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别山变质带的多硅白云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云母是变质岩中广泛分布的一种变质矿物,其特征与变质作用的密切关系已引起人们的极大重视。尤其是2M型和3T型多硅白云母,是高压低温变质带的特征矿物之一,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1976年,河南信阳一带首次发现了我国2M型和3T型多硅白云母。1978年,我们对大别山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2M型和3T型多硅白云母广泛出现于该区的各变质带内,并对它们进行了矿物学研究,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
滇西澜沧变质带中白云母的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滇西澜沧变质带中最为广泛分布的造岩矿物——白云母为对象,详细研究和分析了其成分、多型类型及b_0值等,探讨了白云母的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本带中绝大多数白云母为多硅白云母,且为3T+2M_1型,与蓝闪石共生的则以3T多硅白云母为主。此外,澜沧变质带经历了蓝闪石片岩亚相的高压变质作用,与古特提斯构造演化密切相关,并可与世界著名的高压带对比。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滇西澜沧变质带中最为广泛分布的造岩矿物—白云母为对象,详细研究和 分析了其成分、多型类型及ba值等,探讨了白云母的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本带中绝大多数白云母为多硅白云母,且为3T+2M,型,与蓝闪石共生的则以3T多硅白云母为主。此外,斓沧变质 带经历了蓝闪石片岩亚相的高压变质作用,与古特提斯构造演化密切相突,并可与世界著名的高 压带对比。  相似文献   

4.
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碰撞时代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各具不同的演化历史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横贯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之间有一条蓝片岩-白片岩-榴辉岩系组成的高压变质带。这条高压变质带与区域大地构造线方位一致,展布于原岩建造性质相同的晚元古代地层中,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时相互挤压产生的典型矿物和岩石组合,其形成时代可以代表两个板块碰撞的时代。实测同位素年龄数据表明,高压变质矿物蓝内石、多硅白云母等粘土矿物^40Ar-^39Ar法和榴辉  相似文献   

5.
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各具不同的演化历史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横贯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之间有一条蓝片岩-白片岩-榴辉岩系组成的高压变质带。这条高压变质带与区域大地构造线方位一致,展布于原岩建造性质相同的晚元古代地层中,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时相互挤压产生的典型矿物和岩石组合,其形成时代可以代表两个板块碰撞的时代。实测同位素年龄数据表明,高压变质矿物蓝闪石、多硅白云母等粘土矿物 ̄(40)Ar- ̄(39)Ar法和榴辉岩Sm-Nd等时年龄数据一般都集中在210~240Ma之间。因此,华北板块和杨子板块主体碰撞时代应属于印支期210~240Ma。  相似文献   

6.
东天山三条高压变质带地质特征和流体作用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刘斌  钱一雄 《岩石学报》2003,19(2):283-296
微板块活动边缘常常产生高压变质作用,我们在东天山地区发现了三条高压变质带,分别出露在南天山北缘、中天山北缘和北天山南缘的早古生代至晚古生代地层中,它们是天山微板块多期次俯冲-碰撞-拼贴作用的产物。(南天山北缘铜花山高压变质带中有不同变异的蓝闪石类高压矿物,蓝闪石Ar~(40)/Ar~(39)同位素测定为360Ma年龄,而在同一带的西部的榆树沟有C型和B型的榴辉岩分布。中天山北缘乌斯特沟-米什沟高压变质带中发现了青铝闪石,同一阶段生成的多硅白云母为345Ma的年龄;北天山南缘后峡高压变质带中以出露在石炭世地层中钠闪石和多硅白云母为特征,三条高压变质带均经历过三个变质-变形作用阶段:①高压变质;②退变质;③韧性-脆性变质变形作用。) 流体活动与微板块构造作用密切相关,不同构造阶段有不同的变质-变形作用和矿物-流体反应:①高压变质作用阶段:微板块碰撞阶段产生不同的进变质作用,主要发生脱挥发组分的矿物反应,含水矿物转化成无水或少水矿物。南天山北缘有两次微板块与洋壳碰撞-俯冲作用,第一次碰撞-俯冲的热力学条件是:中-高温、高压和埋藏深度较大(540~720℃,0.92~1.29GPa,35~>50km),导致榴辉岩的生成,除了大量挥发组分逸出以外,另有不少熔体产生,变质矿物以捕获大量熔体和少量气-液流体包裹  相似文献   

