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厂矿田矿化蚀变分带特征十分明显, 在水平方向, 整个矿田可分为西、中、东3 个矿带。西、东矿带主要产出锡石—硫化物型矿床, 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钾长石化、电气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等。中矿带主要分布矽卡岩型锌铜硫化物矿床, 并有锑钨石英脉型矿床叠加其上。整个矿田矿化蚀变分带又具明显的不对称性, 并且每一种矿化类型又表现出各自的分带特点。大厂矿田的总体矿化蚀变分带特征与传统的顺向或逆向分带不同, 反映了多成因、多期次叠加成矿及蚀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西虎岭黄铁矿床围岩蚀变的研究认为,围岩蚀变大致可分为6种基本蚀变类型,5个蚀变阶段,3个蚀变带。各蚀变带以矿体为中心对称分布,各带之间呈渐变过渡关系。同时认为矿床成因类型属中低温热液充填型,并指出围岩蚀变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对元岭金矿三条蚀变破碎带一般地质特征、微量元素特征的对比研究,并借鉴邻近矿区蚀变破碎带的矿化特征,本文阐明了元岭蚀变破碎带矿化的有利构造部位,总结了蚀变破碎带特征与矿化强度之间的关系,指出蚀变破碎带的矿化蚀变元素为中低温组合,矿化蚀变愈强则参与元素的种类愈多、数量愈大。围岩性质对矿化蚀变有一定影响,围岩中的易迁移亲铜元素和亲硫铁族无素对矿化有利。据此,为进一步成矿预测、评价蚀变破碎带的含矿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潼关金矿田含金石英脉蚀变矿化的主要特征,指出该矿田含金石英脉的蚀变围岩可分为两个带,即绢云母石英片岩带(或千枚岩带)和蚀变片麻岩带,认为整个蚀变带具典型的中温热液蚀变特征;在围岩热液蚀变过程中,Au、SiO_2、K_2O、CO_2和H_2O是带入组份,而Mg、Ti、Na_2O、Fe_2O_6、FeO和CaO是带出组份,Au未表现出明显的扩散效应.  相似文献   

5.
康山金矿田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及黄铁矿化。蚀变具有明显的分带性 ,蚀变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是金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铁炉坪银、铅矿床围岩蚀变的研究,划分出6种基本蚀变类型,3种蚀变带。各蚀变带以矿体为中心对称分布,各带之间呈渐变过渡关系。并指出由蚀变作用引起围岩化学成分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岩石化学成分与矿物成分变化相一致,成矿与围岩蚀变相辅相成。还指出了围岩蚀变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7.
四川石棉大水沟独立碲矿床堪称世界首例,其矿体两侧的围岩蚀变较窄,且蚀变带与矿脉及未蚀变岩呈清楚而截然的接触关系。主要围岩蚀变为白云石化、白(绢)云母化、云英岩化及电气石化等。这些蚀变作用分别发生于177.7~165.1Ma和91.71~80.19Ma。蚀变作用过程中SiO2大量析出,Al2O3、TiO2、CaO、MgO、K2O、H2O、CO2、Fe2O3、MnO则有不同程度地带入。与此同时,REE在此过程中包集体迁出,Te、Bi、AS等元素的含量则决定于蚀变作用及其强度,而与原岩无关。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ArcGIS及MAPGIS空间分析属性分类统计方法,研究了广西1∶20万区域地质图53个图幅中围岩蚀变的类型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并对围岩蚀变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广西线型构造、大中型矿床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包金山金矿产于白马山—龙山—醴陵东西向构造带与沩山—紫云山北西向复背斜带的交会部位,紫云山复式岩体北端舌状凸出部位的外接触带中,含矿围岩为元古界板溪群深灰色中厚层状含钙质粉砂质条带状板岩等,矿体受一组近东西向的断裂破碎带控制,为一浅部石英脉型为主、深部破碎蚀变带型为主的金矿床。本文从地质概况入手,对蚀变围岩的各种特征和控矿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矿床具有"构控—层控—岩控"多重复合控矿因素的"多因复成"矿床特征。  相似文献   

10.
驾鹿金矿床是小秦岭金矿带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矿床类型,产于古老韧性剪切带中,围岩蚀变强烈而广泛,尤其是成脉前的钾长石化。蚀变带及其中的石英脉控制了金矿体的产出,矿床属蚀变岩型金矿,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本文在论述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稳定同位素研究,认为燕山期构造热事件是成矿的主导控制因素,成矿溶液来自大气降水,成矿物质则部分来自太华群,部分来自上覆中元古界高山河组,矿床成因属大气降水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陆日格矿床构造背景、矿体特征、矿石组构、蚀变类型、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表明该矿床为斑岩型铜钼矿床。其矿体规模较大,品味较低,围岩蚀变面状分带特征明显;矿石具细脉侵染状构造,负Eu异常较弱。  相似文献   

