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佛冈铝质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及其形成环境初探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地质地球化学》2003,31(1):52-61
  相似文献   

2.
兴宁黄槐晚三叠世火山岩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槐晚三叠世火山岩受北东向河源深大断裂及北西向大埔-饶平大断裂控制,其火山机构下部是一个大型复合型层状火山的近火口部分,上部则为火山碎屑岩锥,由喷发-沉积相、火山爆发崩塌相、火山颈相岩石构成.同位素和岩石特征表明,岩浆主要应由幔壳混熔或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火山岩年龄值为(229±5)×106 a ,属晚三叠世,有可能形成于大陆边缘活动带的构造转换阶段.  相似文献   

3.
湘南骑田岭岩体菜岭超单元花岗岩侵位年龄和物质来源研究   总被引:73,自引:5,他引:73  
湘南骑田岭岩体菜岭超单元花岗岩以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其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59±1.2Ma,单颗粒锆石熔融法U-Pb年龄为161±2Ma,Sr同位素初始比值偏低(0.70854),Nd同位素初始比值偏高(-5.4~-5.8),Nd模式年龄偏低(0.94~1.49Ga)。在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方面,属钙碱系列,准铝,富含K、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REE、Nb等高场强元素。常见较多具有岩浆混合特征的微花岗岩类暗色包体。这些同位素、岩石学和微量元素特征,总体上反映了菜岭超单元花岗岩的成岩组成中有明显的地幔物质的参与。该花岗岩可能是在燕山早期华南地壳开始拉张减薄的构造背景下定位的,壳幔相互作用对本区大陆地壳物质的重熔和花岗岩浆的形成和演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5.
周玲棣  李德忍 《矿物学报》1989,9(3):193-201
响山碱性花岗岩晶洞中生长着一种罕见的蓝色石棉,该矿物系铁-亚铁蓝透闪石。微区组成研究揭示了该闪石是由铁-红闪石—铁-亚铁冻蓝闪石生长演化而来,对它进行了红外吸收谱,X射线结构分析和差热性质的研究,并确定了岩石中还存在另外三种闪石,即铁-浅闪石、亚铁钠闪石和铁-阳起石。上述所有矿物都以铁含量高为特征。  相似文献   

6.
青岛崂山晶洞碱性花岗岩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青岛崂山晶洞碱性花岗岩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为134Ma,I_(Sr)=0.7064;石英正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t=146Ma。I_(Sr)=0.7050。青岛岩基全岩的δ~(18)O值为4.8至8.2‰,δD值为-98至-145‰,H_2O含量为0.59至0.07wt%。大气降水热液-岩石相互作用和岩浆开放体系去气作用是造成晶洞碱性花岗岩~(18)O和D贫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满洲里地区印支期花岗岩Rb—Sr等时线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满洲里-西旗地区为一重要的燕山期斑岩-次火山岩脉型浅成低温矿化区,较早期的花岗岩往往作为矿化围岩。关于本区是否存在印支期花岗岩,一直存在疑问。本文就区内四大矿区的早期花岗岩体(原推断为海西晚期或燕山早期)进行了系统的岩矿和Rb-S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得到两条线性关系甚好的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11±21Ma和225.4±7.9Ma,证明该区存在印支期花岗岩。原划分的海西晚期、燕山早期花岗岩相当一部分要解体划为印支期花岗岩。  相似文献   

8.
九华山国家地质公园晶洞花岗岩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华山地质公园内首次发现了晶洞花岗岩。晶洞多呈圆球状,大小不一,常呈串珠状发育,其内大都发育完整的水晶。九华山晶洞花岗岩的发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区内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及演化过程,并为地质公园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地质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碾子山晶洞碱性花岗岩岩体年龄及其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K-Ar法和和Rb-Sr等时线法测定了碾子山晶洞碱性花岗岩的年龄,花岗岩及其围岩安山岩、正长斑岩、碱流岩、玄武岩和闪长岩脉的年龄分别为123、141、135、120、108和80Ma。该期碱性花岗岩的侵位反映了大兴安岭南部早白垩世以形成拗陷盆地为物质特征的构造岩浆活动。碱性花岗岩与其主要围岩构成了同一Rb-Sr等时线,表明它们是同源的;Sr同位素初始值和其他同位素证据表明它们是由上地幔来源的母岩  相似文献   

10.
通过花岗岩体的64对锆石U-Pb年龄(tZr)与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tRb)之间差值Δt(Δt=tZr-tRb)进行的频数统计分析表明: Δt直方图呈对称正态分布(偏度系数CSK=0.150; 峰度系数CKU=4.274); Δt既有正值又有负值; Δt的众数值为2.0Ma, 但远低于花岗岩基冷却—结晶所需的时间(>16Ma); 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花岗岩体64对锆石UPb年龄(tZr) 和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tRb) 拟合出相关系数很高(r=0.9967), 回归系数接近l(斜率为0.99354)的线性回归方程(tRb=0.99354tZr +2.15163) 。该回归方程的常数项(2.15163 Ma)与Δt众数(2.0Ma)基本一致。 这些特征表明, 从总体来看,花岗岩体的全岩Rb-Sr等时线定年测定结果与锆石U-Pb定年测定结果是一致的, 从而为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不能代表花岗岩侵位年龄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1.
粤中印支期花岗岩类的基本特征与成岩构造环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粤中地区的印支期花岗岩类有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岩等,各岩体沿近东西向区域性佛冈-丰良断裂带和高要-惠来断裂带分布,成岩年龄在(198~233)×106a之间,且总体上自南而北表现为成岩时代变新、岩石由偏酸性向中性变化的特征.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粤中印支期花岗岩类应属Ⅰ型花岗岩.锶初始值为0.7111~0.7181,Nd、Sr同位素特征的一致性,说明其成岩物质来源相似.粤中印支期花岗岩类形成于印支运动碰撞造山之后,成岩物质均源自具中等锶初始值和地壳成熟度较低的早元古代华夏古陆基底.  相似文献   