7.
作为高压低温变质岩石标型矿物之一的多硅白云母在多型体方面有着重要特征.笔者用化学成分分析、X 光粉末分析、穆斯堡尔谱测定数据,又用晶体光学的马拉德常数法进行定量统计。确认,北祁连山蓝闪片岩、蓝闪榴辉岩的多硅白云母有2M_1和3T 两个多型体组成,它们在不同岩石中有不同的百分含量。K—Ar 年龄数据表明,矿物的多型特征和生成的时代有关,样品中3T 型多的其年龄相对年轻(382.1百万年),3T 型少的其年龄相对较老(438.9—459.0百万年)。此外还利用冷却年龄理论解释了北祁连山古板块构造运动的热演化史。  相似文献   

8.
川西微晶白云母的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邓苗  汪灵  林金辉 《矿物学报》2006,26(2):131-136
川西微晶白云母是一种新型的非金属矿物资源,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对川西微晶白云母的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该矿床存在白云母-多硅白云母矿物组合。该矿物组合中的微晶白云母和多硅白云母结晶度高,多型为2M1,其含量分别为80%和20%左右;二者都属二八面体型白云母类矿物,但d060和b值偏大,微晶白云母的d060=0.1502 nm,b=0.9012 nm,多硅白云母的d060=0.1505 nm,b=0.9030 nm;微晶白云母矿铝含量较低、铁镁含量较高,其原因是白云母晶体铝氧八面体中的Al离子被Fe、Mg等离子所取代,这一矿物组合是通过矿物类质同象作用所形成一种多硅白云母系列矿物。  相似文献   

9.
新疆中天山北缘存在一条早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在该带东段乌斯特沟和干沟混杂岩中,发现了蓝闪石类矿物和多硅白云母。经电子探针分析,蓝闪石类矿物为青铝闪石,形成时压力为67×105kPa。测得多硅白云母的b0值为9041A,晶体结构式中的离子数Si平均为343。这些高压矿物的发现为确定中天山北缘构造混杂岩带的变质相提供了确凿的证据,从而为研究天山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和古板块的活动史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台上金矿床蚀变带短波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绢云母是胶东西北部金矿的主要蚀变矿物.短波红外光谱测量可以提供云母类A10H波长、结晶度、云母(蚀变)强度、云母层间水强度等参数,这些参数可以用来研究蚀变特征、预测金矿化.为确定招平断裂带内已知金矿化的蚀变矿物特征,为在区域上寻找类似特征地段提供类比依据,在台上特大型金矿上下盘围岩1 km之内采集岩石样品,利用便携式红外矿物分析仪(PIMA)进行短波红外光谱测量.结果表明上盘含更多的白云母、具有更高的云母水强度,多硅白云母发育在下盘.高结晶度的云母和更多的多硅白云母是金矿化的指示.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略阳县铧厂沟金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省略阳县铧厂沟金矿赋存在侵入于中下泥盆统三河口组一岩性段上部凝灰质绢云千杖岩中的次细碧岩内。次细碧岩在深部为脉状,在地表呈透镜状分布,金矿体在其中呈透镜状—似脉状产出,延深大于延长,厚度及金品位均较稳定。矿石除金外其它元素含量甚微。矿体受地层、岩性和构造的多重控制,为一元素单一的与蚀变次细碧岩有关的岩浆热液金矿床(简称次细碧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12.
陕西凤县庞家河金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庞家河金矿床的地层、构造控矿特征,研究了矿床的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及矿体、矿石的基本特点,分析了矿石及矿石矿物黄铁矿的O、S、Pb稳定同位素组成;认为庞家河金矿的成矿介质水为同生建造水,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上沉盆统下东沟组,矿床类型为热水溶滤成因的微细浸染型。  相似文献   

