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4.12强冷空气天气过程气温陡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的地面、高空资料以及T213、自动站资料,对2006年4月12日发生在广西的一次强冷空气过程造成的气温陡降成因分析,分析表明,此次气温陡降是由于高空低槽东移引导地面强冷空气南下影响、850hPa冷平流下沉入侵和地面前期回暖显著共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从主导系统的发展,分析了影响系统的成因,并以700hPa冷空气的活动,分析了形成这次强冷空气天气的冷源及东部大降水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993车11月中旬的寒潮天气分析发现.500hPa乌拉尔山东侧出现较强的暖平流和正变高,促使乌山高脊向东北发展加强,脊前低槽加深.加之阶梯槽的形成.是强冷空气暴发南下的有利形势.700hPa南支急流的出现.为大到暴雷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水汽和层结条件。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AR/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9年11月中旬广东省强冷空气的特点和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强冷空气的特点是出现时间早、日平均气温低、气温回升缓慢、降水偏多;发生的可能气候成因是大气环流从纬向型调整为经向型,以及厄尔尼诺事件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T213模式对强冷空气短期预报能力的分析检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T213模式的500hPa高度、地面气压、850hPa温度预报格点资料和客观分析实况格点资料,对2001—2002年冬半年我国出现的8次强冷空气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进行了预报能力的客观分析检验。所得结果有利于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及实时预报业务。  相似文献   

6.
胡丽甜  谢炯光 《广东气象》2010,32(4):10-12,15
对广州市11月份气温、降水、台风、暴雨等要素和天气过程的气候背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1月广州市平均气温19.6℃,历年最低4.9℃,历年最高33.4℃,月平均降水量35.4 mm,历年最多月雨量142.7 mm;冷空气平均每月出现0.8次左右,中等强度冷空气每月出现1次左右,弱冷空气每月大约出现3~4次,没有寒潮影响;降水过程开始减少,强降水出现的概率也较少,虽然仍然有大雨和暴雨出现的可能,但机会不多,是小概率事件;59年中11月份登陆和严重影响广东省的热带气旋只有11个,是小概率事件。  相似文献   

7.
利用1986—2015年河西走廊东部5个气象站逐日气温、大气环流特征量和2016年5月常规天气图和物理量场,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寒潮时空分布及其与大气环流特征量的关系和2016年5月3次寒潮天气过程天气成因。研究表明:河西走廊东部寒潮频次由北向南减少,中部最少;寒潮频次年际差异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寒潮主要出现在1—5月和10—12月,频次站次4月最多,6月最少,春季寒潮频次最多;寒潮最早出现在9月1日(永昌)、最晚出现在6月7日(乌鞘岭)。月寒潮频次与月亚洲、北半球的极涡面积和强度、北极涛动、亚洲经向环流和冷空气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北半球极涡中心纬向位置和强度、东亚大槽强度、西藏高原1和2指数呈负显著相关,前一月亚洲、北半球极涡面积和强度、北半球极涡中心强度、北极涛动指数对月寒潮预报预测具有良好的指示意义。使用多元回归建立寒潮月频次预报方程,通过了=0.1显著性水平检验。2016年5月3次寒潮天气均与极涡中心偏强有关,前期升温明显、高空强盛冷平流强盛、地面冷高压强烈是造成三次寒潮天气的主要原因,500 hPa横槽转向南压造成的降温幅度比小槽东移更大、影响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8.
广东前汛期西风槽暴雨个例的强度及落区   总被引:9,自引:26,他引:9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和NCEP的1°×1°格点资料,分析了2005年5月7~10日广东暴雨过程。结果显示:这次暴雨过程主要是由500 hPa西风波动中先后两个小槽东移逼近,配合850 hPa西南风加强造成的。降水中心主要落在槽前正涡度区右侧、涡度梯度最大的区域;暴雨落区与西南风急流位置的对应关系和造成西南风加强的系统有关;在影响系统起作用的背景下,降水落区与垂直风速切变的最大中心重合,与垂直风向的顺时针切变密切相关;天气系统相联系的低层负螺旋度越深厚,降水量越大,雨势越强。  相似文献   

