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林川  吕宝凤 《河南地质》1998,16(3):179-182
沈丘盆地是中,新生代交错叠置盆地,具有地质结构复杂,断块发育,非均质性强,渗透性差别大,含油层系多,原油多源等特点,有一定油气前景,但勘探难度较大,不适用常规的勘探开发程序,下一步勘探应以小型断块油气藏和断块-岩性油气藏为主要类型,采用多学科综合研究,多因素综合考虑了,多手段协同作综合勘探方法,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优选有利区块实施滚动勘探与开发。  相似文献   

2.
苏北盆地复杂断块油气藏勘探及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玉瑞  王建 《江苏地质》2003,27(4):193-198
介绍了苏北盆地复杂断块油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针对地下地质复杂、地面施工环境困难所带来的勘探复杂性和难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和总结,发展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复杂断块油气勘探理论与勘探技术,从而使近几年来的油气储量、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随着塔里木盆地中浅层油气勘探不断深入,深部油气勘探成为研究区必然选择。以塔里木盆地深部最新油气勘探开发资料为依据,揭示了盆地深部油气勘探现状,进一步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剖析了盆地深部不同类型油气藏地质特征及成因机制,划分了深部油气藏类型并阐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深部钻井数比例逐年增大,油气三级储量逐年递增,深部油气勘探潜力巨大;根据油气藏储层特征、物性演化机制及源储接触关系,塔里木盆地深部油气藏可划分为常规油气藏、致密油气藏及改造型油气藏3种8类,常规油气藏包括背斜、断块及岩性-地层类油气藏,致密油气藏包括先成型、后成型致密油气藏,改造型油气藏包括流体改造型、构造改造型及综合改造型油气藏;塔里木盆地深部油气藏分布规律复杂,构造格局与演化控制了其平面分区分带富集,沉积成岩背景与演化控制了其纵向分层分段富集;综合研究表明,当今塔里木盆地深部油气勘探应注重储层控油气作用,立足多目的层共同勘探,以致密油气为主导,改造型油气藏为重点,兼顾常规油气,逐步向盆地斜坡、坳陷处紧邻源岩的部位拓展。  相似文献   

4.
袁林川  吕宝凤 《河南地质》1998,16(4):256-260
倪丘集凹陷是在中、古生界基础上于早第三纪成生发展起来的陆相沉积小盆地。具有地质结构复杂、断块发育、非均质性强、含油层系多、油气显示活跃、原油多源等特点。有一定油气前景,但勘探难度较大,不适用常规的勘探开发程序。下一步勘探开发应以小型断块油气藏为主要类型,采用多学科综合研究、多因素综合考虑、多手段协同作战的综合勘探方法,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优选有利区块,实施滚动勘探与开发。  相似文献   

5.
渤海湾盆地埕北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分析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渤海湾盆地埕北凹陷的勘探前景和油气成藏规律,基于埕北凹陷古近系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实践,探讨了三个问题:埕北凹陷沉积演化史和沉积体系类型;沉积相分类和特征;油藏类型与成藏模式。通过对勘探地质资料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结果:埕北凹陷古近系经历了湖盆断陷早期、断陷扩张深陷期、断陷盆地萎缩期、湖盆断陷晚期四个阶段;埕北凹陷古近系发育了近岸水下扇沉积相、滩坝沉积相、扇三角洲沉积相、浊积扇沉积相、三角洲沉积相等五类主要的沉积相;古近系可分为陡坡带成藏体系和缓坡带成藏体系,油藏类型主要包括上倾尖灭油气藏、断块油气藏以及超覆不整合油气藏。以上结论表明埕北凹陷油气成藏明显受到沉积特征控制,油气易在上倾尖灭砂岩和不整合处成藏。  相似文献   