12.
木吉村斑岩型铜(钼)矿位于太行山的北段,涞源杂岩体的中西部,是太行山构造—岩浆岩带上的一个重要的铜矿集中区.应用新的勘探资料对矿床各岩性带进行岩矿分析及鉴定,划定了内、外蚀变带中各带的界限,从剖面上确定了矿田的分带模式.  相似文献   

13.
哈佳吉金矿区位于尼罗河大型韧性剪切带次级构造带上,属岩浆热液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该文通过论述矿区地质特征,总结控矿因素,证实该区矿体严格受构造蚀变带控制,近EW向韧性剪切构造,尤其是构造转弯部位、构造膨大部位、不同级别构造复合部位,以及多期成矿作用叠加部位是矿床形成的有利空间。并与岩性和蚀变矿化关系密切,赋存于黄铁矿化碎裂岩、黄铁矿化硅化变粒岩质碎裂岩带中,产状与蚀变矿化带一致。  相似文献   

14.
胶东中生代盆地边缘区是近年来金矿勘查取得新突破的地区之一,已陆续探明了乳山蓬家夼、西涝口、牟平金庄、宋家沟、海阳郭城、平度大庄子、栖霞西林、笏山、福山杜家崖等中—大(超大)型金矿床。这些金矿床与胶西北蚀变岩型金矿具有同时、同源的特点,但形成于不同的地质空间、不同的围岩条件,构成了一组与中生代燕山晚期岩浆构造活动有成生联系的热液矿床。其成岩、成矿时代介于127.6~105Ma;物质来源具有壳、幔混合源特点,岩浆活动造成围岩中的活化流体及岩浆分离溶出的新生流体萃取花岗岩内部和围岩中的金元素,是重要的成矿因素;金矿床赋存于盆缘断裂系统中,伸展拆离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空间;伴随中生代岩石圈减薄、大规模侵入岩(隐伏)侵位产生的热隆伸展构造,形成了盆地边缘独特的蚀变杂岩型金矿。矿床特征与胶西北地区蚀变岩型金矿具有可比性,预示该区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5.
河东金矿床矿体呈完整、连续的透镜体,具有典型的中温热液矿物组合和围岩蚀变分带特征。区内金矿床矿石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胶东群。从成矿溶液组分与性质、金的迁移与富集以及多阶段成矿过程等方面探讨了该矿床的成矿机理,矿床属中温岩浆热液裂隙充填交代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6.
广西武宣县盘龙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宣县盘龙铅锌矿位于大瑶山西侧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南段,产于下泥盆统上伦白云岩层间破碎带中,是广西近年来初步探明的重要铅锌矿床之一。文章在分析研究矿床地质背景、构造特征、矿石矿物特征及围岩蚀变特征的基础上,指出该矿床属沉积—热液改造型铅锌矿,找矿标志主要是层位岩性、构造、围岩蚀变、民采遗迹标志,找矿方向主要为已初步控制矿体的NE及SW段及物探异常和堆积重晶石、铁锰帽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7.
对乌拉斯太沟口已发现的金矿点及金矿化带进行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及矿石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区内含矿蚀变带与NW,NWW向断裂成矿关系密切;NW,NWW向断裂为区内的主要导矿、控矿构造;其构造拐弯或膨胀处以及次级构造为重要的容矿构造;强烈的印支期岩浆活动,剧烈的构造运动为金元素的活化、迁移、富集、沉淀提供了通道和成矿空间;矿床成因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毒砂、硅化、构造蚀变带等标志是该区的主要找矿标志。结合巴隆岩金矿床特征与区域上已发现的矿点综合分析,认为该区有着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蓬莱市蝎子顶金矿容矿构造为NW向断裂,具NW向成串分布的特点。NW向压扭性断裂与其派生的断裂裂隙系统是该区金矿床赋存空间的重要构造标志,构造破碎带中的钾化、硅化、黄铁绢英岩化等蚀变是一种直接找矿标志。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该矿床属岩浆低中温热液充填交代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9.
双对沟金矿矿体赋存于太古界涑水杂岩中,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断裂破碎带框定了金矿体范围,矿床围岩蚀变强烈,矿区内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主要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孔雀石化及高岭土化.金的富集一般与褐铁矿关系密切,矿石类型为褐铁矿化石英脉和黄铁矿化石英脉,指出该矿属中低温热液型,工业类型属于石英脉型金矿.  相似文献   

20.
胶东地区主要金矿类型可分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2个大类。两者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以下关系:矿床具有水平分带,即沿成矿的主构造带以蚀变岩型为主,远离主构造带以石英脉型为主。矿体具有垂直分带,即上有石英脉型金矿,下有蚀变岩型金矿,走向上的分带,即矿体的一段为石英脉型金矿,另一段为蚀变岩型金矿或以复合关系产出。上述认识可用于指导金矿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