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尤黑木矿区钢铁多金属矿床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的研究,认为矿床中A矿带磁铁矿石来源于火山活动,形成于火山堆(沉)积作用过程中;黑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带(B、C.D矿带)中,多金属矿石来源于海水(占20%)和岩浆水(占30%),而重晶石岩和磁铁石英岩的形成则基本上是海水的贡献。在整个康定岩群内可以应用长英质火山岩稀土元素分布型式平缓和明显负Eu异常的特点来优选勘查靶区。  相似文献   

2.
姑婆山花岗岩主岩体的稀土元素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春  宋林康 《矿物岩石》1992,12(1):38-45
稀土元素在姑婆山花岗岩主岩体过渡相中,主要以稀土矿物和类质同象两种形式存在,并以稀土矿物形式为主,其中稀土元素含量占全岩含量的64%以上。轻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褐帘石和独居石中,重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褐钇铌矿等矿物中。岩石中至少有65%以上的稀土元素赋存于抗风化能力小的矿物中,为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提供了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3.
杨丽华 《岩矿测试》1984,(2):156-158
本文采用PMBP树脂定量分离富集微量稀土元素,提出加入少量苯甲酰丙酮,可使微量稀土元素被PMBP树脂定量吸附,用0.1N盐酸溶液又可使稀土元素定量洗脱。进而拟定了岩石矿物中微量稀土元素总量的测定手续。对于含量为0.171%、0.320%的稀土样品测得标准偏差分别为0.0062、0.0044,变动系数分别为3.64%、1.24%。  相似文献   

4.
太平洋富钴结壳中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化学提取方法对采自太平洋国际海域的板状和结核状富钴结壳的稀土元素进行了分级提取 ,并利用等离子质谱仪 (ICP MS)测定了稀土元素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 ,结壳中稀土元素在不同结合态中的富集顺序为 :残渣态 >有机结合态 >锰氧化物结合态 >碳酸盐结合态 >吸附态。稀土总质量分数的 5 6 %以上集中在残渣态中 ,并主要赋存于非晶态FeOOH物相中 ,说明FeOOH的形成对稀土元素的富集具有重要作用。水羟锰矿占结壳中X衍射结晶矿物的 95 %以上 ,但其稀土质量分数仅占稀土总质量分数的 1 6 %左右。呈有机结合态的稀土元素含量约占结壳稀土总质量分数的 2 0 % ,表明有机质对于结壳的形成及稀土元素的富集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龙首山超基性岩带5个代表性岩体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取得如下认识:1.岩带内各岩体的化学成分以贫SiO_2、MgO和富TiO_2为特征,属于铁质超基性岩;2.各岩体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有富集型、平坦型、亏损型3种。具前两种模式的岩石是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中由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而后者则具有地幔残余的某些特征;3.稀土元素定量模式计算表明,金川、塔马子沟岩体的原始熔浆起源于尖晶石二辉橄榄岩15%、1%的部分熔融,而青井子等岩体则起源于石榴石二辉橄榄岩≥40%的部分熔融;4.分离结晶作用过程的定量计算表明,金川岩体中的橄榄辉石岩和斜长二辉橄榄岩分别由77%和25%的晶体分离形成。最后对各岩体的含矿性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甘肃大桥金矿硅质岩野外及岩石学特征、主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该矿区硅质岩的成因特征,并探讨了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硅质岩化学成分中SiO2含量为75.59%~93.00%,Al/(Al+Fe+Mn)平均值为0.82;大部分微量元素与克拉克值相比处于亏损状态,而Au、Ag、As、Sb、Hg等微量元素富集;稀土元素EREE平均值为88.68μg/g,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其占ce值为0.68~1.21,JEu值为0.77-1.32,LREE/HREE值为2.76~23.32,平均值为14.54,轻稀土元素富集明显,(La/Ce)N平均值为1.22,(La/Yb)。平均值为2.33。地球化学数据在反映大桥金矿硅质岩成因上具有不一致性,但是通过与国内金矿床硅质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并结合区域地层对比,可以初步判定大桥金矿硅质岩沉积环境靠近大陆边缘,使得该套硅质岩既受到了海底热液作用,同时又受到了陆源沉积作用的影响,属于热水沉积与正常沉积的过渡类型。然而硅质岩对于该矿床中金在矿源层形成阶段的初步富集所起的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通过龙首山超基性岩带5个代表性岩体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取得如下认识:1.岩带内各岩体的化学成分以贫Si0_2、MgO和富TiO_2为特征,属于铁质超基性岩;2.各岩体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有富集型、平坦型、亏损型3种。具前两种模式的岩石是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中由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而后者则具有地幔残余的某些特征;3.稀土元素定量模式计算表明,金川、塔马子沟岩体的原始熔浆起源于尖晶石二辉橄榄岩15%、1%的部分熔融,而青井子等岩体则起源于石榴石二辉橄榄岩≥40%的部分熔融;4.分离结晶作用过程的定量计算表明,金川岩体中的橄榄辉石岩和斜长二辉橄榄岩分别由77%和25%的晶体分离形成。最后对各岩体的含矿性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稀土元素作为地质作用的一种很好的指示剂,对探讨岩矿成因和演化,变质岩原岩恢复,成矿作用以及地质年代等诸匀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对方解石,萤,磷灰石,重晶石等以钙,钡为基质的单矿物中微量稀土元素的分析,以往文献报道得很少[1],本文采用酸或碱分解矿样,以P507萃淋树脂分离钙或钡,ICP-AES测定15个稀土分量,试验结要表明,各单矿物中稀土元素的标准回收结果较好,利用各单矿物的稀土元素测定值,均可绘制出较为平滑的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图,方法对重晶石样品中各稀土元素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大部分元素不超过5%。  相似文献   