12.
粤东北九连地区前泥盆纪地层浊积层,鲍马序列及放射虫硅质岩的发现,表明它是一套深海平原沉积,由深水放射虫硅质岩和复理石建造组成,揭示出该区基底造山带的构造古地理单元是一小洋盆,属于华夏古陆向南华洋下倾的斜坡以外的洋盆环境。  相似文献   

13.
粤东北发现元古宙花岗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1∶5万罗岗、大坪幅区调工作中发现粤东北地区存在元古宙片麻状花岗岩.获得的两个单颗粒锆石年龄分别为(1 060±43)×106a和(1 027±30)×106a,属于中晚元古代,相当于晋宁构造运动期.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潘洞单元主要具有"S"型并兼有"Ⅰ"型花岗岩的特征,是上地壳和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且发生混染的产物;白云单元则为典型的"Ⅰ"型花岗岩,源岩物质为相当于玄武质的华夏古陆基底.  相似文献   

14.
张艳丽 《新疆地质》2008,26(2):184-188
和田县市位于昆仑山(中段)北麓塔里木盆地南缘,区内地下水水化学从南到北具较显著的水平分带.尤其玉、喀两河冲积平原地下水,由山前弱矿化水向北过渡为低矿化→中等矿化.水化学成份始终以Cl-和Na 为主.垂直方向上除地下水富水性多寡有微量的区别外,其水力特性、水化学特征基本相似,无明显分带性,内地下水中F-含量普遍超标.大量的化验结果表明,受玉龙喀什河河水的净化作用,近河地区地下水F-含量基本符合饮用水标准,远离河流的地区则普遍超标.区内地下水的基本特点是:SO42-含量不高,Cl-和Na 离子占主导地位,而Cl-Na型低矿化水是昆仑山北麓中段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别于其它地区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重力场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概述安徽省区域重力异常展布总体轮廓特征及其反映的地质现象.大别山中心式、皖南环形均衡构造模式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东天山板块构造基本特征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依据沉积建造、构造岩石组合、变形、变质、古生物分区、地壳结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特征重新划分了东天山的板块构造格局,并对区内5个二级板块单元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对比总结。康古尔塔格—喀尔力克岛弧系发育泥盆—石炭系岛弧拉斑玄武岩—安山岩,为活动大陆边缘产物;阿奇山—雅满苏岛弧系发育石炭系,4个火山—沉积旋回表明其为典型的活动边缘,无序地层苦水组为海沟区浊积岩;北山可二分,北部与中天山可对比,为早古生代岛弧,南部可与南天山对比,为晚古生代弧后盆地。康古尔塔格—黄山深断裂为准噶尔板块与塔里木板块的分界线,沿断裂发现有巨型韧性剪切带、混杂岩、海沟杂砂岩、大洋岩残片、无序拼合混杂带、碰撞花岗岩等,表明康—黄断裂为南北两板块的俯冲—碰撞带。  相似文献   

17.
用P-T图解说明岩石从低温到高温必经的4个阶段:未变质的岩石→变质岩(狭义)→重熔型混合岩→岩浆岩,从而指出重熔型混合岩化作用阶段是不可逾越的。从图2中的N线→Gr域→C″(或C')线的高温一侧,岩石从脱水反应→去硅脱碱作用→全部重熔,岩汁和交代型混合岩化作用必将产生。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区域岩石物性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华北陆块、大别造山带、扬子陆块三大构造域,系统整理统计了安徽省区域地层岩石密度、磁性参数,以及各类侵入岩和部分岩矿石的物性参数.分析了密度、磁性及其综合物性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基本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侵蚀现象是黄土高原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土壤侵蚀的发生和发展有其自然的规律。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可概括为三种类型:(1)水流侵蚀;(2)重力侵蚀;(3)风力侵蚀。控制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自然因素为:降水、地形、植被和岩土性质。降水和地形两个因素称之为“侵蚀性因素”;植被和岩土性质两个因素称之为“可蚀性因素”。土壤侵蚀的发生与否,以及侵蚀的程度,最终取决于上述侵蚀性因素与可蚀性因素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如果侵蚀性因素的效果大于可蚀性因素的效果,则发生侵蚀作用;反之,则侵蚀作用不显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城上-潭丘韧性变形带的空间分布和岩石宏观、微观的变形特征以及动力学标志,并探讨了形成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