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极环境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极独特的地理与气候特征——平均海拔最高、风速最大、降水量极少且极端低温,形成了严酷纯洁而又极为敏感、脆弱和极易受到破坏的自然与生态环境.南极环境整体上表现为不均一性和不平衡特性,在南极大陆边缘形成的大小不一的冰川和许多露岩区,成为本土动植物的主要栖息场所和人类活动的主要地带.自南极发现以来,南极丰富的矿产、生物和淡水等自然资源以及其内在的荒野价值、美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先后吸引着各国前往南极开展海洋捕捞与加工、科学考察、旅游等活动,这就不可避免地给南极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诸如废气、废水,人类足迹与交通工具压迹,造访者和车辆对野生动植物的扰动与破坏,以及物种引入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尤其是南极条约协商国逐步认识到保护南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国加强了南极考察管理与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许可证制度等措施来最大限度地防止或减低对南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南极旅游活动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人类发现南极以来,南极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固有的荒野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与资源价值一直吸引着探险家、科学家、企业家和旅游者赴南极考察和旅游观光。尤其近几年来,国际南极旅游呈现上升的趋势。《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以及历次南极条约协商会议通过的相关措施、决定和决议为南极旅游等人类活动提供了环境管理与保护的基本框架,国际南极旅游者行业协会据此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和步骤从一定程度上防止、降低或减少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影响或损害。  相似文献   

3.
南极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它是地球上纬度最高、离人类最为遥远、也是人类正在探索的最后一块大陆,再加上其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仍然相对保留了其原初的状态。但矿物资源活动会对南极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本质上有别于其他人类活动的影响。诸如科学研究和旅游等活动如果管理得当,可以同自然环境保持一致,但矿物资源活动最终会将工业引入南极,从而标志着南极荒野状态的结束。正因为如此,南极条约协商国对有关矿物资源活动的环境影响问题十分重视。它们邀请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等组织对此进行研究,并向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提出建议。自1977年以来,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专家小组和其他专  相似文献   

4.
南极和北极的臭氧层正在被破坏,由于二氧化碳的增加,温室效应使气温上升,引起全球自然环境发生变化,南北极是全球范围内最早显示出环境变化的地方,是从事全球环境监测的最佳场地。北极比南极更靠近国际社会,人类频繁的活动对北极环境的影响更大,把对北极和南极环境的观测数据进行比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就可以看得更清楚。因此,南极研究和北极研究  相似文献   

5.
南极大陆及其周围海城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但目前由于环境保护的需要以及技术条件上的不成熟,人类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实际上是下一个世纪的事情。1988年通过的《南极矿物资源活动管理公约》(以下简称《矿物公约》)就是规范未来人类在南极进行的矿物资源活动,其中包括若干重要的法律原则。 1 保护南极环境的原则 早在1981年南极条约协商会议上所通过的第Ⅺ-1号建议包含了南极矿物资源法律制度拟订所应遵循的五项原则,其中一条  相似文献   

6.
正英国南极考察处日前发布的研究显示,他们的南极科考站6月份监测到南极地区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达百万分之400(400PPM),意味着人类活动带来的碳排放上升已逐步影响到地球最偏远的角落。据南极考察处介绍,北半球人口相对密集,燃烧化石燃料等人类活动不断推高碳排放量。相对来说,南半球人类活动较少,而南极洲更是人烟稀少,科学家此前曾  相似文献   

7.
南极地区的管理与规划问题备受国际社会关注,南极国际组织提议可应用系统保护规划方法来保护生态系统与管理人类活动。南极半岛系统保护规划是南极空间管理的最新实践,旨在为南极半岛地区旅游、科学考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可持续管理提供可量化的、基于证据的综合解决方案。本文全面阐述了系统保护规划的基本涵义、工作流程与全球实践,介绍了南极半岛系统保护规划项目产生的背景,并从收集特征基线数据、识别保护目标、确定决策支持工具与利益相关者公共参与4个方面分析了项目的主要内容,以期为我国南极旅游、南极国际组织参与度与南极空间治理等南极重要工作带来有益借鉴与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海洋世纪是人类认识自然、认知地球的新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探求未知领域的工具与现代化手段。南极科学考察无疑是一项造福全人类的伟业。1984年11月,中国第一次派出自己的考察队踏上那冰雪大陆。自此,龙的子孙“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一次次破浪南行——  相似文献   

9.
南极大气的成份已经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由氟氯碳(chlorofluoro-carbons)引起的南极“臭氧洞”(见图9)是最显著、最富戏剧性的全球变化之一。南极在全球大气成份与全球变化中起着很独特的作用,如臭氧洞在极地地区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南极条约体系与我国南极区域海洋权益的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极条约体系是一个涉及国际南极事务众多方面的系统,经过近50年的健全与发展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点,随着南极区域内政治、经济等各项活动的加剧,南极条约体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对我国在南极区域的海洋权益维护产生显著的影响,只有积极主动迎接挑战,进行科学正确的决策选择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我国南极区域的海洋权益维护.  相似文献   

