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教学目标的陈述是地理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它体现了设计者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本文在分析传统的地理教学设计中目标陈述弊端基础上,结合新课标设计的一些新理念谈谈地理教学目标的陈述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
王俭 《地理教学》2004,(7):33-34
随着地理新课程深入实施,课堂教学逐步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讨论与探究、自主、合作与交流、竞赛、辩论、角色扮演等等突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与传递。而学生学习活动的主线便是“问题”。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活动的质量,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4.
《地理教学》2004,(7):34-34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精神,促进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开展,顺利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决教师新课程教学中面临的基础薄弱等问题,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受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委托,于2004年4月25日至30日,举办“全国首期高中《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骨干教师培训班”。来自18个省区的90多位中学骨干教师和省、市教研员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5.
朱翔 《地理教学》2004,(7):25-28
由湖南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3册和选修4册,经过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正式审查,现已公开出版,从2004年秋季起在全国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区使用推广。其余3册选修教材的编写工作也基本完成。从教材篇幅来看,必修教材每册为110页左右,选修教材每册为100页左右。  相似文献   

6.
《地理教学》2004,(7):22-24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1.注重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地理作为高中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对现代公民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因此成为《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一条基本理念。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首先是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基本地理观念。为此,高中地理教材需重点阐明以下地理观念:  相似文献   

7.
落实课程目标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其途径是将课程目标转化成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师生通过一系列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最终实现课程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确定得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整个课程目标的实现。而我们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仍存在着一些误区,探讨和解决这些问题,对于  相似文献   

8.
本课内容主要由我国年平均气温分布特点、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两部分组成。年平均气温分布特点部分由读图要求、“我国六城市气温的差异”图表、“中国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与文字教材组成。冬夏气温分布特点部分由读图要求、“中国一月、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漠河、广州冬至日和夏至日的太阳高度、昼长时间”阅读材料与文字教材组成。所以,本课教学方法主要通过指导学生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并联系已学过的纬度、地势、季风等因素对我国气温的影响,分析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9.
刘书奇 《地理教学》2004,(7):31-32,28
本节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来研究地球和地球仪,有关地球的这些特征,对于理解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发展、演化,以及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区域差异等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学习自然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之前,必须先学习地球知识。  相似文献   

10.
刘冰 《地理教学》2005,(6):32-34
课程改革,我们一度提出了创建探究性学习、合作型课堂的口号,可是,这并不是学校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全部内涵。经过国内外广大教师不断的研究和创新,出现了许多新颖的学习形式,如研究性学习、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hands—on活动等等,小课题研究就是诸多的学习形式之一。目前,进行小课题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教学中作业布置的一个重要趋势。在美国,小课题通常称为project。  相似文献   

11.
马海英 《福建地理》2004,19(4):54-56
探究学习作为新世纪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但对探究学习的理解、设计、实施以及评价等方面,都面临着不少困惑。本文以《隆教湾古火山口探究学习》课题为例,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取得学生学习的方式改变和能力培养、教师知识的完备和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2.
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二批实验区,我区从2002年9月起实施新课程,回顾一年来地理学科的课改情况,有许多可喜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进一步的实验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教师要扮演好导演角色,就得从学生实际出发,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学有所得,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在了解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迁移规律,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教学,并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培养,在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索时,教师应注意巡回指导,细心了解学生探索情况,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4.
15.
沈艳 《地理教学》2009,(5):9-11
在上海市地理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强调“以学生为本”,开展地理有效教学。而地理有效教学指的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平的地理教学。地理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地理教学有没有效益,它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作为一个口号或者任务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已提出。但是直到21世纪初,“从总体上看,素质教育的成效还不够明显,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李岚清)。“推进素质教育步履艰难,基础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和影响”(陈至立)。  相似文献   

17.
18.
19.
柯旭阳 《福建地理》2005,20(2):61-63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其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从而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本文试从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的途径、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李瑶 《地理教学》2001,(7):17-19
当前综合课程的设置,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可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本学科内各项知识的综合理解、综合运用、综合分析的能力,二是跨越学科界限,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的科学,它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是连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因而,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交接点极多,地理学科教学如何应对新的挑战,无疑是广大地理教师需要思考和研究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