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种仪器烈度算法在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中的可靠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 特别是在通信中断的情况下, 利用仪器烈度快速估计地震动强度(烈度)的分布情况, 可为开展最有效的地震应急救援提供决策依据. 该文介绍了现有的几种仪器烈度算法, 并利用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中获得的强震加速度记录对各种算法的可靠性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在这两次地震中只利用地震动峰值参数确定仪器烈度的算法可靠性较低, 而考虑反应谱特性的算法可靠性更高. 在未得到更多强震数据的检验前, 建议采用袁一凡提出的仪器烈度算法, 或利用谱烈度值确定仪器烈度的算法, 或利用加速度反应谱值确定仪器烈度的算法.   相似文献   

2.
2006年文安5.1级地震的烈度异常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7月4日河北省文安县发生的5.1级地震是1998年1月10日张北6.2级地震后首都圈内最大的一次地震.该震震中烈度偏低,而远在100km以外的北京等地区却出现较高的烈度异常.本文根据首都圈数字强震台网及其烈度速报系统测定的地震动强度等值线图,对该地震的烈度异常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首都圈内3个烈度异常区的成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合震源的发震机理、地质结构和地震波射线路径等,分析了造成该次地震震中低烈度、小灾情,而外围烈度较高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强地震活动区地震动衰减关系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震动衰减关系是影响地震安全性评价特别是地震区划结果的重要因素.我国现行的地震动衰减关系主要是依据6级以上地震的地面运动资料得到的,并没有考虑中强地震的衰减特性.为此,文中利用现有的烈度资料和其他可供参考的研究成果来建立我国中强地震活动区的地震动衰减关系.收集了我国华中、华南、东北等地区的51次地震的烈度等震线资料,运用单随机变量加权最小二乘回归法得到中强地震活动区烈度衰减关系.然后以美国西部地区为参考地区,运用缺乏地震动参数的地震动估计方法-地震对映射法得到中强地震活动区峰值加速度和有效峰值加速度衰减关系.最后,通过与我国强地震区和中强地震区已有的烈度衰减关系和地震动衰减关系的对比,验证了得出的我国中强地震活动区烈度衰减关系和地震动衰减关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据塔斯社记者库兹涅佐夫自贝尔格莱德报道:今后5年内,塞尔维亚中部地区将要发生烈度达Ⅷ度的地震——这一结论是由该共和国中央地震台工作人员做出的,他们的仪器2月4日记到了地壳的几次震动,其震中区斯塔尔切沃(位于贝尔格莱德以东仅26公里)的烈度达Ⅳ,Ⅴ度。塞尔维亚地震区划图是由首都和地面震动频繁的拉扎列瓦茨、潘切沃、鲁德尼克  相似文献   

