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史水平  周斌  李细光  文翔  黄惠宁  毛世榕 《地震》2021,41(4):106-120
2010年6月28日至8月初,广西凌云与凤山交界地区出现一次罕见的震群活动.利用震区附近8个近距离台站所记录的数字地震波形,按照高信噪比和计算要求,挑选出此次震群中74次ML>1.5地震可用于计算地震尾波的共179条三分向波形记录,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经滤波以及消除环境噪声后,计算了地震尾波传播过程途经区的品质因子...  相似文献   

2.
依据sato单次散射模型,对山西北部(北纬380-41^0)2001年至2011年13个数字遥测子台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进行计算和分析。拟合尾波窗长40S时尾波Q值对频率的依赖关系,得到山西北部地区Q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式。其中,阳原台Q。值最高,大同台Q0值最低。研究区多数台站都表现为低Q0值,高q值,符合Q值与频率的依赖关系,表明该地区地下介质非均匀程度高,构造活动强烈;另外,研究区大同台、右玉台和偏关台相对于本次研究的其他台站为低Q0值区,这一区域正好位于我省西北部NNE走向的口泉活动断裂处,中间以盆地为分割,与恒山、六棱山断裂分开,表明研究结果与研究区活动断裂和沉积厚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选取 2008—2020 年河北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唐山地区 86 次 ML≥3.0 地震事件波形资料,基于 Sato 单次散射模型,获得唐山地区尾波 Q 值随频率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唐山地区平均尾波 Q 值与频率 f 之间的关系为 Q(f )=(53.33±18.23)f0.9029±0.0858,与国内其它地区相比,本研究区的 Q 值相对较低;唐山地区 ML4.5 以上地震多发生在 Q 值下降过程中,且 Q 值在震前一段时间内呈现上升变化,震后则呈现下降变化;唐山地区的尾波 Q 值存在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北部山区明显高于南部平原地区,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沿着北东向的唐山断裂从西南向东北Q值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尾波Q值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芳  苗春兰  高艳玲 《地震》2007,27(2):72-80
基于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2001-2006年6月内蒙古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发生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114条ML≥2.7地震波形资料,从西到东分三个研究区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尾波Q值进行了研究,研究中首先计算各条记录尾波4~18 Hz间15个频率点的尾波Q值,并对Q值与频率之间的依赖关系进行了拟合,拟合结果为:Ⅰ区Qc(f)=(69.98±20.92)f(0.8989±0.0881);Ⅱ区Qc(f)=(55.59±14.726)f(0.9426±0.1084);Ⅲ区Qc(f)=(69.89±18.54)f(0.8352±0.0913)。研究结果表明,尾波值表现出明显的分区性特征,研究区Ⅰ、Ⅲ表现为高Q值,研究区Ⅱ为低Q值,其结果可能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独特的构造分区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5.
选取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山西地震台网记录的ML≥2.0地震的数字地震波资料,运用单次散射Aki模型,计算得到山西地区尾波Q值,拟合Q值对频率的依赖关系。其中,右玉、代县、夏县、东山4个地震台站属于低Q值、高n值,为特质的构造运动活跃地区的尾波性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研究1999年至2007年辽宁海城-岫岩地区尾波Q值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及1999年岫岩5.4级地震和2000年5.1级两次中强地震发生阶段该地区的尾波Q值变化。计算结果表明:该区在地震活跃阶段,Qc值随时间变化起伏较大,平均值相对较高,在岫岩5.4级主震前有短时升高现象,之后Qc值并没有明显的降低,直到强余震序列结束之后Qc值逐步降低,趋于平稳,通过对比该区在地震活跃阶段与平静阶段的Qc值变化,可以为未来该区的强震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Aki单次散射模型,利用江苏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数字波形资料开展了江苏地区尾波Q值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江苏地区总体上属于高Q值地区,但不同地区存在明显差异,总体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特点。本文对台站相对较密、地质构造特点明显、尾波Q0计算结果较为集中的四个区域分区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江苏四个区域的Q值与频率的特征关系。苏南至长江口和茅山断裂带附近为江苏的高Q值地区,苏中至沿岸为低Q值地区,苏北连云港及附近处于Q值中等水平地区。对照江苏四个Q值不同分区的构造及地震活动分析,Q值、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Aki单次散射模型,利用江苏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数字波形资料开展了江苏地区尾波Q值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江苏地区总体上属于高Q值地区,但不同地区存在明显差异,总体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特点。本文对台站相对密,地质构造特点明显、尾波Q0计算结果较为集中的四个区域分区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江苏四个区域的Q值与频率的特征关系。苏南至长江口和茅山断裂带附近为江苏的高Q值地区,苏中至沿岸为江苏的低Q值地区,苏北连云港及附近处于Q值中等水平地区。对照江苏四个Q值不同分区的构造及地震活动分析,Q值、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尾波Qc值随时间变化在地震预测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马宏生  刘杰  张国民  王伟君 《地震》2005,25(4):39-48
利用云南地区22个区域数字地震台站记录到的,自1999年下半年至2004年下半年的1403条数字地震波形资料,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各台站周围50km内的尾波Qc值;并给出了其中14个资料相对较为丰富的台站的尾波Qc值随时间变化结果。依据这14个台的3Hz、10Hz、18Hz频率点的2002年1月1日前后平均Qc值的变化,研究认为在未来几年内,云南地区比较危险的区域可能位于滇中块体的东南边界附近、滇中块体的西南部及其西边界附近。  相似文献   

10.
