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2.
楚雄盆地云龙凹陷尖山油苗油源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坚  余成文 《云南地质》2000,19(4):423-432
对楚雄盆地云龙凹陷泥盆系尖山油苗的有机地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生物标记物12个参数多因素油源对比,认为该油苗主要为油苗之下的华二段油页岩附近的灰质泥岩为其烃源岩;同时,泥盆系灰岩对油苗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天夫  季长军 《地球学报》2024,45(3):365-374
羌塘盆地胜利河地区侏罗系海相地层的地表露头有大量的油气显示。以往研究表明该地区发育多套含油气系统,油气性质复杂。本次研究在前人工作基础上,以中侏罗统布曲组(J2b)中部油页岩露头、探井岩心的油气显示以及地表油气显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TOC分析、岩石热解、饱和烃色谱和饱和烃色谱-质谱的分析,更为详细地研究了胜利河地区烃源岩类型,对原油来源进行了进一步探讨,为该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工作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研究表明,该地区J2b组中部油页岩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具有较高的生油潜力。该地区原油主要来源于还原性海相沉积环境。研究区样品的有机质输入主要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 DB4142以低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混合贡献,BD4902以高等植物输入为主。原油处于成熟阶段,所有样品均检测出25-降藿烷系列的化合物,指示样品均遭受了较为强烈的生物降解作用。依据生物标志物指纹特征和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特征,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研究区原油划分为A、B、C、D四类。其中A类原油主要来自于同层位(J2b)的烃源岩,而B、C、D类原油没有或者很少有该套...  相似文献   

4.
南堡凹陷南堡2号构造带主要含油层段为古近系东营组东一段砂岩及奥陶系灰岩。对典型井老堡南1井原油与烃源岩的多项有机化学指标分析表明:南堡2号构造带烃源岩形成的沉积环境为陆相浅湖弱还原环境;东一段与东二段烃源岩表现出未成熟的特征;东三段与沙河街组烃源岩表现出成熟的特征,其生烃深度门限在3100m左右,主力生烃门限为3700m以下的沙河街组。通过油、岩饱和烃色谱-质谱参数综合对比,东营组一段的原油主要来自沙河街组一段的烃源岩,为"下生上储"油气藏;而奥陶系原油主要来自沙三段的烃源岩,为"新生古储"油气藏。   相似文献   

5.
渤海湾盆地星东凸起油源对比与成藏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垦东凸起原油及其周围生油凹陷烃源岩的色谱、色质等多种地球化学分析结果,确认了桩东凹陷沙三段是其最重要的油源凹陷,来自桩东凹陷的石油资源占该凸起总资源的四分之三以上,其次为沾化凹陷弧南洼陷和莱州湾凹陷,而青东凹陷的贡献很小。通过已知油藏分布的控制图素分析,总结了该区石油成藏条件及其富集高产原因,预测了油藏分布规律,指出了有利勘探方向。垦东凸起油源对比及成藏条件研究成果对渤海湾盆地其它类似地区的高凸起成藏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杨易卓  黄志龙  赵珍  唐友军 《地球科学》2022,47(5):1834-1848
羌塘盆地是一个大型中生代海相沉积盆地,盆地内发育多套烃源岩,并发现多处古油藏和油气显示,确定古油藏油源对油气勘探至关重要.为明确古油藏油源,对古油藏和烃源岩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研究表明古油藏可分为2类:Ⅰ类古油藏整体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C24四环萜烷丰度较高,三环萜烷丰度低,C29规则甾烷占有一定优势,C29藿烷含量较高,体现出以陆源有机质贡献为主的特征.Ⅱ类古油藏整体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以C23三环萜烷为主峰,低丰度C24四环萜烷,C27规则甾烷占优势,表明母质来源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油源对比表明,两类古油藏来源于不同的烃源岩,Ⅰ类油藏来自于上三叠统扎那组烃源岩,Ⅱ类油藏主要为下侏罗统曲色组烃源岩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第三系油源对比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本文利用生物标记化合物,着重讨论了柴达木盆地第三系内陆盐湖相地层中的油源对比问题.主要应用甾烷的母源参数与成熟度参数相结合的方法,和油/岩综合指纹类型曲线对比法.查明了这组同时代但不同成熟度的原油,各有其相应成熟级别(未成熟、低成熟、成熟和高成熟)的源岩.表明它们是不同成烃演化阶段的产物.研究证明,迄今柴达木盆地所找到的石油,大部分是低成熟的,而成熟和高成熟的油气资源还有很大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8.
离子探针(SIMS)发射聚焦很细、高能量的一次离子束轰击油源样品,一次束与试样中的分子原子发生激烈碰撞,使油源碳氢有机质颗粒内部产生键的断裂,形成了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粒子,其中含有有机分子特征的碎片离子。最后经SIMS检测获得样品有机质谱图。上述碎片离子峰及其丰度是与被测样品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有极密切关系,根据这个原理,笔者进行了油源对比的  相似文献   

