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宜居黄河科学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问题表象于河,形成于域,根植于地。针对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地球科学问题特点及挑战,本文提出了“宜居黄河”科学构想,旨在构建一个包括“安全黄河”、“绿色黄河”、“生态黄河”、“和谐黄河”和“智慧黄河”5大核心内容的体系完善的宜居黄河研究科学架构,并对这5个方面的科学内涵和关键研究内容进行了阐述。其中,(1)安全黄河立足于工程地质学,研究黄河流域地质地表过程及其灾害效应,以保障地质安全需求,构建安全黄河体系;(2)绿色黄河立足于水文地质学,研究黄河流域水循环过程及其水土环境变化效应,构建绿色黄河体系;(3)生态黄河立足于环境地质学,研究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演化规律及其生态屏障效应,构建生态黄河体系;(4)和谐黄河立足于资源地质学,研究黄河流域资源开发与人地协调的发展模式,构建和谐黄河体系;(5)智慧黄河立足于大数据及信息科学,研究黄河流域地学信息集成与智慧决策平台,构建智慧黄河体系。这5个部分相互支撑融合,共同解决宜居黄河的核心关键问题,从而为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最终形成造福中华民族的“幸福黄河”起到科技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煤炭地质》2014,(9):23-23
正由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范立民编写的《煤矿隐蔽致灾因素与探查》一书,2014年7月由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本书主要阐述了煤矿隐蔽致灾因素的概念、特点及隐蔽致灾因素种类、形成原因,论述了各类隐蔽致灾因素的致灾特点,叙述了隐蔽致灾因素的探查技术,包括地震勘探技术、电法勘探技术、瞬变电磁法勘探技术、测井技术、钻探技术、地质  相似文献   

3.
黄河下游河段断流对沿黄地区生态环境影响严重。以1999年为基准年,利用黄河下游侧渗补给影响带地下水系统模拟模型研究了黄河断流对黄河侧渗量及地下水循环的影响。花园口-河口断流300d,黄河侧渗量减少53.8%。夹河滩-河口全年断流,黄河侧渗量减少75.2%;断流300d,黄河侧渗量减少46.3%。泺口-河口全年断流,黄河侧渗量减少25.1%;断流300d,黄河侧渗量减少19.8%。利津-河口全年断流,黄河侧渗量减少4.7%。断流对黄河侧渗补给影响带地下水流场的形态影响较小,浅层地下水系统边界的水力性质没有改变。断流对黄河下游傍河水源地开采动态水位影响较大,但宏观上对侧渗补给影响带地下水资源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黄河断代工程这一全新的研究黄河的学术问题,强调通过对黄河生命发展演化过程中自然发生的重大事件在河流断代界面上、下中沉积物记录的某些重要信息的对比研究,可以获得河道发展、演化、河流行水规律(包括黄河下游环境演变)等方面的重要结论、重大启示,以更好地为当代治河服务,实现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黄河泥沙资源丰富。如何处理黄河泥沙,历来是黄河治理开发的大事。该文结合黄河下游山东、河南两省的实际情况,在论证综合开发利用黄河泥沙的可能性、技术支撑、市场需求、法制环境等基础上,提出了淤改涝洼地、制造墙体材料、复垦采煤塌陷区等综合利用黄河泥沙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淮河流域旱涝灾害致灾气候阈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淮河流域内1959—2008年110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结合流域1978—2008年农作物旱涝灾害受灾面积数据,基于降水致灾因子与农作物承灾体受损程度等研究,提出旱、涝致灾气候阈值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旱涝灾害发生的时空特征,确定淮河流域合理的旱涝致灾气候阈值区间并建立致灾气候阈值与农作物受灾面积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①致灾气候阈值可通过计算发生旱涝事件时间段累积降水量除以1959—2008年相应时段累积降水量的平均值来定义,得到的旱、涝致灾气候阈值在不同尺度下对旱、涝灾害事件均有较好地稳定反映,可满足研究区旱、涝事件分析需求;②洪涝致灾气候阈值与农作物受灾面积存在一致的变化趋势,而干旱致灾气候阈值与农作物受灾面积相关系数高达0.96,构建了基于干旱致灾气候阈值的农作物受灾面积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7.