2006年4月3日至9月19日在山西代县发生一次3.7级震群,着重研究该震群活动的时序列特征、韵律特征及震源机制解等相关参数。进一步探讨其对周围地区中强震的指示意义。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震群活动是该区域一次正常的地震起伏,并与周围350 km范围内华北地区中强震有较好的呼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12.
1993年中甸M5.8地震前后区域尾波衰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嘉政  钱晓东 《地震研究》2002,25(3):214-219
以Aki,K和Chouet^[1]提出的地方震尾波散射理论为基础,利用1993年7月17日中甸MS5.8地震的前震和余震资料,研究了该次地震前后的尾波振幅衰减率β和QC^-1值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主震前后区域尾波振幅衰减率β和QC^-1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震前,区域平均β值为0.0122s^-1,相应的QC值为111;主震后,区域平均β值为0.023s^-1,相应的QC值为60。主震前后的QC值变化为1.85倍,表明在以主震为中心,半径约50km的小范围内主震前后的介质背景发生了明显变化。用释放的地震应变能ε(t)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表明主震前高QC值地区与高应变能释放地区是相一致的。中甸地震序列的尾波振幅衰减β和QC值显示了具有前兆意义地空变化的过程,并以力学观点分析解释了产生这种变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采用Aki单次散射模型,用太原东山地震台记录到的ML2.0~5.0地震,计算得到Qc值随频率的变化结果。得出,随着尾波窗长增大,平均采样体深度增加,Q0值增大,η值减小。当尾波窗长取20 s时,Q0值为70.1,η值为1.03,是东山台附近地区最佳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4.
肖震  郑勇  熊熊 《地震》2014,34(2):1-11
中小地震的震源位置及其变化对于研究地震构造、 断层性质以及地震应力场的演化等问题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然而以HypoDD双差定位法为代表的常规定位方法对地壳速度结构要求很高, 且受台站分布影响较大。 而尾波干涉法不需要了解速度模型的精细结构, 只要求速度结构中存在各向不均一性散射体即可, 且对台站分布要求低, 因此适合应用在中小地震的相对位置变化的研究上。 本文以汶川地震余震为例, 研究利用尾波干涉法确定相似地震相对位置的可行性及其稳定性, 并将其结果与双差法进行了比较。 发现当台站分布较好时, 其结果与双差法所得结果较为一致, 而当台站分布较差时, 尾波干涉法所得结果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5.
挑选出2013年10月31日至12月31日前郭地区发生的58次M1.0以上地震事件,基于Sato的单次散射模型分别计算了长岭台、松原台和乾安台的尾波Q值,获得了3个台尾波Q值与频率的依赖关系,分别为:Qc=33.65f^0.9782、Qc=33.00f^0.9104、Qc=33.46f^1.0299。初步认为研究区内的Q值在2~18Hz范围内与频率有显著的相关性,研究区内的低Q值现象与该区地质构造、地震活动性形成了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磁县数字地震台记录到的近震波形资料,采用Aki尾波单次散射模型,计算1830年磁县7.5级大地震震源区50km范围内的尾波Qc值;经多地震拟合得出在尾波流逝时间为20s时,Qc=(70.2±29.3)f^(0.8054±0.1615);40s,时Qc=(96.6±25.3),f^(0.7772±0.1098)。结果表明,磁县震源区Q0值较低,震区地震波衰减比邢台、唐山震区快;η值表明Qc值对频率的依赖性弱于邢台和唐山震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山西代县中小地震与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强地震活动的相互联系,发现几次中强地震前3~1a,山西代县地区均出现过小震增强活动异常,该地区可能是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强地震前的应力调整窗口。分析表明,岱海断陷带和山西断陷带的形成和演化有着相同的机制,具有统一的动力学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