5.
汪梦甫 《华南地震》1990,10(1):72-78
本文分析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地震工作者对岳阳市及其邻区(简称工作区)的地震地质及地震活动特征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划定潜在震源区,估计各潜在震源区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利用工作区11次历史地震等震线资料,统计得到了工作区的烈度衰减关系,利用工作区的烈度衰减关系和美国西部烈度与地震动衰减关系转化得到了工作区的地震动衰减关系。最后计算得到了岳阳市相同概率水平的烈度、加速度、反应谱。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烈度衰减异常——与郯城、海原地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震安全性评价以及地震区划等研究工作中,选用合适的地震动参数(加速度、速度等)衰减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缺少强震记录,我国目前的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一般采用胡聿贤和张敏政(1984)提出的转换方法获得,通过利用既有烈度资料又有强震记录的地区(参考地区)的烈度衰减关系和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经过转换得到只有烈度资料的研究地区的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上述工作需要使用适合各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来体现不同地区的地震活动与震害分布的地域性特点.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在江苏的强震动记录及地震影响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M8.0大地震,江苏数字强震动台网固定观测台站、宿迁和溧阳断层观测存放台阵共获取该次地震有效强震动事件45个,计134条加速度记录。本文介绍了这些强震动记录分析处理的基本情况及其时域与频域的一些特点;编写SICalculate谱烈度计算程序和D2InterP二维插值程序,输入所获取的汶川地震26组实测强震动记录数据,得到该次地震在江苏地区的峰值加速度与谱烈度的等值线图,并就区域内地震影响场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大量地震表明,地震过程中仅发生单次地震的情况较少,即孤立型地震发生的概率较低,一般为11%。强震的发生通常伴随多次余震,且大部分余震与主震时间间隔较短,受损结构在未进行加固的情况下再次遭受地震作用,致使结构发生更为严重的破坏,甚至倒塌。目前国内外抗震规范的设计方法仅考虑了单次地震作用,即只考虑主震影响。因此,探讨合适的途径考虑多次地震作用对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本文收集了国内外广泛用于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地震动记录,以典型RC框架结构为例,研究了两次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抗震分析方法;探讨了两次地震作用时设计PGA调整系数的确定方法;当设防烈度、场地条件以及输入地震动特征不同时,分析了单次与两次地震作用下结构损伤状态的差别,确定了设计PGA的调整系数。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1)选取了损伤指标及强度折减系数模型。从加速度时程、反应谱、傅立叶谱及对结构的损伤4个方面分析了两次地震与单次地震的联系和区别;通过分析不同损伤指标的适用情况,确定了损伤指标;通过对3种强度折减系数模型的比较,选取了Vidic模型。(2)提出了考虑两次地震作用的抗震分析方法。以典型结构为例,比较了目前用于单次地震作用结构抗震分析的常用方法。在分析各类方法的优点和不足的基础上,给出了结合动力时程分析、静力往复加载分析与Pushover分析的考虑两次地震作用的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并以3层典型RC框架为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3)基于损伤相等的原理,提出了考虑两次地震作用的设计加速度峰值的调整系数的确定方法。通过选取、构造序列型地震动,对某3层典型RC框架结构进行了600次单一地震和3 600次连续两次地震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统计了结构整体损伤指数特征,定义了整体损伤指数(DI)的放大系数和PGA的等效调整系数两个参数,给出了考虑两次地震作用时的结构设计加速度峰值的调整系数建议值。(4)建立了考虑两次地震作用时DI的放大系数和PGA的等效调整系数的经验公式。对不同典型RC框架结构进行了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并统计了结构整体损伤指数特征,得到了放大系数、等效调整系数与结构自振周期之间成正比的结论。(5)研究了设防烈度、场地条件和输入地震动对放大系数和等效调整系数的影响。通过研究4层RC框架结构在设防烈度、场地条件和输入地震动等因素影响下的动力时程分析,根据整体损伤指数统计分析,得到放大系数和等效调整系数与设防烈度成正比,与输入地震动场地VS30均值成反比的结论,给出了输入地震动对放大系数和等效调整系数的影响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9.
一、基本情况可用三句话概括,地震不大;振动不小;领导重视.运城地震群最大震级仅4.7级,震中烈度5度强,震源深度5.5公里,共发生3次4.0级以上地震.震源深度都在5.5至7.5公里之间,震源比较浅.震群活动从1986年11月7日开始.11月17日至21日为活动高峰,22日后开始衰减.截止12月26日04时统计,共记录到地震695次,其中:  相似文献   

10.
在1985年8月23日新疆乌恰7.4级地震后二十天,即9月12日04点45分53秒发生了一次6.7级的强余震,在距微观震中约4公里处获得了强震记录。其最大水平向加速度值为123.8伽,是最大竖向加速度值的四倍。这次地震的反应谱峰值周期比海城、唐山、松潘地震都长。因此,虽然在微观震中处地震动强度相当于烈度7°,但震害却仅是6°。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宝鸡市震害考察、建筑物分布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宝鸡市地震小区划成果,结合对陈仓台站的汶川地震记录分析,得出陈仓区为5·12汶川8.0级地震Ⅶ度烈度异常区,是以下3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1)当地场地土层特性与其他地方不同,使得地震动强度较大;(2)异常区在地形上位于一个孤立突出的位置,地形的二维变化进一步放大了当地的地震动作用;(3)汶川地震记录表明,在宝鸡地区中、长周期地震动的成分较高、作用较大.故若有震害,将主要集中在中高层建筑(其自振周期为中长周期).宝鸡市地震小区划地震动峰值分区的低峰值区中,由于汶川地震在此的地震动强度小,对所有建筑都不足以造成较重的震害;而在高峰值区中,仅陈仓区有大量中高层建筑分布,汶川地震在此的频谱特征和较强的地震动强度,造成了其独有的严重震害.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4年鲁甸M_S6.5地震断层距小于300 km的32个自由场地观测台站的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分析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和峰值速度(PGV)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已有地震动衰减模型中的NGA-West2四个模型和1个中国川藏区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地震动PGA和PGV衰减最快的方向与断层主破裂方向一致.在整个断层距(R_(rup))范围内大多数台站的地震动PGA、PGV和加速度反应谱值(Sa(T=0.1、5.0 s))均位于NGA-West2四个模型预测曲线的±1倍标准差之外.PGA、PGV和Sa(T=5.0 s)的事件内残差均值在-1.43~-0.74之间.Sa(T=0.01~5.0 s)事件内残差均值在整个距离范围内均表现出系统性偏负.NGA-West2四个模型的PGA事件内残差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其最大正值和最大负值分布区域的震源-场地方位角约为-90°和90°,与主破裂断层方向垂直,所处地势较为平坦且台站场地V_(S30)相对较大.NGA-West2四个模型总体上会较大地高估鲁甸地震整个断层距范围内各个周期尤其是短周期(T1.0 s)的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值.考虑本地区实际地震资料的中国川藏区地震动衰减模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高估鲁甸地震大多数台站的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值,但是相对于NGA-West2四个模型,其预测值更接近鲁甸地震的实际观测值.  相似文献   