6.
研究百色盆地油气综合化探异常 ,指出断块 (断鼻 )型、演化型、断层裂隙型、浅层油藏、浅层气藏等油气藏的异常特征 ,是评价油气藏的基础和寻找油气藏的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北非地区不同沉积盆地石油地质特征的系统分析,证实该地区的海西运动控制了北非古生界盆地的构造格局、变形样式及油气运聚;北非地区划分为6大构造分区和3大油气富集区;北非地区沉积盖层分为古生代碎屑岩沉积冈瓦纳超旋回、中-新生代碎屑岩、蒸发岩和碳酸盐沉积特提斯超旋回;有效烃源岩的分布和差异是北非油气富集程度的主控因素,并形成北非古生代及蒸发岩下含油气系统及中新生代含油气系统两大油气聚集系统。在此认识和非洲资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北非油气潜力及勘探方向为古生界克拉通坳陷盆地的岩性油气藏、低幅度构造,中新生界裂谷盆地的锡尔特盆地、佩拉杰盆地的岩性油气藏及断块、新生界三角洲的深海扇沉积体。  相似文献   

8.
面对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的中国南方地区,可从几个方面着手加大油气勘探力度:将楚雄盆地作为油气勘探优先目标;提高仍具有较大潜力的渤海湾地区的勘探程度;重视东濮凹陷的天然气勘探与研究;在苏北盆地的油气勘探中立足干“小断块”、“微型断块”的精细勘探。  相似文献   

9.
唐庄油田位于济阳坳陷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西端,多年来一直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阵地。由于构造的复杂性和多物源等条件,该区勘探难度逐渐增大。从20世纪60年代的背斜构造油气藏逐渐过渡为断块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从古近系始新统沙河街组三段至新近系中新统馆陶组勘探层位有5个。笔者首先从油气成藏条件入手,分析了该区的油源条件、构造特征,对储集层进行了详细的评价。对该区的油藏类型和油气富集规律进行了总结。研究表明,该区发育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及地层不整合油气藏等多种油气藏,油藏从沙河街组三段至一段都有分布,且由南向北油气藏的层位依次抬高,全区各层位油气藏叠合连片构成复式油气藏。最后指出下一步勘探的三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具有38年油气勘探历史的渤海湾盆地,目前每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还以数亿吨的速度在增长。在探明程度较高的老区还能取得如此好的勘探效果,其原因是富含油气盆地的巨大勘探潜力,即隐蔽油气藏特别是在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潜力不断被认识,被挖掘出来的结果。渤海湾盆地的岩性油气藏,其储集层主要力重务流的砂,砾岩,即冲积扇,扇三角洲,浊积岩的砂,砾岩体,碳酸盐岩的白云岩和灰岩;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深层勘探程度较低,中新元古界是否存在拗拉槽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利用近年完成的高密度二维及“两宽一高”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综合研究,明确了盆地自北向南发育贺兰拗拉槽、定边拗拉槽、晋陕拗拉槽、豫陕拗拉槽,拗拉槽平面呈北东向展布,向西南逐渐加深,最大深度可超过6 000 m;同时明确了中新元古界存在3种类型的油气藏,分别为以长城系暗色泥岩为源岩、砂岩为储层的岩性遮挡油气藏与断块油气藏,和以上古生界煤层为源岩、长城系砂岩为储层的上生下储气藏。三者的勘探有利区带分别为定边至乌审旗地区、黄龙—宜川地区、伊盟隆起与中央古隆起高部位。  相似文献   

12.
半地堑式断陷盆地是松辽盆地深部断陷的主要类型,是今后油气勘探重点。以梨树断陷为例,根据半地堑式断陷盆地的构造和层序地层发育特点,针对此类盆地的生储盖组合规律,总结出该类盆地中主要存在有滚动背斜油气藏、断层油气藏、超覆型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相变型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透镜型岩性油气藏、潜山油气藏等6种类型;探讨了半地堑式断陷盆地的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3.
论渤海湾盆地深层油气勘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渤海湾盆地近年来在古近系及以下层系发现并探明31个深层油气藏。分析表明,盆地深层以油藏为主,气藏为辅,盆地西部蕴藏较多的石油,向东部则天然气产量增多,这种分布现象与盆地深层烃源岩干酪根类型和高地温作用有关。讨论了古近系原生油气藏、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二次生烃的油气藏、下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成藏机制。认为古近系含油气层系仍是近期深层勘探的主要目标,但应加大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层和下古生界海相深层油气的勘探。  相似文献   