淮河流域旱涝灾害致灾气候阈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淮河流域内1959—2008年110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结合流域1978—2008年农作物旱涝灾害受灾面积数据,基于降水致灾因子与农作物承灾体受损程度等研究,提出旱、涝致灾气候阈值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旱涝灾害发生的时空特征,确定淮河流域合理的旱涝致灾气候阈值区间并建立致灾气候阈值与农作物受灾面积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① 致灾气候阈值可通过计算发生旱涝事件时间段累积降水量除以1959—2008年相应时段累积降水量的平均值来定义,得到的旱、涝致灾气候阈值在不同尺度下对旱、涝灾害事件均有较好地稳定反映,可满足研究区旱、涝事件分析需求;② 洪涝致灾气候阈值与农作物受灾面积存在一致的变化趋势,而干旱致灾气候阈值与农作物受灾面积相关系数高达0.96,构建了基于干旱致灾气候阈值的农作物受灾面积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5,(5)
杭来湾煤矿位于榆神矿区一期规划区的西南部,是榆神矿区的重点建设煤矿,为了查明煤矿目前存在的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本文采用野外实地走访调查、井下调查测量、资料收集和室内资料分析整理等方法,深入研究了煤矿目前存在的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结合调查资料分析了各致灾因素的分布,同时探讨了各致灾因素会对煤矿带来的危害。结果表明:杭来湾煤矿目前存在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裂隙、褶曲,瓦斯,导水裂隙带,地下含水体及井下火区隐蔽致灾地质因素隐患,这些致灾因素的存在,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本文结合煤矿存在的以上隐蔽致灾因素,提出了其对煤矿带来的危害,划定了煤矿禁采区和警戒区,并对煤矿常见的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论黄河下游断流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述黄河下游20余年来频繁断流的事实,分析了黄河断流的原因及其已产生的危害,提出防治对策。讨论黄河开发利用的几种认识误区,研究黄河流域的地质地貌格局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及下游河道在华北平原大变迁的关系。最后提出了立足于全流域开展黄河问题研究和可持续开发利用黄河的大系统观及具体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研究中,受重力滑块启发,并通过分析研究地质构造、气象条件及已发地质灾害规律,发现了致灾营力当量定律。运用该定律将岩性、构造、降雨致灾因素作用统一到坡度致灾作用上,编制专用软件。以0.25km×0.25km为计算单元实现了全省空间范围的致灾营力当量计算。根据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级别致灾营力当量阈值,追踪出地质灾害危险性预警级别。依据预警级别,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减灾防灾、降低经济损失,对拟建在黄河南岸附近的小区建设场地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讨论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和遭受的各种地质灾害,重点分析了黄河岸边崩塌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牛玉国 《水文》2006,26(3):93-96
本文简要回顾了黄河水文的发展历史,介绍了黄河水文业务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黄河水文面临的问题,展望了黄河水文发展方向,提出了黄河水文“十一五”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和建设“黄河流域基于水循环的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体系”新理念。  相似文献   

13.
