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Minolta CM-2002光谱光度计对南黄海陆架136个短柱样品20~25cm段的沉积物进行了颜色反射率数据测量,通过化学元素、粒度、磁化率等来确定影响沉积物颜色反射率变化的成分和因素,介绍了反射率光谱的一阶导数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南黄海陆架沉积物颜色反射率受控于沉积物中的铁氧化物、有机质以及粘土矿物和钙质生物碎屑含量。主因子F1指示氧化环境,并与陆源物质相关,F2指示弱氧化环境,F3指示弱还原环境,主因子的波长范围分别是405~445 nm和495~595 nm,605~695 nm,445~485 nm。  相似文献   

2.
元素地层学是海洋沉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海底沉积物中元素或元素组合的时间变化规律的研究可以用于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元素地层学取得较大进展的主要表现在大陆地质的研究中,而在海洋地质研究中却进展较缓慢。论述了近年来随着南黄海海洋地质调查的不断深入,在元素地层学研究中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南黄海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及运移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依据南黄海沉积物中粘土矿物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资料,对南黄海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及运移作了深入的探讨。南黄海中、西部主要物质来源为黄河输送的物质,但该区域也不排除来自于黑潮系统所带来的远洋物质。南黄海南端北纬33°以南区域沉积物来源主要为长江源沉积物;南黄海东部沉积物明显受来自朝鲜半岛物质的影响,但南黄海东部泥质区地球化学表明长江物质在该区域也有一定贡献,也包含部分被海水侵蚀的朝鲜半岛沿岸基岩和海底基岩及黑潮物质。  相似文献   

4.
更新世以来南黄海陆架具有构造活动性强、沉积厚度大(100~300m)、褶皱变形保存完整等特点,是研究未固结沉积物中褶皱变形的理想“实验室”.高分辨率单道地震剖面揭示了南黄海陆架沉积物中具有不同几何形态的三种褶皱:(1)断层相关褶皱(包括断层扩展褶皱和断层牵引褶皱);(2)横向弯曲褶皱;(3)复合作用褶皱.对褶皱的成因和几何形态的研究表明,控制未固结沉积物中褶皱形成的因素是基底断层及其形成的断块,而不是区域应力场.大量孔隙水可能对沉积物的几何形变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沉积物中断层扩展褶皱和牵引褶皱在形变程度上具有连续性,说明两者在成因上存在联系.断层扩展褶皱可能引发的地震活动和变形带在海洋工程地质评估中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南黄海陆架沉积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申顺喜 《海洋科学》1993,17(5):24-28
黄海中部、济州岛西南,存在厚层的泥质沉积,它们分别与上述地区的冷涡活动区相对应。在两个泥质沉积区之间又出现连接它们的通道,形成别有特征的“冷涡-通道”沉积体系。经分析发现,这个沉积体系,完全受控于黄海暖流、冷涡及其相关的环流体系。此外,在黄海西南部及东海北部海底发现大面积砂岩及其砾石,揭示了黄、东海陆架沉积物的新源地。  相似文献   

6.
南黄海中部沉积物微量元素的环境记录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对南黄海中部E2站位沉积柱样部分微量元素的特征研究,讨论了近200a来与南黄海中部沉积物相关的主要环境气候演变.铅和金、铂族元素显示人类现代工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在南黄海中部沉积物有明显记录;过渡金属元素和不活泼元素的记录显示小冰期(泛指1550~1850年)的结束,气温的升高对南黄海中部沉积区的氧化-还原条件和黄河流域的风化程度产生了影响;黄河的改道对南黄海中部沉积物陆源碎屑的输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南黄海沉积物中自生黄铁矿的形态标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得1989年采于南黄海的样品,通过实体显微镜、反应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自生黄铁矿的集合体形和晶体形态进行研究,结合前人成果,对现代海底沉积物中自生黄铁矿集合体进行形态分类和成因-形态分类,在此基础上讨论其特征形态的成因及标型意义。研究表明,自生黄铁矿集合体形态可以分为聚莓、单莓和细粒3种,其中前二者可作为沉积物中自生黄铁矿和层控或沉积成因矿床黄铁矿集合体形态标型;成因-形态分类将黄铁矿集合体分为两  相似文献   

