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北部山区密云—怀柔地区广泛分布太古宙变质岩。该区经历多期地质构造作用,矿产丰富,一直以来受到国内外地质学者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北京密云—怀柔地区太古宙变质岩石和年代学深入系统的研究,变质建造、变质作用条件、变形变质和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研究,提出本区变质表壳岩新的划分方案,在区内变质地层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苏文  刘景波  陈能松  郭顺  巴金  张璐  刘新  施雨新 《岩石学报》2013,29(5):1573-1593
本研究成果以东秦岭-大别山地区野外地质资料、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的采集为工作切入点,在现有和新增各种数据分析、解释、研究基础上,描述东秦岭-大别山地区变质岩石构造单元的岩石学组成、确定原岩的形成时间、主期变质作用特征、形成时间,以及该区发育的各时代花岗岩类、主要的岩浆岩事件和大地构造背景,进而建立新元古代以来东秦岭-大别山造山带及两侧的岩浆和变质事件年代学格架;编制了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及两侧岩浆和变质事件年代学地质图。  相似文献   

3.
变质岩中的锆石大多遭受变质热事件的改造,但中-浅变质岩一般不甚发育新生锆石或变质增生边,不易通过现有的锆石测年技术获得该岩石的变质年龄。中-浅正变质岩的锆石为岩浆锆石与变质增生锆石的混合物,其U-Pb同位素组成可以采用二端元混合模式来表达。利用同位素稀释法(TIMS)可以获得混合锆石U-Pb年龄及对应的同位素组成;结合CL等内部结构分析,利用离子探针法(SHRIMP)可以获得岩浆锆石U-Pb年龄及对应的同位素组成,进而推算出变质增生锆石U-Pb年龄对应的同位素组成。在对滇东南南温河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同一样品的SHRIMP与TIMS U-Pb法测年结果不一致,根据上式推算出后期主变质年龄约为230 Ma,与前人利用其它测年方法获得的结果基本一致,符合研究区主变质期为印支期的区域地质背景。该方法为中-浅正变质岩年代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滇西广泛分布前侏罗纪变质岩。由于该带地质构造复杂,矿产丰富,特别是在80年代,哀牢山带和澜沧江带相继发现蓝片岩(段新华和赵鸿,1981;周维全,1982),更引起了国内外地质学家的关注。“川滇西部特提斯岩石圈构造演化”研究运用现代变质地质学的观点,将变质建造、变质作用条件、变质变形历史和同位素年代学、区域构造和大地构造相结合,探讨滇西三江地区前中生代变质岩与特提斯岩石圈构造演化的关系,把该区变质岩的研究提到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5.
为总结我国变质地质学的历史经验,回顾了我国从变质岩石学到变质地质学近70年的发展历程.依据大量文献,分3个阶段和8个方面总结了变质岩石学和变质地质学取得的进展.我国在超高压变质地质学、早前寒武纪变质地质学、变质作用年代学、变质作用相平衡模拟等领域处于国际先进行列,蓝片岩、变质流体和变质岩化学动力学方面与世界研究基本处于同步水平,极低级变质作用研究等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通过历史的回顾,表明变质岩的研究已经从变质岩石学转变为变质地质学,已经从单一的岩石学研究转变为以变质岩为基础,变质矿物、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构造地质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在变质岩和变质地质领域我国有一些区位优势,但是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把区位优势转变为学科优势.各种分析实验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变质地质学的发展,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变质地质学会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构造年代学——当今构造研究的一个新学科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构造年代学研究为例阐述了构造年代学。