13.
康如华 《地质与资源》2001,10(4):210-214
掉水洞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位于湘中白马山-龙山东西向成矿带中部.泥盆系半山组岩石特征有利于金的储存富集,1-3结构式沉积建造对金成矿最为有利.基底断裂、穹隆构造联合控制了金矿床的分布,北西向基底隆起和北西向脆韧性剪切带控制了含金蚀变带的空间分布及金矿体的产出.区域上具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南秦岭勉略古缝合带非史密斯地层和古海洋新知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南秦岭勉略古缝合带是一个构造混杂岩型非史密斯地层区,由不同时代的原地地层系统和异地地层系统的构造岩片构成。泥盆纪—石炭纪硅质岩的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指示了勉略小洋盆的存在。区域背景分析表明晚震旦世到早寒武世,南秦岭为扬子板块北部边缘的一部分,中、晚寒武世以后开始分裂形成南秦岭裂陷槽。该海槽于中、晚志留世萎缩但未关闭,泥盆纪又进一步开裂逐渐形成大陆边缘裂谷盆地,晚泥盆世后期到早石炭世早期形成一开放小洋盆。早石炭世后期出现洋壳俯冲,从而转化为活动大陆边缘盆地。该洋盆可能持续到二叠纪,并于印支期最终关闭、碰撞和造山。  相似文献   

15.
惠家沟地区金矿化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家沟金矿化区位于南秦岭印支冒地槽褶皱带东南端公馆—回龙汞锑矿带边缘。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中泥盆统杨岭沟组中上部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的浅变质细碎屑岩中。受层位、有利岩性和顺层韧~脆性剪切破裂带控制。矿化与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关系密切。金主要呈超显微自然金包含于毒砂黄铁矿中。矿化区中除 Au 外,尚伴有 As、Sb、Hg 等元素,并形成 Au—As—Sb—Hg 组合异常。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容矿地层。成矿热液属大气降水与变顾热水的混合热液。成矿温度偏低、压力小。在矿化地质特征上,经初步研究认为类似卡林型金矿。由于该矿床多属地表工程控制,所获样品结果品位偏低,矿石中砷含量较高,且经初步选矿试验,金回收率较低,因此,矿石是否能被工业利用,尚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6.
郭岗铁矿位于南秦岭褶皱带东段,属于隐伏型铁矿床.目前已发现的2个工业铁矿体Ⅰ和Ⅱ呈层状或似层状产出,垂向相距约25 m,赋矿围岩为泥盆系南湾组.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矿石构造为块状和条带状构造等.矿床具典型的地层控制特征.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均揭示其盆地沉积属于活动陆缘沉积,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还证明含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华北板块上地壳.郭岗铁矿床成因属于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17.
陕西八卦庙金矿床构造特征及其对成矿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恩  周永章  郭健 《矿床地质》2001,20(3):229-233
文章对八卦庙金矿床的矿区构造特征,矿床地质和矿床成因作了系统的分析,认为在断陷盆地中形成的一套具有浊流沉积特征和热水沉积特征的含金高背景的赋矿岩石为金矿的矿源层。在褶皱造山过程中,金元素发生活化,再分配并在层间破碎带,构造片理化带及剪切带中预富集。在印支期-燕山期的构造及伴随的岩浆热液作用下,金矿最终在构造有利部位富集成矿。该矿床构造控矿明显,因此,研究其构造特征对于搞清该矿床的成因,进行成矿预测,确定找矿标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新库 《地质与资源》2011,20(2):111-114
白云金矿区总体构造为东西走向的线性褶皱构造,金矿体受东西向展布的脆-韧性剪切带控制.辽河群地层是矿源层,矿体赋存于辽河群大石桥组三段及盖县组地层和燕山期的岩脉中,矿化对岩石无明显选择性,矿床具有明显的韧性剪切带特征.硅、钾蚀变带加上黄铁矿化是寻找金矿的最显著标志.深部矿化连续,具较好的找矿前景.提出了深部勘探工作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滕道鹏 《矿产与地质》2008,22(5):396-399
双王金矿床是秦岭泥盆系地层中一种类型独特富钠角砾岩型金矿床,在分析研究矿床赋矿地层、角砾岩带、角砾岩体的矿化及分带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该矿床的分带特征与金矿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小秦岭Q8号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白和 《陕西地质》2003,21(1):19-27
小秦岭金矿团田Q8号矿脉金矿床受地层、区域变质—混合岩化、岩浆活动及构造控制。矿区混合岩化强烈,岩浆活动频繁,构造复杂。矿脉规模大,赋存矿体数量多,是目前陕西小秦岭金矿田中延深深度最大、赋矿标高最低的金矿床。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分析,矿床仍有深延条件,其深部资源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