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本文介绍了通过对可各市地浸砂岩铀矿开采阶段的成本构成和影响地浸法开采的各种参数的研究,找出关键参数的相互关系、确定其研究方法,以此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法进行经济技术评价。 相似文献
4.
5.
6.
针对地浸砂岩铀矿钻探工作中最突出的钻探设备和钻进工艺问题,介绍了前苏联国家的有关成熟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如何进行钻探设备配套和加强钻进工艺研究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7.
砂岩型铀矿地浸过程中的溶质迁移机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讨论了“溶质迁移、溶质迁移面和特征性溶质迁移面”的概念,以及研究溶质迁移的方法和实例。在对381砂岩型铀矿床进行地浸模拟试验的基础上,应用以上概念和方法,对地浸过程中的溶质迁移过程进行了讨论,探讨了地浸过程的机理和发生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总结了溶浸试验过程中的溶质迁移分带。在以上溶质迁移机理研究的基础上.论证了地浸地质工艺参数。地浸过程中分带的研究清楚地显示了浸铀的发展过程及其在各个时期各个地段铀浸出作用的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系列,综述了不同找矿阶段所采用的物化探方法及所解决的问题,并对找矿方法的组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512矿床可地浸砂岩铀成矿环境模拟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要野外观察取样的基础上建立实验型并完成6组铀、钼、硒的深解和还原实验,取得了179个分析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形成层间氧化带强氧化的溶液为酸性含氢溶液。铀沉淀的主要因素是溶液pH值的改变、CH4等气体还原及深液中SO^2-4与HCO^-3浓度比值的变化。硒与铀、钼不同,可在氧化亚带中沉淀。实验还证明,512矿床初始含铀溶液为富钠的酸性溶液,它在强氧化亚带内“驱赶钙”(及铀、钼、硒),保留硅、铁“ 相似文献
11.
Elemental Geochemistry of the Interlayer Oxidation Zonein the Shihongtan Sandstone Type Uranium Deposit, Xinjiang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CAI Gengqing ZHANG Zimin LI Shengxiang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Uranium Geology Beijing 《《地质学报》英文版》2005,79(6):835-842
1 Geological Setting making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urpan-Hami basin one of the important uranium-productive regions of interlayer The Turpan-Hami basin is one of the three greatest basins oxidation type sandstone-hosted uranium deposits inin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It is located in China. Up to now, the large-scale Shihongtan uraniumthe Junggar-Turpan microplate at the southeastern end of deposit and some uranium ore occurrences have beenthe Kazakhstan-Junggar plate. The b… 相似文献
12.
伊犁盆地油气与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伊犁盆地南缘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产有数个可地浸的砂岩型铀矿床。前人对这些铀矿床的成因认识基本上都是层间氧化带成因观点,但对铀矿化的富集机理研究不够深入,普遍认为铀成矿富集机理是含矿层沉积时堆积的有机质及沉积成岩阶段形成的硫化物对层间渗入氧化水中铀的还原吸附作用。油气包裹体及其气相色谱特征研究表明,盆地至少发育过一期石油和一期天然气运移、聚集过程;铀矿床含矿砂岩中的油气来源于深部二叠纪或更老地层的较成熟的烃源层。油气一方面消耗了含矿含水层中的大量氧气,造就了含矿层较强的还原环境;另一方面也参与了铀成矿过程的氧化还原反应,加速了铀还原、沉淀、富集成矿的速度。结合盆地断裂构造研究,本文推断深部油气主要沿近EW向东曼里塔勒迪深大断裂和NWW—SEE向霍城托开深大断裂向上运移,造成断裂附近形成较强的还原障,进而控制了盆地砂岩型铀矿床(点)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3.