它是90年代以来构造地质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构造年代学研究内容和方法为:进行区域构造分析和典型地区构造解析;根据具体地质构造情况和研究目标的要求选择同位素年代测试方法和进行同位素年代的取样、选样和测试;通过综合分析和对比建立构造年代学时空格局。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块中分布的中高级变质岩一直被认为是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但并未获得可靠的年代学证据,对其岩石成因及构造属性也缺乏系统的研究工作,严重制约了对拉萨地块早期构造演化的进一步研究.本文以拉萨地块北部永珠地区念青唐古拉岩群中的正变质岩系及深熔作用成因的长英质脉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永珠地区念青唐古拉岩群中正变质岩系的原岩为一套E-MORB型蛇绿岩、剪切型大洋斜长花岗岩和岛弧岩浆岩组合,深熔脉体则具有典型埃达克岩的特征,暗示高压条件下镁铁质岩石部分熔融的成因;LA-ICP-MS定年结果进一步表明,洋壳的形成时代为758Ma,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时期相一致,可能是在这一期全球性裂解事件中新生的新元古代洋盆记录;在洋壳的运移和进一步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730Ma的剪切型大洋斜长花岗岩和742Ma的岛弧岩浆岩;变质锆石定年结果表明大洋可能最终在666Ma的碰撞造山作用中闭合,并在造山带垮塌初期或高压变质岩系折返过程中,由于减压熔融,形成一期660Ma深熔脉体.本文的研究证明了拉萨地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存在,首次获得了精确的新元古代变质及深熔作用年龄,填补了拉萨地块早期构造演化的空白,为进一步探讨拉萨地块起源,恢复其在超大陆的汇聚及裂解事件中古地理位置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来,地质学和地球化学有了新的发展。同位素年代学作为地质科学领域的一支新学科,即核物理、地球化学和地质学的边缘学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位素年龄和同位素演化的研究逐步完善,测试技术和精确度不断提高,已成为地质学中的一项基础工作而普遍应用。为了提供在区域地质调查和矿床地质研究等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福建龙海深澳变质岩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特征,探讨研究区变质岩的源岩、原岩和构造动力变质的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该区变质岩属副变质岩,原岩为火山—沉积岩类。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的结果主要有:(1)1572±39 Ma及2149±39 Ma,为中元古代和古元古代基底的区域变质年龄;(2)248.1±8.1Ma及250.4±2.4Ma,为早、晚三叠世火山—岩浆年龄;(3)186.4±6.6 Ma,为早侏罗世火山—沉积岩形成年龄;(4)156.7±2.0Ma,为晚侏罗世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形成二云石英糜棱岩或片岩的峰期年龄。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满洲里南部地区基底岩石的变质时代,笔者对满洲里南部阿敦楚鲁地区基底变质岩中条带状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变质岩总体上属于硅过饱和型,富碱、富铝(10.76%~12.61%),贫MgO(1.50%~2.26%)、 Fe_2O_3(0.46%~1.38%),轻、重稀土元素具有一定的分馏现象,铕负异常明显,富大离子亲石元素。锆石SHRIMP U-Pb法测得变质岩年龄为(378.0±3.8)Ma和(295.6±7.2)Ma,这是在该区首次发现的晚古生代变质岩年龄数据,说明本区在中泥盆世和早二叠世发生了两期区域变质作用。阿敦楚鲁地区变质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具有碎屑沉积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推测其原岩是以砂岩为主的碎屑岩。区内晚古生代变质岩的发现,反映了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拼合过程中的两次热事件,同时也指出满洲里南部地区基底变质岩成岩时代偏新,不利于火山岩型铀成矿。  相似文献   