9.
南阳和辽河特高含蜡盆地原油中生物标记烃类和油源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原油中生物标志物的分布,查明了大民屯都是同源成熟油,而南阳则有低成熟油存在,后者可能生于门限深度附近,且未被源岩进一步降解产物昕稀释;基于南阳不同成熟度原油的油源对比效果指出,利用甾烷系列的综台指纹较萜烷更佳。作者认为南阳三种原油成熟度低于相应源岩,可能是由于源岩与储层在块断中的差异沉降,从而引起差异熟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地区中、新生界地层中有登娄库组、营城—火石岭组、青山口组、嫩江组 4套主要烃源层 ,目前已在长岭地区北部及东部地区的青山口组中发现了工业性的油气层或含油气显示。分析了主要烃源层的分布特征和地球化学条件 ,并系统地剖析了青山口组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 ,青山口组存在两类地球化学特征不同的原油 (Ⅰ类、Ⅱ类 ) ,其中Ⅰ类原油主要分布在大情字井的青二段—青三段的中部 ,Ⅱ类原油主要分布在大情字井的青二段—青三段的上部及大老爷府—双坨子构造中。通过油源对比分析表明 ,Ⅰ类原油主要来源于青山口组的中部 (青二段、青三段 ) ,并与储层互层的烃源岩。Ⅱ类原油与青山口组下部的青一段烃源岩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推测其油源主要为这套烃源岩 ,其次可能是下白垩统烃源岩 ,嫩江组烃源岩的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11.
卢政环  甘华军  时阳  陈善斌  王华  马庆林 《地球科学》2016,41(11):1909-1920
福山凹陷是北部湾盆地的重要含油气单元,是一个“小而肥”的富生烃凹陷.充分利用烃源岩和原油的有机地球化学等分析测试数据,针对凹陷内研究较少的西部地区的原油进行地化特征分析,进而研究该区油气藏的油源.研究结果显示凹陷西部原油主要为轻质油,族组分以高饱和烃和芳烃含量、低非烃+沥青质含量为特点.凹陷西部的原油生油母质为陆源高等植物和低等水生生物的混合来源,为陆相湖盆混合型母质特征,不同区块不同层段原油的生油母质具有一定的差别.研究区生油母质沉积环境为偏淡水氧化沉积环境的湖沼相,结合原油成熟度,可将研究区原油划分为3类:(1) 美台-红光流三上段原油,具有“中等成熟度,低奥利烷含量”特征;(2) 永安流一上段原油,具有“高成熟度,高奥利烷含量”特征;(3) 朝阳流一上段原油,具有“低成熟度,中等奥利烷含量”特征.进一步油源对比结果显示,美台-红光地区流三段原油来自流三段和流二下段烃源岩,而永安地区的流一段烃源岩为永安地区的原油提供油源.   相似文献   

