生林,可以在很短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山东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考察,初步认为:榴辉岩的最后隆升时代为燕山期;含硬玉石英岩+榴辉岩+(透辉石)大理岩组合说明表壳岩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该带晋宁期长英质片麻岩花岗岩广泛出露;在其北部麻粒岩和榴辉岩密切伴生。  相似文献   

16.
华南南岭地区中生代花岗岩钨锡成矿活动十分剧烈。采集了南岭地区清湖岩体、姑婆山岩体(锡矿)、雪花顶岩体、骑田岭岩体(锡钨矿)和九峰岩体5处出露花岗岩锆石样品,并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花岗岩年龄主要集中在146~166Ma之间,与前人所测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其锆石Ce4+/Ce3+值总体偏低(低于200),EuN/Eu*N值均小于0.4,无论是与锡(钨)矿有关的花岗岩还是普通花岗岩,都显示较低的氧逸度特征,明显低于年龄较老的大宝山铜钼矿、德兴斑岩铜矿的锆石Ce、Eu异常。因此,南岭地区中生代时可能离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带较远,受到俯冲流体影响较弱,可能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SW向俯冲背景下。  相似文献   

17.
正为迎接第49个世界地球日的到来,提高公众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意识,宣传国土资源国情和普及地学知识,广西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2018年4月14日—28日的宣传活动周期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4月14日,广西国土资源厅联合贺州市国土资源局,在贺州市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举办世界地球日集中宣传活动。活动主办方通过组织市民在手印墙上盖绿色手印,开展百人吸氧健步走,参观矿物标本陈列  相似文献   

18.
老柞山金矿床位于佳木斯隆起带桦南隆起中,矿区内出露的兴东群大马河组呈元古代混合花岗岩中的残留体产出,主要岩性为混合岩、变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石英片岩、大理岩等。原岩为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地层中的某些岩层金丰度值较高,其中的黑云斜长片麻岩平均含金74.4×10^-9。区内广布的元古代混合岩、混合花岗岩是兴东群受混合岩化、花岗岩化的产物,构成金矿的主要围岩。矿区附近的沟谷中分布着大量的砂金矿床、矿点。  相似文献   

19.
辽东古元古代侵入岩广泛分布于太子河凹陷以南的营口、宽甸、丹东、桓仁等地。本文概述了侵入岩地质、岩石、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等特征 ,探讨了其源区有幔源型、壳幔混源型、壳源型的属性。岩浆演化规律为:造山前富 Mg质玄武岩、拉斑玄武岩系列与钙碱系列双向演化;造山期由中酸性→酸性,由钠质→钾质;造山后崩塌期由基性→中性→酸性,由拉斑玄武岩系列→钙碱系列,由钠质→钾质。构造岩浆大陆动力学演化过程和模式为造山前毗芦寺超基性-基性杂岩侵喷就位,造山早期条痕状花岗岩同构造底劈侵位,造山主期片麻状黑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同构造中高位侵入,造山晚期块状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高位侵入,造山期后构造崩塌期辉长-辉绿岩组合、闪长岩-斜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组合伸展就位。  相似文献   

20.
老牛山杂岩体位于华北陆块南缘,由晚三叠世(印支期)和晚侏罗世(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在野外地质和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对老牛山杂岩体中的黑云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不同岩性的黑云母成分变化不大,具有富Mg、Ti、Al、K的特征;黑云母主要是镁质黑云母;自印支期到燕山期黑云母的成分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主要表现为TiO2、FeOT和Al2O3含量有所升高,而MgO含量逐渐降低;印支期花岗岩中黑云母结晶温度在600℃~700℃之间,结晶压力为0.98~1.95kbar,相应的侵位深度为3.72~7.38km;燕山期花岗岩中黑云母结晶温度在650℃~700℃之间,结晶压力为1.47~2.01kbar,相应的侵位深度为5.55~7.61km;老牛山杂岩体属于同熔型(I型)花岗岩,具有壳幔混源成因的特征,但花岗岩类成岩物质来源略有不同,印支期花岗岩较燕山期花岗岩的源区物质组成,可能幔源物质更多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