张天义  张克伟 《河南地质》1999,17(4):269-272
自1855年黄河改道北行至今,山东省的渤海湾海岸线向海方面推移了19km,黄河泥沙的造陆面积达2827km^2,而在处北部从双洋口至小丁港150km的海岸线上共失去土地1320km^2以上。作者认为,可以疏通明清黄河故道作为引黄工程,利用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淤积于黄海沿岸,以减缓黄海岸线的侵蚀,还可抑制黄河泥沙沉积而造成的渤海的淤积。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地上悬河段开采条件下侧渗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通过模型的方法定量研究黄河下游悬河段地下水与黄河关系。在黄河影响带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将黄河作为地下水系统的混合边界条件处理,运用地下水模型软件FEFLOW建立研究区地下水流模拟模型。以模型为工具,重点评价了原阳水源地规划开采规模为40×104m3 d情况下,地下水流场和动态的变化趋势,计算了黄河侧渗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地下水流场在开采10年后趋于稳定,地下水最大水位降深为20m,激发黄河水对地下水为补给量为1 02×108m3 a,占水源地开采量的69 7%。本研究还计算了8个规划新建和扩建傍河水源地条件下地下水变化趋势和黄河侧渗量的增加量。研究表明,黄河对于研究区地下水可再生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规划新建和扩建傍河水源地新增地下水开采量4 86×108m3 a是有保证的。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下游河道改道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黄河下游华北沉降盆地的基底构造,河沙淤积、地貌形态特征诸方面论述了黄河下游河道改道的必然性,指出黄河下游决堤改道的危险河段在河南、重点花园口至高村河道段。为了防止黄河河道失控,避免决堤改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提出了黄河下游局部改道(花园口一张庄闸人工造黄河河道)的设想,对黄河下游防洪治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面塌陷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地面塌陷灾害孕灾环境复杂、致灾因子多样,承灾体脆弱,灾害后果严重。多雨的气候背景、活动断裂构造、广布的隐伏岩溶和淤泥以及剧烈的人类活动构成地面塌陷的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自然因素致灾因子包括岩溶的发育程度、覆盖层特征、地形地貌、强降雨或重干旱气候特征等;人为因素致灾因子主要指人类活动因素,如加载和排水等。  相似文献   

17.
黄河断流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军祥  康凤新 《中国地质》1998,(2):29-31,33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数千年来,以其丰盈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黄河,我们的母亲河。然而,今天黄河又怎样了呢? 1972年黄河开始出现断流,1991年以后,则半年出现断流,并趋逐年严重之势。1997年断流时间提早到2月7日,至11月20日累计断流221天,断流河段占下游总河长的80%以上。昔日“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观景象已成为“黄河之水涓涓来,干涸河床牛羊走”。黄河断流给沿河广大地区的工农业发展、经济进步、人民生活的提高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从环境地质学角度探讨了断流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希望我们的地质学家们出谋划策,为拯救我们的母亲河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下游河南段地下调蓄水库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中黄河下游影响带指黄河水侧渗影响地下水范围,黄河南岸为12~20km,黄河北岸为13~26km,循环深度小于300m,其中河南段面积约9500km^2。本文对黄河下游影响带地下水资源潜力进行了分区评价,规划了13个远景水源地,并提出开发12个地下调蓄水库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关于缓解黄河断流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紧缺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咨询活动,在1997年11月向国务院提交的《中国水问题的出路》咨询建议中,明确指出“水问题将成为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最突出的重大问题”。鉴于华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黄河断流时间年趋延长,断流河段不断延伸,断流频次不断增加,1998年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将黄河断流问题作为重点咨询内容,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与40余位有关专家共商缓解黄河断流对策。7月上旬,两院院士、专家对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陕西、宁夏四省区20余个市、地、县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分别与四省区政府、有关管理部门、黄河水利委员会百余位专家和技术人员、当地干部等进行了6次座谈,在广泛听取各级政府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缓解黄河断流的对策与建议》。《建议》详细说明了黄河下游断流的严峻态势,强调黄河下游的频繁断流不仅直接影响到工农业生产,更为严重的是黄河下游长期处于小流量或断流状态,使淤积在下游河道内泥沙的主要位置由滩地转向主河槽;而淤积则使黄河中下游尤其是下游防汛日益困难,洪灾威胁在逐年加剧。一旦遭遇特大洪水,将会再次出现黄河决口改道的灾难。《建议》指出“黄河断流有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阐述黄河上游龙羊峡-刘家峡河段内巨型滑坡类型及分布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分析了巨型滑坡发育与黄河形成演化历史的关联性.认为黄河上游龙羊峡-刘家峡河段的共和盆地、贵德盆地、循化盆地经历了昆黄运动B幕(距今800ka左右)的流水侵蚀夷平,而李家峡-公伯峡及龙羊峡多隆沟西段为剥蚀台面(分水岭带);距今125ka年以来的共和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