12.
拉拉IOCG矿床萤石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滇地区元古宙拉拉IOCG矿床中有与铜、钼矿化密切相关的萤石产出,其中,变质期有萤石(I)和萤石(II)2个世代萤石产出,前者与鳞片状辉钼矿共生,后者与条带状辉钼矿共生;热液期萤石(III)呈脉状穿插含变质期萤石的矿石;萤石的微量元素记录了成矿流体来源方面的重要信息。通过ICP-MS方法分析矿床中2期萤石样品的微量元素组成,运用微量元素含量、比值及蛛网图探讨微量元素特征、成矿流体来源及性质。结果表明:变质期萤石中各微量元素含量有一定的变化范围,热液期中各微量元素含量比较稳定,元素在萤石中的含量主要由元素在原始流体中的含量及元素本身性质所决定。结论认为:1变质期萤石(I)和萤石(II)为同源流体不同阶段演化产物,成矿流体来自于围岩,为具有高F-,Cu,Mo和Y含量的低p H值海水相流体,活动范围有限,没有发生大规模流动或迁移;2热液期萤石(III)与变质期萤石不同源,成矿流体由大气降水或地下水渗透淋滤围岩形成,为具有低F-含量的高p H值大陆淡水相流体,可能发生较远距离的渗入性流体流动或迁移。  相似文献   

13.
黄骅坳陷齐家务地区的油源对比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黄骅坳陷齐家务地区储油层主要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一下段白云质灰岩。该区原油具有高密度、高粘度、高含硫量、中低凝固点、高初馏点和高胶质和沥青质含量等物理性质。在地球化学特征上,高碳数正构烷烃具有明显的奇偶优势,类异戊二稀烷烃具有植烷优势,甾烷组成具有明显的C27ααα甾烷优势,沙一段泥页岩的三环萜烷不发育、伽马蜡烷比较发育。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区原油为未熟-低熟油。分析原油和沙一段泥页岩的伽马蜡烷/C30藿烷与C29降藿烷/C30藿烷的关系以及伽马蜡烷/C30藿烷与Pr/Ph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地球化学特征,认为齐家务地区的烃源岩主要是沙一下段的泥页岩。  相似文献   

14.
湘西北镍钼多金属矿床的元素组合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佑良  李有禹 《湖南地质》1997,16(2):98-100
湘西北镍钼多金属矿床富集了多种元素,形成一个以Ni、Mo、Cu、Zn、Pd、Pt、As、Se、Ba、V、P为主的特殊元素组合;微量元素As、Se、Ba等成10^1 ̄10^3倍富集,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这类矿床属海底喷气沉积矿床,这组特殊元素来源和富集,与海底喷流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含油气盆地,有关盆地内主力烃源岩层位时代目前仍存在一定争议。油-油对比能够 发现原油间的亲缘关系,明确不同类型原油地球化学特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中深1井及中深1C井发现的中寒 武统阿瓦塔格组、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原油可以作为重要的端元油类型参与油-油对比。本文通过对比两种寒武系原油 及盆地内多种轻质原油微量元素组成,发现根据多种过渡金属元素比值进行聚类分析可将盆地内轻质原油分为I类和II类, Cr/V,Ni/Mn,Ni/Mo比值是原油分类的良好指标。I类原油较II类原油具有较低的Cr/V比及较高的Ni/Mn与Ni/Mo比,表明 其烃源岩沉积环境相对还原。本次分类结果与前人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相符,表明无机地球化学指标可作为原油分类的重要 参考,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应用微量元素方法进行油气地球化学勘探,国内外学者已进行过大量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对于油气田上方地表土壤中产生的微量元素分布异常的原因,主要有“电场作用理论”和“烃类垂向微运移理论”两种理论假说.大量实践证明,地下数百米,甚至几千米的微量元素能够近乎垂直地迁移至地表,在油气藏正上方生成某种晕状异常.地球化学晕的宽度接近下伏油气藏在地表的投影宽度.因此,可以根据油气田上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分析油气分布规律和进行含油气远景评价.通过对大庆喇嘛甸油田B层土壤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的研究,认为铀(U)、锶(Sr)两种元素可以作为油气的指示元素.油田上方土壤中铀元素含量一般呈现微弱的低值异常,而在油田边缘出现高值异常.锶元素在油田上方土壤中表现为高值异常.根据地表土壤中元素的分布异常,可以确定油藏边界位置,为油气勘探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白音查干凹陷桑合次洼发育都一段、腾格尔组、阿二段3套烃源岩,生烃时间长,成藏期次多,断层较为发育,具有形成混合原油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大量的原油生物标志物、碳同位素的数据分析表明,该地区原油可划分为原生低熟原油、原生成熟原油、混合原油3种类型。其中:原生低熟原油、原生成熟原油均来源于桑合次洼腾格尔下段-阿二段烃源岩,是该段烃源岩不同时期的生烃产物;混合原油来自前两类原油的混合作用,是典型的二元混合原油。  相似文献   

