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今年8月份,在舟山野鸭山岸滩进行了五条纵剖面的滩涂水准测量,在不同时间(8月16日和8月20日)内对五条纵剖面进行了同站位水准观测。现根据观测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谈点看法。 大家清楚,滩涂地区之大部位于潮间带。泥质滩面具有人行易陷、土质极其松软的特点。因此尽管滩涂水准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可谓与陆地水准测量毫无差别。但就其工作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黄骅潮间带的两次水准测量和地貌调查资料,结合样品作了粒度分析,得出本区潮滩的四个特征如下: 1.沉积类型简单,主要为粘土和粉砂,其含量为90%以上。 2.滩涂宽阔平坦,坡度极小,是典型的平原淤泥质海滩; 3.根据地貌和水动力特征,滩涂分为三部分:A.高潮滩的龟裂带;B.中潮滩的侵蚀滩面带;C.低潮滩的平整滩面带。 4.形成本区以上特征的控制因素有两个:一是黄河携带大量物质的影响;二是气候和潮汐波浪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河北省的委托,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地质队承担了河北海岸带地质、地貌调查任务。这次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有:沉积物取样、地貌填图、滩面水准测量等。本次调查范围:南起山东马颊河,北至辽宁止锚湾,海上从高潮线至15米等深线,部分海区延伸到20米等深线。  相似文献   

4.
张文渊 《海岸工程》1999,18(3):68-72
沿海滩涂大部分为淤泥质平原海岸带,滩地比较开阔,分布集中,但滩涂地形,地貌,自然植被等具有特殊性,所以其测量也不同于一般的地面测量。本文介绍了沿海滩开发中 水准测计算方法和渠道施工测量,并提出了滩涂水准测量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对指导当前沿海滩涂开发测量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海滩侵蚀是影响临海建筑物稳定性的不利因素,临海工程可行性论证中有必要对海滩侵蚀情况做出评估,通常可通过海滩剖面某一段时期内的变化来反映海滩侵蚀程度的强弱。受海浪及潮流的影响,海滩地貌变化频繁,且具周期性,其剖面进行监测具有一定的困难。根据海滩地区的特点,结合传统水准测量的手段,介绍了一种海滩剖面监测的可行方案,并给出了数据处理方法,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做出数据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6.
根据水准测量实际问题,抽象出水准测量应用软件的需求与功能,在此基础上,利用基于Windows CE应用软件开发工具——eMbedded Visual Basic,设计和开发了水准测量应用软件。该系统利用EVB提供的强大的可视化功能,为用户创建窗体式程序界面,使用中通过窗体的相互调用,完成用户对水准测量外业记簿、检核和平差计算的基本需求。  相似文献   

7.
李岩  郭充  田璐 《海洋测绘》2015,35(3):79-82
介绍了数字水准仪的测量原理,根据工作经验提出了使用数字水准仪进行高精度水准测量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将DL101C数字水准仪应用于二等水准测量任务并对其测量精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数字水准仪具备较高的测量精度,能够很好的用于高精度水准测量。最后提出了一些实际作业中的使用建议。  相似文献   

8.
结合2015年某海洋测绘任务特点,对跨海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进行了认真分析,做出了利用跨海水准测量实现岛屿间高程传递的技术方案设计。针对跨海水准测量存在的3种重要误差来源,利用辅助设备测量全站仪和觇板高度、适当增加测角测回数提高垂直角测量精度、精心策划测量步骤减小大气垂直折光误差等手段,有效消除和减小了误差项影响,最后通过平差得到了高差单位权中误差为±2.69mm的测量成果,满足了三等水准测量要求,实现了海洋岛屿间的大跨度高程传递。  相似文献   

9.
周庆冲 《海洋测绘》2004,24(1):27-30
利用湛江市硇洲岛和大黄江跨海水准测量项目所采集的实测数据进行有效的计算和较深入的分析,研究了GPS及水准联测实施跨海水准测量确定海岛验潮站基准面的方法,得出了有推广应用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厦门海岸侵蚀与防护对策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谢在团  蓝东兆 《台湾海峡》1993,12(3):293-298
本文根据实地考察、调访、岸滩剖面重复水准测量和水文气象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厦门岸滩侵蚀原因、危害及防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基岩侵蚀岸平均侵蚀速率为6mm/a、红土台地岸为1~3m/a、砂质岸为1m/a。厦门岛东部海岸侵蚀最为严重。海岸侵蚀毁坏海岸工程和军事设施,吞没娱乐砂滩和土地,造成房屋崩塌。沙源严重亏失是造成海岸侵蚀的最主要原因;在岸滩上建造不合理的工程也加剧了海岸的侵蚀;强劲的东北波浪和台风激浪则是岸滩侵蚀的主要动力。本文对厦门岸滩侵蚀的防护问题,提出了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日月潮汐改正对精密水准测量的影响,推导出了一种水准测量中可以采用的简单快捷的日月潮汐改正实用模型,并与其他相应模型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表明了该模型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可应用于海洋测绘中海面地形的确定.  相似文献   