13.
2009年2~4月,柯坪块体先后发生了3次5级地震。新疆地震局布设在南天山西段数字强震动台网获取了这3次地震的主震加速度记录。文中对3次地震加速度记录进行了常规数据处理。按地震动三要素计算了地震烈度,并将计算的烈度与地震宏观考察烈度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北京时间2009年03月20日14时48分,在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公主岭市交界(北纬43.4°,东经124.9°)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9公里.辽宁省强震动台网有6个强震台站记录到了地面运动,记录的最大加速度为57.68gal.本文对此次地震的强震记录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1604年12月 29日,在福建省泉州海外(北纬25.0°、东经119.5°)发生了我国东南沿海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震中烈度大于十度,震级八级,震源深度约30公里。虽然这次地震极震区位于海中,但是,泉州及邻近地区都遭到了严重破坏。这次地震还波及到浙江、江西、广东、广西、安徽、湖北等省、区。在距震中约1000公里的湖北钟祥和广西桂林,也受到这次地震的影响。根据历史资料绘出的八、七、六度等烈度线(十、九度等烈度线位于海中)长轴方向为北东向。用近震平面作图法求出了如表1的震源机制解。  相似文献   

16.
列宁格勒城市设计院设计了一种防震系统,采用此种防震系统的住宅已有效地经受住了几次强震的考验,那几次地震的强度都超过了不久前袭击过墨西哥城的地震。按照该设计院的设计,在位于地壳断裂带上的东西伯利亚城市北贝加尔斯克建成了第一批高层住宅,这批住宅是按抗 X 度(烈度)以下地震设计的。设计院总结构师约费诺夫作了说明:在住宅的基础和地面以上的结构之间,采用了称之为防震联结的措施。当地震发生时,结构可以自由地相对移动,从而缓冲土地震动的影响。这样,牢固的金属构件便可抵消地震的大部分能量。此类防震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1967年8月30日12时22分9秒,在北纬31°37′,东经100°20′的侏倭一旦都发生了一次6.8级地震。震中烈度Ⅸ度,震源深度10公里,震源机制解的一组节面走向64°,倾向北西,倾角59°,错动力轴方位104°,仰角46°5′,主应力轴25°,仰角61°5′。1.地震宏观破坏现象地震剧烈的震动,人也站立不稳,甚至在地中劳动的社员也摔倒存地。鲜水河两岸20余公里内,山崩崖垮,沙尘弥漫,地生裂缝。藏民房多数倒塌和严重破坏,在家人畜遭受伤  相似文献   

18.
石泉ML4.9地震为典型的主震余震型。宏观震中位于石泉县中池乡清泥涧一带,处在栗子坝—迎丰—铁佛寺断裂之上,地震等烈度线长轴方向为NW300°,和该断裂的展布方向一致。但本次地震的最大震动速度沿南北方向比东西方向衰减要慢,与烈度等震线所反映的衰减不一致。  相似文献   

19.
2021年5月21日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发生MS6.4 地震,震中附近遭受了强烈地震破坏.为预测此次地震的地震动影响场,利用震源运动学破裂随机模型,基于随机有限断层三维地震动模拟方法,给出了此次地震中 28个触发强震动台站的三分量加速度时程模拟记录,并结合强震动观测记录,估计了此次地震的地震应力降及震源破裂过程,进一步模拟给出了此次地震中 2823 个虚拟观测点的三分量加速度时程.结果表明,模拟记录的峰值地面加速度(PGA)、峰值地面速度(PGV)与观测值接近,并体现了地震动峰值的衰减规律、近场饱和效应和破裂方向性效应;模拟与观测记录的 5%阻尼比拟加速度反应谱(PSA)的幅值接近、谱形相似,在0.05~10 s周期段,模拟记录可以很好地预测地震动.基于三分量模拟记录给出了漾濞MS 6.4 地震的仪器测定地震烈度图,与云南省地震局发布的烈度图接近,极震区烈度最高可达Ⅷ度,震源破裂方向性导致震中 SE方向的烈度普遍高于 NW方向,受局部场地条件影响沿洱海西侧出现高烈度异常区.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底部层高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易损性,应用SAP2000软件,采用动力增量分析法分别对设防烈度为7度和8度区6个不同底部层高的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进行了非线性时程分析,得到了地震易损性曲线和结构在极限状态下的地震动强度指标,经回归拟合得到了不同设防烈度区的结构的失效概率公式和结构倒塌储备系数(CMR).研究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