8.
对南黄海和东海北部46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有机碳、总氮及粒度测试,以趋探讨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分布规 律及来源。结果表明:南黄海及东海北部陆架区沉积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布范围为0.11 豫耀0.82 豫,均值为0.44 豫;总氮质量 分数分布范围为0.01 豫耀0.11 豫,均值为0.06 豫。有机碳及总氮质量分数平面分布特征相似,泥质沉积区质量分数较高,砂 质沉积区较低,最高值位于杭州湾外部。其分布特征明显遵从粒度效应,随着粒度变粗,有机碳、总氮质量分数减小,其中 在粒度>4准的细粒沉积物中,粒度处于6原11准的细粒沉积物更为富集有机碳。沉积物C/N比值显示,南黄海及东海北部大部 分区域沉积有机质为陆地和海洋混合来源,仅在123.5毅E以东、31毅N以南东海中陆架小部分区域为海洋自生来源。  相似文献   

9.
南黄海沉积速率和沉积通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1983—1986年,中美联合对南黄海进行了调查,利用同位素~(210)Pb方法测定了该海域的沉积速率和沉积通量,分别介于0.026—0.67cm/a和0.033—0.76g/(cm~2·a)之间。研究表明,山东半岛南侧是现代黄河物质大量沉积的场所,而在黄海暖流流经的地带和冷涡区,其沉积作用却较弱;物质来源和海流体系是控制该海域沉积速率和通量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0.
南黄海陆架沉积环境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描述性资料的Q型聚类、数据资料的R型和Q型聚类的定量分析,南黄海陆架可区分出三级环境和20个沉积亚环境,进一步探讨了1.70MaB.P.沉积环境序列。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海洋沉积物热释光的测量方法。对南黄海和东海35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热释光测量,研究了它们的热释光强度和发光曲线特征,探讨了沉积物热释光强度与其他指标之间的关系,讨论了热释光作为海洋沉积物的一个研究参数的原理和可行性。研究发现,沉积物热释光强度与砂、粘土和平均粒径有很好的相关关系;根据发光曲线的特征对研究海区进行了分区,发光曲线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这与各区的沉积环境有关。因此,热释光特征有可能成为研究海洋沉积物和沉积环境的一个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12.
Sediment transport in the Yellow Sea and East China Se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ight survey cruises in different seasons have been conducted in the Yellow Sea (YS) and East China Sea (EC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2000 to 2008.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SSC) and hydrolog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during each cruise. Data analysis showed that total suspended sediment mass was approximately 0.18 × 109 tons in the surveyed area during spring and autumn seasons. Highly turbid waters were found in the shallow waters between the Subei coast, the Changjiang estuary and the Zhejiang coast with seasonal variations.  相似文献   

13.
南黄海和东海北部陆架重矿物组合分区及来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大洋-50型海底取样器,在南黄海和东海北部陆架(125°E以西)海上调查获取了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其中包括1998年以来"黄东海地质地球物理补充调查"和"中韩黄海沉积动力学与古环境演变"2项研究所获得的样品共380个,选取0.063~0.125mm粒级的沉积物,进行碎屑矿物分析,最后选出9个代表性的优势重矿物种的数据为变量,利用Q型聚类(分层聚类)的数学方法,进行聚类组合,在数学统计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划分出4个重矿物组合区。客观地反映出黄河物质、长江物质和原地物质的影响范围,同时也体现出物质来源和水动力以及海底风化作用对重矿物分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因而可以得出,在一定的范围内陆架表层沉积物中的重矿物具有趋同的演化效应。  相似文献   