9.
红珊瑚是珍稀的有机宝石。对35个不同产地不同属种的红珊瑚样品中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及红珊瑚生态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珊瑚的稀土元素富集主要受生物作用影响,其∑REE较低,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δCe负异常为主,部分红珊瑚样品占Eu正异常;红珊瑚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具有产地鉴定意义,也指示出红珊瑚的生态环境与海底火山热液活动密切相关,后者影响红珊瑚的生长物源供应;红珊瑚的生态环境的稀有性导致了红珊瑚的稀有性。  相似文献   

10.
沈国春 《福建地质》2010,29(1):59-63
在福建东部海域16个海湾采集了近海生物鱼、虾、贝壳、藻4大类26小类128个样品,用ICP-MS法测定15种稀土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轻、重稀土元素存在较大的分镏作用,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即轻稀土元素的生物学效应更为明显,鱼类等近海生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总体上与海水和世界页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接近。稀土元素沿福建东部海域食物链的迁移传递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生物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稀土元素因其用途广泛,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被应用于各个行业.研究表明,稀土元素对作物的光合作用、产量、抗逆、品质、发育和养分吸收等具有重要作用.作物中的稀土元素主要来自对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吸收,因此,有效分解并快速测定土壤中的稀土元素,可以合理指导稀土元素的施用,对作物的生长和土壤的营养状况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比较了...  相似文献   