12.
滩角是海滩上很有意思的一种地形,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现在关于滩角的争论还很多,笔者主要对滩角成因和地形动力特征以及滩角与海滩状态的研究新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对滩角这一特殊海滩地形的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杭州湾浅滩上采用底座式ADCP测得单点的漫滩潮流流速、流向及同步水位的变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平面二维潮流数值模型,分析整个潮滩上的漫滩潮流过程及其特征。在模型漫滩边界上采用向上取水位值的处理方法,使得模型计算稳定,并获得了稳定逼真的漫滩潮流模拟结果。模拟结果表明:漫滩潮流模拟过程与实测资料基本一致。因此在漫滩潮流模拟中向上取水位值的边界处理方法是可行的。研究成果为漫滩潮流的数值模拟提供了一种较实用的漫滩边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盖州滩潮沟的“资源2”号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与TM影像等多源信息融合,同时采用形态分维的结果,获取了盖州滩潮沟的图形及逆信息树特征,并以此建立了计算模式.量化计算了盖州滩南、北部潮沟发育特征,它反映了两者间的分异度;采样监督分类分出盖州滩高、中、低潮滩分布及其相应面积以及盖州滩的贝类生境区影像特征与滩涂分布的相关性.对盖州滩的工程实施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辽东湾北部潮滩及浅海区泥沙运移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多断面昼夜水文、泥沙观测,潮滩重复水准测量并借助~(210)Pb测年,分析了辽东湾北部潮滩和浅海区潮流及泥沙的分布和变化。结果表明:本区泥沙以纵向搬运为特征。双台子河口及西部来水来沙是东部沙洲和浅滩发育的主导因素。汛季大潮期,泥沙落淤在河口及附近浅海且泥沙自西向东运移;小潮期,泥沙除纵向扩散外(向东),存在净向海搬运。调查期滩面淤积强度自西向东减弱。高、中浓度泥沙浑位置与盐度梯度区的上部界面相符,多出现在25—30km以内的岸段(水深10—13m),30km以外泥沙骤减,海水亦由黄棕色变为兰绿色。  相似文献   

16.
利用涌浪影响下短时段内的冲流带滩面高频高程数据和碎波带波流资料,在奇异谱分析(SSA)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不同形态滩面的冲淤变化趋势、趋势分布形状、冲淤变化周期和冲淤变化强度,以及同一条剖面不同桩点间各因素间的变化关系;用交叉谱方法探索了每分钟滩面高频冲淤变化与碎波带长重力波间的作用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滩角韵律地形引起的冲流分流作用促进了滩脊向滩谷的泥沙转运,冲流带滩面存在明显的长重力波频段的周期性冲淤振动,滩面冲淤振动强度由滩面下部向上部递减,碎波带长重力波对滩面高频冲淤变化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北戴河海滩养护工程作为实例,通过养滩前后3年的监测剖面数据,不仅计算了干滩宽度、中潮滩宽度、低潮滩宽度与单宽蚀淤量4个主要参数变量,分析了海滩剖面形态的演化特征,而且还计算了养护海滩效率系数和保存系数,结果显示:近3年来北戴河养护海滩干滩、中潮滩、低潮滩效率系数分别为5.37、2.88、1.47,保存系数分别为1.01、0.67、0.75。初步总结了北戴河养护海滩的短期功效,其中西海滩养滩寿命为10~12a,延长养滩工程寿命包括养滩砂岸的长度,平面护岸体系,抛沙方量和破波高度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人工砾石海滩变化及输移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采用砾石海滩在某些强动力区域进行海滩养护是一种新的尝试,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以厦门天泉湾人工砾石滩为研究对象,对2015年至2016年间10条海滩剖面开展了5次周期性监测,通过综合分析,得出在人工砾石滩竣工完成后的一年时间内,滩肩外沿线、岸线及滩面底角的砂砾分界线大幅度后退,滩肩宽度变窄;滩肩外沿线明显隆起,形成滩肩脊线;滩面坡度变大,且上游侧海滩的滩面普遍比下游侧海滩的滩面陡,一年后,岸滩整体变化趋于稳定。针对砾石滩不断向西南方向运移的现状,采用Leo C.van Rijn输移率公式计算砾石滩年平均输移率,并通过测量断面法、体积变化量法对Leo C.van Rijn公式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得出砾石滩年平均输移率的范围约为1 015.66~2 392.5 m~3/a。  相似文献   

19.
基于Visual Basic平台研发电子水准仪数据处理软件,并利用Visual Basic与Microsoft Word进行交互,一键输出信息完整、简单明了、符合测绘成果归档要求的水准测量成果文档。软件实现了从原始数据到成果文档的自动化处理,包括数据提取、数据计算、超限数据提示、成果文档输出等功能,大大提高了电子水准测量内业资料整理效率和准确性,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砂质海滩的人工养滩工程急速增加,但多集中在天然岬湾海岸,而夷平旅游海滩的养护工程研究资料缺乏。以秦皇岛北戴河新区洋河口至葡萄岛约4.5km岸段养滩工程为例,对夷平旅游海滩养滩后的工程效果进行分析,通过计算修复后岸滩剩余单宽抛填沙量及滩肩宽度的保存系数,预测得到养滩工程寿命约为9~11a,局部滩肩补沙养护周期为1~2a。分析并验证了夷平旅游砂质岸线"人工水下岬头+滩肩补沙+人工沙坝"修复模式,为夷平旅游砂质海岸养滩工程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与实测数据支撑,以期对今后养滩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