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基于面模型的战场地形要素建模与可视化的不足,提出利用体素模型实现战场环境地形要素的建模与可视化方法和基本思路。对基于特征点的双重移动立方体算法进行改进,实现体素地形的可视化表达,引入体素地形可视化的影响因子便于对体素地形可视化效果的控制,通过实验进行分析,得出最佳取值空间。  相似文献   

2.
蒋秉川  游雄  夏青  宋庆斌 《测绘科学》2013,(5):22-24,31
传统的基于"面模型"的三维地形可视化,难以逼真地模拟现实世界的复杂地形,本文在充分了解体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几种常见的体素模型,主要讨论了体素在多分辨率三维地形可视化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情况,为建立基于"体模型"的虚拟地理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基于"面模型"的三维地形可视化,难以逼真地模拟现实世界的复杂地形,本文在充分了解体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几种常见的体素模型,主要讨论了体素在多分辨率三维地形可视化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情况,为建立基于"体模型"的虚拟地理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叶洪超  刘纪平  徐胜华 《测绘科学》2022,(11):96-103+112
针对气体监测数据无法有效表达气体整体扩散情况的问题,结合气体监测数据的分布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克里金插值的气体扩散体可视化方法。首先通过时空体素模型对多时态气体数据进行高效组织;然后利用改进时空克里金插值法对气体扩散过程中浓度进行数据加密,通过采样计算转化为时空体素模型中对应的体素值;最后基于光线投射法实现扩散过程的体可视化模拟。通过构建仿真场地对本文方法进行实验与分析,结果证明本文方法在可接受的计算速度内实现了气体扩散的插值,且气体动态体可视化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针对3维矿床地质体既具有复杂的几何形态特征,又具有连续的矿化分布与控矿作用分布等空间分布场特征,结合3维地质建模软件Datamine的可视化环境,基于线框模型研究了地质体实体建模与3维可视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将实体模型离散化输出为体素模型,提出采用趋势面分析方法和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分析方法进行地质体空间形态分析,比较和研究了这两种方法提取地质体空间趋势形态和形态起伏特征的过程。实例研究和论证了基于数学形态学滤波的地质体空间形态因素分析和提取方法处理某方向上存在有超覆现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基于面模型的战场环境建模难以展现战场环境要素的内部属性和规律等的不足,该文提出了利用体素模型实现战场环境建模的基本方法。该方法能够记录战场环境各要素的不同属性,反映其内部属性和规律,准确地模拟战场地理环境的变换过程,可实现战场环境各要素的统一建模。文章利用体素模型实现了对战场环境的认知与抽象,对战场环境体素数据模型进行了分类。最后以战场地形环境要素为例,利用战场环境基本体元实现了对战场地形环境的体素建模。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地实现GIS分析中地形数据的可视化,本文提出了分形内插与Delaunay三角网结合的三维地形可视化数据模型。该模型不仅能满足几何精度,保持地形特征,而且具有表面质感理想的可视化效果。该模型的空间分辨率可以由尺度、位置和时间参量来调节,具有多尺度表达、局部加密表达和时空动态表达的特点。该模型适于GIS的可视化操作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地下水流可视化模拟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常州市区与武进市地下水流模拟为例,在研究该地区孔隙地下水流概念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第Ⅱ与第Ⅲ承压水流的数学模型,并将地下水流模拟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有机集成,充分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及其可视化表达能力,研究地下水流数值模拟过程中含水层空间与模拟时间的可视化离散、计算参数的可视化赋值、模型的可视化拟合及其模拟结果可视化表达的方法,基本实现了地下水流模拟过程的可视化,为常州及武进地区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了空间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地质体空间三维建模理论及相关技术对提高各类工程建设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地质体三维模型的研究,构建凸包及TIN分别拟合地层体侧边及上下表面,利用HTML5+Web GL技术不借助任何插件,在浏览器上实现了地质体模型Web3D可视化,其可视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借助GIS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和3维可视化分析功能,以长江中游湖北地区为试验区,利用现有的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DEM)和地理要素的矢量数据,实现了地形的3维可视化和地表分析。解决超大数据量数字高程模型(DEM)快速显示的算法,研究了基于3维场景空间分析的理论,最后对系统的实现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