18.
辽东凹陷南洼斜坡带旅大29油田在沙河街组二段获得了高产轻质原油和天然气,展现了良好的勘探潜力。为了进一 步明确其原油母质来源、沉积环境和烃源岩层位,对原油、油砂样品和围区烃源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和油源 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原油为低硫(0.0733%)、高蜡(20.77%) 的轻质成熟原油。原油样品饱和烃色谱完整,主峰碳为 C19,显示未遭受明显生物降解作用。油砂样品埋藏较浅,部分遭受生物降解等的影响,饱和烃色谱基线呈现明显的 “UCM”鼓包现象。原油和油砂样品具有低C19 三环萜烷/C23 三环萜烷(0.10~0.18)、低C24 四环萜烷/C26 三环萜烷(0.49~ 0.53)、低C27重排甾烷/C27甾烷(0.30~0.43)、中等伽马蜡烷指数(0.14~0.17) 和中等-高4-甲基甾烷参数(0.30~0.36),且 具有相对较重的全油碳同位素值(-27.1‰)。原油母质形成于淡水-微咸水的湖泊沉积环境,母源有机质以藻类等低等水 生生物为主,陆源有机质输入较少。旅大29油田原油主要来源于辽中凹陷和辽东凹陷沙三段烃源岩,同时有少量辽中凹陷 沙四段烃源岩的贡献。研究区高蜡轻质原油的形成主要受控于烃源岩母质来源,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是高蜡轻质原油形成 的重要母质。  相似文献   

19.
对黔东南凯里地区虎47井中奥陶统大湾组轻质原油及其附近露头的中下奥陶统大湾组和红花园组灰岩晶洞和裂缝中的残余油苗进行了色谱、色-质谱及碳同位素测试分析,根据其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和有机质成熟度,进行了油源对比。结果表明:原油及油苗的干酪根均来源于藻类植物,形成于还原环境;甲基菲指数揭示原油呈成熟油特征,而油苗则呈高成熟油特征。经碳同位素对比(特别是单体烃同位素对比)认为,原油及油苗均是来源于本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泥质烃源岩,但形成期次有所不同,为同源不同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在充分总结姬塬地区延长组下组合大量原油及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研究薄弱带的铁边城区块的原油样品族组分组成、饱和烃色质及烃源岩样品总有机碳、热解、族组分组成及饱和烃色质测试结果,系统分析了研究区目的层段的油源特征,并明确了原油与烃源岩在空间上的匹配特征。结果表明,C30重排藿烷含量差异能够有效区分长7、长9烃源岩及生成烃类。长7油页岩为主力烃源岩,长7灰黑色泥岩次之。在姬塬地区东南部的铁边城区块存在长9烃源岩分布,且对长9油层组有一定程度的生烃贡献。空间上,姬塬地区延长组下组合的油源特征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大致以古峰庄东—红井子—姬塬西—樊学西南为分界,界限东北部区域的Ⅰ类原油为西南部长7油页岩长距离侧向运聚结果,东南端的Ⅰ-Ⅱ类过渡型原油为长7油页岩与长9暗色泥岩混合贡献产物;界限西南部区域的Ⅱ-Ⅲ类原油来自长7黑色泥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