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铝土矿矿床成因与类型(及亚型)划分的新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士范 《贵州地质》1998,15(2):139-144
全球铝土矿都是在南北纬23°~25°以内(热带、亚热带)在适宜的地理、地形的海洋气候条件下,由风化作用形成的。为此其矿石结构、构造都是风化作用形成的红土豆、红土鲕、红土结核、红土碎屑、红土砾块,无一例外,统称为风化壳(红土)铝土物质构成。它们迁移就位以后便形成风化壳铝土矿床(红土铝土矿床)。其迁移就位不同便形成不同的亚型红土铝土矿床。在第四纪以前的红土(风化壳)铝土矿床深埋地下,再随地壳上升迁移到地表或地壳浅部,经过酸性地下水将其中硅质溶解淋失,便形成多孔隙的土状、半土状富矿的古风化壳铝土矿床。其亚型的划分与红土铝矿矿床的亚型相同。  相似文献   

2.
杨家杖子钼矿田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广西珊瑚长营岭钨锡矿床矿液流向的确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5.
江开国 《湖南地质》1999,18(1):35-40
三板桥石膏矿床赋存于早第三纪古新世晚期沙市组上段,为一内陆湖相沉积矿床。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有7个采矿层,平均厚62m,平均品位73%,矿石类型为石膏及硬石膏,石膏主要分布在上下两个水化带上,中间为硬石膏原生带,矿床成生在红色断陷盆地次凹湖湾处,并处于与外部盆地联接的通道口上,盆地差异性沉降,预备盆地的卤水补给,是形成厚大矿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冀北银矿控矿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北银矿多属热液矿床。银矿的主要控制因素,除银本身的地球化学特性外,还包括以下4方面:(1)具封闭条件或渗透率相对低的地呈岩层(岩石);(2)切割封闭体系系或聚矿构造的一性构造;(3)多期活动的火山-侵入杂岩体;(4)具深源特征的混合流体。成矿流体是了最主要的控制因素,它是联系矿民矿地质背景和矿体的纽带。矿床形成的规模与产出状态与成矿流体的与产出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苏南锶矿成矿作用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的溧水和宁芜火山岩盆地不断发现一些与火山碎屑岩有关的锶矿床和含锶重晶石,本文通过阐述这些矿床的地质特征,分析其成矿作用,为今后火山热液型锶矿的找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曾志方 《湖南地质》2001,20(1):25-28
桂阳大溪岭锑矿6号主矿脉受断裂控制明显,矿体主要赋存子断裂走向5°-20°方向区段及倾角80°~88°的陡立部位。其资源量约占全矿区锑总资源量的60%.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综述了嵩溪矿区早侏罗世嵩灵组容矿层位不同岩性段岩性及生物组合,主要沉积成岩构造特征,笪微量元素,微量同位素沉积环境意义,剖析了矿区早侏罗构造活动与沉积环境的演化阶段,指出在扩张裂隙性质的地堑槽环境的地堑盆地中,形成梅县嵩溪这个罕见的海底基性火山喷流沉积的银锑组合的大型独立银矿床。  相似文献   

16.
17.
18.
四川会东大梁子铅锌矿床成因新探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林方成 《矿床地质》1994,13(2):126-136
对大梁子铅锌矿床探矿因素和地球化学的研究认为,矿区内重要的容矿构造为“黑破带”,系由富含有机碳的成矿流体经改造叠加而发生黑色碳化的张性为裂破碎带。该矿床为大气降水及地层水溶滤基底岩系中的金属组分与疬层中海相硫酸盐的流体形成的混源后生矿床,深大断裂,基底断裂起导矿-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浙江萤石矿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构造控矿特征明显,文章以武义盆地剃刀畈萤石矿区为例,重点探讨了控矿裂规模,产状及其力学性质,变形特征等萤石矿成矿的重要控制作用,揭示了相应的构造控造特征与规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