9.
2009年3月28日广州大暴雨的物理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茵茵  张维  温晶  黄忠 《广东气象》2011,33(4):7-11
2009年3月28日傍晚,珠江三角洲北部佛山、广州至惠州一线出现了暴雨到大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用常规观测资料、珠江三角洲中尺度观测网资料的自动站和雷达资料以及NCEP 1 × 1的再分析资料,对造成这次严重城市积涝的突发性暴雨进行分析.分析发现:此次的强降水过程发生在高空短波槽前、低空切变线南侧的西南、偏南气流辐合区和锋...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天气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4-2013年5-9月影响山东的切变线天气特征和环流形势进行了分析。将影响山东的切变线按热力性质分为冷切变线和暖切变线,10a间影响山东的切变线共发生59次,其中暖切变线出现43次,占切变线总发生次数73%;冷切变线出现16次,占切变线总发生次数27%。切变线发生频数7月最多,6月次之,分别占切变线总数的35.6%和23.7%,9月最少,约占0.05%。影响山东典型切变线的发生与副高关系密切,冷切变线多出现在西风槽东移受阻,在对流层低层逐渐形成,暖切变线则出现在西风带小高压与副高合并,副高北抬时形成。针对2次典型冷暖切变线暴雨天气过程对比分析其暴雨落区、雷达回波特征和动力机制等,结果发现:暖切变线降水的强度、暴雨范围和持续时间明显大于冷切变线降水。暖切变线暴雨的GPS可降水量在强降雨出现前8h快速上升,可降水量峰值对应地面降雨大值,对地面降雨变化反映不敏感,物理量呈垂直分布,强回波单体基本位于暖切变线雨带的中间。冷切变线暴雨的GPS可降水量短时间内增幅大,地面强降雨在峰值出现1h后发生,对地面降雨变化反映较敏感,物理量从低层到高层向北倾斜且上升运动区较深厚,回波单体位于切变线南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2001年1月的一次强冷空气过程分析,总结出在500hPa南槽北脊高低纬反位相配置形势下,不利于冷空气南下越时南岭,低层冷空气只能在南岭北侧堆积,但当冷空气堆积到南岭两侧温差超过10℃以上,南岭以北的冷空气积聚已达临界值,一次不太强的冷空气补充也会使冷空气冲破南岭屏障,这时影响广东的冷空气已经是前几次叠加,强度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12.
近55年影响广州的强冷空气及其准双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忠萍  谷德军  梁健 《大气科学》2007,31(5):999-1010
利用1951~2005年冬半年(10月~次年3月)广州逐日地面气温资料及NCEP/NCAR逐日资料,采用功率谱分析、小波分析、Lanczos滤波器等方法对近55年来冬半年影响广州的强冷空气变化特征及其与低频振荡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并用合成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影响广州的强冷空气准双周振荡的大气环流模型。结果表明,虽然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广州冬半年升温的趋势很明显,但90年代~2003年影响广州的强冷空气次数却偏多。影响广州的强冷空气具有明显的准2~3年、9年左右的周期振荡。广州冬半年逐日气温具有明显的准单周、准双周振荡,而30~60天的振荡较弱, 且影响广州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受准双周振荡低频波控制,与我国北方的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受30~60天周期的低频波控制有明显的不同。El Ni?o (La Ni?a) 事件发生的冬半年,准双周振荡的强度以偏强 (弱) 为主,影响广州的强冷空气次数以正常至偏多(偏少)为主。所建立的广州强冷空气准双周振荡的大气环流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广州强冷空气爆发前后准双周振荡不同演变阶段的大气环流及地面气压场的变化特征,可为中期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南沙气象探测基地2008—2013年观测资料,分析了南沙冷空气活动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沙区冷空气活动以弱冷空气为主,冷空气强度越强,出现的概率越低,自2008年建站以来仅出现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冷空气活动期间低于7℃的气温往往是持续性补充的冷空气过程;影响南沙的冷空气路径绝大多数是中路,中路冷空气降温幅度也是最大的;南沙大多数冷空活动过程都伴随降水,量级以小到中雨为主。  相似文献   

14.
首都机场寒潮强风极值出现条件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秀连 《气象》2002,28(11):42-44
对首都机场寒潮强风极值出现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当低层到中高层的槽线上下位置呈垂直或前倾的条件下,强风的风速大小与锋区强度和层结曲线平行于干绝热线的厚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南半球冷空气爆发对华南连续性暴雨影响的个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赵玉春  李泽椿  肖子牛 《气象》2007,33(3):40-47
2005年6月17—24日,华南地区发生了连续多日的暴雨天气过程,给该地区带来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在此期间南半球有较强的冷空气活动。为了弄清南半球冷空气对这次连续多日暴雨过程的影响及其物理途径,利用NCEP每6小时1°×1°经纬度的再分析资料、逐小时的TBB以及华南地区地面降水等资料,以这次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为例,初步分析了南半球冷空气爆发在华南地区暴雨形成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在500hPa西风带低压槽的诱导下,马斯克林高压向东移动并登陆澳大利亚,促使南半球冷空气爆发,加大了40~60°E、60~70°E和85~95°E等通道的越赤道气流,它们转向后汇向华南地区,增强了华南南部和南海北部地区的低空急流和暴雨区的水汽输送,这是华南地区连续多日暴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运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欧洲数值预报图,对2010年1月19—22日从西北方向入侵的强冷空气引发大面积的大风降温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主要是由贝加尔湖附近的横槽内聚积一股较强的冷空气(高空500hPa冷中心强度达-45℃、地面冷高压中心强度达1060.0hP)。西西伯利亚的阻塞高压与贝加尔湖高空冷槽共同作用,西北路冷空气不断向东南侵袭,乌兰察布市处于西风带控制,横槽沿西风带向东移动分裂为两股冷空气。阻塞高压前偏北冷空气不断东移南下,引发横槽转竖并向南加深。持续性降温导致强寒潮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一次非典型秋季冷空气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加密气象站观测资料、1°×1°的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资料,诊断分析2010年10月14~ 15 日广东南部的非典型冷空气暴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较为明显;(2)垂直上升运动先于强降水出现前即有明显反映,而低层水汽辐合与降雨量级的同时性较为一致;(3)前期不稳定...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ECP/NCAR1°×1°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12月5—6日山东黄渤海强风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较强冷空气与地面气旋相互影响造成大的气压梯度是造成此次海上强风的直接原因。变压梯度使得强风爆发初期风速迅速加大。单站3h变压越大,变压梯度越大,风速的变化就越大。当地面盛行北风时,正变压梯度方向与风向一致,变压梯度对北风风速的增幅作用就越明显。中高层冷平流的补充下传作用和低层冷平流的扩散均对此次强风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