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小林 《地图》2001,(2):35-36
学好并运用好地图 ,对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 ,应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地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和训练。一、看图能力的培养看图训练旨在培养学生地图意识 ,熟悉地物分布 ,增强对地图的认知能力。识图是培养地图能力的前提条件。首先 ,教师要讲清地图基础知识的概念和用法 ,特别是地图上的三个内容 :比例尺、经纬网和各种注记符号 ,是地图学习中必须清楚的基本概念 ,这对进一步学习各种等值线地图 (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图、等压线图 )大有裨益。其次要多练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 ,采取读…  相似文献   

2.
推介     
《地图》2010,(1):24-24
<正>看图知天下相信每个爱地图的人,都有福至心灵的那一刻,借由某个机会顿悟:地图赋予我们过去、现实及未来,使我们的生活成为可能。如果你对此一无所觉,下面四本书将有助于达到这一灵通境界。  相似文献   

3.
钟琳颖  沈婕  毛威  王孟和  俞肇元 《遥感学报》2021,25(12):2421-2430
作为人类文明的见证,古城文化遗产让文明记忆更加鲜活,城市生活环境得以延续。叙事地图结合了地图学及叙事学对于空间信息、时间信息的表达优势,不仅是近年来地图学的新兴方向,也为古城文化遗产展现提供了新型空间叙事载体。论文针对古城叙事地图表达需求,从地理学时空视角出发,研究了古城叙事地图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与关系,构建了古城叙事地图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以清江浦古城为例,设计了古城叙事地图的架构,基于清江浦遥感影像、照片、史志等多源资料,利用倾斜摄影测量与三维实景建模技术构建了古城典型景观建筑模型,设计与实现了多尺度、多载体的古城叙事地图。本研究提出的基于时空知识图谱叙事地图设计思路、基于遥感影像等多源资料的古城景观模型构建技术以及多尺度、多载体的古城文化遗产景观复现方法为古城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胡达天  胡庆武 《测绘科学》2015,40(7):142-145
针对部门和机构的GIS系统因体制和管理等原因导致的"信息孤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轻量级开源LeafLet软件的跨平台地图发布技术。以LeafLet为地图发布与展现的地图客户端组件,实现了轻量级跨平台地图发布,较好地解决了跨平台地图服务的无缝信息流转问题。通过全国文化财经政策统计与监测地图在线发布系统开发实例表明,基于开源LeafLet软件可低成本实现跨平台地图发布,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朱鉴秋 《地图》2012,(5):116-123
M:首先我要转达我们编辑部对您的问候。非常荣幸、也非常开心今天能跟您对话,不只是因为您是海图学方面的权威,您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就是《地图》杂志的编委,更是因为您20多年前主持编制了《郑和航海图》的古今对照图,这个事情我们现在看来都很佩服。Z:谢谢。我跟《地图》杂志确实很有缘分,20年前,我就有幸担任杂志的编委,也曾在《地图》上发表了一些文章,有讲海洋测绘的,有讲  相似文献   

6.
网络地图或网上地图是指在因特网上浏览、制作和使用的地图,越来越多的人从网络上获取地图和相关信息,但是,它在方便大众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文章分析和总结了当前网络地图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讨论网络地图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可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移动地图应用模式及其空间认知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谟  张瑜 《测绘科学》2007,32(6):61-62,51
移动地图是随着地理信息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的新的地图应用形式,为人们通过移动设备享用地理信息服务提供了方便。文章阐述了移动地图的概念及其特点,分析了移动地图的应用结构,从移动地图的内容选取、可视化方法和地图可用性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移动地图的空间认知特征,强调"以消费者为中心"在移动地图系统开发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移动电子地图是目前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地图模式,并且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但是目前的信息传输理论不能够正确地指导这种地图模式的发展。文章分析了目前的信息传输模式,并结合用户对移动电子地图的新需求,提出了新的信息传输模式,以适应移动电子地图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新的空间信息认知工具,在线地图适时性强,传播方便。文章总结了在线地图的特点和使用方式,并以交通查询为例分析了用户使用在线地图的地图信息认知过程、信息获取的阶段并根据以上分析得出了在线地图空间认知的一般规律。为数字环境下的空间信息表达与认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天地图”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主导建设的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地理信息综合服务网站,可向社会公众提供权威、可信、统一的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同时,在其他领域的作用和价值也同样不可小视,尤其是地理知识教育、国家版图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等教育功能的应用、服务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文章以“天地图”现有应用板块“伟业宏图”为例,探讨深度挖掘“天地图”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红色教育功能的应用价值及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测绘工作中,地形图图式是不可缺少的法规。因此,图式内容的精粗繁简合理与否,都将影响到测绘工作的工效。对于地图的使用价值来说,图式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图式是地图的表达形式,不但要表达得正确美观清晰悦目,而且要具有高度的易读性,使看图的人能够一目了然,有如置身其境!  相似文献   