11.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及在地质学中的应用(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aure  G 《地学前缘》1998,5(1):17-39
一些元素(K,Rb,Re,Sm,Lu,U和Th)的自然长寿命放射性同位素,衰变为另种元素稳定同位素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岩石和矿物的年龄测定。这种测年提供了关于地球地质历史的信息,并已用于标定地质年代表。同位素测年的物理原理并不难理解,但所需要的测定技术,则要求同位素地球化学家利用地质人员采集的样品进行熟练精细的操作。对测年结果的解释也应由双方合作进行,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区域和地区的地质信息。笔者只介绍最广泛应用于测定岩浆岩和变质岩年龄的同位素方法,其余的一些方法只一提而过,详见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专著  相似文献   

12.
北祁连山古大洋俯冲带高压变质岩研究评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宋述光 《地质通报》2009,28(12):1769-1778
北祁连山是中国研究古板块构造和俯冲带的经典地区,肖序常先生在此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该俯冲带记录了490~440Ma的高压变质年龄,是目前世界上最老的大洋冷俯冲带之一。较系统地总结了北祁连造山带的研究历史、近年来在高压变质岩及相关岩石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并根据详细的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对本区大洋扩张、俯冲和大陆碰撞造山的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新的透视和评述。  相似文献   

13.
分步淋洗方法研究碧溪岭榴辉岩Pb同位素组成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量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等方面的研究,前人对碧溪岭榴辉岩的形成及变质历史有了较明确的认识,但这些研究对超高压变质前后过程中元素和同位素的变化涉及较少。通过分步淋洗方法对碧溪岭榴辉岩中石榴石的Pb同位素研究发现,不同淋洗步骤的Pb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但对不同的石榴石样品以及同一样品用不同的淋洗流程,得到的淋洗规律以及Pb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基本一致。不同淋洗步骤的Pb同位素组成构成等时线,给出表面年龄为30亿年左右,与前人报道的碧溪岭地区榴辉岩原岩形成及超高压变质的年龄数据有明显差异。结合前人研究可以判断,这些年龄不具有明确的地质意义,属于假等时线。但分步淋洗结果能反映碧溪岭榴辉岩中Pb同位素的来源可能由地幔组分和上地壳组分混合而成,地幔组分的Pb反映了碧溪岭榴辉岩的原岩是地幔成因的,上地壳组分的Pb表明在榴辉岩快速折返过程中,受到具有上地壳Pb同位素组成的含水流体交代  相似文献   

14.
造山带构造年代学以研究造山带重大地质事件时代,建立时空格架为目的。其实质是研究同位素体系与变质作用的关系,包括变质过程中同位素体系扰动、同位素平衡、同位素均匀化以及锆石增生和放射性成因铅丢失等方面。并以大别山黄土岭麻粒岩和熊店榴辉岩为例阐述了构造年代学的研究方法和步骤,论证大别古陆老于2 814 Ma,大别山早前寒武纪基底变质事件发生在约20亿年前;大别熊店榴辉岩峰变质年龄为468 Ma。  相似文献   

15.
变质地质学研究进展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纪要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和地矿部变质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及吉林省地质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变质岩专业委员会联合组织,由地矿部变质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承办的变质地质学研究进展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于95年6月...  相似文献   

16.
变质地质学研究进展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简介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和地矿部变质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及吉林省地质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变质岩委员会联合组织,由地矿部变质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承办的变质地质学研究进展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6月...  相似文献   

17.
中国超高压变质岩十五年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清晨 《地球学报》2001,22(1):11-16
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超高压变质岩研究的历史做了简要回顾,列举了该领域的5项重要进展,即:①发现了大批超高压变质岩,使中国的大别山-苏鲁超高压变质岩带成为世界之最;②通过细致的矿物学研究,确认低密度的陆壳岩石可以被俯冲到地下200多公里深处,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③多种同位素体系定年结果表明,大别山-苏鲁超高压变质作用是在中生代早期扬子板块俯冲到中朝板块之下时发生的;④对超高压变质岩中O、C、H等同位素的研究进一步表明,超高压变质作用过程中并无大规模流体活动,大气水的O同位素成分可被带到地幔深处而不改变;⑤通过对岩石学、矿物学、年代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多学科资料的综合研究,提出了超高压变质地体的多阶段折返模式。文中对目前超高压变质岩研究中的几个争论焦点做了归纳。  相似文献   

18.
西藏察隅地区古元古代德玛拉岩群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察隅地区出露一套由片岩,片麻岩,变粒岩夹斜长角闪岩及大理岩等组成的中深变质岩系。通过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及原岩建造的研究,并采用构造-岩层-事件方法的分析与对比,新建立了墨色同岩组和蛇躲岩组两个岩石地层单位,统称为德玛拉岩群。依据SmNd法年龄2145-2264Ma将其时代确定为古元古代。该 群与印度马德拉斯和斯里兰卡形成于2300-2100Ma的孔达岩系十分相似,可能是冈瓦纳古  相似文献   

19.
姚世齐  孙江华 《新疆地质》2012,30(4):377-383
新疆克孜勒塔格地区长杠子南中元古代变质花岗岩序列侵位于北山岩群中,从古元古代到二叠纪该地区岩浆作用非常活跃。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初步查明该区中元古代变质花岗岩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特征。通过对长杠子中元古代花岗岩序列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探讨该期侵入岩成因与就位机制及侵位时代。  相似文献   

20.
磷灰石是普遍存在于岩浆岩和变质岩中的副矿物。它其有十分稳定的晶体化学结构。利用磷灰石中保持良好的U、Th、Pb和Rb、Sr等元素测定同位素年龄,可反映出早期地质事件的时间。值得重视的是,磷灰石在锶同位素地质学和年代学的应用中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明显的经济效果。磷灰石中富含F、Cl、CO_2和H_2O等挥发组份,常用来研究岩浆的性质和成岩的物理化学环境。因此,能否有效地获取纯净的磷灰石单矿物,已成为地质科研人员极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