12.
硅铍钇矿是一种含钇族稀土元素和氧化铍为主的重要工业矿物,可以简单的表示为:BeFeY_2O_3.2 SiO_2,其主要部分大致含量为:SiO_223.9%、Y_2O_351.8%、FeO14.3%、BeO10%。铍和稀土元素,在国民经济和国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红壤中稀土元素结合形态的分布及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元根  袁可能 《矿物学报》1998,18(4):417-424
红壤剖面中稀土元素结合形态的分布研究表明,稀土元素的各种结合形态中以残渣态为主,其次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大部分稀土元素的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及酸溶态含量较为接近。稀土元素结合形态在剖面层中的分布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以表层含量较高,如有机质结合态;另一类以深层含量较高,如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残渣态(大部分稀土元素表现为C层>A层>B层)和酸溶态(主要表现为C层>B层>A层),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变化较复杂,但主要集中在深层。不同母质对不同稀土元素各种结合形态的分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表现为某些稀土元素的一些结合形态在一种或几种母质的红壤中占主导地位。稀土元素结合形态的分配研究表明,元素Pr、Tb、Tm、Yb、Lu的分异普遍比较显著,在不同结合形态中呈现富集或亏损,而Ce、Sm、Eu等元素则主要在某一种结合形态中发生分异。从稀土元素的各种结合形态与红壤的硅酸盐成分及其有机质含量、pH值间的相关分析认识到结合形态与红壤本身成分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昆山,城山和大龙山岩体的锶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翟建平 《地球化学》1989,(3):202-209
昆山、城山和大龙山三个岩体的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和~(87)Sr/~(86)Sr初始值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完全相一致,分别为135Ma和0.707±0.001左右。结合氧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等资料分析,发现岩体的成岩物质来源于上地幔,母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与地壳物质发生了同化混染,而且这种作用达到了充分的均一化。据壳幔混合模式计算,其中地幔锶和地壳锶分别约占53.8%和46.2%。这些岩体与深大断裂和地幔隆起有成因上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晚石炭纪-早二叠纪,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发育区域性的火山岩建造,岩性以酸性英安岩和流纹岩为主,同时发育少量中性玄武安山岩和安山岩,多属于中-低钾的钙碱性系列。样品全碱(Na2O+K2O)含量为0.99% ~8.12%,K2O的含量较低,为3.01% ~0.05%,稀土元素总量(∑ REE)较低。稀土元素轻重分异,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于重稀土元素(HREE)富集:(La/Yb)N=0.76~5.18,且部分样品显示轻微的Eu负异常和Ce正异常:δEu=0.533~1.148,δCe=0.979~1.224。微量元素中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亏损。分析认为石炭系末期-二叠系早期,研究区所处构造环境为洋内弧附近的前弧盆地,发育的火山岩是母源岩浆经历了一定程度分异作用后的产物,以岛弧环境为主,兼具有部分板内大陆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16.
平庄煤田煤田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煤田地质特征,对不同矿区、不同煤组的煤进行了稀土元素的含量测试,得出了煤的稀土元素含量变化规律及分布模式,讨论了稀土元素的主要赋存状态、来源、含量异常以及与成煤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选用一株从碳酸盐岩表面分离的真菌,研究了实验条件下岩生真菌对白云岩中稀土元素的溶出、迁移和富集作用过程。通过分析不同培养时间真菌培养液上清液及菌丝体稀土元素浓度和组成特征,研究了真菌生命活动对稀土元素行为的影响,探讨了微生物影响稀土元素行为的机制。结果表明,该株真菌对白云岩中稀土元素的溶出、迁移和富集有一定的作用,真菌的活动可以提高稀土元素溶出量,使Ce相对活化,对Eu则有抑制作用,培养液上清液和真菌菌丝体均具富Ce贫Eu的特征;真菌生长产生的酸性环境、氧化还原作用、代谢产物的络合作用,以及真菌菌丝体的直接吸收和吸附作用,是该株真菌影响稀土元素行为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平庄煤田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结合煤田地质特征,对不同矿区、不同煤组的煤进行了稀土元素的含量测试,得出了煤的稀土元素含量变化规律及分布模式,讨论了稀土元素的主要赋存状态、来源、含量异常以及与成煤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近岸和河口地区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稀土元素对研究和探索水体许多宏观、微观过程能起到很好的表征作用。对河口水体痕量稀土元素分离、富集和测定进行了总结,综述了近岸和河口地区稀土元素元素化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讨论了稀土元素近岸和河口地区地球化学研究的意义,回顾了过去研究中的不足及其对后续研究工作的指导意义,并展望了近岸和河口地区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正>地质作用过程中独特的物理化学行为使得稀土元素在地球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地球化学指示剂,稀土元素及其同位素的丰度与分配等数据对研究岩石与矿物的成因及分类、成岩成矿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成矿物质来源,沉积与变质作用,地壳与地幔乃至月球、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等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陈德潜等,1990)。在超基性岩研究中,稀土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