12.
移动地图是随着地理信息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的新的地图应用形式,为人们通过移动设备享用地理信息服务提供了方便。文章阐述了移动地图的概念及其特点,分析了移动地图的应用结构,详细地分析了移动地图的空间认知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地图聊天室     
《地图》2003,(1)
沈农夫: 我看到2002年4月9日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自1976年在芝加哥成立了第一个地图协会以来,美国已经出现了12家类似的地图协会,每家会员都在200人以上。大家每隔几个月就聚会一次,商讨展览事宜或者举办讲座。例如数年前成立的一家公路地图收藏协会的500多名成员,每年在芝加哥碰头一次,互相交流信息和交换地图。 (通讯地址:223225 江苏淮安市楚州区博里紫荆路6号)  相似文献   

14.
对位置地图表达模板及表达约束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初步设计基于模板的位置地图表达框架。在顾及用户背景信息、地图显示载体信息、情境信息的综合作用下,通过对情境信息进行解析和推理,建立不同地图叠加要素与位置地图要素表达模板的映射关系,并对位置地图表达的触发原理、触发判断和运行机制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互联网中存在有大量地图图片识别精度低、分类模型训练困难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动学习和卷积神经网络的地图图片识别方法,通过主动学习算法优化地图/非地图图片样本数量及分类结构,可使用少量的训练样本以及人工投入,来获取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高精度地图图片识别模型。结果表明:基于主动学习方法将地图/非地图图片样本类型划分为17类时,地图图片识别精度最高,约为95.01%。本文地图识别方法可有效地推动图像地理信息挖掘、地图审查及地理信息监管等领域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地图制图的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地图制图方式虽然也有许多技术上的进步,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地图制图的需求。而卫星影像可以在第一时间为地图制图人员提供准确的道路位置与走向信息,有效弥补了传统地图制图的不足,为地图制图单位及人员带来了福音。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地图制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其次分析了卫星影像在地图制图中应用的优势与方法,并在文章最后对本课题研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有效的空间信息表现方式,因特网与地图的结合,产生了网络地图这一新的地图形式。旅游网络地图就是网络地图的一种主要应用,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些相关的地图网站。地图作为网络旅游信息的一种信息资源,虽然在旅游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地图网站的开发和应用中还存在一些缺点,妨碍了地图资源的深入应用。因此,如何从深度上对网站地图资源进行开发和应用,就成为必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8.
就目前网络地图服务过程中所涉及的信息传输机制问题进行了研究。传统的地图传输模式主要偏向于信息的表达和获取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地图符号化以及使用者对地图表达的认识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网络地图服务传输的基本框架,探讨了网络地图服务传输的新模式。认为它们必须经过服务请求和服务响应两个过程,以及需求信息到数据描述语言的转换、需求描述到服务描述的转换、数据描述语言到地图数据提供的转换等3种信息转换。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和综合地图实质与内容的基础上,应用比较方法提出了点作为构成地图的“细胞”,并由此入手建立了点的一般集合表达式,指出表达式是点的定位基础信息、表示类属的性质特征信息、区别颜色的表象特征信息以及反映颜色浓淡的信息等6个变量的函数。然后推导了地图要素和最终的地图一般表达式。作为例子,文中运用这些表达式推证了各类点、各种地图要素及几种地图的表达式。 作者认为,依据这些表达式还可对作为传输信息工具的地图在人们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和结果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地图》1986,(3)
制图人员的使命是将各种空间信息(包括自然和人文方面)经过编码(符号化)等处理,最终转变为图形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讲,地图是信宿。然而对于用图者来说,显然地图又是信源。地图做为信息的载体,把空间信息传递给接受者,所以地图又是信道。信息的基本特性是目的性、系统性、动态性。制图人员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从空间选择信息,然后系统化(编码、符号化),经过通道(地图)传递给接受者(用图者)——当然在此过程中必须保证信息的动态流动。本文所关心的是信息传递的第一个程序,即信息选择过程。笔者以为地图创作的主观特征集中地体现在地图信息选择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