14.
新疆焉耆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从焉耆盆地的沉积,构造特征入手,全面阐述了盆地内主要目的层系的生,储,盖,圈等油气形成地质条件,将盆内油气藏划分为7种类型:(1)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2)断鼻油气藏。(3)断块油气藏。(4)地层油气藏。(5)砂岩透镜体油气藏。(6)断层-岩性油气藏。(7)背斜油气藏,提出了油气的富集规律及成藏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从油源条件、构造条件、储集条件、保存条件出发,对民和盆地油气藏形成基本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进行预测,并指出勘探有利地区。综合分析认为民和盆地油气藏形成基本条件优越,是一个较有远景的含油气盆地。  相似文献   

16.
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类型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潜山油气藏的勘探与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冀中坳陷是中国潜山油气藏勘探的发祥地,现已探明29个潜山油气田,有48个潜山油气藏,1998年又发现苏49高产潜山油气藏。这表明,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的勘探并没有完结,渤海湾盆地潜山油气藏的勘探也没有完结。潜山成藏模式及其成藏机制,研究者甚多。该文则着重研究与探讨潜山油气藏的分类以及成带分布的性质与规律。作者将潜山油气藏分为沿基岩顶部不整合面油气藏及基岩  相似文献   

17.
渤海湾盆地火成岩油气藏勘探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渤海湾盆地火成岩油气藏的勘探为例,综合利用地质、地震、测井等多项资料及多种新技术、新方法,从岩性识别、岩相分析、形成期次、储集层测井识别及其综合评价等五方面,系统介绍了渤海湾盆地火成岩油气藏勘探的新进展、新方法,并就火成岩的岩相分析技术和储集层综合评价方面的“侵入岩储集层三元综合评价技术”进行了重点评述。进而提出了火成岩油气藏勘探研究应全面细致开展岩相分析和储集层预测、评价向半定量-定量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储层反演技术在二连盆地隐蔽油藏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二连盆地的勘探目标逐步从构造油藏,向隐蔽油气藏转变.隐蔽油气藏具有隐蔽性强、不易识别、横向变化快、成藏条件复杂等特点,因此,日趋成熟的储层反演技术,已经成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笔者主要从拟声波曲线的构建、反演模型的建立和定量描述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储层反演技术在二连盆地隐蔽油藏勘探中的应用以及在储层反演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济阳坳陷潜山油气藏体系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潜山油气藏是一种重要的油气藏类型,其分布严格受构造带控制。文章通过分析济阳坳陷内潜山油气藏的特点,总结了各次级构造带潜山圈闭油气藏组合特点和分布规律,提出“潜山油气藏体系”概念,指出陡坡带、低凸起带、缓坡带是断陷盆地潜山油气藏体系最发育带,而凸起带和洼陷带次之;最后提出了断陷盆地潜山油气藏“两步走”的勘探思路。  相似文献   

20.
陆相断陷盆地岩性圈闭目标的快速识别和优选,需要先进地质理论指导与地震技术应用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本文通过对塔南凹陷岩性油气藏快速勘探过程中使用的地质理论和地震技术进行总结,建立了一套复杂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快速探明储量规模的实用地质—地震配套技术系列.在岩性油气藏勘探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中,综合采用构造分析、层序分析、相带分析和成藏分析等地质分析方法进行指导,配合使用精细构造解释、地震多属性分析、井—震约束下的拟声波波阻抗反演等地震技术,实现岩性圈闭的“定背景、定层系、定区带和定目标”,有效地解决了塔南凹陷岩性油藏勘探中遇到的地质难题,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岩性油藏勘探的突破和基本探明.这一技术系列对同类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