14.
南黄海春季水温分布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美国海军的空间分辩率为10′×10′月平均的GDEM三维水温资料,研究了南黄海春季水温的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过程。分析结果较清晰地显示了春季南黄海的水温分布如何从冬季的垂直均匀型过渡到夏季的层化结构。分析还表明:春季南黄海水温的水平和垂直结构皆比冬季更为复杂,并出现若干个较特殊的水文现象,例如,在34°40′~36°20′N的南黄海西侧出现了“青岛冷水团”,而在35°30′~37°20′N的南黄海东侧,初次发现存在着一个类似性质的冷水团,称其为“仁川外海冷水团”。此外,在冷水团的邻近海域还存在着中层冷水。  相似文献   

15.
东海陆架北部长江、黄河沉积物影响范围的定量估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粒度分析、扫描电镜观察 (SEM)、ICP— AES分析等方法 ,得到了关于长江、黄河入海沉积物的示踪粒级以及示踪指标 ,并提出沉积物物源定量识别的非线性规划数学模型 ,进而实现了东海陆架北部表层沉积物中长江型、黄河型物质的定量估算  相似文献   

16.
南黄海浮游植物与水色透明度之间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 1995 年 9 月在南黄海获取的资料,分析和讨论了该水域浮游植物现存量(叶绿素 a ( C H ))、初级生产力( P P) 和海水光学参数(透明度( S T))、水色( W C)) 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夏末秋初南黄海 C H 与 P P, C H 与 W C 和 P P 与 W C 以及悬浮物( S S) 与 W C 之间均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相关式分别为: P P = 22519ln( C H ) + 48891 或 P P = 5 E- 05 C H 16464( R2 = 07037); W C = 403ln( C H ) + 89768 或 W C = 71306 C H 04747 ( R2 =07921); C H = 15437ln( S S) + 13647 或 C H = 07499 S S1252( R2 = 07223); P P =33286ln S S+ 15222 或 P P = 33029 S S05694 ( R2 = 05476); P P = 42588ln( W C) - 37071或 P P = 66512 W C08665( R2 = 06731) 以 及 S S = 14019ln( W C) - 13363   相似文献   

17.
1987~1991年在黄海进行小型多毛类调查时,采到的裂虫科小型种标本,经鉴定有18种,其中9种在我国是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8.
南黄海西部冬季表层水中的溶解态重金属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07年1月的南黄海西部调查得到的表层海水中的溶解态重金属数据资料,研究了海水中溶解态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各溶解态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大致呈现近岸海区向远岸逐渐减少的趋势;但调查海域远岸水体南部(34°N以南)溶解态重金属质量浓度整体上比中部和北部海域的略高;而近岸分布无明显规律.重金属Cu,Pb,Zn和Cd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苏北站位Cu和As与盐度以及与悬浮物含量间呈相反的显著相关性.说明重金属分布除受到来自近岸污染的影响,还可能受到海水水动力学及黄海暖温高盐水舌的影响;苏北海域As的分布可能受到该海域特定的氧化还原水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黄海南部和东海小黄鱼资源分布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6年6月~2007年4月黄海南部和东海底拖网监测调查资料,比较分析了2个海域小黄鱼资源密度指数(CPUE)分布、环境因子特征、CPUE与环境因子相关关系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黄海南部和东海小黄鱼资源密度指数分布除了秋季分布有显著差异之外(t′_((33))=2.69,P=0.011),其余季节分布均无显著差异(春季:t′_((43))=1.68,P=0.104;夏季:t′_((60))=0.31,P=0.756 7;冬季:t′_((43))=1.74,P=0.089);夏季的底层盐度分布和水深分布没有明显差异,在其他季节,黄海南部和东海的底层水温、底层盐度和水深分布等环境特征的差异明显,均达到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水平;资源密度与环境因子回归分析和AIC模型选择中,2个海域夏季的小黄鱼资源密度受到有显著性影响的环境因子数最多,而冬季受到有显著性影响的环境因子最少.综合推断,黄海南部和东海小黄鱼具有不同空间分布特征和环境分布特征,2个海域的小黄鱼分属于不同种群,但在2个海域交界处有混栖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