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是我国大型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之一。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含矿砂层在含氧含铀水的渗入径流过程中,由于水介质性状的变化,在与砂体发生水岩作用时形成了完全氧化带、不完全氧化带、还原带和原生带等不同地球化学亚带及其相对应的蚀变矿物群,即完全氧化带为褐铁矿(针铁矿、水针铁矿)、伊利石、蒙脱石、少量黄钾铁矾的蚀变矿物群;不完全氧化带为褐铁矿(针铁矿、水针铁矿)、黄钾铁矾、蒙脱石、伊利石、少量绿泥石、高岭石的蚀变矿物群;还原带为沥青铀矿、黄铁矿、高岭石、绿泥石、少量蒙脱石、伊蒙混层粘土、伊利石和碳酸盐等新生蚀变矿物群;原生带的新生蚀变矿物群以黄铁矿、绿泥石、高岭石为主,有时出现少量碳酸盐、蒙脱石和伊利石等。 相似文献
14.
以油气成藏动力系统和砂岩型铀矿成矿动力系统为单元,分析了砂岩型铀矿床与油气藏同盆共存的沉积体系、矿床(藏)聚集带之间的联系。认为油气多次运移促使砂岩型铀矿成矿是一种普遍的地质作用,油气运移成藏过程对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表现为油气初次运移使铀矿化预富集、油气二次运移使间氧化带型铀矿化作用中止与矿体封存、油气藏微渗漏使红色砂层中铀富集成矿等。笔者依据油气对砂岩型铀矿还原作用的结果初步建立了吐哈式、东胜式、钱家店式3种油气藏与砂岩型铀矿共存的基本模式,丰富了砂岩铀矿找矿理论,为多能源矿产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系统的取样分析基础上,详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的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富集成矿的机理及多种能源共存的内在联系,从而进一步探讨盆地型多种能源富集成藏(矿)的潜在的规律。高精度ICPMS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REE总体特征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ΣREE在36.7~701.8μg/g之间变化, 泥岩ΣREE总体高于砂岩,Y含量都比较高;Eu异常差异明显, 在0.3~2.5内变化。微量元素Rb、U、La、Ce、Pb和Pr呈特别明显正异常,其中U含量在0.6~2204μg/g之间,U的富集和一些微量元素如Ti、V、Zr、Mo、Au等相关,本研究对该区铀矿质沉淀和富集规律的认识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东南缘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上白垩统泉头组-嫩江组沉积相展布、岩石地球化学及沉积期后改造作用分析入手,阐明了研究区有利铀成矿砂体主要为泉头组的辫状河与青山口组的三角洲砂体。综合研究区域成矿地质背景、铀源、古气候、水文地质、岩性岩相条件,认为范家屯九台一带的泉头组及杨大城子一带的青山口组发育辫状河或三角洲前缘砂体,构成了铀源供应充足的补径排系统,具有有利的层间氧化带形成条件,是本区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有利成矿远景区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四方台组33个砂岩样品的酸解烃分析,探讨了酸解烃中烃类气体组成特征、成因及来源,并结合该地区铀矿化地质特征初步分析了烃类流体与砂岩型铀成矿关系.酸解烃中气体组成特征参数C1/ΣC、C1/C2+、C2/iC4、C2/C3、iC4/nC4、iC5/nC5特征表明,四方台组底部砂岩中烃类气体为有机成因的油气型,烃类气主要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是原油裂解气和原油伴生的混合气,它们主要沿盖层断裂运移到四方台组底部砂岩中.西部斜坡区四方台组含铀砂岩中烃类流体含量普遍增高,表明该区四方台组铀矿化与烃类气体关系密切.四方台组底部靠近沟通油气田的盖层断裂附近是西部斜坡区砂岩型铀矿找矿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9.
岩石的电位差(△Eh)的变化与成矿机理及探矿找矿有密切关系。文章以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采用电位落差法、氧化系数法来研究砂岩型铀矿的氧化还原电位,系统研究两种方法对砂岩型铀矿△Eh测定结果的影响,提升砂岩型铀矿氧化还原性的检测效率。结果表明,通过矿物成分中的Fe3+/Fe2+值判断矿化带的氧化还原特性,与电位落差法测定的结果相吻合,两种方法得到佐证。可将该电位落差法测砂岩型铀矿氧化还原电位引入铀矿勘测现场,对环境影响较小,现场初步检测工作效率提升。为野外寻矿探矿现场快速地对砂型铀矿氧化还原性判断提供了理论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