11.
厦门杏林湾现代沉积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堆积在湖泊、港湾的沉积物保留了沉积物来源及人类活动影响的信息,通过对沉积物和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的研究可以了解自然过程及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的影响,作出环境变化的预测[1],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以及区域经济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铅-210具有特定的核性质(衰变类型、半衰期、衰变能量等)和地球化学行为[2],是百年时间尺度沉积物纪年的良好示踪剂[3~4],已被广泛应用于湖泊、海湾及河口等工业革命以来沉积过程的研究,并反映出较好的计年结果[5~13].本文利用铅-210对厦门杏林湾现代沉积速率进行了研究,并对比了不同时期的地形图,同时结合区域历史沿革来探讨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人海关系是人类与海洋,以及以海洋为背景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地关系的区域性体现.自工业革命以来,大工业生产扩展了人类开发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作为人类活动聚集度最高的海岸带首当其冲,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生态退化、灾害频发等问题触目惊心,人海关系向着不协调、恶化的方向急速演变.在环境变化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网络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可持续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下,人海关系调控已迫在眉睫.信息控制过程模型是人海关系调控的框架模式,也是构建人海关系调控技术体系的依据.在人海关系调控中,由于海洋海岸带系统的复杂性和人类活动的复杂性,单一的技术难以解决问题,而是需要多种技术的有机集成.因此技术集成工程是人海关系调控技术体系应用于实践的途径,也是工程创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阿曼达(Amanda)湾位于东南极英格丽特克利斯藤森海岸,距离中山站22千米,是南极帝企鹅的重要栖息地之一,约有帝企鹅9 000~10 100对.该处帝企鹅种群数量从1956年以来显著增加,期间出现两次较大增幅,时间间隔20~30年.由于该栖息地相距拉斯曼丘陵和西福尔特丘陵各国考察站较近,受人类考察观赏活动的干扰与日俱增.文章从本海湾特色环境价值、生态安全以及人文政治等各个角度阐述了设立特别保护区的重要意义,并就核心价值保护等管理目标的确定和管理计划的关键技术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海洋环境工程地质学是根据人类为协调其海洋工程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的迫切需要,在广泛的海洋工程地质和海洋环境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论述了海洋环境工程地质学的对象,研究内容、范围、学科基本框架,以及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工程地质系统、相、效应与灾害和环境地质工程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作为南极环境工作者,对澳方戴维斯站近年来在环境生态保护方面有哪些新举措,在废弃物和灰液处理方面都有什么先进设施等等,都是我所关注的调访内容。在到站的当天下午,蕾婕尔站长就将戴维斯站环境官员,医生安洁雷召来,我们约定第二天开始先参观后交流。说起南极环境生态保护,不免想起早年西方导演的对南极财富的掠夺和生命的残灭的一幕。18世纪末,欧美捕猎船浪迹南极岛屿, 仅仅为了榨取油脂,数以百万计的海豹和企鹅被活生生扔进成排的炼油罐。时至20世纪60年代初,国际社会才如梦初醒,制订规定禁害南极生命。无疑,人类进军南极不  相似文献   

16.
应我国南极考察委员会的邀请,以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松田达郎教授为团长的访华团一行四人于1983年10月11日访问了我所,介绍了南极的气象、地质、生物和生活等情况.日本对南极的考察活动是从1957年开始的,迄今已有27年的历史.在南极建立了二个考察站,一个是昭和(Syowa)站,另一个是水穗(Mizuho)站.  相似文献   

17.
南极,这个地球上人类最后发现的大陆,自1899年挪威海员博尔赫格列文克首先登上南极大陆以来,科学考察和探险活动不屈不挠、前赴后继,有的英勇捐躯,艰苦卓绝的事迹可歌可泣!迄今,已有包括我国在内的17个国家建立了南极科学考察站。1984年11  相似文献   

18.
从俄罗斯联邦海洋主张(2004)提出的任务、南极地区国际法律地位及所做工作的成果和经验出发,国家资源与自然保护的主管部门——俄罗斯自然资源部在南极方面的战略可以表述如下:“研究南极地质构造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9.
南极冰藻极端环境适应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极冰藻对南极海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直接贡献率超过20%,是地球上能够在海冰中旺盛生长的罕见的生物群落.单细胞的南极冰藻,在低温、低光照和高盐度的海冰盐囊中能够生存是其在生理、代谢和遗传上进行了复杂的适应性改变,通过产生特殊的冰活性物质、不饱和脂肪酸、色素蛋白复合物等来适应这种极端环境.同时,尽管南极臭氧层被破坏甚至出现巨大空洞,紫外线辐射显著增强,但对南极冰藻的影响并不明显.南极冰藻中的抗辐射活性物质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这些抗辐射物质往往结构新颖且活性强,能消除或减轻紫外线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全新世是全球气候变暖和塑造地球表面现代各种不同类型自然环境的重要时期,也是与人类文明衔接的最新地质时段,各国科学家针对全新世气候系统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这些成果将为未来气候演化趋势预测提供重要的历史相似性。全新世环境演变的规律和趋势主要受自然和人类活动两种因素的控制。目前,有关全新世自然变迁的研究主要通过:微体古生物,沉积相,地球化学,环境考古等方法和手段来进行;针对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研究主要通过:重金属,有机质,营养盐等环境替代性指标来进行。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全新世气候系统的突变及周期性研究的一些成果,并进行了概略的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